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门神俱乐部 殷罗毕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 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干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 曰神荼,一日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魃魃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 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 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 垒,被称为桃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 严肃的杂书里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 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 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 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 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 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 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 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ˆ、“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 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 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 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 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 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 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 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 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岀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 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 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 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4 分,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门神俱乐部 殷罗毕 在距今 2500 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 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 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 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 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 垒,被称为桃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 严肃的杂书里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 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 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 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 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 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 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 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 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 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 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 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 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 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 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 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 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 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 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
实上他们都和干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 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 边,称之为桃符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 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 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 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 上是亦庄亦谐。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典术》这本古老的杂书中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 精,仙木也,味辛、气恶”。 C.“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赞扬, 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 乐见的门神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而西 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灵们各自掌管 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 是一个虚构的人。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 创造的神仙世界。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 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小题4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奷黠,连告罢七令。淳 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 两造③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包”,谓其敏断如 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 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 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 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 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 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 就车,顾其下日:“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
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 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 边,称之为桃符。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 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 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 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 上是亦庄亦谐。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典术》这本古老的杂书中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 精,仙木也,味辛、气恶”。 C.“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赞扬, 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 乐见的门神。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而西 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灵们各自掌管 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 是一个虚构的人。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 创造的神仙世界。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 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43 分) (一)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4~6 题,每小题 4 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 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 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 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 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 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 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 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 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 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
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 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 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 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两造:诉讼的双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以属淳 属:归属,归于。 B.生女多不举 举:抚养。 C.盗服辜 辜:罪行。 D.以理卜 卜:推断。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 ①日夜阅案牍②片晷分析无留滞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④下令劫夺者死⑤如言迹之,盗 正濯足于河⑥从之,事遂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11分)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 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 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 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8.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请分三点说说诗人嗟叹什么?(6分) 9.试分析此诗末联的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纵一苇之所如,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 夫当关,万夫莫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 ,似曾相识燕归 (7).无为在歧路 (8) 此时无声胜有声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 鸡犬相 闻 乙选考题
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 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 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 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两造:诉讼的双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以属.淳 属:归属,归于。 B.生女多不举. 举:抚养。 C.盗服辜. 辜:罪行。 D.以理卜. 卜:推断。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 ) ①日夜阅案牍 ②片晷分析无留滞 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④下令劫夺者死 ⑤如言迹之,盗 正濯足于河 ⑥从之,事遂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7.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11 分)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①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 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 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8.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请分三点说说诗人嗟叹什么?(6 分) 9.试分析此诗末联的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纵一苇之所如, 。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 ,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 (5).我寄愁心与明月, 。 (6). ,似曾相识燕归 来。 (7).无为在歧路, 。 (8). ,此时无声胜有声。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10). ,鸡犬相 闻。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l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6分 红山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 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岀红晕, 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把,然后带到教室里 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 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 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 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 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晩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 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 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 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 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 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 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 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 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 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 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 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6 分) 红山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 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 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 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 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 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 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 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 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 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 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 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 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 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 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 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 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 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 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 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
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 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天,父亲狠了狠心说 “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 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晩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 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 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 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 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 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 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 主旨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 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2)、本文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6分) (3)、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分) (4)、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26分) 悲壮的超越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 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 道岀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 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 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 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裏。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
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 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 “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 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 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 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 “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 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 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 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 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 主旨。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 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2)、本文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6 分) (3)、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 分) (4)、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6 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26 分)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 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 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 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 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 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 17 年前,在他还是只有 20 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