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亚价值观内涵发展现代意义 沈林 ①东亚地区的文化历史包括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长期以来儒教学说一直占 有主导地位,因此儒教学说发展成为东亚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②东亚价值观是东亚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价值理 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其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这种特质在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东亚价值观的重建,启发了全球的普遍价值追求。经过历史 的沉淀,东亚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以政治和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价值观,也有 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的道家价值观,还有一切皆空、人生皆苦的佛 教价值观等。 ③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 响,使人们在认识、判断和接受外来文化和事物时以此为标准,可是随着全球化 趋势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东亚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其 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东亚价值观自身出现了问题 ④在东亚各国巨大的社会变化中出现的一些“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东亚价值 观的影响力。例如,日本一直坚持“脱亚”,我国在文革时期对“孔孟之道”进 行批判。在这样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我国和日本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很大差 距,东亚各国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差异。虽然我国和日本都曾认为两个民族之间文 化相通,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可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的现象,给两个民 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产生了阻碍作用。 ⑤因为东亚价值观在各国之间缺乏认同感和整体感,所以需要对东亚价值观进行 多元整合,形成认同感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将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进行 融合,以促进东亚认同和东亚意识的发展。文化整合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 的吸收和融合,并且逐渐形成一体,这不是几种文化的叠加,而是将文化放在 起,然后再次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新的文化体 系。价值整合是文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以后,相互之 间才能理解。所以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地区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⑥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化发展,东亚价值观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在历史发展中也发 挥了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在历史上,东亚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曾对世界产生了很 大影响,现在东亚更需要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当今社会是科技的社会,东亚 价值观更能适应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摘自《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与“东亚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教文化圈覆盖了整个东亚,由此逐渐形成的文化和价值对本地区的人们产 生了深刻影响。 B.东亚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体系,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它的重建加快 了全球一体化脚步。 C.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目前其自身出现问题,生存 和发展面临挑战
湖北省荆门市 2014-2015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东亚价值观内涵发展现代意义 沈 林 ①东亚地区的文化历史包括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长期以来儒教学说一直占 有主导地位,因此儒教学说发展成为东亚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②东亚价值观是东亚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价值理 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其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这种特质在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东亚价值观的重建,启发了全球的普遍价值追求。经过历史 的沉淀,东亚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以政治和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价值观,也有 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的道家价值观,还有一切皆空、人生皆苦的佛 教价值观等。 ③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 响,使人们在认识、判断和接受外来文化和事物时以此为标准,可是随着全球化 趋势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东亚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其 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东亚价值观自身出现了问题。 ④在东亚各国巨大的社会变化中出现的一些“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东亚价值 观的影响力。例如,日本一直坚持“脱亚”,我国在文革时期对“孔孟之道”进 行批判。在这样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我国和日本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很大差 距,东亚各国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差异。虽然我国和日本都曾认为两个民族之间文 化相通,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可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的现象,给两个民 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产生了阻碍作用。 ⑤因为东亚价值观在各国之间缺乏认同感和整体感,所以需要对东亚价值观进行 多元整合,形成认同感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将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进行 融合,以促进东亚认同和东亚意识的发展。文化整合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 的吸收和融合,并且逐渐形成一体,这不是几种文化的叠加,而是将文化放在一 起,然后再次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新的文化体 系。价值整合是文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以后,相互之 间才能理解。所以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地区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⑥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化发展,东亚价值观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在历史发展中也发 挥了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在历史上,东亚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曾对世界产生了很 大影响,现在东亚更需要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当今社会是科技的社会,东亚 价值观更能适应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摘自《人民论坛》2014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与“东亚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教文化圈覆盖了整个东亚,由此逐渐形成的文化和价值对本地区的人们产 生了深刻影响。 B.东亚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体系,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它的重建加快 了全球一体化脚步。 C.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目前其自身出现问题,生存 和发展面临挑战
