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度报告 案、开展“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等方面展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 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隐患。一是以操作风险标准法建设为契机, 构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本行的操作风险标准项目建设启动以来,目前 已完成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RCSA、KRI、LDC)建设工作,通过对体系文件 和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设定重 点业务关键风险指标(KRI)进行监测,并以总行业务线为单位,对LDC填报方 法进行面对面培训,确保LDC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推动本行操作风险管理 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二是定期召开操作风险委员会,推动全行操作风 险管理工作。委员会一方面听取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及时、全面了解 本行操作风险状况并做出相关决策;另一方面审议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 告,以及金融市场、投资银行业务等多个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状况报告 增进了总分行的沟通交流,强化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三是全面排查 制度及系统控制情况,完善制度流程建设。为强化制度与系统建设在防控操作 风险方面的作用,牵头组织经营单位从执行和操作层面主动查找制度和系统在 风险控制方面的隐患,并将完善建议反馈至业务主管部门,推动制度流程和系 统的持续完善,提前防范可能发生操作风险。四是完善操作风险考核方案,促 进操作风险管理科学化。按季对经营单位从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和报告的全面性 及时性两方面进行打分,与经营单位考核相结合,督促各机构完善操作风险管 理工作。五是开展“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活动,传导风险防范理念。选取银 行业违规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对异地分行进行现场宣讲,提升基层人员操作风 险防范意识。 (五)信息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2013年,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遵循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战略,紧密围 绕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依据本行制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政策完善信息科技 风险管理工作。 1、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与监测。参照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 理指引》及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实践,从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 理、信息安全、系统开发/测试、信息科技运行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 科技外包、信息科技审计等八个领域开展风险评估与监测工作。对风险影响程 度以及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计量,并依据计量结果将风险级别划分为高中低三 类,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推进信息系统分级。对全行范围内主要信息系统依据其对业务的影响程 度进行分级,并将分级结果作为对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 差异化管理的依据。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提升本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3、继续推进业务持续性管理工作。为有效配置资源,增强业务持续性管理 效率,依据系统重要性级别不同,本行从业务持续性、模板复杂性、演练频率 等方面进行业务持续性差异化管理。2013年分别针对管理类及业务类系统重新 制定了业务持续性计划框架;对系统分级结果为4级及5级的重要信息系统重 新编写IT故障类业务专项业务持续性计划,提髙信息科技风险业务持续性计划 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主动、有效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 34 案、开展“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等方面展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 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隐患。一是以操作风险标准法建设为契机, 构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本行的操作风险标准项目建设启动以来,目前 已完成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RCSA、KRI、LDC)建设工作,通过对体系文件 和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设定重 点业务关键风险指标(KRI) 进行监测,并以总行业务线为单位,对 LDC 填报方 法进行面对面培训,确保 LDC 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推动本行操作风险管理 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二是定期召开操作风险委员会,推动全行操作风 险管理工作。委员会一方面听取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及时、全面了解 本行操作风险状况并做出相关决策;另一方面审议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 告,以及金融市场、投资银行业务等多个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状况报告, 增进了总分行的沟通交流,强化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三是全面排查 制度及系统控制情况,完善制度流程建设。为强化制度与系统建设在防控操作 风险方面的作用,牵头组织经营单位从执行和操作层面主动查找制度和系统在 风险控制方面的隐患,并将完善建议反馈至业务主管部门,推动制度流程和系 统的持续完善,提前防范可能发生操作风险。四是完善操作风险考核方案,促 进操作风险管理科学化。按季对经营单位从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和报告的全面性 及时性两方面进行打分,与经营单位考核相结合,督促各机构完善操作风险管 理工作。五是开展“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活动,传导风险防范理念。选取银 行业违规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对异地分行进行现场宣讲,提升基层人员操作风 险防范意识。 (五)信息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2013 年,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遵循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战略,紧密围 绕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依据本行制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政策完善信息科技 风险管理工作。 1、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与监测。参照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 理指引》及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实践,从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 理、信息安全、系统开发/测试、信息科技运行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 科技外包、信息科技审计等八个领域开展风险评估与监测工作。