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方式一般为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包括出勒、平 时课堂问答、讨论和平时测验等考核。 期末老试试题类型一般包括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 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 60分为基础内容。本课程考试范围涵盖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 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一)课程成绪 本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情况综合评 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40%,期末考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60%。 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采用百分制课分,占总成绩的40% 平时成绩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占比及词 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卷面分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阴末考试 (2)评定依: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愿型:可以包含判断题、单项途择题、填空题、反应题、鉴别、简答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教学活动考核环节 课程目标 结课考试作业(含部分出勤考核) 课堂表现 小测验 合计(%) (%) (%) (%) 课程目标1 9 0 5 5 50 课程目标2 30 10 5 5 50 合计 60 10 10 100
24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方式一般为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包括出勤、平 时课堂问答、讨论和平时测验等考核。 期末考试试题类型一般包括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 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 60 分为基础内容。本课程考试范围涵盖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 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程成绩 本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情况综合评 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 40%,期末考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 60%。 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占总成绩的 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占比及评 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卷面分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反应题、鉴别题、简答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考核环节 合计(%) 结课考试 (%) 作业(含部分出勤考核) (%) 课堂表现 (%) 小测验 (%) 课程目标 1 30 10 5 5 50 课程目标 2 30 10 5 5 50 合计 60 20 10 1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 自学或作业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 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等。 六、参考材料 线上:泛雅平台。 线下: 参考教材: 1.吉卯祉主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年。 阅读书目: 1.[美]RT莫里森,RN伯伊德著,《有机化学》(上、下册),复旦大学译,科学出版社 1980年。 2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3.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13年。 4.吉卯祉主编,《有机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科学出版社,2016年。 主撰人:宋益善、盛洁 审核人:熊振海 英文校对:盛洁 教学刷院长:金银哲 日期:2022年9月1日
25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 自学或作业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 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等。 六、参考材料 线上:泛雅平台。 线下: 参考教材: 1. 吉卯祉主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 年。 阅读书目: 1. [美]R.T 莫里森,R•N•伯伊德著,《有机化学》(上、下册),复旦大学译,科学出版社, 1980 年。 2. 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 3. 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4. 吉卯祉主编,《有机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科学出版社,2016 年。 主撰人:宋益善、盛洁 审核人:熊振海 英文校对:盛洁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 期:2022 年 9 月 1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误程目标 有机化学基本知 有机化学基本有机化学基本 有机化学基本 有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作业完成 知识相关作 知识相关作 知识相关作业 识相关作业完以 课程日标1 华和正确率达到 完成率和正确 完成率或正确 完成率或正确 率低于60%,腹 (10% 90%以上.作业工 率达到09%以 率达到709%引 率达到6%以照完成情况话当 整,订正态度好。 人 打分,该次未交 作业不得分 能力或实际应用 能力或实际应 能力或实际应 能力或实际应能力或实乐应用 相关的鉴别要、 用相关的鉴别 用相关的鉴 用相关的鉴别 相美的鉴别题 反应腹、推断题 限、反应要」 、反应腰」 题、反应限、 反应界、推断国 和综合题相关作 推断题和综合 推断题和综合 推断题和综合和综合题相关行 课程目标2 业完成率和正确 题相关作业完 题相关作业完 题相关作业 业完成率低于 (10%) 米达到90%号 成率和正确率 成率和正确 成率和正确 60%,按照完成 上,作业工整 达到80%以上 达到70%以上 达到60%以上 况适当打分,该 订正态度好。 次未交作业不得 2.小测验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s分数<68】 (分数<60分 按照测验中有按照测验中有 按照测验中有按照测验中有 课程目标 按照测验中有机 相化学其木知机化学其太知 机化学基木知机化学基本知 化学基本知识相 (5%) 识相关成绩评 识相关成绩评 识相关成绩评识相关成绩词 关成领评价 价 价 价 按照测验中能力按照测验中能按照测验中能按照测验中施按照测验中能 或实际应用相关 力或空际应用 力成沈际应用 力或欧际应用力成际应用 的鉴别题、反应 相关的鉴别 相关的鉴别观 相关的鉴别题」 相关的整别 课程目标2 (5% 想、推断题和综合 反应、推断 反应避、推断 反应、推断 反应、推断 成绩评价 和综合题成 和综合题成绩 和综合题成 和综合题成 评协 评价 评价 价 26