D.东亚认同与东亚意识的发展,需将东亚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整合,形 成独立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很强 的包容性,其次是具有更新性 B.③④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来源于内外力的作用,“反 传统”的做法降低了影响力。 C.⑤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发展对策,需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以至于东 亚各国缺乏了认同感和整体感 D.⑥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文化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东亚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亚文化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呈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价值观并 存的丰富多彩的格局。 B.中国和日本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影响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 通,源于两国经济差距。 C.文化整合不是几种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吸收和融 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D.东亚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一定的功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 要进行转变,适应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廖立传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 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十人皆谁相经纬者。亮 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 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徵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徙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 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邵(李郃) 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 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 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 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 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 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 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邵(郃)、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 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 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D.东亚认同与东亚意识的发展,需将东亚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整合,形 成独立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很强 的包容性,其次是具有更新性。 B.③④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来源于内外力的作用,“反 传统”的做法降低了影响力。 C.⑤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发展对策,需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以至于东 亚各国缺乏了认同感和整体感。 D.⑥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文化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东亚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亚文化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呈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价值观并 存的丰富多彩的格局。 B.中国和日本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影响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 通,源于两国经济差距。 C.文化整合不是几种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吸收和融 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D.东亚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一定的功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 要进行转变,适应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廖 立 传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 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 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 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徵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徙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 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邵(李郃)、 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 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 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 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 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 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 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邵(郃)、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 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 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建兴十二年,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 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 《三国志·蜀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当赞兴世业者也赞:称赞 B.徵立为侍中徵:征召 C.卿诸人好谛其事谛:细察 D.