对风险影响程 度以及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计量,并依据计量结果将风险级别划分为高中低三 类,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推进信息系统分级。对全行范围内主要信息系统依据其对业务的影响程 度进行分级,并将分级结果作为对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 差异化管理的依据。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提升本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3、继续推进业务持续性管理工作。为有效配置资源,增强业务持续性管理 效率,依据系统重要性级别不同,本行从业务持续性、模板复杂性、演练频率 等方面进行业务持续性差异化管理。2013 年分别针对管理类及业务类系统重新 制定了业务持续性计划框架;对系统分级结果为 4 级及 5 级的重要信息系统重 新编写 IT 故障类业务专项业务持续性计划,提高信息科技风险业务持续性计划 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主动、有效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度报告 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指导全 行声誉风险防控与应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1、夯实内部管理基础。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根据对并表管理机构声誉风险 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制定《北京银行附属机构声誉风险 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并表管理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二是加强部门联 动配合。针对服务投诉、信访接待、舆情监控等工作,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 各部门目标一致、分工管控、协同配合,通过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事件的及时预 警,对声誉风险的防控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三是强化培训指导。强化声誉风险 文化的建设与培养,针对服务投诉、信访与声誉事件应对等开展多层面的培 训,指导全行做好声誉风险防范工作,全力防控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 2、全面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建立舆情监测工作平台,提高舆情监测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对监测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应对处置,努力防范声誉事件的发生与 扩散。同时,及时研判媒体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强化舆情趋势的监测与分 析,把握好其周期性、阶段性,提前防范舆情事件的发生。 3、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强化风险报告制度,要求各经营单位对潜在的声誉 风险事项要做到及时报备、跟踪处理,努力控制风险源头。同时,在日常管理 工作中注重内控建设,持续开展风险点的排查与梳理,提前排除各类风险隐 患 44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441未来经营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2014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将延续复杂多变的现状。国际经济缓慢复苏。 美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引起资产价 格、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变动;日本岀现短期经济复苏,但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 力依然不足;欧元区结束衰退并呈复苏迹象;新兴经济体步入结构调整进程 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 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经济 仍然存在下行压力,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区域性、行业性风险依 然严峻。 (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改革与金 融市场化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银行 的盈利模式、管理水平、创新和竞争发展能力都将发生变革。随着监管政策和 调控政策的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将可能迎来一轮发展机遇。随着利率市场 化、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商业银行转型创新、 差异化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三)行业发展趋势判断 是随着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经营去杠杆化提速,传统的银行业发 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发展将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主旋律。二是受货币增速 放缓、影子银行去杠杄、同业业务加强规范的影响,银行业资产增长将继续趋 缓。三是中间业务发展迎来新机遇,资产管理、顾问咨询、资产托管业务有望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 35 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指导全 行声誉风险防控与应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1、夯实内部管理基础。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根据对并表管理机构声誉风险 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制定《北京银行附属机构声誉风险 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并表管理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二是加强部门联 动配合。针对服务投诉、信访接待、舆情监控等工作,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 各部门目标一致、分工管控、协同配合,通过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事件的及时预 警,对声誉风险的防控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三是强化培训指导。强化声誉风险 文化的建设与培养,针对服务投诉、信访与声誉事件应对等开展多层面的培 训,指导全行做好声誉风险防范工作,全力防控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 2、全面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建立舆情监测工作平台,提高舆情监测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对监测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应对处置,努力防范声誉事件的发生与 扩散。同时,及时研判媒体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强化舆情趋势的监测与分 析,把握好其周期性、阶段性,提前防范舆情事件的发生。 3、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强化风险报告制度,要求各经营单位对潜在的声誉 风险事项要做到及时报备、跟踪处理,努力控制风险源头。同时,在日常管理 工作中注重内控建设,持续开展风险点的排查与梳理,提前排除各类风险隐 患。 4.4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4.4.1 未来经营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2014 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将延续复杂多变的现状。国际经济缓慢复苏。 美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引起资产价 格、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变动;日本出现短期经济复苏,但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 力依然不足;欧元区结束衰退并呈复苏迹象;新兴经济体步入结构调整进程, 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 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经济 仍然存在下行压力,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区域性、行业性风险依 然严峻。 (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改革与金 融市场化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银行 的盈利模式、管理水平、创新和竞争发展能力都将发生变革。随着监管政策和 调控政策的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将可能迎来一轮发展机遇。随着利率市场 化、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商业银行转型创新、 差异化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三)行业发展趋势判断 一是随着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经营去杠杆化提速,传统的银行业发 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发展将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主旋律。二是受货币增速 放缓、影子银行去杠杆、同业业务加强规范的影响,银行业资产增长将继续趋 缓。三是中间业务发展迎来新机遇,资产管理、顾问咨询、资产托管业务有望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度报告 成为银行拉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引擎。四是互联网金融不断渗透,商业银行 传统业务将受到明显冲击。五是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加大,银行融资渠道有 望进一步拓宽。六是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突出行业企业在 短期内无法摆脱经营困境,资产风险仍将延续“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特征, 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将承受进一步考验 4.4.2公司发展举措 展望2014年,面对形势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银行将紧紧围绕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奋力开启改革创新的 崭新篇章。在努力完成2013年各项经营任务的同时,继续为走出一条有比较竞 争力、商业可持续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而不懈努力。 是坚持打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平台。着力建设以资本为纽带、以文化为 精髓、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控股集团,形成以银行业务为核心 的全牌照综合化经营模式,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客户平台、风险控制平台 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实现综合化营销、全流程覆盖、多极化增 长、集约化发展的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强化全金融产业链的客户服务能力, 增强综合经营水平,提升整体品牌的控制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集中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根 本、以利润为核心、以业绩论英雄”的原则,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要求,围绕市 场和客户需求,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创新相结合,加大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和流 程银行再造力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人才和经营机构的市场化 活力。 三是坚持资本节约,实现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本管理,坚持创 新驱动,坚守风险底线,强化集约原则,持续向大数据和信息化投资,向国际 化和综合化发展,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 率相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四是不断扩展金融角色功能。从传统的资金中介、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 资本中介扩展,从资产持有向资产管理转变,从由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向多元均 衡盈利增长转变;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倾斜,向零售金融和财富管理 进军。 4.4.3新年度经营计划 2014年,预计净利润达到145亿元以上,预期增速10%左右;资产总额同 比增长13%以上;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5%。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下,拨备覆盖率符 合监管要求。 444可能面临的风险 2014年是进一步深化经济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城镇化建 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绿色环保约東不断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推动 公开透明的现代市场体系得到鼓励等,给信贷业务带来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 同时,监管加强,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加大,一方面面临盈利增速放缓与经营转型的压力,另一方 面资产质量下行和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 36 成为银行拉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引擎。四是互联网金融不断渗透,商业银行 传统业务将受到明显冲击。五是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加大,银行融资渠道有 望进一步拓宽。六是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突出行业企业在 短期内无法摆脱经营困境,资产风险仍将延续“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特征, 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将承受进一步考验。 4.4.2 公司发展举措 展望 2014 年,面对形势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银行将紧紧围绕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奋力开启改革创新的 崭新篇章。在努力完成 2013 年各项经营任务的同时,继续为走出一条有比较竞 争力、商业可持续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而不懈努力。 一是坚持打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平台。着力建设以资本为纽带、以文化为 精髓、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控股集团,形成以银行业务为核心 的全牌照综合化经营模式,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客户平台、风险控制平台, 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实现综合化营销、全流程覆盖、多极化增 长、集约化发展的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强化全金融产业链的客户服务能力, 增强综合经营水平,提升整体品牌的控制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集中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根 本、以利润为核心、以业绩论英雄”的原则,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要求,围绕市 场和客户需求,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创新相结合,加大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和流 程银行再造力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人才和经营机构的市场化 活力。 