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制药专业《有机化学A》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有机化学A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A 课程号 1502009 学分 学时 总学时:64 讲投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64 0 0 0 开误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课程负责人 宋益善 适用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 课程类别: 口通识教有课彩 口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口专业选修课程口实践教学类课程 先修误程,基跳化学 先修课程及要求 要求:基础化学课程考核及格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祝 《有机化学A》海洋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必修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 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 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 作相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Organic chemistry A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of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name.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properties,applic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the mechanisms of a variety of organic reactions.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of organic chemistry,develop abilities of problems-analyzing and -solving.and place solid basis in their successor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work.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教学 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以及其变化规律等),能正确地将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语言应用于专业学习或工作中复杂 问题的表述(表述专业中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物理、化学性质等相关问题)。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 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的类型,了解基本反应机理,并能够应用于专业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 常见有机化学变化的可能反应类型和可能反应产物的推测与分析(如识别或推测专业相关问
19 3. 生物制药专业《有机化学 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有机化学 A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A 课程号 1502009 学分 4 学时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64 0 0 0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2 课程负责人 宋益善 适用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 专业选修课程 □ 实践教学类课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 要 求:基础化学课程考核及格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有机化学 A》海洋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必修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 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 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 作相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Organic chemistry A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of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nam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mechanisms of a variety of organic reactions.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of organic chemistry, develop abilities of problems-analyzing and -solving, and place solid basis in their successor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work.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教学 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以及其变化规律等),能正确地将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语言应用于专业学习或工作中复杂 问题的表述(表述专业中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物理、化学性质等相关问题)。 课程目标 2: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 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的类型,了解基本反应机理,并能够应用于专业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 常见有机化学变化的可能反应类型和可能反应产物的推测与分析(如识别或推测专业相关问
题中的有机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类型,促进有利反应,抑制不利反应等)》 能将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其它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相结合,针对专业的具体问题建立模型并求 解(如识别专业相关间题中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综合利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促进有利 性质,抑制不利性质等)。 课程目标3:思政素养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及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科学 观并提升智力水平: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及实验安全素养,树立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 理念。同时陶治学生端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扬协作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训练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培养人文关怀。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生物制药工程问题的表述。 ,具有生物制药 1 14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生物制药专 工程知识 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32能够针对特定需要,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H 具有设计/开 3-3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H) 发解决方案能力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标准解读及使用指4.具备生物制药 南分析复杂生物制药工程问愿的解决方案,(M) 研究能力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酒。 