偎性两部分,而逼真度是真性内容减去假性内容的差。 现在,波普尔就根据这个知识增长图式建立他的“猜想-反 致方法论”。 他提出,科学发现包含猜想和反驳两大环节。科学家根据 问题,大胆进行猜想,努力按照可证伪度高的要求提出假说,这 样的假说具有较多的真性内容。这里无需经验参与。尝试性的 理论即假说提出后,就迸入反驳,这时要根据经脸,按确认度高 的要求进行排除错误,从而保证所接受的理论假性内容减少或 不增加。这样,通过猜想一反驳,科学发现便获致逼真度高的理 论。 他还分别为猜想和反驳制定了具体的方法论原理。猜想的 原理包括四点:理论不是始于观察,观察中谗透着理论:形而上 学起重要作用;科学发现的心理学;猜想应满足简单性、可独立 检验性和不会很快就被证伪这三个要求。反驳的原理可归结为 三点:批判,排除错误;判决性实验。 被普尔的最大贡献在于从唯理主义出发,建立了关于科学 发瑰的猜想一反驳方法论,由此把逻辑实证主义开创的科学方法 论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更确切地说,使科学方法论研究增如了 新的方而,更符合科学的实际。 波普尔的贡献是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而他的问题则是 看不到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本身的合理性。首先,可证实性划 界标准是科学的必要表征,尽管科学的标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 种划界标准。其次,证明方法论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波普 尔方法论的反驳环节中的确认和确认度要求也具有证明方法论 的意义,可以作为对证实的证明方法论的一种补充和修正。总 之,波普尔企图以自己的方法论取代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不, 免失之偏题。这已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后来的发展所证明。 ●4·
从波普尔自己开辟的科学方法论发展方向来着,他的方法 论主要在两个地方显得过于狭隘。 其一,他对“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的分析,局限于“知识增 长的动态过程”,因而囿于主要用“理论”这个逻辑范畴来重建过 程。这样,他的科学发现方法论同科学实际相比仍然显得贫乏。 、 其二,他片而地拇证伪、批判和革命等方面强调到不恰当的 程度,抹杀了科学正常时期的建设性活动,因而他的方法论未能 反映科学实际的这一方面。 但是,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的这种局限性却给后来的发展 指示了方向,留下了广阔地盘。库恩和拉卡托斯等人的所调科 学哲学“历史学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在西方自然科学家中间也产生相当广泛 的重要影响。 波普尔作为科学哲学家,同时对社会和政治问题极感兴趣,: 并且把他的批判理性主义和猜想-反驳方法论运用于这个领域, 提出了他的社会哲学。这个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反对历史决定论, 并采取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这些思想系统地反映在他的两部 社会哲学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57年)和《开放社会及其 敌人》(1950年)之中。他的这种哲学在本书中也有相当的反映。 波普尔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决定论加以反对。他 提出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否认历史唯物主义 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其作出科学预言的能力,他认为 资本主义本性已经改变,反对进行社会革命,主张所谓“逐步的 社会工程”。 波普尔认为,历史决定论是把牛顿和达尔文科学的决定论 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产物。而他的科学哲学表明,科学的精 神是批判,是试错性(他把猜想-反驳方法也称为“试错法”)的猜 75年
想,因此科学中决定论是站不住脚的。这祥,在他看来,历史决 定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科学中的革命和批判加以绝对化,把 整个科学及其历史发展归结为这样的局部方面和环节。这样,科 学发展中规律性就不见了。沿着这条路,他在社会领域中必然 走向历史唯心主义。所以他对马克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 攻击和所谓“批判,是根本错误的。·、 波普尔早年一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他始终坚持资产阶级 民主生义立场,在社会哲学上又把他在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上 的错误极端地加以发挥;终弃走向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小 事实上,被普尔以后的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力图克服他 的科学暂学的局狠性和片面性,这就历史地誑明了这种科学哲 学在基本观点上的错误。这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和歪曲, 也就不改自破。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的历史唯物逆议和科 学社会主义再软显杀出了不可战胜的理论力量 i: 1986年5月 0
经验是人们给他们所犯的错误取的名字。 奥斯卡·维尔德 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是尽可能快地犯错误。 约翰·阿奇褥尔德·惠勒
序:言 这本书所由构成的文章和讲演各各不同,但都论及一个牛 分简单的论题,即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它门形度了 一个关于知识及其增长的理论。.这是一个理性的理论,它规定 理些论证的适度的但却重要的作用,即批判我们在尝试解决阿 题时常犯的错误。它还是个经验的理论,.规定我们的观塞的同 样适度和几乎同样重要的作用即检验,通过检验可能有助于我 们发现自己的错误。虽然这个理论强调了我们的易错性,但它 并不屈从于怀疑论,‘因为它也强调了知识能够增长、科学能够 进步的事实,而这正是因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 知识,特别是我们的科学知识,是通过来经证明的(和不 可证明的)预言,通过清测,通过对我们问题的尝试性解决,通 过猜想面进步的。这整猜想受批判的控制;就是说,由包括严格 批判检脸在内的尝试的反驳来控制。猜想可能经受住这些检验 而幸存,但它们决不可能得到肯定的证明:既不能确证它们确实 为真,甚至也不能确证它们是“或然的”(在概率演算的意义上)。 对我们猜想的批判极为重要:通过指出我们的错误,使我们理解 我们正试图解决的那个问题的困难。就这样我们越来越熟悉我 们的问题,并可能提出越来越成熟的解决:对个理论的反 驳·,一即对问题的任何认真的尝试性解决的友驳一一始终是使 我们接近真理的前进的一步。正是这样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