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一全站仪施工放样(设计型实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利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步骤:2.进一步掌握全站仪的“程序”测量模式3.掌握放样点的标记方法: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实验报告。二.实验内容1.进一步练习光学对中方法;2.根据提供的控制点坐标设计放样点的坐标;3.现场放样出设计坐标的点位;4.熟练掌握全站仪的“程序”测量模块中的放样功能。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每组借用全站仪一台,脚架一个,对中杆和棱镜一组,对讲机三部,钢尺一把,若放样区在松软土地上还应借木桩、小钉、锤头等:自备计算器、粉笔。四.实验步骤1.设计放样点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点放样,依据的是控制点和放样点坐标,因此在进行点放样之前,首先要取得用于放样的控制点坐标和点位以及放样点坐标。其中本实验控制点坐标由指导教师提供,而放样点坐标,需要由学生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自已设计出来,例如设计出一条直线上的每隔5米的一个点的坐标,每组放样点不少于10个:若因时间关系,放样点坐标也可由指导教师直接提供。2.安置仪器于测站点,进入“程序”测量模式3.创建作业4.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以上2、3、4三步操作,参看“实验十八”中的方法完成,其中“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GTS-602也可以在“SETOUT”选项中完成,跟“RECORD”中设置方法完全相同。5、点的放样在程序测量模式中选择放样模块,如GTS-602全站仪,选择“PROG”中“SETOUT”下的“POINTS”界面,在此输入放样点号和目标高,按ENT键后屏幕即显示全站仪要转动的角度和放样点离全站仪的距离。此时根据屏幕“Turn”后提示需要转动的角度,转动照准部,使“Turn”后的角度值变为“0.0000”,即得到放样方向线,观测员通过对讲机指挥立镜员将棱镜安置于放样方向线上,然后按F6键(“MEAS”)进行测量。此时屏幕“Away”后显示的距离值,变为立镜点离放样点的距离,观测员根据“Away”后提示的数值,继续指挥立镜员
实验二十一 全站仪施工放样(设计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利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掌握全站仪的“程序”测量模式; 3.掌握放样点的标记方法; 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进一步练习光学对中方法; 2.根据提供的控制点坐标设计放样点的坐标; 3.现场放样出设计坐标的点位; 4.熟练掌握全站仪的“程序”测量模块中的放样功能。 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 每组借用全站仪一台,脚架一个,对中杆和棱镜一组,对讲机三部,钢尺一把,若放样区在松软土地上还应借木 桩、小钉、锤头等;自备计算器、粉笔。 四.实验步骤 1.设计放样点坐标 采用全站仪进行点放样,依据的是控制点和放样点坐标,因此在进行点放样之前,首先要取得用于放样的控制 点坐标和点位以及放样点坐标。其中本实验控制点坐标由指导教师提供,而放样点坐标,需要由学生按指导教师的 要求,自己设计出来,例如设计出一条直线上的每隔5米的一个点的坐标,每组放样点不少于10个;若因时间关 系,放样点坐标也可由指导教师直接提供。 2.安置仪器于测站点,进入“程序”测量模式 3.创建作业 4.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 以上2、3、4三步操作,参看“实验十八”中的方法完成,其中“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 GTS-602也可以在“SET OUT”选项中完成,跟“RECORD”中设置方法完全相同。 5、点的放样 在程序测量模式中选择放样模块,如GTS-602全站仪,选择“PROG”中“SET OUT”下的“POINTS”界面, 在此输入放样点号和目标高,按ENT键后屏幕即显示全站仪要转动的角度和放样点离全站仪的距离。此时根据屏 幕“Turn”后提示需要转动的角度,转动照准部,使“Turn”后的角度值变为“0.0000”,即得到放样方向线,观测 员通过对讲机指挥立镜员将棱镜安置于放样方向线上, 然后按F6键(“MEAS”)进行测量。此时屏 幕“Away”后显示的距离值,变为立镜点离放样点的距离,观测员根据“Away”后提示的数值,继续指挥立镜员