三是坚持资本节约,实现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本管理,坚持创 新驱动,坚守风险底线,强化集约原则,持续向大数据和信息化投资,向国际 化和综合化发展,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 率相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四是不断扩展金融角色功能。从传统的资金中介、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 资本中介扩展,从资产持有向资产管理转变,从由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向多元均 衡盈利增长转变;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倾斜,向零售金融和财富管理 进军。 4.4.3 新年度经营计划 2014 年,预计净利润达到 145 亿元以上,预期增速 10%左右;资产总额同 比增长 13%以上;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5%。不良贷款率控制在 1%以下,拨备覆盖率符 合监管要求。 4.4.4 可能面临的风险 2014 年是进一步深化经济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城镇化建 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绿色环保约束不断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推动、 公开透明的现代市场体系得到鼓励等,给信贷业务带来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 同时,监管加强,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加大,一方面面临盈利增速放缓与经营转型的压力,另一方 面资产质量下行和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度报告 4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 本行2013年度财务报告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 计,注册会计师吴卫军、焦楠签字,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6利润分配预案 4.6.1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 本行在《公司章程》中对利润分配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本行可以采用现 金、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 行中期利润分配。在确保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法规的前提下,本行每一年度实 现的盈利在依法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和一般准备后有可分配利润的,可 以进行现金分红,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可 分配利润的10%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符合《公司章程》及审议程序的规定,分红标准清晰明 确,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兼顾了公司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续 发展,现金分红既结合了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自身盈利水平、资本需 求等因素,又兼顾了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发展成果,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等要 求。各位独立董事对利润分配政策发表了明确意见,充分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合 法权益。 46.2利润分配政策的执行情况 (一)近三年(含报告期)利润分配方案或预案 1、201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1)按照2013年度审计后的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13.46 亿元; (2)根据财政部2012年印发的《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 [2012]20号),提取一般风险准备计人民币26.37亿元 (3)以2013年末总股本88.00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 股利1.8元人民币(含税),计人民币15.84亿元(含税),并派送红股2 股,计人民币17.6亿元(含税),合计分配33.44亿元 分配预算执行后,结余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2、2012年利润分配方案 2012年度,以88.00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4元 人民币(含税),合计分配35.2亿元。 3、2011年利润分配方案 2011年度,以73.33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2元 人民币(含税),并派送红股2股,合计分配29.33亿元。 (二)近三年现金分红情况 年度 每股分红总股本现金分红总额|分红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现金分红比率 (亿股 (亿元) 股东净利润(亿元) 0 584 134.59 0.40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 37 4.5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 本行 2013 年度财务报告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 计,注册会计师吴卫军、焦楠签字,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6 利润分配预案 4.6.1 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 本行在《公司章程》中对利润分配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本行可以采用现 金、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 行中期利润分配。在确保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法规的前提下,本行每一年度实 现的盈利在依法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和一般准备后有可分配利润的,可 以进行现金分红,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可 分配利润的 10%。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符合《公司章程》及审议程序的规定,分红标准清晰明 确,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兼顾了公司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续 发展,现金分红既结合了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自身盈利水平、资本需 求等因素,又兼顾了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发展成果,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等要 求。各位独立董事对利润分配政策发表了明确意见,充分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合 法权益。 4.6.2 利润分配政策的执行情况 (一)近三年(含报告期)利润分配方案或预案 1、201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1)按照 2013 年度审计后的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 13.46 亿元; (2)根据财政部 2012 年印发的《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 [2012]20 号),提取一般风险准备计人民币 26.37 亿元; (3)以 2013 年末总股本 88.00 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送现金 股利 1.8 元人民币(含税),计人民币 15.84 亿元(含税),并派送红股 2 股,计人民币 17.6 亿元(含税),合计分配 33.44 亿元。 分配预算执行后,结余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2、2012 年利润分配方案 2012 年度,以 88.00 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送现金红利 4 元 人民币(含税),合计分配 35.2 亿元。 