2.“成果导向教有”(OBE)方法 在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中,课程组先明确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 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桃战,并依据学生学习反馈来逐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 教学。这部分工作在目前我校多个专业正在开展的国际认证中非常重要。 本课程中,“成果导向教育”(OBE)方法主要体现在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块中。在课 程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学习模块引导学生根据课程知识点和学生所在专业在社会行业 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以更加弹性的方式配合学 生的个性化要求,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和社会期望,让学生按照自己和所在团 队的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进度,逐步达成目标。 3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 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贯穿整个学期的,但是大多数活动都在课外自主开展。任课教 师的责任在于:前期的学习任务选择引导和文献查阅能力培养、中期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研讨 的“学习顾问”、后期的学习汇报评价指导。 学生在学期初由教师进行随机分配组成学习团队,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课程知识点、 所在专业的行业研究热点和个人兴趣选择研究主题,然后在各自调研文献基础上,通过团队 研讨撰写个人研究报告和团队研究报告,并进行团队工作汇报。 本学习模块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六、参考材料 线上: 1.智慧树自建在线课程: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016/140525/1#teachTeam 2.泛雅自建在线课程:h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22663562.html 线下: 参考教材: 1.物理化学,高丕英李江波徐文媛熊振海,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二版 2.物理化学习题精解与考研指导,高不英李江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第一版 阅读书目: L.Atkins'Physical Chemistry,Peter Atkins,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七版 2.物理化学,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主撰人:熊振海 审核人:熊振海 英文校对:熊振海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期:2022年9月1日
34 2.“成果导向教育”(OBE)方法 在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中,课程组先明确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 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并依据学生学习反馈来逐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 教学。这部分工作在目前我校多个专业正在开展的国际认证中非常重要。 本课程中,“成果导向教育”(OBE)方法主要体现在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块中。在课 程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学习模块引导学生根据课程知识点和学生所在专业在社会行业 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以更加弹性的方式配合学 生的个性化要求,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和社会期望,让学生按照自己和所在团 队的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进度,逐步达成目标。 3.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 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贯穿整个学期的,但是大多数活动都在课外自主开展。任课教 师的责任在于:前期的学习任务选择引导和文献查阅能力培养、中期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研讨 的“学习顾问”、后期的学习汇报评价指导。 学生在学期初由教师进行随机分配组成学习团队,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课程知识点、 所在专业的行业研究热点和个人兴趣选择研究主题,然后在各自调研文献基础上,通过团队 研讨撰写个人研究报告和团队研究报告,并进行团队工作汇报。 本学习模块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六、参考材料 线上: 1. 智慧树自建在线课程: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016/140525/18#teachTeam 2. 泛雅自建在线课程: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22663562.html 线下: 参考教材: 1. 物理化学,高丕英 李江波 徐文媛 熊振海,科学出版社,2013 年 8 月, 第二版 2. 物理化学习题精解与考研指导,高丕英 李江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年 7 月, 第一版 阅读书目: 1.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Peter Atkins,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七版 2. 物理化学,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 月,第一版 主撰人:熊振海 审核人:熊振海 英文校对:熊振海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 期:2022 年 9 月 1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考核方式里有几种类型,就写几种评分标准,参考如下: 掌握知识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养成良好学习 养成较好学习养成较好学习 按时完成百分未能按照要求 习惯,全而按 习惯,全面按时 习惯,按时完成 之六+到上化完成化受热 完成化学热力 完成化学热力 大部分化学热 学热力学和电学和电化学理 学和电化学理 学和电化学理 力学和电化 化学理论知识 论知识及其在 论知识及其有 论知识及其石 理论知识及 及其在相平衡 相平衡和表 相平衡和表固 相平衡和表面 在相平衡和表 和表面物理化 物理化学的学 物理化学中的 物理化学的 而物理化学的 学的学习任务, 习任务。