在放样方向线上前后移动该距离,这样“逐点趋近”,直到“Away”后数值为0.00或者满足放样精度为止,在立镜处打桩或做标记,即得到放样点的位置。按ENT结束该点的放样并继续下一个点的放样。放样过程使用了两个窗口,左侧窗口为文本窗口,显示放样点、棱镜点、测站点的数值相对关系;右侧的窗口为图形窗口,显示放样点、棱镜点、测站点的图示相对位置。两者配合使用,供转动照准部和指挥棱镜移动参考。6.保证放样质量的方法放样点位完成后,一般需要再测量放样点的坐标,以得出放样点位误差,作为检核。测量放样点坐标方法参考碎部测量实验;若进行精密放样,还需要倒转对中杆,使棱镜朝下,在木桩上移动棱镜,准确得到放样点的位置,然后在木桩上打小铁钉:精密放样中,多点放样完成后,在现场可用经纬仪穿线法或钢尺量距法检验放样点的相对关系,以防止坐标计算错误或全站仪操作有误。7.放样练习每位同学都要按照以上实验步骤至少放样2个点位,熟悉施工放样的步骤和方法。五.注意事项1.后视归零后,要注意检测测站和后视点信息是否设置正确。一般坐标差和高程差(△x、△y、△h)在每项小于0.05m的前提下,认为设置准确,可以开始放样,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设置:2.当控制点和放样点采用的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时,应根据需要对全站仪中的“比例因子”进行设置,设置方法参考教材中相关内容:3.其他,参照以上全站仪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二十二全站仪的检验和校正(综合型实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全站仪轴系误差的检验和校正方法:2.掌握全站仪测距常数的测定和设置方法:3.掌握全站仪设置模块的功能: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提交实验报告。二.实验内容1.检验全站仪的各项轴系误差:2.测定全站仪测距常数,并加以设置:3.学会测定温度和气压的方法:4.认知和操作全站仪的设置模块。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
在放样方向线上前后移动该距离,这样“逐点趋近”,直到“Away”后数值为0.00或者满足放样精度为止,在立镜 处打桩或做标记,即得到放样点的位置。按ENT结束该点的放样并继续下一个点的放样。 放样过程使用了两个窗口,左侧窗口为文本窗口,显示放样点、棱镜点、测站点的数值相对关系;右侧的窗口 为图形窗口,显示放样点、棱镜点、测站点的图示相对位置。两者配合使用,供转动照准部和指挥棱镜移动参考。 6.保证放样质量的方法 放样点位完成后,一般需要再测量放样点的坐标,以得出放样点位误差,作为检核。测量放样点坐标方法参考碎 部测量实验;若进行精密放样,还需要倒转对中杆,使棱镜朝下,在木桩上移动棱镜,准确得到放样点的位置,然 后在木桩上打小铁钉;精密放样中,多点放样完成后,在现场可用经纬仪穿线法或钢尺量距法检验放样点的相对关 系,以防止坐标计算错误或全站仪操作有误。 7.放样练习 每位同学都要按照以上实验步骤至少放样2个点位,熟悉施工放样的步骤和方法。 五.注意事项 1.后视归零后,要注意检测测站和后视点信息是否设置正确。一般坐标差和高程差( )在每项 小于0.05m的前提下,认为设置准确,可以开始放样,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设置; 2.当控制点和放样点采用的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时,应根据需要对全站仪中的“比例因子”进行设置,设置方 法参考教材中相关内容; 3.其他,参照以上全站仪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十二 全站仪的检验和校正(综合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全站仪轴系误差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2.掌握全站仪测距常数的测定和设置方法; 3.掌握全站仪设置模块的功能; 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检验全站仪的各项轴系误差; 2.测定全站仪测距常数,并加以设置; 3.学会测定温度和气压的方法; 4.认知和操作全站仪的设置模块。 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
每组借用全站仪一台,脚架二个,棱镜二组,温度计一支,气压计一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刀片。四.实验步骤1.全站仪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和校正(1)检验全站仪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方法同经纬仪的检验方法一样,参看“实验十”。在校正前,应该在“测量”模块中测定仪器现在的视准轴误差、竖盘指标差,检验横轴与竖轴不垂直误差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应该对全站仪进行校正。(2)校正全站仪轴系误差的校正跟经纬仪所不同的是:全站仪可以将测定的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自动保存在全站仪内,供测量角度时,对方向值自动改正,而不需要对仪器通过校正螺钉的调节进行校正。现以GTS-602为例加以说明:①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校正安置仪器后,进入“校正”模块,然后进入“指标差/轴系误差(测量)”的界面。