26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10%) 有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作业完成 率和正确率达到 90%以上,作业工 整,订正态度好。 有机化学基本 知识相关作业 完成率和正确 率达到 80%以 上 有机化学基本 知识相关作业 完成率或正确 率达到 70%以 上 有机化学基本 知识相关作业 完成率或正确 率达到 60%以 上 有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作业完成 率低于 60%,按 照完成情况适当 打分,该次未交 作业不得分 课程目标 2 (10%) 能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相关作 业完成率和正确 率 达 到 90% 以 上,作业工整, 订正态度好。 能力或实际应 用相关的鉴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相关作业完 成率和正确率 达到 80%以上 能力或实际应 用相关的鉴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相关作业完 成率和正确率 达到 70%以上 能力或实际应 用相关的鉴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相关作业完 成率和正确率 达到 60%以上 能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相关作 业 完 成 率 低 于 60%,按照完成情 况适当打分,该 次未交作业不得 分 2.小测验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5%) 按照测验中有机 化学基本知识相 关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课程目标 2 (5%) 按照测验中能力 或实际应用相关 的鉴别题、反应 题、推断题和综合 题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3.课堂练习及互动表现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c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摆程目标 关于有机化学 关于有机化学 关于有机化学关于有机化学 本知识方面:能 基本知识方面 华本知识方面 本知识方 基木知识方而 极主动参与课 提问或邀请松 提问或邀请极 提问或邀请 提问或邀请极 提问、讨论、回答、 书正确,经常参 书基本正确,能 书不准渔.参与书不会,不参上 板书,提出有价值 与理造计论或 铭参与里治话 课堂讨论或反课堂讨论或反 误程目标 的建议或意见,发 反馈,课资认直 论或反,课 馈不足,课货偶 槽,课货开小 (5%) 长独到的见解,分 听讲:偶尔分字 不开小差,按照 尔开小差,按 差,按照实际情 享学习所得或理 学习所得或理 实际情况适当 实际情况适当 况适当打分,域 解,以及互助讲解 解,以及互助讲 打分 打分 勤该次评价不 学习等, 解堂习笙 得分 关于能力或实际 关于能力或实 关于能力或实 关于能力或实 关于能力或实 应用方面:积极 际应用方面:提 际应用方面:提 际应用方面:提际应用方面:提 与课堂提问、讨 问或激洁板书 问词成效情板书 问或微情板书 问或邀请板书 论、回答、板书 正确,经常参与 其本正确,能 不准确,参与误 不合,不参与过 是出有价值的 课堂讨论或 参与课登讨论 堂讨论或反馈 堂讨论或反馈 课程日标2 议或意见,发表孙 馈,课堂认真听 或反馈,课堂不 不足,课堂偶分 课堂开小差,按 (5%) 到的见解,分享 讲:偶尔分享学 开小差,按照实 开小差,按照实照实际情况适 可所得或理解,西 习所得或理解 际情况适当打 际情况适当打当打分,缺勒 助讲解学习等。 以及互助讲解 次评价不得分 学习等 4.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分数2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按照考试中有机按照考试中有按照考试中有按照考试中有按照考试中有 误程月标 化学基本知识相机化学基本知 机化党越木知 机化学基本知机化学基本知 (30%) 成统评价 识相关成绩评 思相关成绩评 相关成绩评 想相关成绩 按照考试中能力 按照考试中能 按照考试中能 按照考试中能 拔照考试中能 或实际应用相关 力或实际应用 力或实际应用 力或实际应用 力或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2 的整喱。后志 相关的整别题 相关的整别宽 相关的鉴剧题 相关的鉴别题 (30%) 题、推断题和筑 反应题、推断腰 反应题、推断 反应、推断反应,推断 合题成绩评价 和综合避成绩 和综合避成绩 和综合懸成绩 和综合避成 评价 评价 评价 评价
27 3.课堂练习及互动表现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5%) 关于有机化学基 本知识方面:能积 极主动参与课堂 提问、讨论、回答、 板书,提出有价值 的建议或意见,发 表独到的见解,分 享学习所得或理 解,以及互助讲解 学习等。 关于有机化学 基本知识方面: 提问或邀请板 书正确,经常参 与课堂讨论或 反馈,课堂认真 听讲;偶尔分享 学习所得或理 解,以及互助讲 解学习等 关于有机化学 基本知识方面: 提问或邀请板 书基本正确,能 够参与课堂讨 论或反馈,课堂 不开小差,按照 实际情况适当 打分 关于有机化学 基本知识方面: 提问或邀请板 书不准确,参与 课堂讨论或反 馈不足,课堂偶 尔开小差,按照 实际情况适当 打分 关于有机化学 基本知识方面: 提问或邀请板 书不会,不参与 课堂讨论或反 馈,课堂开小 差,按照实际情 况适当打分,缺 勤该次评价不 得分 课程目标 2 (5%) 关于能力或实际 应用方面:积极参 与课堂提问、讨 论、回答、板书, 提出有价值的建 议或意见,发表独 到的见解,分享学 习所得或理解,互 助讲解学习等。 关于能力或实 际应用方面:提 问或邀请板书 正确,经常参与 课堂讨论或反 馈,课堂认真听 讲;偶尔分享学 习所得或理解, 以及互助讲解 学习等 关于能力或实 际应用方面:提 问或邀请板书 基本正确,能够 参与课堂讨论 或反馈,课堂不 开小差,按照实 际情况适当打 分 关于能力或实 际应用方面:提 问或邀请板书 不准确,参与课 堂讨论或反馈 不足,课堂偶尔 开小差,按照实 际情况适当打 分 关于能力或实 际应用方面:提 问或邀请板书 不会,不参与课 堂讨论或反馈, 课堂开小差,按 照实际情况适 当打分,缺勤该 次评价不得分 4.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30%) 按照考试中有机 化学基本知识相 关成绩评价 按照考试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考试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考试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考试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课程目标 2 (30%) 按照考试中能力 或实际应用相关 的鉴别题、反应 题、推断题和综 合题成绩评价 按照考试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按照考试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按照考试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按照考试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成绩 评价
