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七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喇叭辣手高耸毛骨悚然不速之客 B.禅让邯郸不惮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C.茧绸浑浊蛰伏风烛残年风雪不蚀 D.憧憬瞳孔潼关招摇撞骗灯影幢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江三角洲的各个城市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市镇领导们在城市规划、文化建设等 方面处心积虑,集思广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目前正方兴未艾,相信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综合国 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 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经大赛评委会评审,从8个作品中精选出《保姆的生日》 《谁去作监》等4个节目角逐“中国戏剧·小戏小品奖”,成为参赛最多的节目 B.针对珠海普遍存在的违规装饰装修,《规定》还明确规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是指人 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负责房屋安全鉴定的机构” C.“祖国人民期盼着你们胜利凯旋!”15日下午4时28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 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实时通话。 D.在数十万重兵的严密防护下,伊拉克选民15日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向投票站,为决定伊 拉克未来的宪法草案投下神圣的一票,但逊尼派民众的反对使充满分歧和争议的宪法草 案前途难卜。 4.阅读下面新闻片段,依据有关内容,以第二人称开头,写四句形象生动的话赞美金晶。 (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片段一:4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巴黎传递。被称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中国火炬 手金晶,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 片段二:传递过程中,无耻的“藏独”分子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晶,试 图从金晶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 片段三:当时“藏独”分子直扑金晶,企图抢走火炬。勇敢的金晶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保护 火炬。看到金晶死也不放手,丧心病狂的“藏独”分子竟然一把揪住金晶的头发疯狂地撕扯, 企图让她松手 5.参照例句,以“岁月的墙上”开头仿写一句话。要求:①句式相同:②修辞特点一致。 (3分) 例句:生命的树上,开着一枝花,绽放在你的怀里,压抑在我的心上 岁月的墙上
1 2009 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 A.喇.叭 辣.手 高耸. 毛骨悚.然 不速.之客 B.禅.让 邯郸. 不惮. 殚.精竭虑 箪.食壶浆 C.茧.绸 浑浊. 蛰.伏 风烛.残年 风雪不蚀. D.憧.憬 瞳.孔 潼.关 招摇撞.骗 灯影幢.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长江三角洲的各个城市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市镇领导们在城市规划、文化建设等 方面处心积虑,集思广益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 ....吗? C.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目前正方兴未艾 ....,相信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综合国 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由 NBA 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 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经大赛评委会评审,从 8 个作品中精选出《保姆的生日》 《谁去作监》等 4 个节目角逐“中国戏剧·小戏小品奖”,成为参赛最多的节目。 B. 针对珠海普遍存在的违规装饰装修,《规定》还明确规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是指人 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负责房屋安全鉴定的机构”。 C. “祖国人民期盼着你们胜利凯旋!”15 日下午 4 时 28 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 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实时通话。 D. 在数十万重兵的严密防护下,伊拉克选民 15 日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向投票站,为决定伊 拉克未来的宪法草案投下神圣的一票,但逊尼派民众的反对使充满分歧和争议的宪法草 案前途难卜。 4.阅读下面新闻片段,依据有关内容,以第二人称开头,写四句形象生动的话赞美金晶。 (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片段一:4 月 8 日,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巴黎传递。被称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中国火炬 手金晶,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 片段二:传递过程中,无耻的“藏独”分子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晶,试 图从金晶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 片段三:当时“藏独”分子直扑金晶,企图抢走火炬。勇敢的金晶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保护 火炬。看到金晶死也不放手,丧心病狂的“藏独”分子竟然一把揪住金晶的头发疯狂地撕扯, 企图让她松手…… 5.参照例句,以“岁月的墙上”开头仿写一句话。要求:①句式相同;②修辞特点一致。 (3 分) 例句:生命的树上,开着一枝花,绽放在你的怀里,压抑在我的心上。 岁月的墙上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 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 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 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 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 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 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 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 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 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 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 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 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 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佁然 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 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 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谢酒徒去 谢:告别 B.故人皆多生 多:赞许 C.素工草隶,逼钟、王 :逼迫 使酒人恶能勇 恶:怎么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④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 ⑤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未 能建一番大的功业 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 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 者以
2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 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 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 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 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 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 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 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 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 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 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 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 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 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 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 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 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谢.酒徒去 谢:告别 B.故人皆多.生 多:赞许 C.素工草隶,逼.钟、王 逼:逼迫 D.使酒人恶.能勇 恶:怎么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3 分) ①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 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④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 折 ⑤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未 能建一番大的功业。w.w.w.k.s.5.u.c.o.m 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 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 者以