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生物制药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找 具备认识环境 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考和隐患。 和可持线发展能力 12.具备终身学习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H) 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数学方式 (进授 支撑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子时 生验 程 机、讨论目标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初步了银右机化学的教学棋况 )初步了银价键理论的题占 性有机化合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的结构式及书 (会利用价健理论判断碳原子的杂化类 有机反应类型。 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分子的极性等:能根城 的键长、键角 中间体的种类判断有机反应的 12,3 元素的电负性和铁的极 思政融入点: 思政: 点,价键理论 要占及共价键的 通过介绍本课程知识点在日常生活、科研 ,初步了解本误程与所在专业的关系、认 识到对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的重要性, 键长、键角、键的 环境或食品专业中的应用介绍,启发学 元素的电负性和 养对本专业 惯,高学生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键的极性 寸本课程的认同感和专业归属感
20 题中的有机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类型,促进有利反应,抑制不利反应等); 能将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其它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相结合,针对专业的具体问题建立模型并求 解(如识别专业相关问题中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综合利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促进有利 性质,抑制不利性质等)。 课程目标 3:思政素养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及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科学 观并提升智力水平;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及实验安全素养,树立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 理念。同时陶冶学生端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扬协作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训练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培养人文关怀。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生物制药工程问题的表述。 1-4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生物制药专 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1. 具有生物制药 工程知识 2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要,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H) 3-3 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H)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标准解读及使用指 南分析复杂生物制药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M) 3. 具有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能力 4. 具备生物制药 研究能力 3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生物制药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 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12-1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H) 7. 具备认识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具备终身学习 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 (讲授、 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 课程 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4、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1、价键理论的要点及共价键的键长、键角、 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思政融入点: 通过介绍本课程知识点在日常生活、科研 与环境或食品专业中的应用介绍,启发学生 培养对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 对本课程的认同感和专业归属感。 1. 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的教学概况; 2. 初步了解价键理论的要点。 (会利用价键理论判断碳原子的杂化类 型、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等;能根据断 键方式或中间体的种类判断有机反应的大 类型。) 思政: 1.初步了解本课程与所在专业的关系、认 识到对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重点:有机化合物 特性、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式及书写 方法。 难点:价键理论的 要点及共价键的 键长、键角、键能、 元素的电负性和 键的极性。 2 讲授 1,2,3
散学力式支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讲投、 实验 课程 了目标 第三音立体化学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 性 手性碳、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 重点:分子结构上 对映异构的关系 手性碳。 体等概念:认识旋光仪。 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道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会利 构型的RS表示 对映体、内 用 (对称面、对称中心 讲授 1,2,3 法标定异构休」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碳原 4.了解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 点:构型的RS 表示法。 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第四章:饱和脂 《自学 分异构体:2了解轻的结:费 3、烷烃系统命名。 统命名法的规则, 并能公拉轻命多,4了 重点:烷经系统 解烷经的物理、化学性顺,及问系列的递名:烷经的物理性 4、烷烃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 用力:掌握烷烃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 变规律,会比较同系列中烷烃物理性质的厨 讲授 123 、烷轻的化学性质, 思政融入点: 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学 质. 习兴知大增。 通过介绍烷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 2学生了解温室效应中: 生对本课程的认同感和内在学习动〈相甲烷15% 二氧化碳50% 利昂25% 氧化亚氮10% 而对环境向题有史全面的了解和关注 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第五章烯 1了解烯轻的结构 重点:烯经的同分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2杂化:票健.2会用系统命名法给烯烃命名:会辨别烯 异构现象和命名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顺反异构体烃的顺反异构体,并会进行构型标记: 顺反异构体的存 的存在和 性质:亲电加成反应 4会利用反应中的现象变化鉴别烯烃和结 讲授 123 4、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构的推断。 共轭效应对烯烃 应历程的影响及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章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烯经的亲电 的亲电加成反 碳正离子及稳定性, 成反应历程的影啊 肖子的稳定性: 算六音轻一经 、轻的结构:碳原子轨道即杂化 二烯经命名 快轻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3.会辨别二烯经的顺反异构体,并会进行 烃的命名和化学 性质 块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构型标记: 金旋化物的的化学性质:2和1,4加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素电 点 体系 讲授 123 的2应 5、共轭体系的分类,共轭效应对有机化合物5.会利用反应中的现象变化鉴别烯烃、炔 有机化合物结构 性的影响。 结构、性质的影响。 经和结构的推断」 第七章脂环 ,了解脂环烃的分类和结构: 类和命名。 2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脂环烃和: 重点:脂环烃的命 3.院环经的住质 和化学性质。 讲投 2 环己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难点:环 及 环己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E物的构象
