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李双宋宝锁刘婷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本试卷1-6小题和15—19小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其他题用 0.5mm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3.答题卡和答题纸均填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 号,答题卡占后五位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 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 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 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 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 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 和惰性ˆ的-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 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 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 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ˆ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 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 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 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 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 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 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ˇ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 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 典物理学框框,提岀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 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 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
唐山一中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李双 宋宝锁 刘婷 说明: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将本试卷 1-6 小题和 15—19 小题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其他题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3.答题卡和答题纸均填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 号,答题卡占后五位。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 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 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 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 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 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 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 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 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 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 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 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 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 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 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 ‘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 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 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 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 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
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 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 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ˆ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 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 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 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片狰 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 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 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 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 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 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 性ˆ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 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 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 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一一因循守旧、迷信权威、 怕犯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 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 朵盛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 又无堆砌之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 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 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 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
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 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 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 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 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 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 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 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 “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 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 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 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 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 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 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 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 怕犯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 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 朵盛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 又无堆砌之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 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 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 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
判断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 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 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 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土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 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 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 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 三岁,土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遺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 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 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 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 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 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 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 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 B.五让不许 让:推辞 C.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 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 B「乃决策谋取横山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J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 以其遗表无所请 实迷途其未远 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 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 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 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 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 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 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 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 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 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 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 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 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 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 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 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 B.五让.不许 让:推辞 C.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 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 B. 乃.决策谋取横山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 D. 以.其遗表无所请 实迷途其.未远 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 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5分) 译文 (2)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②太华:华 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8.“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9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理查德·布兰森 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 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 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 ,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 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 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②太华:华 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8.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 理查德•布兰森 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 4 岁那年,有 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
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 找挑战。 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 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 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 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 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 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 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 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 在灌木丛中找到处被牛踏岀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 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大 目光。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 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 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 我镇定下来,我定赢得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 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 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 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拔开带刺的荀麻,向他们跑去。我也 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荀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 大又新。我从没有见国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 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自《环球时报》,文字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母亲曾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 溺爱孩子的性格 B.“我”一定要赢得打赌的10先令,说明这10先令对我是个不小的数目,值得去危险
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 找挑战。 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 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 10 先令。 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 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 12 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 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 姑的 10 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 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 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 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 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大 目光。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 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 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 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赢得那 10 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 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 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 50 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 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荀麻,向他们跑去。我也 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荀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 10 先令,棕色的纸币又 大又新。我从没有见国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 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自《环球时报》,文字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母亲曾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 溺爱孩子的性格。 B.“我”一定要赢得打赌的 10 先令,说明这 10 先令对我是个不小的数目,值得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