基本不 课程目标 学习任务,并的 习任务,并能较 学习任务,并能 并能参加误得参加课得讨论 (25%) 为极参加 象加课程试论 讨论、在线课程 未能通过课程 讨论 以伤 讨论 ,以良 以良好成绩遥 基础知识考 基 知识考 绩通过在线 成绩通过在线 过在线课程基 测试中获得及 测试。 程基础知识老 误程基础知识 础知识考核测 格成绩: 核试, 老核试, 对应电业要求 对成业要求 对应毕业要求 对应业要求 对应毕业要求 的能力 的能力 的能力 的能力 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关 养成较好的关 养成一定的关 养成初步的关 不够关注行 津行业发据动 津行发展动 注行业发展动 注行业发居进 发展动态,专 态的习惯、拉强 态的习惯较 态的习惯,具各 态的习惯。氢 归属感和业 的专业归属感 的专业归属感 定的专业归 初步的专业归 泰养较薄弱 良好的职业 较好的职业 属感和职业素 属感和职业 主学习的能力 养:养成良好的 养:养成较好的 养:养成一定的 养:养成初步的 误程目标3 较为薄弱:团队 自主学习的能 自主学习的能 自主学习的能 自主学习的能合作意识和司 (15%) 力:养成良好的 力:养成较好的 力:养成一定的 力:养成初步的 持续发展理多 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 有待加强: 可持续发 可持续发展 和可持续发属 和可持续发网 理念: 理乙: 理念: 理② 35
35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考核方式里有几种类型,就写几种评分标准,参考如下: 掌握知识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25%) 养 成 良 好 学 习 习惯,全面按时 完 成 化 学 热 力 学 和 电 化 学 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在 相 平 衡 和 表 面 物 理 化 学 中 的 学习任务,并能 积 极 参 加 课 程 讨论、以优秀成 绩 通 过 在 线 课 程 基 础 知 识 考 核测试; 对 应 毕 业 要 求 的能力 养 成 较 好 学 习 习惯,全面按时 完 成 化 学 热 力 学 和 电 化 学 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在 相 平 衡 和 表 面 物 理 化 学 的 学 习任务,并能较 为 积 极 参 加 课 程讨论、以良好 成 绩 通 过 在 线 课 程 基 础 知 识 考核测试; 对 应 毕 业 要 求 的能力 养 成 较 好 学 习 习惯,按时完成 大 部 分 化 学 热 力 学 和 电 化 学 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在 相 平 衡 和 表 面 物 理 化 学 的 学习任务,并能 参加课程讨论、 以 良 好 成 绩 通 过 在 线 课 程 基 础 知 识 考 核 测 试; 对 应 毕 业 要 求 的能力 按 时 完 成 百 分 之 六 十 以 上 化 学 热 力 学 和 电 化 学 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在 相 平 衡 和 表 面 物 理 化 学的学习任务, 并 能 参 加 课 程 讨论、在线课程 基 础 知 识 考 核 测 试 中 获 得 及 格成绩; 对 应 毕 业 要 求 的能力 未 能 按 照 要 求 完 成 化 学 热 力 学 和 电 化 学 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在 相 平 衡 和 表 面 物 理 化 学 的 学 习任务,基本不 参加课程讨论, 未 能 通 过 课 程 基 础 知 识 考 核 测试。 对 应 毕 业 要 求 的能力 课程目标 3 (15%) 养 成 良 好 的关 注 行 业 发 展 动 态的习惯、较强 的专业归属感, 良 好 的 职 业 素 养;养成良好的 自 主 学 习 的 能 力;养成良好的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理念; 养 成 较 好 的 关 注 行 业 发 展 动 态的习惯、较强 的专业归属感, 较 好 的 职 业 素 养;养成较好的 自 主 学 习 的 能 力;养成较好的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理念; 养 成 一 定 的 关 注 行 业 发 展 动 态的习惯,具备 一 定 的 专 业 归 属 感 和 职 业 素 养;养成一定的 自 主 学 习 的 能 力;养成一定的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理念; 养 成 初 步 的 关 注 行 业 发 展 动 态的习惯,具备 初 步 的 专 业 归 属 感 和 职 业 素 养;养成初步的 自 主 学 习 的 能 力;养成初步的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理念; 不 够 关 注 行 业 发展动态,专业 归 属 感 和 职 业 素养较薄弱;自 主 学 习 的 能 力 较为薄弱;团队 合 作 意 识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有待加强;
2.期末卷面考试评价标准 成锁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整<68)】 分数c60分】 果程目标 熟练掌程化学热较好掌握化学热力 基本握化学热 基本掌捏化学热力 不能掌捏化学热 力学理论知识,并 学理论知识,并前 力学理论知识,并 理论知识,并能用于 力学理论知识, 能用于解决相平用于解决相平衡和能用于解决相平决相平衡和表面物到 难用于解决相平 衡和表面物理化表面物理化学的要衡和表面物理化化登的部分基本问覆 衡和表面物理化 半程目标1学的课程相关国程大部分楼程相关学的部分基本妇 基本堂探申化学知识 学的部分基本 (30%) 题:熟练掌握电化 基本问愿:较好 愿:基本握电化 可以解决电解质溶 不能掌捏电化 学知识,可以热 程电化学知识 学知识,可以解 中电导和电导满 学知 ,无法解 解决电解质溶液以解决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电 分基本应用问题但员 电解质溶液中电 中电导和电导率中大部分电导和电导和电导率的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仍 导和电导率的部 的应用问题。 导率的应用问题。分基本应用问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分基本应用问题。 3.期末能力和思政考核与评价标准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程目标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熟练量探使用图书 熟练堂程使用图书较好堂提使用图书某太堂推使用阴书 基本堂程使用图 馆瓷酒拾去相利 馆资源检莹期刊文馆资源检索期刊文 馆瓷源检素期刊文 书馆资源检素期 献的方法,并具备 献的方法, 并且 献的方法,并具会 献的方法,并具备 刊文献的方法, 课程目标 突出的文献 良好的文献阅读能 较好的文献阅读自 基本的文献阅读能 、献阅读能力 能力:养成较为突出 养成良好的 力:养成较好的 力:初步养成的 需提高:团队研 (24%) 的团队研讨习惯:且 队研讨习惯:且条 队研讨习惯:且冬队研讨习惯:且多 讨习惯尚需提 备较为突出的研分 良好的研究论文撰较好的研究论文撰 基本的研究论文频 升:研究论文饿 论文撰写、展示和表 尼示利表达能 写、展示和表达能 写、展示和表达能 达能力 力 能力较为欠缺 养成良好的关注 养成较好的关注行 养成一定的关注行 养成初步的关注 不够关注行业发 业发展动李的习惯 业发展动盗的习 业发展动态的习 业发展动态的习 展动盗,专业归 较品的专业白尾成 惯。