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11102 课程名称:新闻采编 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课程类别:专业以修课 学 时:32课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新闻作品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二、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新闻采编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新闻采编的基 本规律,熟悉不同媒体新闻采编的特色,掌握新闻采、写、编、播、摄、录等知识技 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出较高水平的新闻作品,为今后的就 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采用理论讲授、课堂示范、学生实训等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 段。 Through this course,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of joumalism, understand the basic rul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ews,familiar with different media news features,grasp the news collecting.writing and editing,broadcast. camera and recorder etc.knowledge and skills.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good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make the higher level the news works.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employment.The teaching adopts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classroom demonstration,student practical train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a method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讲授新闻采编理论与实践的实用性学科,是面向广播电 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新闻采编理论及新闻采、写、编、播、摄、录等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新闻采编能力,做出较高水平的新闻作品,(思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为今后的升学就业提供强力支撑。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上)
1 《新闻采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011102 课程名称:新闻采编 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32 课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新闻作品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二、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新闻采编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新闻采编的基 本规律,熟悉不同媒体新闻采编的特色,掌握新闻采、写、编、播、摄、录等知识技 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出较高水平的新闻作品,为今后的就 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采用理论讲授、课堂示范、学生实训等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 段。 Through this course,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of journalism, understand the basic rul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ews,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media news features, grasp the news collecting, writing and editing, broadcast, camera and recorder etc. knowledge and skill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good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make the higher level the news work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employment. The teaching adopts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student practical train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讲授新闻采编理论与实践的实用性学科,是面向广播电 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新闻采编理论及新闻采、写、编、播、摄、录等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新闻采编能力,做出较高水平的新闻作品,(思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为今后的升学就业提供强力支撑。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闻的涵义、特点、作用及新闻构成要素:(体现习近平关于宜传思想奥论 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精神:思政) 2.理解新闻直实性的重要意义及由视新闻的分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思政) 3.掌握电视新闻业务流程, 力提高白身的能力与素养 出 合格的新闻采编人 思政:记者的高尚品质和过硬素质, 其中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素质、 责任意识 职业精神。政治素质主要指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 确的奥论导向。)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 第二节真实:新闻的生命 1、制造新闻、故意歪曲(故意造假):职业道德的缺失 2、主观妄析、真假不分(判断失误):调查核实的不足 3、摆拍重演、移花接木(表达低劣):制作观念的误识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新闻的真实性?(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 2.如何做到新闻的客观、平衡?(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 (四)教学方法与毛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一章导论(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的分类 2.理解电视新闻的叙事元素 3.掌握并会实际运用电视新闻的业务流程 (二)数学内容 第三节电视新闻的分类 1、消息类电视新闻 2、专题类新闻节目 3、电视新闻评论 第四节电视新闻业务流程 1、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 2、 解:获取事实的真 、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 2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新闻的涵义、特点、作用及新闻构成要素;(体现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舆论 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精神:思政) 2. 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及电视新闻的分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思政) 3. 掌握电视新闻业务流程,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新闻采编人 员。(思政:记者的高尚品质和过硬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责任意识和 职业精神。政治素质主要指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 确的舆论导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 第二节 真实:新闻的生命 1、制造新闻、故意歪曲(故意造假):职业道德的缺失 2、主观妄断、真假不分(判断失误):调查核实的不足 3、摆拍重演、移花接木(表达低劣):制作观念的误识 (三) 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新闻的真实性?(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 2.如何做到新闻的客观、平衡?(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一章 导论(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的分类 2.理解电视新闻的叙事元素 3.掌握并会实际运用电视新闻的业务流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分类 1、消息类电视新闻 2、专题类新闻节目 3、电视新闻评论 第四节 电视新闻业务流程 1、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 2、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 3、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
(三)思考与实践 1.新闻叙事结构与电影、文学的叙事结构有什么异同? 2.中西方新闻有何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二章电视记者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体现习近平关于宜传思想奥论工作系列重要讲 话重要精神:思政) 2. 掌握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及思维方法: 3.熟练掌握电视新闻的业务素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你适合当记者吗 充满好奇心 2、 观察分析能力强 3、正直勇敢 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电视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 、记者 知的 2、有偿新闻和记者 拿红包 3、保护被摄者应当成为记者的自觉 第三节电视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 1、较强的新闻敏感 2、熟练的采访能力 得体的出镜能力 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 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 6、机动灵活能力 第四节电视记者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 2、聚敛思到 3、逆向思组 4、形象思维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新闻伦理的作用? 3
3 (三) 思考与实践 1. 新闻叙事结构与电影、文学的叙事结构有什么异同? 2.中西方新闻有何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二章 电视记者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体现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讲 话重要精神:思政) 2. 掌握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及思维方法; 3. 熟练掌握电视新闻的业务素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你适合当记者吗 1、充满好奇心 2、观察分析能力强 3、正直勇敢 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电视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 1、记者首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2、有偿新闻和记者“拿红包” 3、保护被摄者应当成为记者的自觉 第三节 电视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 1、较强的新闻敏感 2、熟练的采访能力 3、得体的出镜能力 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 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 6、机动灵活能力 第四节 电视记者的创新思维 1、求异思维 2、聚敛思维 3、逆向思维 4、形象思维 (三) 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新闻伦理的作用?