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诣:拜访 5.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廖立“坐自贵大”的一项是()(3分) ①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②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 ③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④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 ⑤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⑥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曾得到诸葛亮的髙度评价,也得到过刘备的赏识 和器重,并委以重任。 B.廖立对自己位居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怏怏不乐,于是在李邵、蒋琬面前列 数先主、关羽等人的过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C.诸葛亮听了邵、琬的陈述,觉得长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贬评论广 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的行为,如一羊乱群一般危害甚大,于是就罢免了廖立。 D.廖立因才而被选拨,又因恃才而被毁,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 不自己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 (2)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 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州③。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①平沙落雁:此为“潇湘八景”之第五首。②菰(gu)蒲:菰是多年水生草本 植物。蒲亦是水生植物,即苇子,可以编席。③沧州: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 常用指隐士住地。 8.曲中“山光凝暮”和“雁阵惊寒”化用了谁的哪篇文章中的句子?“天阔孤 帆瘦”中的“瘦”字用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散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零丁孤苦的诗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建兴十二年,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 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 ——《三国志·蜀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当赞兴世业者也 赞:称赞 B.徵立为侍中 徵:征召 C.卿诸人好谛其事 谛:细察 D.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 诣:拜访 5.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廖立“坐自贵大”的一项是( )(3 分) ①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②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 ③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④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 ⑤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⑥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廖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曾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也得到过刘备的赏识 和器重,并委以重任。 B.廖立对自己位居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怏怏不乐,于是在李邵、蒋琬面前列 数先主、关羽等人的过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C.诸葛亮听了邵、琬的陈述,觉得长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贬评论广 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的行为,如一羊乱群一般危害甚大,于是就罢免了廖立。 D.廖立因才而被选拨,又因恃才而被毁,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 不自己。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 (2)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①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秀②,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 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州③。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①平沙落雁:此为“潇湘八景”之第五首。 ②菰(gū)蒲:菰是多年水生草本 植物。蒲亦是水生植物,即苇子,可以编席。③ 沧州: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 常用指隐士住地。 8.曲中“山光凝暮”和“雁阵惊寒”化用了谁的哪篇文章中的句子?“天阔孤 帆瘦”中的“瘦”字用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散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 1 分。(6 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零丁孤苦的诗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己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 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诗人苏轼“ 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情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人性的山水 刘醒龙 夏天带给一个人的最大变化是性情。有冷雨也好,没有冷雨也好,只要是夏天, 谁敢说自己的情绪仍旧一如秋天的浪漫、春天的激荡!只有山水如是。在山水面 前,人的夏季,如同穿过空谷的清风,用不着躁动的喧嚣,也用不着迷惘的萎顿。 峰峦上厚厚的绿,是一种难得的沉思,激流中湍湍的清,则是一番久违的行动 正是因为这样的夏季,它让我由衷的想到,假如没有那个独立于人类许多行为遗 憾之外而继续着自然意义的九畹溪,人性的范畴,或许就要缺少一些季节。 已经发生的记忆里,长江三峡是不会不存在的。几年前,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 经历里,我曾多次出入于此。这样的写作,总会让我理解许多文字以外的存在和 不存在。譬如那座将只存在于历史与记忆中的三峡,除了那多多少少的传说还能 让我们闭目徜徉,扪心向往,所有正在使人亲眼目睹、亲临其境的风景,早已成 了人与自然共同拥有的一份无奈。在历史中读三峡,是何等伟大,何等雄奇!曾 经的水是无羁的,曾经的江是魔幻的,曾经的峭壁敢于蔽日问天,曾经的男女惯 于驾风戏浪。真正的三峡是有生命的。只有当我们察觉到这一点时,这种自然风 采中的俊杰,才会通过一个个心灵通向永恒。只可惜,昔日一次次咬断船桅的活 生生的浪头,在现代化的高坝面前无可救药地变得平淡无奇。只可惜,昔日一场 场考验男性胆略女性意志的水道,在迈向平庸的舒适里心甘情愿地消沉了自我。 空荡的水天上,只有去那遥远得早已看不见摸不着的境界里,才能聆听浩浩荡荡 的桡夫们的歌唱。繁茂的世界里,任我们如何深情地搂抱那如椽的纤夫石,也无 法感受到所有滩姐都曾留下过的怀抱的温暖 宽厚的过去文化,孕育了幼小的现在文明。渴望成长食欲过盛的现代文明,反过 来鲸吞掉作为母体的过去文化。历史的老人啊,为什么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导 青春年少的时代哩! 直以来,我用我的写作表达着对失去过去文化的三峡的深深的痛惜。并试图提 醒人们,眼际里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三峡,在人性的天平上,是深受怀疑的。不 管有没有人附和,我都要坚持。这是一种人文操守,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责任, 哪怕它何等的不合时宜!我的多年的情绪,直到那条出入在西陵峡时,名叫九畹 溪的河流的被发现,才得以平缓。平心而论,紧挨着西陵峡的这条河流,能够完 好如初地保留至今就是奇迹。这样的奇迹出现在时时刻刻都有人文的和非人文的 景观灭绝的今天,本身就能获得不可磨灭的意义。三十六里长的一润有情之水, 用那三十二滩急速的飞泻,张扬着仿佛已在山水间绝迹的豪迈。还有三十二潭满 满的温柔。很显然,如此盈盈荡荡,早已不是一条溪流与生俱来的,那所有的承 载更多是从不远处大壑大水中移情而来。人文情深,天地当会浓缩。若思三峡, 当来九畹。乘一瀑清泉,飞流直下,耳畔里时时飘来古韵民歌,还有哪里找寻得 到?