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报道与现场主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15102 课程名称:出镜报道与现场主持 英文名称:On-Camera Reporting and On-Site Hosting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限选课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即兴口语表达》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方向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培养能胜任各类型电视及新媒体新闻出镜需求的记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出现场报 道的发展、分类,出镜记者的素养等: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现场报道实操训 练,现场报道作品的分析点评。该课程实验环节重点提升出镜记者的报道能力,指 导学生掌握出镜记者的工作规律与行为规范,以适宜媒体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新 要求。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课程以当代电视出镜记者人才的需求为 中心,通过系统的讲解与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特点 以及相关技能。熟练掌握出镜记者采访、报道、评论的能力、掌握出镜记者有声语 言表达的相关技巧,以培养适应现代传媒一线的新闻工作者。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广东省地域、文化特点,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加强学生 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2.了解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产生、发展、作用、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思政融入:本节重点融入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理解
1 《出镜报道与现场主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15102 课程名称:出镜报道与现场主持 英文名称:On-Camera Reporting and On-Site Hosting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限选课 学时:32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即兴口语表达》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方向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培养能胜任各类型电视及新媒体新闻出镜需求的记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出现场报 道的发展、分类,出镜记者的素养等;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现场报道实操训 练,现场报道作品的分析点评。该课程实验环节重点提升出镜记者的报道能力,指 导学生掌握出镜记者的工作规律与行为规范,以适宜媒体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新 要求。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课程以当代电视出镜记者人才的需求为 中心,通过系统的讲解与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特点 以及相关技能。熟练掌握出镜记者采访、报道、评论的能力、掌握出镜记者有声语 言表达的相关技巧,以培养适应现代传媒一线的新闻工作者。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广东省地域、文化特点,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加强学生 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2. 了解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产生、发展、作用、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思政融入:本节重点融入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理解
(1)出镜记者是什么? (2)出镜记者的产生 (3)出镜记者在现场可以做什么? (4)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分类 (5)出镜记者在现场的作用 (6)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7)现场报道的表现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出境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思政融入:白岩松对堰塞湖排险官兵的报道。强调人民子弟兵无私奉献、敢 于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奉献的精神。 3.问题和应用 随着直播时代的到来,出境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如何应对 这种机遇和挑战 (三)实践环节 课堂练习:火灾报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 第一讲信息的组织与信息的衔接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现场报道中信息组织与衔接的方法以及背景信 息如何使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信息的组织与信息的衔接 (1)40秒刚刚好 (2)信息的“面子”和“里子” 思政融入: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一一雅安市芦山县今晨70级地震:芦山县人 民医院救援情况报道。 (3)对表层信息进行解释的报道意识 (4)信息块之间的衔接与分割 (5)利用现场制造承上启下的信息衔接 (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信息块、表层信息 (四)问题与应用 2
2 (1)出镜记者是什么? (2)出镜记者的产生 (3)出镜记者在现场可以做什么? (4)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分类 (5)出镜记者在现场的作用 (6)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7)现场报道的表现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出境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思政融入:白岩松对堰塞湖排险官兵的报道。强调人民子弟兵无私奉献、敢 于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奉献的精神。 3.问题和应用 随着直播时代的到来,出境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如何应对 这种机遇和挑战? (三)实践环节 课堂练习:火灾报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 第一讲 信息的组织与信息的衔接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现场报道中信息组织与衔接的方法以及背景信 息如何使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信息的组织与信息的衔接 (1)40 秒刚刚好 (2)信息的“面子”和“里子” 思政融入:不怕牺牲、勇于奉献——雅安市芦山县今晨 7.0 级地震:芦山县人 民医院救援情况报道。 (3)对表层信息进行解释的报道意识 (4)信息块之间的衔接与分割 (5)利用现场制造承上启下的信息衔接 (三)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信息块、表层信息 (四)问题与应用
信息组织和信息衔接的意识和方法。 第二讲背景信息的使用 (一)主要内容 (1)背景信息是辅料不是主料 思政融入:讲好中国故事一一丹麦“小美人鱼”亮相世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报道今日中国,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在转场时使用(特别是动态报道) (3)解释关键信息点 (4)现场信息与背景信息结合使用,配合好画面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背景信息、转场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用40秒时间完成一条新闻现场信息的表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讨论 第三讲现场报道中肢体语言的信息 第三讲新闻细节的发现与呈现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现场报道中如何使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如何在新 闻现场发现并呈现新闻细节。 2.掌握肢体语言的使用方法和原则。 3.掌握新闻细节呈现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三讲现场报道中肢体语言的信息 1.主要内容 (1)出镜记者如何传递信息? (2)肢体语言:服务于有声语言 (3)肢体语言独立传达信息 思政融入: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节·端午·江苏无锡:荡口古镇特色端午。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在各地的不同特色,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实际工作中,出境记者往往忽视肢体语言的作用,认为肢体语言是可有可无 3