较强的专业白惯、 一定的去业白惯。初步的专业白 属成和四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 属成,较好的职业 属成。初步的职 成良好的自主学 养成较好的素养 养成 定的 素养 养成 力较为 的能力:养成良好 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弱:团队合作意 团队合作意识和可 养成较好的团队合 养成较好的团队台 养成较好的团队 识和可持续发城 果程目标3持统发屈理多,具公 作意识和可持徒发 作意识和持续发 作意识和可排续月 理今有待加强, (6%) 较强的结合所学知 结合所学知识积 识积极解决实际 的结合所学知识积 的结合所学知识积 的结合所学 极解决实际问思 的研究习惯和 极解决实际问的 极解决实际问避日 极解决实际 的研究习惯和 新意识:具有较强自 研究习赏和包新悬 研究习惯和创新 研究习惯和创新 新总识比授 社会责任感和民钱 识:且有较程的社识:具有较翼的耕 识:具有较强的 弱:且有较程的 自信心: 会责任成和民族自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社会责任感和民 信心 信心 信心 族自信心
36 2.期末卷面考试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30%) 熟练掌握化学热 力学理论知识,并 能用于解决相平 衡和表面物理化 学的课程相关问 题;熟练掌握电化 学知识,可以熟练 解决电解质溶液 中电导和电导率 的应用问题。 较好掌握化学热力 学理论知识,并能 用于解决相平衡和 表面物理化学的课 程大部分课程相关 基本问题;较好掌 握电化学知识,可 以解决电解质溶液 中大部分电导和电 导率的应用问题。 基本掌握化学热 力学理论知识,并 能用于解决相平 衡和表面物理化 学的部分基本问 题;基本掌握电化 学知识,可以解决 电解质溶液中电 导和电导率的部 分基本应用问题。 基本掌握化学热力学 理论知识,并能用于解 决相平衡和表面物理 化学的部分基本问题; 基本掌握电化学知识, 可以解决电解质溶液 中电导和电导率的部 分基本应用问题。但是 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仍 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不能掌握化学热 力学理论知识,很 难用于解决相平 衡和表面物理化 学的部分基本问 题;不能掌握电化 学知识,无法解决 电解质溶液中电 导和电导率的部 分基本应用问题。 3.期末能力和思政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2 (24%) 熟练掌握使用图书 馆资源检索期刊文 献的方法,并具备较 为突出的文献阅读 能力;养成较为突出 的团队研讨习惯;具 备较为突出的研究 论文撰写、展示和表 达能力; 熟练掌握使用图书 馆资源检索期刊文 献的方法,并具备 良好的文献阅读能 力;养成良好的团 队研讨习惯;具备 良好的研究论文撰 写、展示和表达能 力; 较好掌握使用图书 馆资源检索期刊文 献的方法,并具备 较好的文献阅读能 力;养成较好的团 队研讨习惯;具备 较好的研究论文撰 写、展示和表达能 力; 基本掌握使用图书 馆资源检索期刊文 献的方法,并具备 基本的文献阅读能 力;初步养成的团 队研讨习惯;具备 基本的研究论文撰 写、展示和表达能 力; 基本掌握使用图 书馆资源检索期 刊文献的方法, 文献阅读能力尚 需提高;团队研 讨 习 惯 尚 需 提 升;研究论文撰 写、展示和表达 能力较为欠缺; 课程目标 3 (6%) 养成良好的关注行 业发展动态的习惯、 较强的专业归属感, 良好的职业素养;养 成良好的自主学习 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团队合作意识和可 持续发展理念;具备 较强的结合所学知 识积极解决实际问 题的研究习惯和创 新意识;具有较强的 社会责任感和民族 自信心; 养成较好的关注行 业 发 展 动 态 的 习 惯、较强的专业归 属感,较好的职业 素养;养成较好的 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较好的团队合 作意识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具备较强 的结合所学知识积 极解决实际问题的 研究习惯和创新意 识;具有较强的社 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信心; 养成一定的关注行 业 发 展 动 态 的 习 惯、一定的专业归 属感,一定的职业 素养;养成一定的 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较好的团队合 作意识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具备一定 的结合所学知识积 极解决实际问题的 研究习惯和创新意 识;具有较强的社 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信心; 养成初步的关注行 业 发 展 动 态 的 习 惯、初步的专业归 属感,初步的职业 素养;养成初步的 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较好的团队合 作意识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具备初步 的结合所学知识积 极解决实际问题的 研究习惯和创新意 识;具有较强的社 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信心; 不够关注行业发 展动态,专业归 属感和职业素养 较薄弱;自主学 习的能力较为薄 弱;团队合作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 理念有待加强; 结合所学知识积 极解决实际问题 的研究习惯和创 新 意 识 比 较 薄 弱;具有较强的 社会责任感和民 族自信心;
5.环境科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号 1503001 学分 学时 总学时:48 线下讲投学时 在线自主学习学时 讨论学时 28 14 6 开误学院 食品 开课学期 课程负责人 能据海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积分) 基础化学、大学物理 要求:先修课全部通过课程考核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物理化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去寻找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化 学热力学、相平衡、表面化学和电化学几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和普通 物理学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有关化学变化问题的 能力,并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subject seeking for the chemical change law from the rel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chemical phenomenon.This Course is composed of chemica thermodynamics.phase equilibrium surface 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After learning higher mathematics.basic chemistry and general physics.