21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 (讲授、 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 课程 目标 第三章 立体化学基础 1、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 手性碳。 2、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3、旋光性、比旋光度、手性、对映体、内消 旋体、外消旋体等重要概念。 4、构型的 R/S 表示法。 5、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碳原子 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1.了解旋光活性、旋光度、比旋光度、手 性、手性碳、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 体等概念;认识旋光仪。 2.知道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会利 用结构的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 判断结构有无旋光性。 3.会用 R/S 构型表示法标定异构体。 4.了解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 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重点:分子结构与 对映异构的关系; 构型的 R/S 表示 法。 难点:构型的 R/S 表示法。 4 讲授 1,2,3 第四章:饱和脂肪烃 1、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同系列等概念。 2、烷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 sp3 杂化;σ键. (自学) 3、烷烃系统命名。 4、烷烃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 用力;掌握烷烃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规 律。 5、烷烃的化学性质。 思政融入点: 1.通过介绍烷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 生对本课程的认同感和内在学习动力。 2. 烃类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相 同体积下是二氧化碳的 20~25 倍)等气体的 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1. 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写出烷烃的 同分异构体;2.了解烷烃的结构;3.掌握系 统命名法的规则,并能给烷烃命名;4.了 解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同系列的递 变规律,会比较同系列中烷烃物理性质的 差异。 思政: 1. 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学 习兴趣大增。 2.学生了解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 50%, 甲烷 15%,氟利昂 25%,氧化亚氮 10%, 从而对环境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关注。 重点:烷烃系统命 名;烷烃的物理性 质。 难点:烷烃系统命 名;烷烃的化学性 质。 5 讲授 1,2,3 第五章 烯烃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 sp2 杂化;π键。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顺反异构体 的存在和构型标记。 3、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 氧化反应;聚合反应;α—H 取代反应。 4、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 应历程的影响及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5、碳正离子及稳定性。 1.了解烯烃的结构; 2.会用系统命名法给烯烃命名;会辨别烯 烃的顺反异构体,并会进行构型标记; 3.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氧化反应; 4.会利用反应中的现象变化鉴别烯烃和结 构的推断。 5.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烯烃的亲电 加成反应历程的影响; 6.会比较不同级别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重点:烯烃的同分 异构现象和命名: 顺反异构体的存 在和构型标记;烯 烃的化学性质。 难点:诱导效应和 共轭效应对烯烃 的亲电加成反应 历程的影响及对 马氏规则的解释。 5 讲授 1,2,3 第六章 炔烃和二烯烃 1、炔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 sp 杂化。 2、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3、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 和 1,4 加 成反应;双烯加成。 5、共轭体系的分类,共轭效应对有机化合物 结构、性质的影响。 1.了解炔烃、二烯烃的结构; 2.会用系统命名法给炔烃、二烯烃命名; 3.会辨别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并会进行 构型标记; 4.掌握炔烃、二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 成反应、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二烯烃的 1,2-和 1,4-加成反应;双烯加成; 5.会利用反应中的现象变化鉴别烯烃、炔 烃和结构的推断。 重点:炔烃、二烯 烃的命名和化学 性质。 难点:共轭体系的 分类,共轭效应对 有机化合物结构、 性质的影响。 4 讲授 1,2,3 第七章 脂环烃 1、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环烷烃的结构。 3、环烷烃的性质。 4、环己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1.了解脂环烃的分类和结构; 2.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脂环烃和; 3.掌握环烷烃的性质; 4.熟悉环己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重点:脂环烃的命 名和化学性质。 难点:环己烷及衍 生物的构象。 3 讲授 1,2