3 信息组织和信息衔接的意识和方法。 第二讲 背景信息的使用 (一)主要内容 (1)背景信息是辅料不是主料 思政融入:讲好中国故事——丹麦“小美人鱼”亮相世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报道今日中国,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在转场时使用 (特别是动态报道) (3)解释关键信息点 (4)现场信息与背景信息结合使用,配合好画面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背景信息、转场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用 40 秒时间完成一条新闻现场信息的表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讨论 第三讲 现场报道中肢体语言的信息 第三讲 新闻细节的发现与呈现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现场报道中如何使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如何在新 闻现场发现并呈现新闻细节。 2.掌握肢体语言的使用方法和原则。 3.掌握新闻细节呈现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三讲 现场报道中肢体语言的信息 1.主要内容 (1)出镜记者如何传递信息? (2)肢体语言:服务于有声语言 (3)肢体语言独立传达信息 思政融入: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节·端午·江苏无锡:荡口古镇 特色端午。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在各地的不同特色,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实际工作中,出境记者往往忽视肢体语言的作用,认为肢体语言是可有可无
的。应扭转这种意识,并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 第四讲新闻细节的发现与呈现 1.主要内容 (1)如何捕捉细节? (2)如何筛选细节? 思政融入:爱岗敬业: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稳定民心、疏导民意的重要作用 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翻沉报道。 (3)如何呈现细节? (4)细节呈现要避免的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闻细节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 如何体现新闻现场的独特性?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录一段现场报道,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讨论 第五讲出镜报道视频作品点评(校园新闻:军训报道)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对学生出镜作业的点评,使学生对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加深理解,提 高学生的报道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的现场报道作业的优缺点,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按交作业的先后顺序在课堂上依次播放现场报道视频作业。 (2)同学们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3)出镜记者进行回答和解释。 (4)老师做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节为实践课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校园新闻的讲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讲评
4 的。应扭转这种意识,并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 第四讲 新闻细节的发现与呈现 1. 主要内容 (1)如何捕捉细节? (2)如何筛选细节? 思政融入:爱岗敬业: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稳定民心、疏导民意的重要作用—— 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翻沉报道。 (3)如何呈现细节? (4)细节呈现要避免的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闻细节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 如何体现新闻现场的独特性?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录一段现场报道,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讨论 第五讲 出镜报道视频作品点评(校园新闻:军训报道)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对学生出镜作业的点评,使学生对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加深理解,提 高学生的报道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的现场报道作业的优缺点,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按交作业的先后顺序在课堂上依次播放现场报道视频作业。 (2)同学们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3)出镜记者进行回答和解释。 (4)老师做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节为实践课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校园新闻的讲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讲评
思政融入:如何在校园新闻报道中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第六讲新闻现场的描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验式报道的概念 2.熟悉体验式报道的优势。 3.掌握现场描述的方法、体验式报道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现场描述的三个方法 (1)出镜记者的静态描述 思政融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防汛抗洪第一线·湖北孝感。记者冲在最危险 的一线,抗洪中的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 (2)出镜记者的动态描述 (3)出镜记者一一画面解说 (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 (四)问题与应用 如何讲行现场画面的解说? 第七讲体验式报道的优势 (一)主要内容 (1)如何能做到“体验”? 思政融入:文化自信 一VR虚拟技术报道 (2)体验过程就是报道的过程 (3)体验过程要符合生活常识 (4)体验报道一一动作为伴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体验式报道 问题与应用 如何避免“过度体验”?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手机直播训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
5 思政融入:如何在校园新闻报道中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第六讲 新闻现场的描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验式报道的概念。 2. 熟悉体验式报道的优势。 3.掌握现场描述的方法、体验式报道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现场描述的三个方法 (1)出镜记者的静态描述 思政融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防汛抗洪第一线·湖北孝感。记者冲在最危险 的一线,抗洪中的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 (2)出镜记者的动态描述 (3)出镜记者——画面解说 (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 (四)问题与应用 如何进行现场画面的解说? 第七讲 体验式报道的优势 (一) 主要内容 (1)如何能做到“体验”? 思政融入:文化自信——VR 虚拟技术报道。 (2)体验过程就是报道的过程 (3)体验过程要符合生活常识 (4)体验报道——动作为伴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体验式报道 问题与应用 如何避免“过度体验”?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手机直播训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