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六校2012届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 命题:珠海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应聘 滂沱/磅 炮制/越俎代庖 B.悄悄/悄然 调羹/调 包 辎重/锱铢必较 C.谥号/裨益 跬步/傀 拒载/载歌载舞 D.铺板/铺张 骨髓/绥 匝道/砸锅卖铁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已经被反对派三面合围,持续近半年的内战也进入了倒计 时。一代枭雄卡扎菲叱咤风云四十余年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令人喟叹。卡 扎菲并非毫无政治手腕,他曾在大国之间折冲樽俎,并屡次躲过对手的暗杀。但 是,面对民众的群起反抗,卡扎菲一直不能接受现实并且被动应付。在国际上, 他被西方世界视为“独裁者”,盟友江河日下:在国内,他被挥舞旧王朝旗帜的 民众看做“暴君”,昔日同袍战友也渐渐地离他而去。 A.叱咤风云 B.四面楚歌 C.折冲樽 俎 D.江河日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6日在大连落下帷幕。在3天的会期内,全 球政商界精英围绕“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这一主题,就低碳增长、变 革性创新、移动经济、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热议全球经济形势及其发 生的变化,把脉世界经济走势 B.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则在“深港合作论坛”上透露,国务院批复成立 了国务院24个部委和广东省、香港、深圳组成的《前海建设部级联席会议制度》, “前海建设部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将于9月27日在北京举行。 C.这一次亚锦赛上中华台北队的表现或许并不能成为一个衡量的标准,但毋庸 置疑,宝岛篮球和内地篮球越来越多的交流带来的必定是一种促进。看看在本届 亚锦赛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约旦,中华台北CBA的取经之路会走得更坚实,韬光养 晦,收获在未来。 D.俏江南餐饮集团一直在野心勃勃的宣传它的上市计划,但是今年3月份提交 给证监会的上市申请一直到现在仍然了无音讯。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近期 频出食品安全事件,证监会已经暂缓了餐饮行业的上市所造成的。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 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 ②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 忧 ③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④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广东省广州六校 2012 届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 文 命题:珠海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应聘 滂沱/磅 礴 炮制/越俎代庖 B.悄悄/悄然 调羹/调 包 辎重/锱铢必较 C.谥号/裨益 跬步/傀 儡 拒载/载歌载舞 D.铺板/铺张 骨髓/绥 靖 匝道/砸锅卖铁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已经被反对派三面合围,持续近半年的内战也进入了倒计 时。一代枭雄卡扎菲叱咤风云四十余年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令人喟叹。卡 扎菲并非毫无政治手腕,他曾在大国之间折冲樽俎,并屡次躲过对手的暗杀。但 是,面对民众的群起反抗,卡扎菲一直不能接受现实并且被动应付。在国际上, 他被西方世界视为“独裁者”,盟友江河日下;在国内,他被挥舞旧王朝旗帜的 民众看做“暴君”,昔日同袍战友也渐渐地离他而去。 A. 叱咤风云 B. 四面楚歌 C. 折冲樽 俎 D. 江河日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 9 月16日在大连落下帷幕。在3天的会期内,全 球政商界精英围绕“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这一主题,就低碳增长、变 革性创新、移动经济、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热议全球经济形势及其发 生的变化,把脉世界经济走势。 B.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则在“深港合作论坛”上透露,国务院批复成立 了国务院 24 个部委和广东省、香港、深圳组成的《前海建设部级联席会议制度》, “前海建设部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将于 9 月 27 日在北京举行。 C. 这一次亚锦赛上中华台北队的表现或许并不能成为一个衡量的标准,但毋庸 置疑,宝岛篮球和内地篮球越来越多的交流带来的必定是一种促进。看看在本届 亚锦赛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约旦,中华台北 CBA 的取经之路会走得更坚实,韬光养 晦,收获在未来。 D. 俏江南餐饮集团一直在野心勃勃的宣传它的上市计划,但是今年 3 月份提交 给证监会的上市申请一直到现在仍然了无音讯。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近期 频出食品安全事件,证监会已经暂缓了餐饮行业的上市所造成的。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 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 ② 开平市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 忧。 ③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④ 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⑤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 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 楼式的楼宇。 ⑥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 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A.②⑥③①⑤④ B.④②⑥③①⑤ ②③①⑥⑤④ D.④①②⑤⑥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宁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 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 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髙邮, 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 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眀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 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 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 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岁蠹弊, 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 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 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 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 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 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 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 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 闻之惧,遂与惟庯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馆于军帅家 馆:寄居 B.太祖益才之。 才:认为…有才干 C.多所厘革 厘:治理 D.免冠而栉 栉:洗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 而陋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 楚怀王贪而信张 仪,遂绝齐
⑤ 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 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 楼式的楼宇。 ⑥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 “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A. ②⑥③①⑤④ B. ④②⑥③①⑤ C. ②③①⑥⑤④ D. ④①②⑤⑥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宁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 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 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高邮, 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 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 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 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 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岁蠹弊, 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 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 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 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 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 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 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 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 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馆于军帅家 馆:寄居 B. 太祖益才之。 才:认为……有才干 C. 多所厘革。 厘:治理 D. 免冠而栉 栉:洗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 而陋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 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 楚怀王贪而信张 仪,遂绝齐
C.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 月 臣以险衅,夙遭闵 D.久之,进左御史大 夫 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7、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 获 ④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 ⑥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 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B.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 铁烙人肌肤。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 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C.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 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 薪水。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杀。 D.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 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 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 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 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 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C. 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 月 臣以险衅,夙遭闵 凶 D. 久之,进左御史大 夫 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7、以下六句话 ,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 分) ① 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 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 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 获。 ④ 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 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 肤。 ⑥ 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A .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 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B. 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 铁烙人肌肤。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 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C. 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 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 薪水。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杀。 D. 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 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 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 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 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 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 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 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 作用。(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 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 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空一分,多选则按前3 题计分。)