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 201020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荻花云翥 珐琅(fa) 苦情重诉( chong) B.毕剥嫣红 麋鹿(mi) 辽复旷远( XIong) C.痖弦发仞湜(shi)杳无踪迹(yao) D.砧声日晷 鼬鼠(you)肋肩谄笑(xe)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核工业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 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B.“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 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C.我们兄弟姐妹几人,虽然个个普通、平凡,却都能安守本分、以善待人,辛勤持家、任 劳任怨。凡此种种,都与父亲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直接有关 D.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 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梅兰芳》与《霸王别姬》的根本区别在于,《梅兰芳》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以旨在将神 化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为目的 B.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女士曾经提出“一本书主义”,大意是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 写一部立得住的、传得下去的、并足以支撑自己的书。 C.目前在我国学术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界应该倡导对学术敬畏,我们虽然无力改变 这种大环境,但可以营造一个敬畏学术的小环境 D.日本发生地震后,保安院等指出,即使核反应堆建筑物发生爆炸事故,燃料棒外侧的安 全壳也无损伤之虞,因而以核反应堆为中心的半径30公里范围外的居民无避难的必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位诗人组成的诗 歌流派,因作品合集《九叶集》而得名。 B.舒婷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女神》,是中国当代朦胧诗人的代表之一。 朦胧诗以描述诗人内心的主观感受为主,采用怪诞离奇的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内涵 丰富。 C.闻一多是“新月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尤其在新格律诗的理论方面,提出了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D.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生 活的艺术》,以及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
哈师大附中 2010—2011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 4 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荻花 云翥 珐琅(fǎ) 苦情重.诉(chóng) B.毕剥 嫣红 麋鹿(mí) 辽夐.旷远(xiòng) C.痖弦 发仞 唐湜.(shí) 杳.无踪迹(yǎo) D.砧声 日晷 鼬.鼠(yòu) 肋.肩谄笑(xi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人类基因组计划、核工业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 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 B.“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 ... 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C.我们兄弟姐妹几人,虽然个个普通、平凡,却都能安守本分、以善待人,辛勤持家、任 劳任怨。凡此种种,都与父亲的耳提面命 ....、言传身教直接有关。 D.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 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梅兰芳》与《霸王别姬》的根本区别在于,《梅兰芳》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以旨在将神 化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为目的。 B.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女士曾经提出“一本书主义”,大意是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 写一部立得住的、传得下去的、并足以支撑自己的书。 C.目前在我国学术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界应该倡导对学术敬畏,我们虽然无力改变 这种大环境,但可以营造一个敬畏学术的小环境。 D.日本发生地震后,保安院等指出,即使核反应堆建筑物发生爆炸事故,燃料棒外侧的安 全壳也无损伤之虞,因而以核反应堆为中心的半径 30 公里范围外的居民无避难的必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九叶诗派”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位诗人组成的诗 歌流派,因作品合集《九叶集》而得名。 B.舒婷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女神》,是中国当代朦胧诗人的代表之一。 朦胧诗以描述诗人内心的主观感受为主,采用怪诞离奇的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内涵 丰富。 C.闻一多是“新月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尤其在新格律诗的理论方面,提出了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D.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生 活的艺术》,以及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
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 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 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 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 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 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 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 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 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 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 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 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 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 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 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坐小累,不得改京官 因为 B.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 笼络 C.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 案件 D.帝独明其亡他 无,没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光亦以充可告语 敢以烦执事 C.民困于烦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及确之预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
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 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 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 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 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 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 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 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 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 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 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 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 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 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 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坐.小累,不得改京官 因为 B. 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 笼络 C. 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 案件 D. 帝独明其亡.他 无,没有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判铨欧阳修为.之请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光亦以.充可告语 敢以.烦执事 C. 民困于.烦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 及确之.预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 )
A.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 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D.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 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 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 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 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5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5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④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⑤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⑦沅有芷兮澧有兰, (屈原《湘夫人》)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禾熟 村居 孔平仲① 张舜民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②窦:指水沟。 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①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②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回答问题。(4分) 句话 闻一多
A. 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B. 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 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C. 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 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D. 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 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 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 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 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 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① 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5 分) 答: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5 分) 答: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7 分。 1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 分) ①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④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⑤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⑦沅有芷兮澧有兰, 。(屈原《湘夫人》)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5 分) 禾熟 村居 孔平仲① 张舜民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②窦:指水沟。 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①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答: ②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分) 答: 13.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回答问题。(4 分)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①以“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一句开头有何作用? ②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刻画了反动者什么样的形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7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 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 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 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嘤嘤。那就是闻名 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 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 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 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 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 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 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 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 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 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 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 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 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 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披了亮晶晶的一肩, 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 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①以“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一句开头有何作用? 答: ②“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刻画了反动者什么样的形象? 答: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4-17 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 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 100 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 岁时,才同我的父母 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 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嘤嘤。那就是闻名 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 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 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 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 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 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 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 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 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 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 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 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 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 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 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披了亮晶晶的一肩, 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 21 岁的生命中, 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 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 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 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 消失于密林深处…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 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 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室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 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 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 自己精神的家园。 14.本文作者写了哪些故乡?作者对这些故乡各有怎样的感受?(6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究竟来自何方? (2)“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16.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 析。(6分) 答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故乡在远方”的认识有何感悟。(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8.审题立意训练,按照下列材料,写出一个最佳的立意。(8分) (1)《珍珠》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 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4分) 立意: (2)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 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 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 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 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 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4分) 立意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 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 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 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 消失于密林深处……我 19 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 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 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 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 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 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 自己精神的家园。 14.本文作者写了哪些故乡?作者对这些故乡各有怎样的感受?(6 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我究竟来自何方? 答: (2)“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答: 16.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 析。(6 分) 答: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故乡在远方”的认识有何感悟。(6 分) 答: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18.审题立意训练,按照下列材料,写出一个最佳的立意。(8 分) (1)《珍珠》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 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4 分) 立意: (2)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 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 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 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 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 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4 分) 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