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陈宝光 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类绝伦的丝织品。据说,她织一匹散花绫,费时两个月,价值 上万钱。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家重用,成为霍家专有织工。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 社会上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为它们服务。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 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 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 行业,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 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 二里头青铜器 铜铸造进人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 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 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①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 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 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 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 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 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 三星堆青铜礼器 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①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 ①宣德年间,1426-1435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秘色瓷是青瓷的一 种,又称秘瓷.它的烧制技术早已失传,长期以来也未 见实物.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士了十多件精美的 秘色瓷,让人们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唐朝的秘色瓷 宋朝瓷器 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密和钧窑,定密在河北曲阳,以烧制白瓷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 洁白莹润,汝密在河南宝丰,主要烧制宫廷用瓷,治质细洁.釉色多呈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 精品,哥密相传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宫密在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轴色以粉 青为主,淡白次之,钧密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1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 交相掩,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 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 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 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 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 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 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 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 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历史纵横 汉朝时,包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 色品种。唐末以前,我国的丝织品主要产地在北方。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 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威为 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种。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 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历史纵横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商鞅变法时曾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那时独立经營的手工业,有经營盐铁而成巨富的手工业者,如鲁人猗頓因煮盐发家, 邯郸郭纵以冶铁致富;有在城镇开作坊的手工业者,往往前店后场,亦工亦商;还有一些走街 串巷的匠人,如墨子的一些弟子,其中,能工巧匠鲁班还被喻为中国木匠的祖师。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 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 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两宋以后,民 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 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 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 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 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 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 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 花楼机 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 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学思之窗 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明清资 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賃金,购买儿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 本主义萌 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 芽代表了 准侧与被准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本家,机工是座佣王人,两已无呂中国社会 人身依附关系。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林店,利用雄厚的 进步的趋 資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林 势,这种 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林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些暑林店主直接支配生 生产关系 产,他们的資本也就由商业資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他们本人也变成早期的 的基本特 資本家。那些在自己家里为老板做工的男女居民,就成了雇佣工人。清朝 征是什 时,具有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 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景德镇的制瓷业以 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等,都出现了货本主义萌芽。 1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 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 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 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 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 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 国瓷器的热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 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 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 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 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 次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课要 ●官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戰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 中国吉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二、学习延伸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许多行业领先于世界。试通过调查,搜集资 料予以说明。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范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 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 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 为祖师。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 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 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 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 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 汉朝货币 总体水平还不高。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 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 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 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唐朝货币 学思之窗 思乙考 唐朝,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 柜坊和飞钱的 断兴办、甚至还开有“波斯鄙店”。邸店是兼管旅店、栈的场 出现,对商业的发 所,利润丰厚。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又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 展有何作用? 柜坊专为富商大實、贵族官僚、高利貸者儲存金银财物。飞钱,又 称便换。各地商贾将賃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 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 样,商旅就不用长途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①陶,今山东定陶,一说今山东肥城 ②波斯,古国名,相当于今天的伊朗。 2 1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