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7日1.了解小说创作流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1.丁玲小说创作2.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流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丁玲小说中的社会批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教学难点: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幻灯作业;1.阅读《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
2005 年 12 月 7 日 教 学 目 的 1. 了解小说创作流派 教 学 内 容 教学内容:1.丁玲小说创作 2.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流变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1.丁玲小说中的社会批判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幻灯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1.阅读《莎菲女士的日记》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4页2005年12月14日1、30年代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教学2、了解张天翼的作品目的教学内容:1.了解张天翼小说作品风格2.作品《氏父子》教1)讽刺对象2)讽刺手法学3)戏剧化内容教学重点;讽刺作品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教学难点:讽刺性的形成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阅读作品《氏父子》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阅读材料: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4 页 2005 年 12 月 14 日 教 学 目 的 1、30 年代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 2、了解张天翼的作品 教 学 内 容 教学内容:1.了解张天翼小说作品风格 2.作品《氏父子》 1)讽刺对象 2)讽刺手法 3)戏剧化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讽刺作品 教学难点:讽刺性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阅读作品《氏父子》 阅读材料: 题 后 记
第15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2005年12月21日1、了解新感觉派教学2、了解几位新感觉派作家目的1、何为新感觉派小说2、几位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新感觉派作家的特色教学重教学难点:1.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特色点、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业:1.阅读《春阳》、《梅雨之夕》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5 页 2005 年 12 月 21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新感觉派 2、了解几位新感觉派作家 教 学 内 容 1、何为新感觉派小说 2、几位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1、新感觉派作家的特色 教学难点:1. 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1.阅读《春阳》、《梅雨之夕》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6页2005年12月28日1、了解矛盾的创作道路教学2、了解矛盾的三部曲目的3、了解矛盾的“农村三部曲1、矛盾了解30年代小说创作的概况的创作思想2、矛盾的创作创作成果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林家铺子》2.《蚀》教学重3。《动摇》点、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朗诵,讲授,作业:1.阅读《林家铺子》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6 页 2005 年 12 月 28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矛盾的创作道路 2、了解矛盾的三部曲 3、了解矛盾的“农村三部曲” 教 学 内 容 1、矛盾了解 30 年代小说创作的概况的创作思想 2、矛盾的创作创作成果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1.《林家铺子》 2.《蚀》 3。《动摇》 教学方法:朗诵,讲授,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1.阅读《林家铺子》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7页2005年1月4日1、了解矛盾的代表作《子夜》教学2、了解《子夜》中反映的社会内容目的1.《子夜》中的众多人物形象2.《子夜》的结构教3.《子夜》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学内容教学重点:1.分析《子夜》的人物形象教学重教学难点:《子夜》的主题先行现象点、难点及教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方法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8页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7 页 2005 年 1 月 4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矛盾的代表作《子夜》 2、了解《子夜》中反映的社会内容 教 学 内 容 1. 《子夜》中的众多人物形象 2. 《子夜》的结构 3. 《子夜》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子夜》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子夜》的主题先行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