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武汉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脊梁(j 炮制(p6o) 白炽灯(zhi) 鳞次栉比(zhi 沌(hdn)悭吝(jian) 沓纸(da) 寡廉鲜耻(xian) C.伺机(si) 噱头(xue) 刽子手(gui) 畏葸不前(xi) D.昵称(ni) 攻讦(jie) 撂挑子(1ido) 喟然长叹(we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梅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社会生活好比一本大书,需要慢慢地去品读,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从中获得人生真谛。 B.要把爱心转化成行动,我们需要看问题,找办法,察效果,虽然错综复杂的事态总在阻挠这三步的 实施 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 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 车辆提供动力 B.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 系网络中。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 样式基本保留。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 始终是宝贵的。 5.下面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 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 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合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一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行兼备,充满生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 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 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 不会危害环境,挞墨銮焦受盛塑査墨签塞堑丝.邈鲍.査望盟垄査 TER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 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 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 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 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
- 1 - 2009 届武汉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梁(jǐ) 炮制(páo) 白炽灯(zhì) 鳞次栉比(zhì) B.混沌(hǜn) 悭吝(jiān) 一沓纸(dá) 寡廉鲜耻(xiǎn) 、 c.伺机(sì) 噱头(xué) 刽子手(guì) 畏葸不前(xǐ) D.昵称(nì) 攻讦(jié) 撂挑子(1iào) 喟然长叹(wè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梅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生活好比一本大书,需要慢慢地去品读,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从中获得人生真谛。 B.要把爱心转化成行动,我们需要看问题,找办法,察效果,虽然..错综复杂的事态总在阻挠这三步的 实施。 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 ....、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 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 ....、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 车辆提供动力。 B.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 系网络中。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 样式基本保留。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 始终是宝贵的。 5.下面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 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 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合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行兼备,充满生机。”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ITER 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 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 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 不会危害环境,挞墨銮焦受盛塑查墨签塞堑丝.邈鲍.查望盟垄查 ITER 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 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 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 世纪下 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 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
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 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 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 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 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 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 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 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2006年11月21日,参加ITER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 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 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 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15到20年。 6.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A.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B.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 C.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 D.核聚变原料氘和氚可从海水中器取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相关概念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ITER指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B.作为可控热核聚变能的一种方法,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 变 C.磁约束是指构造一个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殊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 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D.“托卡马克”是指一种类似于面包圈形状的目前成就已证明可在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环形器装置 8.下列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聚变能硏究途径不止一种,其中磁约束硏究目前处手领先地位,科学家已成功硏制出脉冲聚变输 出功率超过16兆瓦的“托卡马克”。便是很好的证明 B.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 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C.目前,参加ITE多方代表已正式签署了相关协定及文件:启动了这一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同 时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准备点燃聚变之火 D.如果利用科学家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的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来点燃“人造太阳”,那么三瓶矿 泉水就可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9.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人批评,但支持“人造太阳″计划的人们对其进行反驳的理由极其充分,认为他们所说的情况 并不存在 B.如果按计划到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点燃了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那么可以预计,商业化核聚变电站 将随之运行。 C.法国南部那个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成功建成将意味着人类完全进入了能源福 音的时代 D.“人造太阳”之梦的实现还需通过重重考验,但无论成败都值得追寻,因为这将大大推进人们对人 造能源的探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
- 2 - 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 4.4 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 16 兆瓦。这些成就表明: 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 28 米、 高 30 米、由 1000 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 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 4 口 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 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 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 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 30 到 40 年的时间内投入 100 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2006 年 1 1 月 2 1 日,参加 ITER 的 7 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 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 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2016 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 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 15 到 20 年。 6.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A.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B.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 C.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 D.核聚变原料氘和氚可从海水中器取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相关概念的阐述不恰当 ...的一项是 A.ITER 指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B.作为可控热核聚变能的一种方法,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 变。 C.磁约束是指构造一个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殊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 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D.“托卡马克”是指一种类似于面包圈形状的目前成就已证明可在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环形器装置。 8.下列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聚变能研究途径不止一种,其中磁约束研究目前处手领先地位,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脉冲聚变输 出功率超过 1 6 兆瓦的“托卡马克”。便是很好的证明。 B.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 今后 30 到 40 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C.目前,参加 ITER 多方代表已正式签署了相关协定及文件;启动了这一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同 时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准备点燃聚变之火。 D.如果利用科学家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的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来点燃“人造太阳”,那么三瓶矿 泉水就可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9.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人批评,但支持“人造太阳"计划的人们对其进行反驳的理由极其充分,认为他们所说的情况 并不存在。 B.如果按计划到 2016 年热核实验反应堆点燃了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那么可以预计,商业化核聚变电站 将随之运行。 C.法国南部那个由 1000 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成功建成将意味着人类完全进入了能源福 音的时代。 D.“人造太阳”之梦的实现还需通过重重考验,但无论成败都值得追寻,因为这将大大推进人们对人 造能源的探索。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
