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即转移小学生的攻击目标,使之把敌意转向一般的物品。3,如果是嫉妒心导致的攻击性行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随自卑感产生,认为别人在某方面确实比自已强而自已又确实赶不上人家时产生的,教师要针对这种心态加以疏导,解除对嫉妒对象的敌意,认识自已的长处与不足。4.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确攻击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个性,但又不能简单用批评、体罚来强行压制。课内实践:模拟访谈2课时第二节小组心理辅导一、小组心理辅导的含义小组辅导时在小组环境下进行的辅导。它是一种助人的过程,始于小组成员对自已个人世界的探索,导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拟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在小组中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这是小组最强调的,可使之与自我体系结合,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小组中蕴含着全体动力,使得小组成员在参与小组的过程中,能在一个真实的人与人相处的环境中探索自已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并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小组为成员提供了了解与支持的气氛,这种了解与支持促进组员愿意去探索他们自已带到这一小组中的问题;小组成员在辅导小组特别的氛围中可以获得一种归属感,因此,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与人亲近,关心别人以及愿意接受挑战的方法;小组正是他们学习作决定、进行改变的地方和时候,他们能把自已的观感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相比较,随之决定采取何种措施。二、小组目标与小组动力(一)小组目标考瑞从小组组员的个人目标出发,认为小组的目标可以有以下13项。虽然这些目标涉及所有年龄段的组员,但对我们看待小学生的小组辅导目标仍有意义:(1)学习相信自己已和别人。(2)达到自我认识,并发展独特的认同感。(3)认识到小组参与者的需要与问题的共同性并建立一种普追性认识。(4)提高自我接受、自信、自尊的程度,以便达成新的自我认识。(5)导找处理正常发展的障碍和解决各种特定矛盾冲突的选择方式。(6)提高自我指导、独立自主、对自已和他人负责的程度。(7)觉察自已的扶择,并作出明智的决定。(8)拟定一系列特定的计划来改变某些行为,并称弱自已始终如一地遵循这些计划。(9)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10)逐渐提高对他人的需要和情感的敏感度。(11)学习如何待人以关心、热情、真诚和直率。(12)不再仅仅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而生活,而要学会依个人的希望而生存。(13)澄清自已的价值观,明白是否需要修正及如何修正它们。(二)小组动力小组在发展、自由浮动中,会自然产生一些功能,成为小组发展的动力资源。1.灌注希望2.一般性3.现实验证4.利他主义5.情绪宣泄6.基本家庭全体的重点改正7.知识的传授8.仿效行为9.发展社交技巧三、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与实施对于小组过程的理解,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分为:开始阶段、过渡阶段、投入阶段和终结阶段。还有的学者界定为初期阶段:定向与探索;转化阶段:处理抗拒;工作阶段:凝聚力与效能;最后阶段:巩固与终结。下面对各阶段的特征与实施进行一些阐述,使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一)开始阶段小组的开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整个小组的发展中,也是最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组长会花很多精力来设计第一次小组活动。一位组长怎样开始第一次聚会,不但会成为小组的发展定下基本的格调,建立小组的常模,而且对小组今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小组的开始阶段,建立一个具有诱发与促进功能的小组常模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常模一般其有这样的特征:支持性、真诚、开放性、不具有威胁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对质;可以创建一个信任的气氛,处理此时此地的课题;接纳个人及他人的感受,组长和组员提供同感的了解;增强组员的彼此
力,即转移小学生的攻击目标,使之把敌意转向一般的物品。 3.如果是嫉妒心导致的攻击性行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随自卑感产生,认为别人在某方面确实 比自己强而自己又确实赶不上人家时产生的,教师要针对这种心态加以疏导,解除对嫉妒对象的敌 意,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4.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确攻击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个性,但又不能简 单用批评、体罚来强行压制。 课内实践:模拟访谈2课时 第二节 小组心理辅导 一、 小组心理辅导的含义 小组辅导时在小组环境下进行的辅导。它是一种助人的过程,始于小组成员对自己个人世界的 探索,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拟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在小组中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 式。这是小组最强调的,可使之与自我体系结合,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小组中蕴含着全体动力, 使得小组成员在参与小组的过程中,能在一个真实的人与人相处的环境中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 式,并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小组为成员提供了了解与支持的气氛,这种了解与支持促进组员愿意 去探索他们自己带到这一小组中的问题;小组成员在辅导小组特别的氛围中可以获得一种归属感, 因此,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与人亲近,关心别人以及愿意接受挑战的方法;小组正是 他们学习作决定、进行改变的地方和时候,他们能把自己的观感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相比较,随之 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二、小组目标与小组动力 (一)小组目标 考瑞从小组组员的个人目标出发,认为小组的目标可以有以下13项。