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附中09--10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 命题人宋晓秋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菠菜是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超级食物”,只要有了菠菜,他就力大无比,神勇无敌。不 知是否从这里获得了灵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鲍多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以 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科学家表示,这种清洁型电池具有便携、无污 染等特点,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有望投入生产,未来人们借助这一技术完全可以用菠菜等来为 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飽多小组做过—个有趣的试验,他们用一个特殊的仪器测出菠菜绿叶在早上九点时的阳光 照耀下,叶面竟有15微安的电流,电流虽然很小,但如果菠菜绿叶的面积扩大,则电流可随 着增强。根据对菠菜绿叶产生电流的分析硏究,科学家们指岀,绿叶发电是因为绿叶的能量变 化和物质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中的叶绿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 从水分中夺取电子,就形成电子流,这就是绿叶电流。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绿叶在进行光合 作用时,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而且还能把氢分解为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即能直接把太 阳能转换成电能。 因此,研究人员参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原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发明了这种新型电池。他们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2 页 哈工大附中 09--10 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题分数 150 分 命题人 宋晓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菠菜是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超级食物”,只要有了菠菜,他就力大无比,神勇无敌。不 知是否从这里获得了灵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鲍多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以 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科学家表示,这种清洁型电池具有便携、无污 染等特点,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有望投入生产,未来人们借助这一技术完全可以用菠菜等来为 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鲍多小组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用一个特殊的仪器测出菠菜绿叶在早上九点时的阳光 照耀下,叶面竟有 15 微安的电流,电流虽然很小,但如果菠菜绿叶的面积扩大,则电流可随 着增强。根据对菠菜绿叶产生电流的分析研究,科学家们指出,绿叶发电是因为绿叶的能量变 化和物质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中的叶绿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 从水分中夺取电子,就形成电子流,这就是绿叶电流。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绿叶在进行光合 作用时,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而且还能把氢分解为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即能直接把太 阳能转换成电能。 因此,研究人员参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原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发明了这种新型电池。他们
首先从菠菜叶的叶绿素中分离出多种蛋白质,经过特殊处理,涂在透明的氧化物结晶片上,而 后在其最上方再加上一层有机导电材料,做成一个类似“三明治”的装置。当光照射到这个 明治”上时,装置内的菠菜蛋白质就会发生光合作用从而释放电子,传到下一层的金属层形成 流。 由于蛋白质分子体积很小,并且在离开原有自然环境时将失去活性,因此提取蛋白质的过 程十分复杂。他们便将这些蛋白质分子与一种卵磷脂混合,这种卵磷脂能在蛋白质分子外形成 保护层,为其创造类似植物内的生存环境。 目前,这种新型电池装置最多只能持续工作21天,其能量转换率也较低,只能将12%的 光能换成电能。不过,科学家相信能量转换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20%,届时这种新型植物电池 将比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硅电池更为高效。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清洁型电池有望投入生产, 不久的将来,您的掌上电脑就能用上绿色能源了! (取材于《菠菜为电脑提供能量》) 1.读第一段,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3分) A.菠菜营养价值高。 B.菠菜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C.以菠菜叶绿素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已投入生产。 D.科学家开发出以菠菜叶绿素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们从卡通片中获得灵感,从而开发出新型植物电池。 B.绿叶的物质变化在多数情况下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C.将卵磷脂与菠菜蛋白质分子混合是为了保持蛋白质分子的活性。 D.绿叶中的叶绿素能在任何时候从水分中夺取电子,形成电子流。 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植物作用于人类的能源开发。 B.只要将种植菠菜的面积扩大,就能获得更强的电流 C.要想将新型植物电池投入生产,必须提高能量转换率 D.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必能顺利渡过一次次能源危机。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2页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2 页 首先从菠菜叶的叶绿素中分离出多种蛋白质,经过特殊处理,涂在透明的氧化物结晶片上,而 后在其最上方再加上一层有机导电材料,做成一个类似“三明治”的装置。当光照射到这个“三 明治”上时,装置内的菠菜蛋白质就会发生光合作用从而释放电子,传到下一层的金属层形成 电流。 由于蛋白质分子体积很小,并且在离开原有自然环境时将失去活性,因此提取蛋白质的过 程十分复杂。他们便将这些蛋白质分子与一种卵磷脂混合,这种卵磷脂能在蛋白质分子外形成 保护层,为其创造类似植物内的生存环境。 目前,这种新型电池装置最多只能持续工作 21 天,其能量转换率也较低,只能将 12%的 光能换成电能。不过,科学家相信能量转换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 20%,届时这种新型植物电池 将比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硅电池更为高效。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清洁型电池有望投入生产, 不久的将来,您的掌上电脑就能用上绿色能源了! (取材于《菠菜为电脑提供能量》) 1.读第一段,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3 分) A.菠菜营养价值高。 B. 菠菜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C. 以菠菜叶绿素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已投入生产。 D. 科学家开发出以菠菜叶绿素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科学家们从卡通片中获得灵感,从而开发出新型植物电池。 B.绿叶的物质变化在多数情况下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C.将卵磷脂与菠菜蛋白质分子混合是为了保持蛋白质分子的活性。 D.绿叶中的叶绿素能在任何时候从水分中夺取电子,形成电子流。 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植物作用于人类的能源开发。 B.只要将种植菠菜的面积扩大,就能获得更强的电流。 C.要想将新型植物电池投入生产,必须提高能量转换率。 D.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必能顺利渡过一次次能源危机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 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 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虛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 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土当不遇 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 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 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 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2 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 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 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 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 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 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 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 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予之穷于世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 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ε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 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 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 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 至死方休的精神 7.翻译。(10分) (1)永元中,(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分 (2)(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3分) (3)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2 页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 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 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 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 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 至死方休的精神。 7.翻译。(10 分) (1)永元中,(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 分) (2)(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3 分) (3)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10 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窝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1):地名。 8.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 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分) 9.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4) 临清流而赋诗。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 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2 页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8.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 题,郑诗题目寓旨。(2 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 分) 9.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 分) (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4) ,临清流而赋诗。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7)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 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