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emical changes and the capability to solve the issues related to chemical changes in this course. and thu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ouses.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团队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 和思政素养方面得到训练: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教学 掌握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复杂环境问题的评价 和恰当表述。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 2.】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献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利用化 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知识,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2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和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能力, 37
37 5. 环境科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号 1503001 学分 3 学时 总学时:48 线下讲授学时 在线自主学习学时 讨论学时 28 14 6 开课学院 食品 开课学期 3 课程负责人 熊振海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积分)、基础化学、大学物理; 要 求:先修课全部通过课程考核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物理化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去寻找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化 学热力学、相平衡、表面化学和电化学几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和普通 物理学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有关化学变化问题的 能力,并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subject seeking for the chemical change law from the rel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chemical phenomenon. This Course is composed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phase equilibrium, surface 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 After learning higher mathematics, basic chemistry and general physic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emical changes and the capability to solve the issues related to chemical changes in this course, and thu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s.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团队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 和思政素养方面得到训练: 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教学 掌握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复杂环境问题的评价 和恰当表述。 课程目标 2: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 2.1 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献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利用化 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知识,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2 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和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能力
能够与领导者、同行或公众就环境生态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课程目标3:思政素养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使学 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3.】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能够理解环境治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了解工程工 作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了解环境科学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3.2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学科交 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 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3.3能在对现有知识总结的基础上,对新型的环境问题、新的环境发展方向进行理解和 归纳,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1能够掌岸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基础科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1.