虽然这些目标涉及所有年 龄段的组员,但对我们看待小学生的小组辅导目标仍有意义: (1) 学习相信自己和别人。 (2) 达到自我认识,并发展独特的认同感。 (3) 认识到小组参与者的需要与问题的共同性并建立一种普遍性认识。 (4) 提高自我接受、自信、自尊的程度,以便达成新的自我认识。 (5) 寻找处理正常发展的障碍和解决各种特定矛盾冲突的选择方式。 (6) 提高自我指导、独立自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程度。 (7) 觉察自己的抉择,并作出明智的决定。 (8) 拟定一系列特定的计划来改变某些行为,并称弱自己始终如一地遵循这些计划。 (9) 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 (10) 逐渐提高对他人的需要和情感的敏感度。 (11) 学习如何待人以关心、热情、真诚和直率。 (12) 不再仅仅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而生活,而要学会依个人的希望而生存。 (13) 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明白是否需要修正及如何修正它们。 (二)小组动力 小组在发展、自由浮动中,会自然产生一些功能,成为小组发展的动力资源。 1. 灌注希望 2. 一般性 3. 现实验证 4. 利他主义 5. 情绪宣泄 6. 基本家庭全体的重点改正 7. 知识的传授 8. 仿效行为 9. 发展社交技巧 三、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与实施 对于小组过程的理解,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分为:开始阶段、过渡阶段、投入阶段和终结阶段。 还有的学者界定为初期阶段:定向与探索;转化阶段:处理抗拒;工作阶段:凝聚力与效能;最后 阶段:巩固与终结。 下面对各阶段的特征与实施进行一些阐述,使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 (一)开始阶段 小组的开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整个小组的发展中,也是最困难和 具有挑战性的时期。组长会花很多精力来设计第一次小组活动。一位组长怎样开始第一次聚会,不 但会成为小组的发展定下基本的格调,建立小组的常模,而且对小组今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小 组的开始阶段,建立一个具有诱发与促进功能的小组常模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常模一般具有这样 的特征:支持性、真诚、开放性、不具有威胁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对质;可以创建一个信任的气 氛,处理此时此地的课题;接纳个人及他人的感受,组长和组员提供同感的了解;增强组员的彼此
投入;深化沟通,促进小组的发展和内聚力。(二)过渡阶段在一个小组能够开始从事有成效的工作前,通常都会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们面临家焦虑、抗拒以及矛盾冲突,而组长则帮助他们了解如何着手去处理组员的问题。在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是焦虑和抗拒以及矛盾冲突不断地增加。这些情绪随小组的发展会被随之而来的真诚、坦率和信任所替代。通常这时的小组成员会对自已或小组陈述或询问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焦虑。焦虑产生于害怕让别人再超出一般公众忽耐是的程度上了解自已,也产生于害怕被评判和被误解;焦虑也产生于对小组情境中的目标、规范、所期待的行为缺乏明确的认识。另外矛盾冲突在小组的过渡阶段中扮演着中心角色。这一阶段组员的行为以消极的评价和批评为特征,他们往往对其他组员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却不愿去知道别人对自已的看法。另一个特征是喜欢控制,小组组员努力争取权利并建立一种社会等级秩序。往往还挑战小组组长,组员会对小组组长所认识、所感受的内容进行公开对质。向组长提出异议、挑战,常常是组员走向自主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这一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抗拒。抗拒是指使自已或别人避免对个人问题或痛苦体验作深入探讨,组长在此阶段怎样看待抗拒是非常重要的。(三)投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探讨重大问题和采取有效行动,以促进理解行为改变。也是小组成员们需要认识到对自已生活负有责任的时候。在小组经历了前面的挣扎后,组员之间产生了彼此间的信任。这时因为,组长在小组中有能力发展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小组的士气也出现了。大家内心的感受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建设性地处理之后,小组出现凝聚力。组长在促进信任方面,适当地鼓励组员之间的彼此支持,并向别人表达自已对他的关注和兴趣。强势的内聚力能促进小组中组员活动性的行为,比如自我表露、立即性、相互性、对质和冒险,以及把观念内化为行为等。这时的小组对于组员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组员有一种”这小组是我们的”感觉。(四)终结阶段在小组的最后阶段,组长一个有益的做法是提醒组员只剩下不多的几次聚会了。以便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组长需要协调组员面对小组即将结束这一事实。组员对分离的情感常常采取回避和否定的形式,这需要充分地表露并进行探讨。组长要使那些有深刻失落和哀伤情感的组员能获得公开讨论的机会;组合也有责任使组员始终了解到结束小组的现实和意义。在此阶段,组长要鼓励组员说出他们离开小组面对日常生活现实的恐惧和担忧。小组组员在小组中找到了一个不必害怕被拒绝且可信任的安全畅所,他们还害怕失去这种亲密和支持,他们还担心不能同样地对小组以外的人保持信任和开放。组长的责任是提醒这些组员,如果我们的小组是亲密、关怀、具有支持性,那时组员共同努力结果,也是组员们用行为作出的承诺。因此他们可以在小组之外的各种关系中作出同样的选择和约定,同样也会取得成功。组长促进组员相信:当你自已改变的时候,你生活中其他的人往往也会有所改变。四、小组组长小组辅导中,辅导员就是组长。成功组长的特质是什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技术?组长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小组辅导。(一)成功组长的人格特征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位、资历、理论和技巧的娴熟,而是辅导员本身的修养。一个成功的组长应具有哪些人格特征呢?1. 