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4岁的孩 子坚信,他的 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他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 为她做些事 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便去寻找, 当他们看到 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大家纷 纷端着酒杯 和美味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 很多美好的 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 上最幸福的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 大房子,进入 上流社会。每年,他都会以匿名的方式捐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 接受采访, 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 太多的富人, 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4岁孩子的自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女佣谢绝了主人的邀请,没有和孩子住在主人家里,是因为女 佣不想让自 己的儿子知道她是一位女佣。 B.女佣把孩子藏在洗手间里,为了让孩子不乱跑影响主人宴客,就从主人厨 房里拿来餐 盘、香肠和面包让孩子吃 C.主人在洗手间里让孩子独自一边吃东西一边唱歌,并与孩子聊了许多话题。 那些话, 都是主人对孩子母亲真诚与善意的评价。 D.这篇小说前半部分以女佣为主,后半部分以主人为主,但他们都围绕着孩 子。这样的 结构安排,对主题的表现起着微妙的作用 E.这篇小说虽然在语言叙述上较为平实朴质,但读来却很感人,甚至叫人心 酸落泪,细 究来,叫人感动不已的是女佣那颗做母亲的心。 (2)小说中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洗手间里吃晚餐”这一情节在人物塑造、结构、主题方面起到了什么作 用?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文中那个孩子多年后的成功源于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有人说源于 那位“主 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8分)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 4 岁的孩 子坚信,他的 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他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 为她做些事 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便去寻找, 当他们看到 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大家纷 纷端着酒杯 和美味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 很多美好的 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 上最幸福的 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 大房子,进入 上流社会。每年,他都会以匿名的方式捐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 接受采访, 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 太多的富人, 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 4 岁孩子的自尊。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开头写女佣谢绝了主人的邀请,没有和孩子住在主人家里,是因为女 佣不想让自 己的儿子知道她是一位女佣。 B.女佣把孩子藏在洗手间里,为了让孩子不乱跑影响主人宴客,就从主人厨 房里拿来餐 盘、香肠和面包让孩子吃。 C.主人在洗手间里让孩子独自一边吃东西一边唱歌,并与孩子聊了许多话题。 那些话, 都是主人对孩子母亲真诚与善意的评价。 D.这篇小说前半部分以女佣为主,后半部分以主人为主,但他们都围绕着孩 子。这样的 结构安排,对主题的表现起着微妙的作用。 E.这篇小说虽然在语言叙述上较为平实朴质,但读来却很感人,甚至叫人心 酸落泪,细 究来,叫人感动不已的是女佣那颗做母亲的心。 (2) 小说中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3) “洗手间里吃晚餐”这一情节在人物塑造、结构、主题方面起到了什么作 用?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 分) (4) 有人说文中那个孩子多年后的成功源于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有人说源于 那位“主 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气象大家一—叶笃正 2005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 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 “获得这个 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 年后,认识了 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 的物理专业 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 气象和海洋 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 治学精神。 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 斯贝重视事 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 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 他最不能接 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 刻划掉 1950年1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 辗转回到了 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 在西直门内 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 有一张像样 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 一张图画出 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千米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 做了庆贺。” 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这 幅图画成后, 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 合作的成果, 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 学的研究 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 域,成为“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气象大家——叶笃正 2005 年,90 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 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 “获得这个 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 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9 岁考入清华大学,两 年后,认识了 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 的物理专业, 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 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 气象和海洋 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 治学精神。 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 斯贝重视事 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 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 他最不能接 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 刻划掉。 1950 年 10 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 辗转回到了 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 在西直门内 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 有一张像样 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 一张图画出 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千米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 做了庆贺。” 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这 幅图画成后, 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 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 合作的成果, 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 学的研究, 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 域,成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