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 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丛者百一,说而从者土 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 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 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 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 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被①之 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 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 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 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玻(bi):不正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致:达到 D.周衰,游说炽于列国炽:兴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理谕之,…隐讽之之谓也 句读之不知,祸之不解 B.「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 1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竭病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自是世有其人 秦王恐其破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 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 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四、(24分) 13.翻译下列各句(10分) ①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②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 ③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4分)
- 3 - 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 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 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 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 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 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 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1 之 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 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 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 比 干 吾 取 其 心 , 不 取 其 术 ; 苏 秦 、 张 仪 吾 取 其 术 , 不 取 其 心 , 以 为 谏 法 。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 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B.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D. 周衰,游说炽.于列国 炽:兴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理谕之,……隐讽之之.谓也 句读之.不知,祸之不解 B. 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竭病 C.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 自是世有其.人 秦王恐其.破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 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 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四、(24 分) 13.翻译下列各句(10 分) ①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3 分) ②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3 分) ③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 (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酬张少府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 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4分)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4分) 15.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比如《琵琶行》、《赤壁赋》等。《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 句是 《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2)“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_及英国的欧·亨利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务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 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 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 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 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 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 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 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 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一一鸽子和狗,竟同时 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 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 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 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 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 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能的,都给罩上
- 4 -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酬 张 少 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 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4 分)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4 分) 15.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 分) (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比如《琵琶行》、《赤壁赋》等。《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 句是 , 。《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是 , 。 (2)“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 及英国的欧·亨利。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雾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 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 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 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 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 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 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 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 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 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 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 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 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 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 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能的,都给罩上一
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 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 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 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 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 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 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 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 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 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 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有删节) 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 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 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18.“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 样说的理由。(5分)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六、(12分) 20.下列十部(篇)作品,你最欣赏哪一部(篇)?请适当结合作品的内容,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谈谈你欣 赏的理由。(50~100字)(4分) 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梅雨之夕》(施蛰存)、《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断魂枪》 (老舍)、《哦,香雪》(铁凝)、《围墙》(陆文夫)、《狂人日记》(鲁迅)、《正红旗下》(老舍)、《棋王》 (阿城)、《泼留希金》(果戈理)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则关于“书”的名人名言,写出作者并简要说明其中的理趣 (4分) 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书的名言生动地诠释了书的意义 兑明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说明书籍可以使人年轻 ),说明 22.以“黄鹤楼归元寺江滩过江隧道地铁”为核心词语,写一段介绍武汉的解说词。要求:1、 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2、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字数在100~150之间。(4分)
- 5 - 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 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 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 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 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 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 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 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 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 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 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有删节) 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 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 分) 1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 20 字。(3 分) 18.“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 样说的理由。(5 分)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 分) 六、(12 分) 20.下列十部(篇)作品,你最欣赏哪一部(篇)?请适当结合作品的内容,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谈谈你欣 赏的理由。(50~100 字)(4 分) 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梅雨之夕》(施蛰存)、《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断魂枪》 (老舍)、《哦,香雪》(铁凝)、《围墙》(陆文夫)、《狂人日记》(鲁迅)、《正红旗下》(老舍)、《棋王》 (阿城)、《泼留希金》(果戈理) 2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则关于“书”的名人名言,写出作者并简要说明其中的理趣。 (4 分) 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书的名言生动地诠释了书的意义—— ( ),说明 ;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说明书籍可以使人年轻; ( ),说明 。 22.以“黄鹤楼 归元寺 江滩 过江隧道 地铁”为核心词语,写一段介绍武汉的解说词。要求:1、 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2、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字数在 100~150 之间。(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