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2.自我接纳和自信3:真诚,愿意面对自己4.敏感与及时回应5.温暖、尊重、关怀他人的能力6.对小组过程及组员的信任7.放松与幽默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二)组长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一个专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对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一位组长在专业的标准上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专业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有专业独督导的小组工作经验。1、特殊的专业知识各种小组辅导的主要理论包括:他们之间的差别及其共同概念;小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小组历程的关键内容:个人自身的优点、限制、价值观,以及其他对小组辅导者发挥作用的能力有所影响的个人品质;小组工作所特有的伦理与专业问题;有关团体工作研究的最新信息;小组成员们可能会采纳的促进性和妨碍性的角色和行为;小组工作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作为一种敢干预形式所
投入;深化沟通,促进小组的发展和内聚力。 (二)过渡阶段 在一个小组能够开始从事有成效的工作前,通常都会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 段,小组成员们面临家焦虑、抗拒以及矛盾冲突,而组长则帮助他们了解如何着手去处理组员的问 题。 在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是焦虑和抗拒以及矛盾冲突不断地增加。这些情绪随着小组的发展会被 随之而来的真诚、坦率和信任所替代。通常这时的小组成员会对自己或小组陈述或询问的形式,来 表达他们的焦虑。焦虑产生于害怕让别人再超出一般公众忍耐是的程度上了解自己,也产生于害怕 被评判和被误解;焦虑也产生于对小组情境中的目标、规范、所期待的行为缺乏明确的认识。 另外矛盾冲突在小组的过渡阶段中扮演着中心角色。这一阶段组员的行为以消极的评价和批评 为特征,他们往往对其他组员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却不愿去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另一个特征是 喜欢控制,小组组员努力争取权利并建立一种社会等级秩序。往往还挑战小组组长,组员会对小组 组长所认识、所感受的内容进行公开对质。向组长提出异议、挑战,常常是组员走向自主的一个重 要步骤。在这一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抗拒。抗拒是指使自己或别人避免对个人问题或痛苦体 验作深入探讨,组长在此阶段怎样看待抗拒是非常重要的。 (三)投入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探讨重大问题和采取有效行动,以促进理解行为改变。也是小组成员们需要 认识到对自己生活负有责任的时候。 在小组经历了前面的挣扎后,组员之间产生了彼此间的信任。这时因为,组长在小组中有能力 发展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小组的士气也出现了。大家内心的感受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彼此间的 矛盾和冲突得到建设性地处理之后,小组出现凝聚力。组长在促进信任方面,适当地鼓励组员之间 的彼此支持,并向别人表达自己对他的关注和兴趣。强势的内聚力能促进小组中组员活动性的行 为,比如自我表露、立即性、相互性、对质和冒险,以及把观念内化为行为等。这时的小组对于组 员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组员有一种"这小组是我们的"感觉。 (四)终结阶段 在小组的最后阶段,组长一个有益的做法是提醒组员只剩下不多的几次聚会了。以便他们在心 理上有所准备,组长需要协调组员面对小组即将结束这一事实。组员对分离的情感常常采取回避和 否定的形式,这需要充分地表露并进行探讨。组长要使那些有深刻失落和哀伤情感的组员能获得公 开讨论的机会;组合也有责任使组员始终了解到结束小组的现实和意义。 在此阶段,组长要鼓励组员说出他们离开小组面对日常生活现实的恐惧和担忧。小组组员在小 组中找到了一个不必害怕被拒绝且可信任的安全畅所,他们还害怕失去这种亲密和支持,他们还担 心不能同样地对小组以外的人保持信任和开放。组长的责任是提醒这些组员,如果我们的小组是亲 密、关怀、具有支持性,那时组员共同努力结果,也是组员们用行为作出的承诺。因此他们可以在 小组之外的各种关系中作出同样的选择和约定,同样也会取得成功。组长促进组员相信:当你自己 改变的时候,你生活中其他的人往往也会有所改变。 四、小组组长 小组辅导中,辅导员就是组长。成功组长的特质是什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技术?组长 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小组辅导。 (一)成功组长的人格特征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位、资历、理论和技巧的娴熟,而是辅导员本身 的修养。一个成功的组长应具有哪些人格特征呢? 1. 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 自我接纳和自信 3. 真诚,愿意面对自己 4. 敏感与及时回应 5. 温暖、尊重、关怀他人的能力 6. 对小组过程及组员的信任 7. 放松与幽默 8. 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二)组长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 一个专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对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来 说,一位组长在专业的标准上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专业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有专业独督导的小组 工作经验。 1、 特殊的专业知识 各种小组辅导的主要理论包括:他们之间的差别及其共同概念;小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小 组历程的关键内容;个人自身的优点、限制、价值观,以及其他对小组辅导者发挥作用的能力有所 影响的个人品质;小组工作所特有的伦理与专业问题;有关团体工作研究的最新信息;小组成员们 可能会采纳的促进性和妨碍性的角色和行为;小组工作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作为一种敢干预形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