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1102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时:30 学 分:2 适用对象:动画(佛山校区全学段)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佛山校区全学段)专 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是我院影视艺术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 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 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艺术概论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从社会 与人、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形式与内 容、生活与创作等多角度探索总结艺术客观规律,从而指导艺术实践。 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 收和惜鉴外国优秀文化:树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关,提高审美和 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定位必然发生转变。艺术概论课程 应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 革,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1
1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1102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Art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30 学 分:2 适用对象: 动画(佛山校区全学段)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佛山校区全学段)专 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是我院影视艺术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 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 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艺术概论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从社会 与人、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形式与内 容、生活与创作等多角度探索总结艺术客观规律,从而指导艺术实践。 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 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关;提高审美和 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定位必然发生转变。艺术概论课程 应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 革,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3.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重点:《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方面: 1、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2、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影学、 戏剧学:3、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 (二)《梦术概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句括: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 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等。 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艺术概论》的目的 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关: 提高审美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一)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1、熟悉艺术史: 2、掌握和使用分析工具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概论与美学概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思考与练习: 1、《艺术概论》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3、《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煤体等名种教学手段 第一章艺术本质与特性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对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掌握艺术的形象性、情感 性、审美性等特性。 本章教学重点是艺术特性, 本章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本质。 2
2 3.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重点:《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方面: 1、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2、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影学、 戏剧学;3、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 (二)《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 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等。 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艺术概论》的目的 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关; 提高审美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二)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1、熟悉艺术史; 2、掌握和使用分析工具。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概论与美学概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思考与练习: 1、《艺术概论》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3、《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第一章 艺术本质与特性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对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掌握艺术的形象性、情感 性、审美性等特性。 本章教学重点是艺术特性。 本章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西方历史上对艺术的几类主要研究方法: 1、主观精神说 康德、尼采、克罗齐、科林伍德: 2、客观精神说 柏拉图、黑格尔等: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正确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及其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 (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 (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 二、主体性 (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主要有哪些思路? 四、思考与练习: 1、中外历史上,对艺术的本质问题有哪些主要观点? 2、艺术的形象性特征主要有哪些? 3、艺术的主体性特征主要有哪些? 4、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主要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3
3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西方历史上对艺术的几类主要研究方法: 1、主观精神说 康德、尼采、克罗齐、科林伍德; 2、客观精神说 柏拉图、黑格尔等;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正确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及其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主要有哪些思路? 四、思考与练习: 1、中外历史上,对艺术的本质问题有哪些主要观点? 2、艺术的形象性特征主要有哪些? 3、艺术的主体性特征主要有哪些? 4、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主要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艺术发生的原初形态:理解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 践: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发生 ·、关于梦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墓仿说 (二)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三)表现说 (四)游戏说 (五)劳动说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的认识 第二节艺术发生的原初形态 一、从石器的造型上看艺术的发生 二、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艺术的发生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搜集相关原始艺术资料,运用相关艺术起源理论来说明。 四、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发生问题有哪些主要学说? 2、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数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关于审美教育的主要观点:理解艺术教有的任务和 目的:掌握艺术的社会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艺术的社会功能。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4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艺术发生的原初形态;理解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 践;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摹仿说 (二)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三)表现说 (四)游戏说 (五)劳动说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的认识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原初形态 一、从石器的造型上看艺术的发生 二、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艺术的发生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搜集相关原始艺术资料,运用相关艺术起源理论来说明。 四、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发生问题有哪些主要学说? 2、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关于审美教育的主要观点;理解艺术教育的任务和 目的;掌握艺术的社会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艺术的社会功能。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知作用 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演》中曾经由衷地称赞地称道希腊艺术“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地范本”, 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恩格斯曾经希望戏剧艺术 “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地生动性和 丰富性地完美融合”。 二、审美教育作用 三、美感作用 第二节艺术教育 一、中外历史上关于审美教育的论述 (一)中国 1、追求以仁为中心,以美善的结合为基础的审美境界。 2、重视艺术在陶治性情上的作用。 3、近代 (一)西片 1、古代 2、近代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一)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陶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引导学生领会习近平关于:“指导学生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 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的讲话精神。 三、 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话动的社会功能?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5
5 一、 审美认知作用 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演》中曾经由衷地称赞地称道希腊艺术“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地范本”, 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恩格斯曾经希望戏剧艺术 “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地生动性和 丰富性地完美融合”。 二、审美教育作用 三、美感作用 第二节 艺术教育 一、中外历史上关于审美教育的论述 (一)中国 1、追求以仁为中心,以美善的结合为基础的审美境界。 2、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 3、近代 (二)西方 1、古代 2、近代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一)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引导学生领会习近平关于:“指导学生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 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的讲话精神。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课程讲授、小组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