学方式支掉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讲授。 实验, 课程 L、讨 目标 芳香轻的分举和命名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 3握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重点:芳香烃的化 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加成反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 学性质. 休克尔规则及应用】 名和性质 的推 走点,亲电取代反 12,3 思政融入点: ,了解稠环芳经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应及后应相。 1通过法拉第发现苯的故事和苯环结构发现6、掌据休克尔规侧及应用,判断非苯芳烃。位规律及应用:你 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思政: 克尔规则及应用。 苯环的结构印象深刻 并注重利 用平时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思考和创新。 第九.音卤代轻 1、皮肉代经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了解代烃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 2合用系统命名法名 重点:卤代轻化 2、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提卤代烃沸点、密度 性质 化现 3章握南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学作质:来枝取代反立除反 4拿握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 查依习 会写出反应产物 点:亲核取代反 123 、乙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经:不同代经 5认识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轻。会进 应历程及形 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核取代反应的因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 行不同卤代经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素。 6.了解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因系 醇、酚、 的 了解醇、 酸化学件质。水性酯化反应。与同系列。沸占、溶解变化占,知说 反应: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脱水反醇、酚、醚之间以及与其它类化合物熔、 氧化反 涕点 重点:醇、酚、耐 溶解度的区别和原因。 名、理化性 质 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芳环上的脱水反应:氧化反应:会鉴别不同级别的 讲投123 亲电取代反应。 点:酚的弱酸性 隧的命名 4.拿握芳环上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与浓酸反应:感键断裂:过氧 团对酸性的 的化 名顺:酸性及基团 对 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会别米 化合物。 6.李提醚的化学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 断裂:过氧化物生成 十一章醛、刷、 酮的结构、分类,会用系统 分类和命名 ,醛、丽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还 3.章探醛、围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 原反应:一H反应:卤仿反应结构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一H反应:肉仿反应 构特征:会利用特征反应进行推断和鉴别 耄点:亲核加成 讲授 1.2,3 反应话性彩啊因系 (电子效应 5套提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电子 效应). 效应、空间效应)
22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 (讲授、 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 课程 目标 第八章 芳烃 1、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 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加成反 应;芳香烃侧链的反应。 3、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4、休克尔规则及应用。 思政融入点: 1.通过法拉第发现苯的故事和苯环结构发现 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 2.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芳香烃; 3.掌握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 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芳香烃侧链的反应; 4.会利用性质反应的现象变化进行鉴别和 结构的推断; 5.了解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6、掌握休克尔规则及应用,判断非苯芳烃。 思政: 1.学生对苯环的结构印象深刻,并注重利 用平时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思考和创新。 重点:芳香烃的化 学性质。 难点:亲电取代反 应及反应机理;定 位规律及应用;休 克尔规则及应用。 5 讲授 1,2,3 第九章 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 变化规律。 3、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 应;查依采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 4、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 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5、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 因素。 1.了解卤代烃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 2.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3.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4.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查依采 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会写出反应产物; 会鉴别不同级别的卤代烃; 5.认识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会进 行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6.了解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重点:卤代烃化学 性质。 难点:亲核取代反 应历程及影响亲 核取代反应的因 素。 4 讲授 1,2,3 第十章 醇、酚、醚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物理性质:掌握醇沸点、溶解度特点。 3、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与 HX 反应;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脱水反 应;氧化反应; 4、酚的命名,芳环上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5、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响; 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芳环上的 亲电取代反应。 6、醚的命名。 7、醚的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过氧 化物生成。 1.了解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普通命 名,会用系统命名法对它们进行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物理性质,知道醇的 同系列熔、沸点、溶解度变化特点,知道 醇、酚、醚之间以及与其它类化合物熔、 沸点、溶解度的区别和原因。 3.掌握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 与 HX 反应;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 脱水反应;氧化反应;会鉴别不同级别的 醇; 4.掌握芳环上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5.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 性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 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会鉴别酚类 化合物。 6.掌握醚的化学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 断裂;过氧化物生成。 重点:醇、酚、醚 的命名、理化性 质。 难点:酚的弱酸性 及基团对酸性的 影响。 6 讲授 1,2,3 第十一章 醛、酮、醌 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物理性质。 3、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还 原反应;α—H 反应;卤仿反应结构特征。 4、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5、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 1.了解醛、酮的结构、分类,会用系统命 名法命名。 2.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α—H 反应;卤仿反应结 构特征;会利用特征反应进行推断和鉴别 醛、酮。 4.了解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5.掌握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电子 效应、空间效应)。 重点:醛、酮的命 名和化学性质。 难点:亲核加成反 应活性影响因素 (电子效应、空间 效应)。 7 讲授 1,2,3
