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 语文 现代文阅读(22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 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 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 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 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 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 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 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 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 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 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 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 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 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 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 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 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 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 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 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 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 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 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 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应当认识到, 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 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 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 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 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 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 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 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 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 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 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 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 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 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 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 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 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 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 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 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 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 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 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 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 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 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 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应当认识到, 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 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 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
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 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 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 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 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的体 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 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 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 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 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 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 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B.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 去了灵魂。 C.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 世界的共同尺度。 D.若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则可以有效 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北平陷落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 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 槐虫儿。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 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 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 “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 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
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 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 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14 日 07 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 的背景。 B. “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 全球化。 C. 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的体 现。 D.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 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 致的分析。 B. 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 性危害性。 C.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 深度思考。 D.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 性的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 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B.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 去了灵魂。 C.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 世界的共同尺度。 D. 若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则可以有效 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北平陷落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 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 槐虫儿。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 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 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 “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 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
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 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六号没有人出来。小文夫 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睛的天上似乎有一点 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 大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 片春阴,教谁也能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 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 外国求深造。当下过雪后,他一定去上北海,爬到小白塔上,去看西山的雪峰。 那白而远的山峰把他的思想引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去。赶到不得已得由塔上下来, 他的心便由高山与野海收回来,而想到他对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他没法卸去自己 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是,他顺手儿在路上给祖父与小顺儿 买些点心,像个贤孙慈父那样婆婆妈妈的!好吧,既不能远走髙飞,便回家招老 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 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 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一一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 赶紧走回屋里去。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 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一一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髙:“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 九门紧闭一一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 石头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 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 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 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 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 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六号没有人出来。小文夫 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 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 大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一 片春阴,教谁也能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 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 外国求深造。当下过雪后,他一定去上北海,爬到小白塔上,去看西山的雪峰。 那白而远的山峰把他的思想引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去。赶到不得已得由塔上下来, 他的心便由高山与野海收回来,而想到他对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他没法卸去自己 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是,他顺手儿在路上给祖父与小顺儿 买些点心,像个贤孙慈父那样婆婆妈妈的!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 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 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 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 赶紧走回屋里去。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 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 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 ——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 石头。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 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 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 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 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 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 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三段写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中各类人的反应,表现了人们低落、 惶恐、兴奋、害怕、期待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实生动。 B.小说中的李四爷在日本人即将进城时呆呆看虫,已经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 小崔来求粮他连头都没抬,可见其见风使舵,为人刻薄 C.“最爱和平的中国……”一段运用反复、拟人、夸张等修辞,突出北平温和、 友善却无辜受难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 D.小说语言有明显的“京味儿”,如“绿槐虫儿”“杂合面儿”“那敢情好” 等,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腔调,极富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5.文中多次写到晴空阳光,请举两例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6.请结合小说中三处画横线文字分析祁瑞宣的形象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 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 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 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 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 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 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 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 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 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 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 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 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 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 “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 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 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 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 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三段写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中各类人的反应,表现了人们低落、 惶恐、兴奋、害怕、期待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实生动。 B.小说中的李四爷在日本人即将进城时呆呆看虫,已经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 小崔来求粮他连头都没抬,可见其见风使舵,为人刻薄。 C.“最爱和平的中国……”一段运用反复、拟人、夸张等修辞,突出北平温和、 友善却无辜受难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 D.小说语言有明显的“京味儿”,如“绿槐虫儿”“杂合面儿”“那敢情好” 等,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腔调,极富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5.文中多次写到晴空阳光,请举两例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6.请结合小说中三处画横线文字分析祁瑞宣的形象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6 分)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 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 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 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 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 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 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 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 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 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 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 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 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 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 “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 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 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
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 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会卒,嫂郑鞠之 鞠:养育,抚养 B.未报而刺史 罢报:报答,报酬 C.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罪:惩罚,治罪 D.廷凑严兵迓之迓 迎接,接待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刺史恶之,按其狱按:考查,研求B.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假 宽容,宽恕 C.岂意同贼反邪 意:估计,料想D.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麾: 部下,手下 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B.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C.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 D.田公以魏、博六州归 朝廷 1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四日,汴军乱,乃去 B.愈闻恶之,乃上表 C.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 D.此军何负,乃以为贼 乎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相传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 《春秋》)的合称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 故称宫禁。 C.太师,为辅弼国君之官。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有很大的 实际权力。 D.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 首创。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的父亲为官有很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职的时候,县里的 百姓们在石头上刻下事迹来歌颂美德 B.韩愈跟随兄长在岭外生活,从小就知道读书,等到长大之后全面贯通了诸子 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C.韩愈上表劝谏皇帝迎佛骨,皇帝大怒。后来因为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 才被赦免,贬官到了潮州。 D.韩愈仕途坎坷,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替他鸣不平感到可惜, 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2)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 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卒,嫂郑鞠之 鞠:养育,抚养 B.未报而刺史 罢 报:报答,报酬 C.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罪:惩罚,治罪 D.廷凑严兵迓之 迓: 迎接,接待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刺史恶之,按其狱 按:考查,研求 B.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假: 宽容,宽恕 C.岂意同贼反邪 意:估计,料想 D.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麾: 部下,手下 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B.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C.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 D.田公以魏、博六州归 朝廷 1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四日,汴军乱,乃去 B.愈闻恶之,乃上表 C. 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 D.此军何负,乃以为贼 乎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六经》,相传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 《春秋》)的合称。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 故称宫禁。 C.太师,为辅弼国君之官。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有很大的 实际权力。 D.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 首创。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愈的父亲为官有很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职的时候,县里的 百姓们在石头上刻下事迹来歌颂美德。 B.韩愈跟随兄长在岭外生活,从小就知道读书,等到长大之后全面贯通了诸子 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C.韩愈上表劝谏皇帝迎佛骨,皇帝大怒。后来因为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 才被赦免,贬官到了潮州。 D.韩愈仕途坎坷,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替他鸣不平感到可惜, 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2)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