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四等水准测量一.目的要求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选点、施测、计算等水准测量的整个操作过程,进一步提高使用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与实际四等水准测量接轨的要求;2.要求每组3天完成实习任务。二.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属于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必须使用S3型以上的水准仪施测,配用成对3米长的双面水准尺,2.四等水准路线一般要求布设成闭合、附合路线,其长度一般股不超过80公理;3.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和路线技术要求参照实验三”三.操作程序1.选点每组在规定的路线上选取水准点,用红油漆标注点位标记,并在旁边注记点号,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一般路线总长度不少于2km,水准点个数不少于6个。2.观测程序四等水准测量测站上一般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程序,操作程序参照实验三;要求每人独立观测团合水准路线一圈,并独立完成另一个人的观测记录和计算工作。3.高程计算个人一个闭合水准路线观测完成后,应将手簿中自己观测的数据摘录到《高程误差配赋表》,根据起点高程,推算出每个水准点的高程,计算方法参照课本相关章节进行。四.人员分工以每个实习小组5人计,测量时人员安排如下1.观测1人,操作仪器并负责仪器的安全;2.立尺2人,负责立直、立稳水准尺;3.记录1人,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做到认真、清晰、工整,4.计算1人,负责及时、准确地计算出测站结果。五.上交资料1.小组“三(四)等水准观测手薄”;2.个人“高程误差配赋表”;
实习一 四等水准测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选点、施测、计算等水准测量的整个操作过程,进一步提高使用水准仪的 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与实际四等水准测量接轨的要求; 2.要求每组3天完成实习任务。 二.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属于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必须使用S3型以上的水准仪施测,配用成对3米长的双面水准尺; 2.四等水准路线一般要求布设成闭合、附合路线,其长度一般不超过80公理; 3.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和路线技术要求参照“实验三”。 三.操作程序 1.选点 每组在规定的路线上选取水准点,用红油漆标注点位标记,并在旁边注记点号,组成闭合水准 路线,一般路线总长度不少于2km,水准点个数不少于6个。 2.观测程序 四等水准测量测站上一般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程序,操作程序参照实验三;要求每人独立观测 闭合水准路线一圈,并独立完成另一个人的观测记录和计算工作。 3.高程计算 个人一个闭合水准路线观测完成后,应将手簿中自己观测的数据摘录到《高程误差配赋表》, 根据起点高程,推算出每个水准点的高程,计算方法参照课本相关章节进行。 四.人员分工 以每个实习小组5人计,测量时人员安排如下: 1.观测1人,操作仪器并负责仪器的安全; 2.立尺2人,负责立直、立稳水准尺; 3.记录1人,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做到认真、清晰、工整; 4.计算1人,负责及时、准确地计算出测站结果。 五.上交资料 1.小组“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 2.个人“高程误差配赋表”;
3.个人“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六.注意事项1.严格规范施测,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成果不满足精度应返工重测;2.测量小组成员间一定要团结协作,各负其责;3.立尺要稳、直、要面向仪器,一般转点上要使用尺垫,切记水准点上不能使用尺垫4.为防止一个测站上前后视距差超限,立尺员可根据后视距利用“步量"方法灵活掌握5.观测数据直接记录到《三(四)等水准观测手薄》中,且手薄不得缺页;6.其它,参照实验三的注意事项实习二水准仪纵、横断面测量一.目的要求1.熟悉水准仪纵、横断面测量的基本操作过程,掌握纵、横断面图绘制的基本方法,理解整桩加桩的设置方法及里程桩号的含义;2.要求每组1天内完成实习任务。二.技术要求纵横断面测量是用等外水准测量(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的。首先应布设四等水准控制,在此基础上用等外水准方法施测,而且每1~2km要附合一次,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其附合的高差闭合差限差为:,式中,为测站数。三.操作程序1.纵断面水准测量采用等外水准测量实测,纵断面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在观测、记录、高程计算等方面有不尽相同之处。(1)测站上除后视和前视读数外,两者之间的里程桩都要立尺观测,称为间视点,其读数称为间视读数,一测站中可能没有间视点,但也可能有若干间视点,根据测站的具体情况而定(2)计算桩点高程计算桩点高程方法一般采用视线高法,公式如下:视线高=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视线高-前视读数间视点高程-视线高-间视读数2.横断面水准测量