按照屏幕提示,分别在盘左(正镜)观测某大致水平(土3°之间)A目标N次,然后在盘右(倒镜)观测A目标N次(观测次数可根据屏幕提示设置),至此即完成了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校正:②横轴与竖轴不垂直的校正完成后上述(1)的操作后,在盘右位置(倒镜)观测B目标(倾角大于土10°)N次,然后在盘左位置(正镜)观测B目标N次,屏幕即显示完成返回主菜单。至此就完成了横轴与竖轴不垂直的校正,按照以上步骤即测定了仪器的轴系误差和指标差,测定的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会自动保存在仪器内部,测量角度时,会对方向值自动加以改正。2.测距常数的测定和设置(1)测距常数的测定测距常数包括仪器常数和梭镜常数,测定时可联合测定,测定方法一般有2种①基线法在已知准确距离的基线两端分别安置仪器和棱镜,测得基线的距离与基线的已知距离比较,从而得到测距常数。②分段测距法若无准确基线,也可通过分段测距法进行测距常数的测定。在一条近似水平,长度大于20米的直线AB上选择一点C,利用全站仪观测AB、AC和BC的长度。通过重复以上观测多次,可算得测距常数,测距常数=DAC+DBC一DAE
每组借用全站仪一台,脚架二个,棱镜二组,温度计一支,气压计一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刀片。 四.实验步骤 1.全站仪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和校正 (1)检验 全站仪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方法同经纬仪的检验方法一样,参看“实验十”。 在校正前,应该在“测量”模块中测定仪器现在的视准轴误差、竖盘指标差,检验横轴与竖轴不垂直误差的大 小,从而判断是否应该对全站仪进行校正。 (2)校正 全站仪轴系误差的校正跟经纬仪所不同的是:全站仪可以将测定的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自动保存在全站仪 内,供测量角度时,对方向值自动改正,而不需要对仪器通过校正螺钉的调节进行校正。现以GTS-602为例加以说 明: ①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校正 安置仪器后,进入“校正”模块,然后进入“指标差/轴系误差(测量)”的界面。按照屏幕提示,分别在盘 左(正镜)观测某大致水平(±3°之间) 目标 次,然后在盘右(倒镜)观测 目标 次(观测次数可根 据屏幕提示设置),至此即完成了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校正; ②横轴与竖轴不垂直的校正 完成后上述(1)的操作后,在盘右位置(倒镜)观测 目标(倾角大于±10°) 次,然后在盘左位置 (正镜)观测 目标 次,屏幕即显示完成返回主菜单。至此就完成了横轴与竖轴不垂直的校正。 按照以上步骤即测定了仪器的轴系误差和指标差,测定的轴系误差和竖盘指标差会自动保存在仪器内部,测量 角度时,会对方向值自动加以改正。 2.测距常数的测定和设置 (1)测距常数的测定 测距常数包括仪器常数和棱镜常数,测定时可联合测定,测定方法一般有2种: ①基线法 在已知准确距离的基线两端分别安置仪器和棱镜,测得基线的距离与基线的已知距离比较,从而得到测距常 数。 ②分段测距法 若无准确基线,也可通过分段测距法进行测距常数的测定。 在一条近似水平,长度大于20米的直线 上选择一点 ,利用全站仪观测 、 和 的长度。通 过重复以上观测多次,可算得测距常数,测距常数=
值得注意的是:测距常数测定精度,会受到仪器和棱镜的安置误差、气象改正误差以及大气折射等误差的影响,因此要精确安置仪器和棱镜,实地测量大气温度和压力,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有条件的可室内进行测定。(2)测距常数的设置在校正模块中,进入“仪器常数”设置模块,屏幕显示测距常数设置对话框,在此将测定的测距常数进行设置即可。设置测距常数后,再进行测距常数的测定,从而检验设置常数的正确性。五.注意事项1.在进行每项校正前,首先应检验,得出仪器现在残存的误差,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校正:2.每项校正后,应马上对该项再进行检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3.测定测距常数的时要测定测线的气压和温度,并输入仪器,对所测距离加以改正:4.其他注意事项,参照以上全站仪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二十三GPS接收机的认识(认识型实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GPS接收机的组成部件和连接方法;2.初步掌握不同GPS接收机的安置和应用方法:3.初步了解南方9800、9600和S86型GPS采集软件各界面的功能: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提交实验报告。二.实验内容1.练习不同GPS接收机的安置方法:2.听指导教师对GPS接收机内置采集软件的各界面进行介绍:3.自己练习各界面功能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每组借用GPS接收机一台,脚架一个,对中基座一个,配套电池一个。四.实验步骤1.南方天王星9800GPS接收机的认识(1)天线安置