3、2011 年利润分配方案 2011 年度,以 73.33 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送现金红利 2 元 人民币(含税),并派送红股 2 股,合计分配 29.33 亿元。 (二)近三年现金分红情况 年度 每股分红 (元) 总股本 (亿股) 现金分红总额 (亿元) 分红年度归属于母公司 股东净利润(亿元) 现金分红比率 (%) 2013 0.18 88.00 15.84 134.59 11.77 2012 0.40 88.00 35.20 116.75 30.15 2011 0.20 73.33 14.67 89.47 16.40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度报告 47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本行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 创造财富”的神圣使命,积极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 续、包容性发展。2013年末资产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35 亿元,人均净利润146万元,连续多年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持续优异的业绩回 报 2013年,本行紧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强化“科技金融 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品牌建设。截至报告期 末,已累计为中关村示范区的55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1000亿 元;累计为北京地区7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600多亿元的资金支持,市场 占有率排名第一;国内首家在节水领域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合作,推出 面向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的新模式;率先发布“惠民通 易缴费”、“悦出 国”等特色产品,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服务模式,以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 品牌,为实体经济注入蓬勃动力,赢得中小微企业和市民百姓的真诚信赖。 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本行在赈灾扶贫、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等领域 矢志不渝地推动公益事业发展,2013年全年,本行对外捐款共计1486万元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我行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500万元进行抗震救 灾,免收向地震灾区捐款手续费及邮电费;再次向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捐 款100万元;向爱心万里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慈善事业。此外,本行积极 树立“以爱之名,长行大善”的旗帜,2013年通过大爱卡的发卡及消费所筹集 到的款项达到159万元,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通过大爱卡累计捐赠的善款已超 过374万元。 第五节重要事项 5.1重大诉讼、仲裁和媒体普遍质疑事项 报告期内,本行无重大诉讼、仲裁和媒体质疑事项。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作为原告且争议标的本金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 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共58宗,涉及金额约人民币190,367.02万元。本 行作为被告且争议标的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 共8宗,涉及金额约人民币18,571.78万元。对于本行作为被告的未决诉讼案 件预计发生的损失,本行已作为预计负债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52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偿还情况 口适用√不适用 53报告期内破产重组事项 口适用√不适用 54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 55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年度报告 38 4.7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本行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 创造财富”的神圣使命,积极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 续、包容性发展。2013 年末资产规模达到 1.34 万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 135 亿元,人均净利润 146 万元,连续多年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持续优异的业绩回 报。 2013 年,本行紧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强化“科技金融”、 “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品牌建设。截至报告期 末,已累计为中关村示范区的 5500 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 1000 亿 元;累计为北京地区 700 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 600 多亿元的资金支持,市场 占有率排名第一;国内首家在节水领域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合作,推出 面向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的新模式;率先发布“惠民通”、“易缴费”、“悦出 国”等特色产品,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服务模式,以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 品牌,为实体经济注入蓬勃动力,赢得中小微企业和市民百姓的真诚信赖。 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本行在赈灾扶贫、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等领域, 矢志不渝地推动公益事业发展,2013 年全年,本行对外捐款共计 1486 万元。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我行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 500 万元进行抗震救 灾,免收向地震灾区捐款手续费及邮电费;再次向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捐 款 100 万元;向爱心万里基金会捐赠 100 万元用于慈善事业。此外,本行积极 树立“以爱之名,长行大善”的旗帜,2013 年通过大爱卡的发卡及消费所筹集 到的款项达到 159 万元,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通过大爱卡累计捐赠的善款已超 过 374 万元。 第五节 重要事项 5.1 重大诉讼、仲裁和媒体普遍质疑事项 报告期内,本行无重大诉讼、仲裁和媒体质疑事项。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作为原告且争议标的本金在人民币 1,000 万元以上的 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共 58 宗,涉及金额约人民币 190,367.02 万元。本 行作为被告且争议标的在人民币 1,000 万元以上的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 共 8 宗,涉及金额约人民币 18,571.78 万元。对于本行作为被告的未决诉讼案 件预计发生的损失,本行已作为预计负债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5.2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偿还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3.报告期内破产重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5.4 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 5.5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