深刻的印象。 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 应该 批判地对待 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3分) (2)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3分) 译 (3)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3分) 译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 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4分)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 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4分) 四.名句名篇款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4)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 琶行》) (5)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苏东坡《赤壁赋》) (6)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诗意的栖居(节选 张晓惠 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 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的向着夏日的
3 深刻的印象。 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 应该 批判地对待。 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3 分) 译 文 : ⑵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3 分) 译 文 : ⑶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3 分) 译 文: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 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4 分)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 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 遥 游》) (4)间关莺语花底滑 ,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 琶行》) (5)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苏东坡《赤壁赋》) (6)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诗 意 的 栖 居(节选) 张 晓 惠 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 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的向着夏日的
太阻 ②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 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 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 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 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瞪黄瞪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 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 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 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竞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 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 的岁月 ③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羡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 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 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率的 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 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④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 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 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贏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 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 还有秋雁春燕。 ⑤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 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⑥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的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 西汉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 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一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 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 了许多意味。 ⑦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 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接与链接- 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 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公里上忙碌的人们 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 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12.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分) 14.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 话可否省去?为什么?(4分)
4 太阳。 ②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 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 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 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 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瞪黄瞪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 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 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 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 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 的岁月。 ③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羡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 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 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率的 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 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④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 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 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 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 还有秋雁春燕。 ⑤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 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⑥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的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 西汉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 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 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 了许多意味。 ⑦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 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接与链接—— 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 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公里上忙碌的人们 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 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12.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4 分) 13.二、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 分) 14.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 话可否省去?为什么?(4 分)
15.你认为《诗意的栖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论韩愈的“文以明道”(节选) 郑国民 ①韩愈一生中的最大成就是文学,而不是儒学,这是世人公认的。但是他终生从事和努 力探索的却是儒学,而不是文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和韩愈自身。在唐代, 或者说在所有的封建社会,有专门的教育职业,却不存在专业的文学家。人们学文,只是手 段,目的是以此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赏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入仕途的通行证。因此,逐 渐积淀下了这样的社会心理:文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治世能力的水平 虽不能完全划等号,但至少当时选拔人才是以此为标准的。韩愈也不例外,尽管他为文修辞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发表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出他的治世之道,吸引众人注目,让人们接受并得到赏识,他必然要在文章上花一番功夫。 这是韩愈作好文章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②热衷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韩愈,在文章方面理所当然不会放过具有各种弊病的时文,同 时这也和他想作好文章以此知名于时是一致的。那种纤巧华丽雍容典雅的时文,和充满革新 的社会意识的内容格格不入,不能够承担起经世致用、淳风厚俗、有益教化的社会作用。这 样的文章也限制了思想的自由表达和感情的尽情抒发,因此,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文章。韩 愈提出文体的改革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而古文正好没有时文这些弊病,它一产生,就 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又因它是圣贤之道的载体,而这些道也正是韩愈想解决 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据。这种内容和形式都优越于时文的古文,就自然而然成为韩愈的最佳选 择。但是,韩愈在具体进行文体改革时,并没有完全复归古文之中,原地踏步,而是以他富 有天才的创造力和勇敢的开拓精神,全面地突破了古文原有的模式,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创 造性地发展了散文体制。以“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为例,韩愈完全突破了“述 哀之文,究以用韵为宜”的定法,全部采用散体文的形式,按着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流动而 娓娓道来,“字字是血,字字是泪”。韩愈此处彻底抛弃了用韵文写那些呆板生硬庄重典雅却 又华而不实的谄谈之套话,而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把痛苦内疚和无限哀痛之情表 达出来,创造出了“使酷吏读之,亦不觉骇然流涕者”的艺术效果。 ③韩愈的创作实践证明,他倡导文体复古,并没有退回到古代原有的体制上去、停滞不 前,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韩愈顺应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打碎了六朝骈文强加 于各种文体的条条框框,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古文的表现手法,从而实现了文体的大解放、大 发展,这正是“惟善用古者能变古”,韩愈可以用各种文体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尽管他极力反对骈文,但是他自觉地吸取了这种文章的辞采之工的优点,并把它融入到先秦 盛汉辩理论事之文的朴素无华之中,酝酿而成了他那种富有艺术美感和表现力的新文体。 (选自2000年第4期《周口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 16.下列对造成韩愈“最大成就是文学而非儒学”,但致力的“却是儒学而不是文学”的原 因分析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当时社会有专门的教育职业,却不存在专业的文学家
5 15.你认为《诗意的栖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论韩愈的“文以明道”(节选) 郑国民 ①韩愈一生中的最大成就是文学,而不是儒学,这是世人公认的。但是他终生从事和努 力探索的却是儒学,而不是文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和韩愈自身。在唐代, 或者说在所有的封建社会,有专门的教育职业,却不存在专业的文学家。人们学文,只是手 段,目的是以此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赏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入仕途的通行证。因此,逐 渐积淀下了这样的社会心理:文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治世能力的水平, 虽不能完全划等号,但至少当时选拔人才是以此为标准的。韩愈也不例外,尽管他为文修辞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发表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出他的治世之道,吸引众人注目,让人们接受并得到赏识,他必然要在文章上花一番功夫。 这是韩愈作好文章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②热衷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韩愈,在文章方面理所当然不会放过具有各种弊病的时文,同 时这也和他想作好文章以此知名于时是一致的。那种纤巧华丽雍容典雅的时文,和充满革新 的社会意识的内容格格不入,不能够承担起经世致用、淳风厚俗、有益教化的社会作用。这 样的文章也限制了思想的自由表达和感情的尽情抒发,因此,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文章。韩 愈提出文体的改革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而古文正好没有时文这些弊病,它一产生,就 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又因它是圣贤之道的载体,而这些道也正是韩愈想解决 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据。这种内容和形式都优越于时文的古文,就自然而然成为韩愈的最佳选 择。但是,韩愈在具体进行文体改革时,并没有完全复归古文之中,原地踏步,而是以他富 有天才的创造力和勇敢的开拓精神,全面地突破了古文原有的模式,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创 造性地发展了散文体制。以“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为例,韩愈完全突破了“述 哀之文,究以用韵为宜”的定法,全部采用散体文的形式,按着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流动而 娓娓道来,“字字是血,字字是泪”。韩愈此处彻底抛弃了用韵文写那些呆板生硬庄重典雅却 又华而不实的谄谈之套话,而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把痛苦内疚和无限哀痛之情表 达出来,创造出了“使酷吏读之,亦不觉骇然流涕者”的艺术效果。 ③韩愈的创作实践证明,他倡导文体复古,并没有退回到古代原有的体制上去、停滞不 前,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韩愈顺应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打碎了六朝骈文强加 于各种文体的条条框框,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古文的表现手法,从而实现了文体的大解放、大 发展,这正是“惟善用古者能变古”,韩愈可以用各种文体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尽管他极力反对骈文,但是他自觉地吸取了这种文章的辞采之工的优点,并把它融入到先秦 盛汉辩理论事之文的朴素无华之中,酝酿而成了他那种富有艺术美感和表现力的新文体。 (选自 2000 年第 4 期《周口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 16.下列对造成韩愈“最大成就是文学而非儒学”,但致力的“却是儒学而不是文学”的原 因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3 分 A.当时社会有专门的教育职业,却不存在专业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