4.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号 1503001 学分 3 学时 总学时:48 线下讲投学时 在线自主学习学时 讨论学时 38 14 6 开误学院 食品 开课学期 3 误程负责人 能振海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积分)、基础化学、大学物理 要求:先修课全部通过课程考核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物理化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去寻找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化 学热力学、相平衡、表面化学和电化学几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和普通 物理学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有关化学变化问题的 能力,并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subject seeking for the chemical change law from the rel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chemical phenomenon.This Course is composed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phase equilibrium,surface 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After learning higher mathematics,basic chemistry and general physics,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emical changes and the capability to solve the issues related to chemical changes in this course. and thu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s.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团队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 和思政素养方面得到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团队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 和思政素养方面得到训练: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散学 掌握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恰当表述 复杂环境工程问思,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 2.】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献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
28 4. 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号 1503001 学分 3 学时 总学时:48 线下讲授学时 在线自主学习学时 讨论学时 28 14 6 开课学院 食品 开课学期 3 课程负责人 熊振海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积分)、基础化学、大学物理; 要 求:先修课全部通过课程考核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物理化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去寻找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化 学热力学、相平衡、表面化学和电化学几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和普通 物理学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有关化学变化问题的 能力,并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subject seeking for the chemical change law from the rel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chemical phenomenon. This Course is composed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phase equilibrium, surface 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 After learning higher mathematics, basic chemistry and general physic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emical changes and the capability to solve the issues related to chemical changes in this course, and thu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s.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团队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 和思政素养方面得到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团队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 和思政素养方面得到训练: 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教学 掌握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恰当表述 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 课程目标 2: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 2.1 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献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