(6分) (1)旌旗蔽空,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任何历史人物,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局 限性,会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同样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这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但是,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 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 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 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来就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 量。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事实上,所 有辛亥志士无不是由爱国精神所驱使而投身于革命的。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不 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吴玉章写过“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 的诗句,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革命者的共同心声。他们为了挽救 民族的危亡、求取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 人的幸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青春和生 命。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魂牵梦绕的关注,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执着不屈的追求, 使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支向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独裁政权宣战的战斗队伍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 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 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 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 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 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 新的水平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 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 作用。(3 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 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 合全词简要赏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每空一分,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旌旗蔽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任何历史人物,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局 限性,会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同样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这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但是,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 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 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 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来就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 量。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事实上,所 有辛亥志士无不是由爱国精神所驱使而投身于革命的。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不 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吴玉章写过“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 的诗句,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革命者的共同心声。他们为了挽救 民族的危亡、求取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 人的幸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青春和生 命。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魂牵梦绕的关注,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执着不屈的追求, 使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支向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独裁政权宣战的战斗队伍。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 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 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 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 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 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 新的水平
“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一群开始时几乎是赤手空拳的革 命者,要推翻一个虽然已经腐朽却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 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是可以想见 的。辛亥志士们勇敢地直面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表现 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 挫愈奋,再接再厉。”这个概括,既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经历的真切写照,也是许 多辛亥志士的共同品格。女革命家秋瑾在致友人信中表示了这样的信念:“已置 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方声洞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 给父亲写下了这样的诀别书:“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 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他们用自己的行 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对于这些革命先烈,我们由衷地抱着至深的敬意。 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在辛亥志士的心目中,祖国并不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以数万万同胞为实体的具体存在。真诚地热爱、关怀人 民群众,深切同情劳动群众的苦难,为人民谋取幸福,是他们奋斗目标的一个重 要内容。孙中山先生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他们深深懂得,要替人 谋幸福,必须改变“国贫民瘠”的状况。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时, 他们回答说:革命正是为了建设,“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只 有推翻了腐朽政权之后,才可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 题。”所以,“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我们只要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关于 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就可以 清楚地了解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抱着何等殷切的期望 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对国家民族前途 命运的思考,常常能以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从而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判断和 决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成为孙中山先生自觉遵 循并时刻不忘的座右铭。他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 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孙中山先生本人, 从和平改良到武装反清,从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以俄为师”,从依靠某些军 阀势力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始终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 前进。同时,辛亥志士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早在1904年,孙中山在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就满怀信心地说:“一旦我们革 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 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 至。”他们坚信,一旦革命成功,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类似 这样的言论,在革命派其他人物的口中也屡见不鲜 100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 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 精神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09月20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
“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一群开始时几乎是赤手空拳的革 命者,要推翻一个虽然已经腐朽却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 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是可以想见 的。辛亥志士们勇敢地直面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表现 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 挫愈奋,再接再厉。”这个概括,既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经历的真切写照,也是许 多辛亥志士的共同品格。女革命家秋瑾在致友人信中表示了这样的信念:“已置 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方声洞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 给父亲写下了这样的诀别书:“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 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他们用自己的行 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对于这些革命先烈,我们由衷地抱着至深的敬意。 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在辛亥志士的心目中,祖国并不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以数万万同胞为实体的具体存在。真诚地热爱、关怀人 民群众,深切同情劳动群众的苦难,为人民谋取幸福,是他们奋斗目标的一个重 要内容。孙中山先生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他们深深懂得,要替人民 谋幸福,必须改变“国贫民瘠”的状况。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时, 他们回答说:革命正是为了建设,“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只 有推翻了腐朽政权之后,才可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 题。”所以,“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我们只要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关于 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就可以 清楚地了解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抱着何等殷切的期望。 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对国家民族前途 命运的思考,常常能以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从而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判断和 决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成为孙中山先生自觉遵 循并时刻不忘的座右铭。他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 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孙中山先生本人, 从和平改良到武装反清,从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以俄为师”,从依靠某些军 阀势力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始终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 前进。同时,辛亥志士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早在 1904 年,孙中山在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就满怀信心地说:“一旦我们革 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 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 至。”他们坚信,一旦革命成功,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类似 这样的言论,在革命派其他人物的口中也屡见不鲜。 100 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 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 精神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1 年 09 月 20 日),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 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