值得注意的是:测距常数测定精度,会受到仪器和棱镜的安置误差、气象改正误差以及大气折射等误差的影 响,因此要精确安置仪器和棱镜,实地测量大气温度和压力,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有条件的可室内进行测定。 (2)测距常数的设置 在校正模块中,进入“仪器常数”设置模块,屏幕显示测距常数设置对话框,在此将测定的测距常数进行设置 即可。 设置测距常数后,再进行测距常数的测定,从而检验设置常数的正确性。 五.注意事项 1.在进行每项校正前,首先应检验,得出仪器现在残存的误差,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校正; 2.每项校正后,应马上对该项再进行检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测定测距常数的时要测定测线的气压和温度,并输入仪器,对所测距离加以改正; 4.其他注意事项,参照以上全站仪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十三 GPS接收机的认识(认识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GPS接收机的组成部件和连接方法; 2.初步掌握不同GPS接收机的安置和应用方法; 3.初步了解南方9800、9600和S86型GPS采集软件各界面的功能; 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练习不同GPS接收机的安置方法; 2.听指导教师对GPS接收机内置采集软件的各界面进行介绍; 3.自己练习各界面功能 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 每组借用GPS接收机一台,脚架一个,对中基座一个,配套电池一个。 四.实验步骤 1.南方天王星9800GPS接收机的认识 (1)天线安置
采用光学对中的方法,将GPS接收天线安置在指定控制点上,量取天线高度。天线高的量取方法:用小钢尺量取地面测站点标志中心至天线边缘中间缝高度,直接记录或输入采集器内。(2)连接电缆连接接收单元与天线单元、电源、采集器之间的电缆。(3)开机打开电源和采集器开关。采集器屏幕处于DOS操作模式下,输入SGSC按Enter键执行,此时按Menu"键,等待几秒钟后,进入软件的集成化环境主界面屏幕,四个图标分别代表相应的功能模块,移动方向键,可选择不同的图标,选中图标后,按Enter键,进入该项菜单。(4)各菜单模块功能学习①状态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确定卫星条件是否满足测量要求,包括两个选项:“卫星分布”,在该菜单界面可查看卫星分布状态;“定位状态”,可查看定位状态,同时可看到三维大地坐标:②设置该模块对定位进行设置,分别为“采集间隔”,“截止高度角”,“天线高”,可通过选择和输入对三项内容进行设置;③记录该菜单有两项内容分别为“开始记录”和“结束记录”;是决定开始观测和结束观测的界面④其他该菜单包含的是软件的读版信息和注册信息。在任何状态下,按Menu键重新回到主界面。整个GPS9800界面内容综合于下表内记录状态设置其他卫星分布1采集间隔3软件注册开始记录6结束记录9定位状态2高度截止角4接收机自检信息记录历元数7天线高(5)记录信息8注:表中数字表示操作步骤的先后,数字带括号的表示可选择性操作。2.南方北极星9600GPS接收机的认识(1)天线安置采用光学对中的方法,将GPS接收天线安置在指定控制点上,量取天线高度。天线高的量取方法:用小钢尺量取地面测站点标志中心至天线边缘中间缝高度,直接记录或输入仪器内
采用光学对中的方法,将GPS接收天线安置在指定控制点上,量取天线高度。天线高的量取方法:用小钢尺量取 地面测站点标志中心至天线边缘中间缝高度 ,直接记录或输入采集器内。 (2)连接电缆 连接接收单元与天线单元、电源、采集器之间的电缆。 (3)开机 打开电源和采集器开关。采集器屏幕处于DOS操作模式下,输入SGSC 按 Enter键执行,此时按“Menu”键,等待几秒 钟后,进入软件的集成化环境主界面屏幕,四个图标分别代表相应的功能模块,移动方向键,可选择不同的图标,选中图 标后,按Enter键,进入该项菜单。 (4)各菜单模块功能学习 ①状态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确定卫星条件是否满足测量要求,包括两个选项:“卫星分布”,在该菜单界面可查看卫 星分布状态;“定位状态”,可查看定位状态,同时可看到三维大地坐标; ②设置 该模块对定位进行设置,分别为“采集间隔”,“截止高度角”,“天线高”,可通过选择和输入对三项内容进 行设置; ③记录 该菜单有两项内容分别为“开始记录”和“结束记录”;是决定开始观测和结束观测的界面; ④其他 该菜单包含的是软件的读版信息和注册信息。 在任何状态下,按 Menu键重新回到主界面。 整个GPS9800界面内容综合于下表内 记录 状态 设置 其他 开始记录6 卫星分布1 采集间隔3 软件注册 结束记录9 定位状态2 高度截止角4 接收机自检信息 记录历元数7 天线高(5) 记录信息8 注:表中数字表示操作步骤的先后,数字带括号的表示可选择性操作。 2.南方北极星9600GPS接收机的认识 (1)天线安置 采用光学对中的方法,将GPS接收天线安置在指定控制点上,量取天线高度。天线高的量取方法:用小钢尺量取 地面测站点标志中心至天线边缘中间缝高度 ,直接记录或输入仪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