散学力式支掉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财 (讲投、 课程 标 第十一酸。酸生物。取代 、了解酸、勒酸行生物的分类和一些 、发酸的分类和命名: 些骏酸和取代酸的酸和取代酸的俗名:会用系统命名法命 俗名 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2、羧酸的物理性质 握羧酸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羧酸的化 对酸 况下不问类化合 新生物 酸性及结 热反应,还原反应 一H反应。4、发酸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化学性质:发酸酸性及结的生斑的命名 对酸性的影响,会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比较 讲投1,2,3 5、栽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酸性大小:我酸生物的生成: 二元酸 套点:羧酸酸性万 性质:水解、醇解、氨的受热脱羧或脱水反应:还原反应: 结构对酸性的 H凤 足酸行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 响:酯缩合反应 、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 缩合反应, 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钻构、分类和命名:骏、氧化质 公 和还原反应。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热悉 讲投 1.2.3 难点,乙酰乙酸 3、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其应用。 酯的结构、性质。 第十四章类 氧化反点: 原反应:成脂反应 成后应 应:还原反应:成脂反应:成反 1.2.3 3、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了解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嗟点: 分类和命名 3、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碱性: 解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结构对碱性的影响:伯、伸、叔胺烷基化、 3,熟悉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认识脂肪胺 芳胺的碱性:草结构对碱性的影: 庵点:脂肪胺、芳 基化、碱酰化反应活性差异:伯、仲、 胶碱性:结构对 讲投1,23 比不 安反应鉴别和分离: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 化、酰化反应 异。 性差异。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命名和化学性质 重点:杂环化合 的 重要环系的 物有关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结构与性历, 右关的环化合 12 3.熟悉几个与生物有关的杂环化合物及其 物及其衍生物的 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与性顺。 23
23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 (讲授、 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 课程 目标 第十二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 俗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对酸性 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 热反应;还原反应;α—H 反应。4、羧酸衍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5、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 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酯缩合 反应。 7、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1、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一些羧 酸和取代酸的俗名;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2、掌握羧酸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会比较分子量相当情况下不同类化合物 熔、沸点并解释原因。 3、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 对酸性的影响,会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比较 酸性大小;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 的受热脱羧或脱水反应;还原反应;α— H 反应。 4、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 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 酯缩合反应。 重点:羧酸、羧酸 衍生物的命名、理 化性质。 难点:羧酸酸性及 结构对酸性的影 响;酯缩合反应。 6 讲授 1,2,3 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 1、羟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2、羰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羧、氧化 和还原反应。 3、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了解羟基酸和羰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2.掌握羟基酸和羰基酸的命名和化学性 质:脱羧、氧化和还原反应;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熟悉 其应用。 重点:羟基酸和羰 基酸的命名和化 学性质。 难点:乙酰乙酸乙 酯的结构、性质。 5 讲授 1,2,3 第十四章 糖类 1、单糖的结构、构型和构象。 2、单糖的性质:差向异构化;氧化反应;还 原反应;成脂反应;成苷反应。 3、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1.熟悉单糖的结构、构型和构象。 2.了解单糖的性质:差向异构化;氧化反 应;还原反应;成脂反应;成苷反应。 3.了解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重点: 难点: 3 讲授 1,2,3 第十五章 含氮化合物 1、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3、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碱性; 结构对碱性的影响;伯、仲、叔胺烷基化、 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伯、仲、叔 胺反应鉴别和分离;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 1、了解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会用系 统命名法命名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2、了解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3、熟悉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认识脂肪胺、 芳胺的碱性;掌握结构对碱性的影响;会 比较不同结构胺的碱性强弱。伯、仲、叔 胺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 会利用现象变化鉴或分离别不同级别的 胺。了解不同级别胺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 异。 重点:胺类化合物 的命名、理化性 质。 难点:脂肪胺、芳 胺碱性;结构对碱 性的影响;伯、仲、 叔胺烷基化、酰基 化、磺酰化反应活 性差异。 3 讲授 1,2,3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命名和化学性质 1、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杂环化合物几种重要环系的结构与性质。 3、几个与生物有关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结构与性质。 1.了解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熟悉杂环化合物几种重要环系的结构与 性质。 3.熟悉几个与生物有关的杂环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重点:杂环化合物 几种重要环系的 结构与性质。 难点:几个与生物 有关的杂环化合 物及其衍生物的 结构与性质。 2 讲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