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080 课程名称:网络传播 英文名称:Online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必修课 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大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传播学原理》 二、课程简介 《网络传播》是高等院校广告传媒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网络传播作为 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其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 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网络传播的终极目标是厘清人、网络、社会这三者之 间的关系。人是如何改变网络的?人是如何通过网络改变社会的?网络是否改变了人?这些问题 的探究,应该是网络传播这门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网络传播》是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网铬这种媒介在 传播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相关理论,从而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来进行广告、宜传、营 销、社交等传播实践。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讲授网络传播的主要理论,为学生建立 起网络传播的知识体系,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进行网络传播实践的 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网络传播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树立 正确的价值现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对传媒业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2.熟悉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影响 3.了解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1 《网络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0804 课程名称:网络传播 英文名称:Online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 时:64 学 分:4 适用对象: 大二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传播学原理》 二、课程简介 《网络传播》是高等院校广告传媒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网络传播作为 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其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 、社会学、 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网络传播的终极目标是厘清人、网络、社会这三者之 间的关系。人是如何改变网络的?人是如何通过网络改变社会的?网络是否改变了人?这些问题 的探究,应该是网络传播这门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网络传播》是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网络这种媒介在 传播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相关理论,从而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来进行广告、宣传、营 销、社交等传播实践。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讲授网络传播的主要理论,为学生建立 起网络传播的知识体系,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进行网络传播实践的 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网络传播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互联网的演进对传媒业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2. 熟悉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影响 3. 了解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2)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 (3)网络媒体的演变 (4)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5)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6)中国的5G实力:在2019年6月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5G商用 牌照,这标志着我国己经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传输速度快,延 迟低,它传输速率是当前4G网络的100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广域网和局域网、web2.O、物联网、VR/AR、大众门户、个人门户、媒介 融合、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场景、网络对传 统媒体的触动(内容一产品、受众一用户)、大数据、云计算、语义网、 人工智能、智能化媒体的特征、智能化媒体时代人的价值 3.问题与应用 在网络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发生了哪些变革? (三)思老与实我 在算法流行的时代,人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 通过网络资料搜集,了解中国5G水平在世界中的地位。并谈一谈5G背景 下媒体内容生产有哪些新变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二章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网络的基本传播形态 2.熟悉网络的多重属性 3.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特性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网络的多重属性:平台属性、媒介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形态属性 (2)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2 (2)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 (3)网络媒体的演变 (4)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5)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6)中国的 5G 实力:在 2019 年 6 月 6 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5G 商用 牌照,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5G 商用元年”。5G 传输速度快,延 迟低,它传输速率是当前 4G 网络的 100 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广域网和局域网、web2.0、物联网、VR/AR、大众门户、个人门户、媒介 融合、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的服务)、场景、网络对传 统媒体的触动(内容→产品、受众→用户)、大数据、云计算、语义网、 人工智能、智能化媒体的特征、智能化媒体时代人的价值 3.问题与应用 在网络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发生了哪些变革? (三)思考与实践 在算法流行的时代,人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 通过网络资料搜集,了解中国 5G 水平在世界中的地位。并谈一谈 5G 背景 下媒体内容生产有哪些新变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二章 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网络的基本传播形态 2. 熟悉网络的多重属性 3. 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特性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网络的多重属性:平台属性、媒介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形态属性 (2)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网络传播的复合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体 验经济、共享经济、数据经济:长尾理论: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互联 网社会: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拟剧理论”:印象管理:群体认同与群 体承诺;网络社群 3.问题与应用 (1)为什么要从多重属性角度认识网络? (2)谈一谈你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的理解 (三)思考与实践 观察网络中的一个群体,研究其群体传播的特点?通过该问题的讨论,引 导学生正确认识群体传播的特点,理性看待网络中的言论,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树立营造良好网络传播空间的责任使命感。 (四)数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网站传播的主体、目标、特点 2.了解论坛的形式、作用、成员关系 3.熟悉即时通讯传播的特点及社会影响 4.掌握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APP、直播等传播形式的主要传 播特点及用户需求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网站传播:大众传播的延续 (2)论坛: “古老”、封闭的社会化媒体 (3)即时通信:基于关系网络的点对点传播 (4)博客: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舞台 (5)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练 (6)SNS:小世界的映射 (7)微博:大众传播的社交化 (8)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3