2.电视记者和报刊记者有什么异同? 3.记者应具备哪些道德素质?(体现习近平关于宜传思想奥论工作系列重要讲 话重要精神:思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煤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三章发现新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 2.紫握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三)教学内容 第一 节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 1、所闻价值原如 2、电视表现力价值原则 3、新闻敏感与电视敏感的培养 :节新闻线索的来源 各级政府及行业部 2、其化煤体 3、观祭体强 4、观众反映 新闻线人 6 中会议 、简报及书面材料 8、T生新闻我泰 (三)思考与实践 】新面价值有哪些?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怎样遵循平衡性原则? 3.在调查性报道中,如何保证报道的全面、深入和客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四章电视采访的准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如何选择和了解访问对象 2.了解访问环境和时机的选择:
4 2.电视记者和报刊记者有什么异同? 3.记者应具备哪些道德素质?(体现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讲 话重要精神:思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三章 发现新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 2.掌握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 1、新闻价值原则 2、电视表现力价值原则 3、新闻敏感与电视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 新闻线索的来源 1、各级政府及行业部门 2、其化媒体 3、观察体验 4、观众反映 5、新闻线人 6、各种会议 7、简报及书面材料 8、衍生新闻线索 (三) 思考与实践 1. 新闻价值有哪些? 2.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怎样遵循平衡性原则? 3.在调查性报道中,如何保证报道的全面、深入和客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四章 电视采访的准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如何选择和了解访问对象; 2.了解访问环境和时机的选择;
3.理解访问前相关知识及物质的准备: 4.学握访问时所提问题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 笋一节访问对象的洗译和了解 、 访问对象的选择 2、对访问对象的了解 第二节访问环境和时机的选择 1、访问环境的选择 2、访问时机的洗择 第三节相关知识的准备 政策知识的准 2、背景知识的了解 3、专业知识的了解 第四节提问的准备 的设 是问顺 问题的设计 第五节采访的物质准备 (三)思考与实践 次人物专访。(思政:选择有正能量的人物,表现人物坚强、奋斗、乐 观、善良等优良品质) 2如何让对方接受你的采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捕助教学 第五章采访中的提问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采访中提问问题的类型 2,理解新闻采访中两种 主要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基本规则 3.掌握并学会运用电视新闻提问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题的类型 1、事实性问题 2、观占性问野 3、调查性问是 4、情感性问题 第二节两种提问方式 5
5 3.理解访问前相关知识及物质的准备; 4.掌握访问时所提问题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访问对象的选择和了解 1、访问对象的选择 2、对访问对象的了解 第二节 访问环境和时机的选择 1、访问环境的选择 2、访问时机的选择 第三节 相关知识的准备 1、政策知识的准备 2、背景知识的了解 3、专业知识的了解 第四节 提问的准备 1、问题提纲的准备 2、提问顺序的设计 3、“热场”问题的设计 第五节 采访的物质准备 (三) 思考与实践 1. 做一次人物专访。(思政:选择有正能量的人物,表现人物坚强、奋斗、乐 观、善良等优良品质) 2 如何让对方接受你的采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网络辅助教学 第五章 采访中的提问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采访中提问问题的类型; 2.理解新闻采访中两种主要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基本规则; 3.掌握并学会运用电视新闻提问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类型 1、事实性问题 2、观点性问题 3、调查性问题 4、情感性问题 第二节 两种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