这样的时刻,沉浸其中的人性,才是最有幸的。直接地,赤裸地,狂放地 在自然界最有魅力的一侧面前,作为人,除此还能做什么哩!虽然有些小巧,虽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己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 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诗人苏轼“ , ”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情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人性的山水 刘醒龙 夏天带给一个人的最大变化是性情。有冷雨也好,没有冷雨也好,只要是夏天, 谁敢说自己的情绪仍旧一如秋天的浪漫、春天的激荡!只有山水如是。在山水面 前,人的夏季,如同穿过空谷的清风,用不着躁动的喧嚣,也用不着迷惘的萎顿。 峰峦上厚厚的绿,是一种难得的沉思,激流中湍湍的清,则是一番久违的行动。 正是因为这样的夏季,它让我由衷的想到,假如没有那个独立于人类许多行为遗 憾之外而继续着自然意义的九畹溪,人性的范畴,或许就要缺少一些季节。 已经发生的记忆里,长江三峡是不会不存在的。几年前,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 经历里,我曾多次出入于此。这样的写作,总会让我理解许多文字以外的存在和 不存在。譬如那座将只存在于历史与记忆中的三峡,除了那多多少少的传说还能 让我们闭目徜徉,扪心向往,所有正在使人亲眼目睹、亲临其境的风景,早已成 了人与自然共同拥有的一份无奈。在历史中读三峡,是何等伟大,何等雄奇!曾 经的水是无羁的,曾经的江是魔幻的,曾经的峭壁敢于蔽日问天,曾经的男女惯 于驾风戏浪。真正的三峡是有生命的。只有当我们察觉到这一点时,这种自然风 采中的俊杰,才会通过一个个心灵通向永恒。只可惜,昔日一次次咬断船桅的活 生生的浪头,在现代化的高坝面前无可救药地变得平淡无奇。只可惜,昔日一场 场考验男性胆略女性意志的水道,在迈向平庸的舒适里心甘情愿地消沉了自我。 空荡的水天上,只有去那遥远得早已看不见摸不着的境界里,才能聆听浩浩荡荡 的桡夫们的歌唱。繁茂的世界里,任我们如何深情地搂抱那如椽的纤夫石,也无 法感受到所有滩姐都曾留下过的怀抱的温暖。 宽厚的过去文化,孕育了幼小的现在文明。渴望成长食欲过盛的现代文明,反过 来鲸吞掉作为母体的过去文化。历史的老人啊,为什么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导 青春年少的时代哩! 一直以来,我用我的写作表达着对失去过去文化的三峡的深深的痛惜。并试图提 醒人们,眼际里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三峡,在人性的天平上,是深受怀疑的。不 管有没有人附和,我都要坚持。这是一种人文操守,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责任, 哪怕它何等的不合时宜!我的多年的情绪,直到那条出入在西陵峡时,名叫九畹 溪的河流的被发现,才得以平缓。平心而论,紧挨着西陵峡的这条河流,能够完 好如初地保留至今就是奇迹。这样的奇迹出现在时时刻刻都有人文的和非人文的 景观灭绝的今天,本身就能获得不可磨灭的意义。三十六里长的一涧有情之水, 用那三十二滩急速的飞泻,张扬着仿佛已在山水间绝迹的豪迈。还有三十二潭满 满的温柔。很显然,如此盈盈荡荡,早已不是一条溪流与生俱来的,那所有的承 载更多是从不远处大壑大水中移情而来。人文情深,天地当会浓缩。若思三峡, 当来九畹。乘一瀑清泉,飞流直下,耳畔里时时飘来古韵民歌,还有哪里找寻得 到?这样的时刻,沉浸其中的人性,才是最有幸的。直接地,赤裸地,狂放地, 在自然界最有魅力的一侧面前,作为人,除此还能做什么哩!虽然有些小巧,虽
然有些玲珑,对于早己习惯今日生活的人,怀着对三峡的情思,享受着九畹的仅 有,除了感官的满足,还应该不能忘记:这一切全是我们的幸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学是对人性的表达。自然也蕴含着人性,自然界比人类似乎更富有人性, 它往往是直接的,赤裸的,狂放的 B.作者觉得在山水面前,有厚厚的绿、湍湍的清,性情会发生变化,用不着躁 动和迷惘。 C.作者将记忆中的三峡和现实中的三峡对比,深感人类面对自然的无奈和矛盾。 D.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的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E.标题“人性的山水”,文中却大量笔墨写水而无暇于山,作者选材详略得当 取舍有度。 (2).作者为什么说,看到“九畹溪”是“我们的幸运”?(6分) (3).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渴望成长食欲过盛的现代文明,反过来鲸吞掉作为母体的过去文化。”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昆明湖上面就是的万寿山,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②博鳌亚洲论坛定址海南博鳌,让海南在国内外 ③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突然_,成为人人都知道的人物 A.声名大噪闻名遐迩声名鹊起B.闻名遐迩声名大噪声名鹊起 C.声名鹊起声名大噪闻名遐迩D.声名大噪声名鹊起闻名遐迩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 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B.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 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 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 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①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 ②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 ③才是大学的要义 ④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 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⑤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⑥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 A.②⑤①③⑥④B.⑤②①⑥③④C.②⑤⑥③④①D.⑤②①③⑥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然有些玲珑,对于早已习惯今日生活的人,怀着对三峡的情思,享受着九畹的仅 有,除了感官的满足,还应该不能忘记:这一切全是我们的幸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文学是对人性的表达。自然也蕴含着人性,自然界比人类似乎更富有人性, 它往往是直接的,赤裸的,狂放的。 B.作者觉得在山水面前,有厚厚的绿、湍湍的清,性情会发生变化,用不着躁 动和迷惘。 C.作者将记忆中的三峡和现实中的三峡对比,深感人类面对自然的无奈和矛盾。 D.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的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 E.标题“人性的山水”,文中却大量笔墨写水而无暇于山,作者选材详略得当, 取舍有度。 (2).作者为什么说,看到“九畹溪”是“我们的幸运”?(6 分) (3).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渴望成长食欲过盛的现代文明,反过来鲸吞掉作为母体的过去文化。”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昆明湖上面就是 的万寿山,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②博鳌亚洲论坛定址海南博鳌,让海南在国内外 。 ③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突然 ,成为人人都知道的人物。 A.声名大噪 闻名遐迩 声名鹊起 B.闻名遐迩 声名大噪 声名鹊起 C.声名鹊起 声名大噪 闻名遐迩 D.声名大噪 声名鹊起 闻名遐迩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 120 急救中心医 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B.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 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 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 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 。 , 。 , 。 ①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 ②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 ③才是大学的要义 ④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 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⑤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⑥一个人读大 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塞满头脑 A.②⑤①③⑥④ B.⑤②①⑥③④ C.②⑤⑥③④① D.⑤②①③⑥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