3 网络传播的复合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体 验经济、共享经济、数据经济;长尾理论;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互联 网社会;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拟剧理论”;印象管理;群体认同与群 体承诺;网络社群 3.问题与应用 (1)为什么要从多重属性角度认识网络? (2)谈一谈你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的理解 (三)思考与实践 观察网络中的一个群体,研究其群体传播的特点?通过该问题的讨论,引 导学生正确认识群体传播的特点,理性看待网络中的言论,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树立营造良好网络传播空间的责任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网站传播的主体、目标、特点; 2. 了解论坛的形式、作用、成员关系 3. 熟悉即时通讯传播的特点及社会影响 4. 掌握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APP、直播等传播形式的主要传 播特点及用户需求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网站传播:大众传播的延续 (2)论坛:“古老”、封闭的社会化媒体 (3)即时通信:基于关系网络的点对点传播 (4)博客: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舞台 (5)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统 (6)SNS:小世界的映射 (7)微博:大众传播的社交化 (8)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9)APP传播:垂直内容的移动化包装 (10)移动视频直播:在场、表演与陪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网站传播的特点:网络论坛的形式、网络论坛 的作用、网络论坛的成员关系:六度分隔理论:博客的传播结构与特点: SNS,微博的传播特点与传播结构;信息超载: “在场感”;网络直播 3.问题与应用 案例分析:武汉火神山“云监工” 慢直播 1月27日晚,央视频正式开启对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慢直 播,24小时不间断地呈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 只有一个固定机位,若干工人忙碌工作,不快进也不切镜头。 没想到,如此单调的画面内容竞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大家在评论区热闹地 回复,表达着对这种直播形式的新奇感受,也表达着对战疫一线的关心与期盼。 思考:为什么慢直播会吸引千万人观看? (通过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案例,理解网络视频直播的应用范围和场景的拓展,以及 直播形式的的创新,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战“疫”精神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到中国速 度和中国力量。)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账号 (2)微信中三个不同层级的传播是什么关系 (3)分析一个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颊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章网络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历程 2.了解国外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 3.熟悉网络时代新闻生态的变化 4.熟悉社会化媒体传播与个性新闻带来的困境 5.熟悉网络媒体中导致虚假新闻的陷阱 4
4 (9)APP 传播:垂直内容的移动化包装 (10)移动视频直播:在场、表演与陪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网站传播的特点;网络论坛的形式、网络论坛 的作用、网络论坛的成员关系;六度分隔理论;博客的传播结构与特点; SNS;微博的传播特点与传播结构;信息超载;“在场感”;网络直播 3.问题与应用 案例分析:武汉火神山“云监工”——慢直播 1 月 27 日晚,央视频正式开启对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慢直 播,24 小时不间断地呈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 只有一个固定机位,若干工人忙碌工作,不快进也不切镜头。 没想到,如此单调的画面内容竟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大家在评论区热闹地 回复,表达着对这种直播形式的新奇感受,也表达着对战疫一线的关心与期盼。 思考:为什么慢直播会吸引千万人观看? (通过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案例,理解网络视频直播的应用范围和场景的拓展,以及 直播形式的的创新,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战“疫”精神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到中国速 度和中国力量。)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账号 (2)微信中三个不同层级的传播是什么关系 (3)分析一个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章 网络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历程 2. 了解国外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 3. 熟悉网络时代新闻生态的变化 4. 熟悉社会化媒体传播与个性新闻带来的困境 5. 熟悉网络媒体中导致虚假新闻的陷阱
6.掌握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网络时代新闻生态的变化 (2)中国网络煤体的发展历程 (3)国外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 (4)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典型路阱与闲培 (5)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专业主义与把关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网络新闻生产与传播主体的拓展:未来网络信息生产系统的重构:“自媒 体”:虚假新闻的陷阱:“后真相”: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网络新闻 传播中的把关人 3.问题与应用 你队为今天的新闻客户端模式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与把关机制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在现在的后真相时代,如何不让“标题党”的标题盖住有价值新闻的 风采,让有价值的新闻被阅读的可能性增大? (2)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虚假新闻案例,分析虚假新闻的特征与成因及 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加深学生对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介工作者,特别是新闻传播 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认知,传播教育所秉持的“正确奥论导向”的宗自。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五章网络中的用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方式与特点 2.熟悉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和需求 3.熟悉网络群体互动的心理机制 4.掌握用户的群体互动及其影响 (二)教学内容
5 6. 掌握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网络时代新闻生态的变化 (2)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 (3)国外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 (4)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典型陷阱与困境 (5)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专业主义与把关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网络新闻生产与传播主体的拓展;未来网络信息生产系统的重构;“自媒 体”;虚假新闻的陷阱;“后真相”;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网络新闻 传播中的把关人。 3.问题与应用 你认为今天的新闻客户端模式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与把关机制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在现在的后真相时代,如何不让“标题党”的标题盖住有价值新闻的 风采,让有价值的新闻被阅读的可能性增大? (2)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虚假新闻案例,分析虚假新闻的特征与成因及 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加深学生对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介工作者,特别是新闻传播 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认知,传播教育所秉持的“正确舆论导向”的宗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 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启 发式教学方法。 第五章 网络中的用户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网络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方式与特点 2. 熟悉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和需求 3. 熟悉网络群体互动的心理机制 4. 掌握用户的群体互动及其影响 (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