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9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 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 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 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 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 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 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 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 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 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 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 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 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 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 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 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 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 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 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 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 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 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 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 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 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 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 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 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 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 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 力 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 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 的问题
湖北省荆门市 2019 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 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 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 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 卫衣、T 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 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 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 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 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 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 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 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 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 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 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 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 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 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 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 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 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 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 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 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 年 9 月 9 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 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 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 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 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 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 力。 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 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 的问题
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 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 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 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 功 (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 没有打破。 B.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 喜爱 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 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 营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 可以变得时尚。 B.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 存 C.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 相互结合。 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 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 肃、古老。 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 契机。 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 辅相成。 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 进生活、活在日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 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 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 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軏鞋的高手
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 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 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 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 功。 (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9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 没有打破。 B.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 喜爱。 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 D.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 营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 可以变得时尚。 B.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 存。 C.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 相互结合。 D.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 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 肃、古老。 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 契机。 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 辅相成。 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 进生活、活在日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 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 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 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軏鞑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 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 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 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 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 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軏鞋坯子,将軏鞦坯子和軏鞦脸儿缝 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岀軏鞦鞋了。軏鞦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 軏鞦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軏鞦草,塞进軏 啦鞋里,軏啦鞋上有軏鞦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 道一道地缠在軏鞍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 裆深,没有軏鞑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軏轍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 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 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 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 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 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 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 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軏鞦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 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 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軏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軏鞑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 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 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軏鞦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 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 撅着驴嘴,穿着这双軏鞦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窄飘荡的一缕缕轻 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 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軏鞦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 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 及张皮匠制作軏鞦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 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 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 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 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 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 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 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 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 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 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 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 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 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 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 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 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 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 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 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 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 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 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 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 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 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 年 1 期,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 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 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 重读,再次体会。 5.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 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 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 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 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 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 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 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 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 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 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 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 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 年10月23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 重读,再次体会。 5.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 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 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 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 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 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 GDP 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 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 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 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 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 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 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一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2014 年6月24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10月23日报道,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 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 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 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 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 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46米,是世界 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2009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10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 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 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 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一—“难”。工程体量之巨大, 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 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 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 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 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 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 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 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 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 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 迹”》,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10月9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 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 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 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
(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 2014 年 6 月 24 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 10 月 23 日报道,港珠澳大桥 23 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 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 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 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 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 29.6 公里,其中 22.9 公里为桥梁,另外 还包括约 6.7 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 46 米,是世界 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 2009 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 108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 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 12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 可抗 16 级台风、8 级地震及 30 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 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 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 加起来不到 4 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 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 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 4 年的研究和攻关 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 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 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 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 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 迹”》,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 年 10 月 9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 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 GDP 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 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 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