环境科学 运用到复杂环境问愿的评价和恰当表述。 知识 41能够理解环境治理中的复杂工程问恶,了解工程工作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4.研究 10-1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能力,能够与领导者、同行或公众就环境生 态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10.沟通 73能在对现有知识总结的基础 对新型的环境问、新的环境发展方向进 ,环境和可 行理解和归纳,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持续发展 -1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诗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掌 提学科交义和闭队合作的方法。 9.个人和周 92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粒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能够根据 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2.!能认识不断探素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12.终身学习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散学支撑调 星目 缕论 (1)学习物理化学的必备知识点 能力: (2)物理化学的定义 掌握本课程的教学概况以及本课程匀 3》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方向及野究因内容与环境科学何题之同的关系 L点 封学内 物理化学理程的学习方 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美注习提 (5)物理化学与日常生活、科研及专业能够理解环境治理中的复杂工程 2讲授1、3.1 的关系 题,了解工程工作中的基本手段和方 课程知识学习与有 思政融入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法: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了解 中的应用: ,启发学生培养对本专业中的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38 能够与领导者、同行或公众就环境生态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课程目标 3:思政素养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使学 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3.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能够理解环境治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了解工程工 作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了解环境科学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3.2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学科交 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 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3.3 能在对现有知识总结的基础上,对新型的环境问题、新的环境发展方向进行理解和 归纳,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1-1 能够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基础科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 运用到复杂环境问题的评价和恰当表述。 1. 环境科学 知识 2 4-1 能够理解环境治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了解工程工作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4. 研究 10-1 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能力,能够与领导者、同行或公众就环境生 态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10. 沟通 3 7-3 能在对现有知识总结的基础上,对新型的环境问题、新的环境发展方向进 行理解和归纳,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7. 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 9-1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掌 握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 9-2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根据 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9. 个人和团 队 12-1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12. 终身学习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绪论 (1)学习物理化学的必备知识点 (2)物理化学的定义 (3)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方向及研究 方法 (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5)物理化学与日常生活、科研及专业 的关系 思政融入点: 通过介绍本课程知识点在日常生 活、科研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应 用介绍,启发学生培养对本专业行业动 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能力: 掌握本课程的教学概况以及本课程知 识内容与环境科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能够理解环境治理中的复杂工程问 题,了解工程工作中的基本手段和方 法;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了解环 境科学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能 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重点: 1.课程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课程知识学习与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的应用; 2 讲授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