3.个人“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六.注意事项 1.严格规范施测,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成果不满足精度应返工重测; 2.测量小组成员间一定要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3.立尺要稳、直、要面向仪器,一般转点上要使用尺垫,切记水准点上不能使用尺垫; 4.为防止一个测站上前后视距差超限,立尺员可根据后视距利用“步量”方法 灵活掌握; 5.观测数据直接记录到《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中,且手簿不得缺页; 6.其它,参照实验三的注意事项 实习二 水准仪纵、横断面测量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水准仪纵、横断面测量的基本操作过程,掌握纵、横断面图绘制的基本方法,理解整桩、 加桩的设置方法及里程桩号的含义; 2.要求每组1天内完成实习任务。 二.技术要求 纵横断面测量是用等外水准测量(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的。首先应布设四等水准控制,在 此基础上用等外水准方法施测,而且每1~2km要附合一次,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其附合的高差闭合差 限差为:,式中, 为测站数。 三.操作程序 1.纵断面水准测量 采用等外水准测量实测,纵断面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在观测、记录、高程计算等方面有不 尽相同之处。 (1)测站上除后视和前视读数外,两者之间的里程桩都要立尺观测,称为间视点,其读数称为 间视读数,一测站中可能没有间视点,但也可能有若干间视点,根据测站的具体情况而定; (2)计算桩点高程 计算桩点高程方法一般采用视线高法,公式如下: 视线高=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视线高-前视读数 间视点高程=视线高-间视读数 2.横断面水准测量
(1)确定横断面方向在里程桩处采用目估法,确定出与纵断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线,为该桩的横断面方向。(2)横断面测量在确定的横断面方向线上选择地形特征点(坡度变换点),做为断面点,用皮尺丈量其与里程桩的水平距离,称起点距,或丈量其与前一个断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间距,记录到横断面测量手薄中。安置水准仪,首先在里程桩上立水准尺,得到的读数为后视读数,并计算视线高;然后分别在断面点上立水准尺,得到读数为间视读数;断面点高程-视线高-间视读数,按路线的前进方向将里程桩两侧分为左、右,可以先测出一侧,然后再测另一侧。若一个断面安置一次仪器就能测完,则除后视外,其他读数都可以当作间视读数;否则应该有前视读数,用以高程传递。3.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按规定比例在厘米格网纸上绘制出测量的断面图,绘制方法参照课本的相关内容,注意的是横断面图的纵比和横比一般要求统一,而纵断面图的纵比一般是横比的10倍四人员分工1.纵断面测量时人员安排如下(1)观测1人,操作仪器并负责仪器的安全)(2)立尺2人,负责立直、立稳水准尺;(3)记录1人,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做到认真、清晰、工整;(4)计算1人,负责及时、准确地计算出测站结果。2.横断面测量时人员安排如下(1)观测1人,操作仪器并负责仪器的安全;(2)立尺1人,负责立直、立稳水准尺(3)皮尺量距2人,负责丈量断面点的间距或起点距。(4)记录1人,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做到认真、清晰、工整;五.上交资料1.小组线路纵横断面测量记录表”;2.个人“线路纵、横断面图”;3.个人“纵、横断面测量实习报告”。六.注意事项
(1)确定横断面方向 在里程桩处采用目估法,确定出与纵断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线,为该桩的横断面方向。 (2)横断面测量 在确定的横断面方向线上选择地形特征点(坡度变换点),做为断面点,用皮尺丈量其与里程 桩的水平距离,称起点距,或丈量其与前一个断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间距,记录到横断面测量 手簿中。 安置水准仪,首先在里程桩上立水准尺,得到的读数为后视读数,并计算视线高;然后分别在 断面点上立水准尺,得到读数为间视读数;断面点高程=视线高-间视读数。 按路线的前进方向将里程桩两侧分为左、右,可以先测出一侧,然后再测另一侧。 若一个断面安置一次仪器就能测完,则除后视外,其他读数都可以当作间视读数;否则应该有 前视读数,用以高程传递。 3.纵横断面图的绘制 按规定比例在厘米格网纸上绘制出测量的断面图,绘制方法参照课本的相关内容,注意的是横 断面图的纵比和横比一般要求统一,而纵断面图的纵比一般是横比的10倍。 四.人员分工 1.纵断面测量时人员安排如下: (1)观测1人,操作仪器并负责仪器的安全; (2)立尺2人,负责立直、立稳水准尺; (3)记录1人,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做到认真、清晰、工整; (4)计算1人,负责及时、准确地计算出测站结果。 2.横断面测量时人员安排如下: (1)观测1人,操作仪器并负责仪器的安全; (2)立尺1人,负责立直、立稳水准尺; (3)皮尺量距2人,负责丈量断面点的间距或起点距。 (4)记录1人,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做到认真、清晰、工整; 五.上交资料 1.小组“线路纵横断面测量记录表”; 2.个人“线路纵、横断面图”; 3.个人“纵、横断面测量实习报告”。 六.注意事项
1.纵横断面测量应在四等水准控制的基础上进行2.以普通水准测量施测纵断面时,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3.间视读数可以读取到cm,但前、后视读数应读取到mm;4.测量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计算,以检查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要求;5.纵横断面图绘制应符合要求,做到图面布设合理,线条均匀、美观;6.横断面施测时,其宽度应视实际工作的要求而定。实习三经纬仪图根控制测量一.目的要求1.掌握经纬仪图根控制测量的工作程序,学会图根导线测量的选点、观测、记录、计算,并掌握方格网的绘制、展绘导线点的方法;2.要求每组2天完成实习任务。二.技术要求1.导线边长丈量相对误差1/3000;2.导线角度闭合差Fm=40~/斤,为导线转折角数;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2000;4高差闭合差 fa =±12-/元, 为测占数;5.水平角使用J6经纬仪观测1测回,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容许36";6.相邻导线点展绘误差不超过图上的0.3mm。三.操作程序1.外业观测(1)选点根据导线选点注意事项以及测区具体情况和测图控制点密度要求,在整个测区范围内合理选取-定数量的图根控制点,并做标记。(2)量距图根控制测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钢尺或光电测距仪测量距离,钢尺丈量时应采用往返丈量法或同向变换端点法文量。(3)高程测量
1.纵横断面测量应在四等水准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2.以普通水准测量施测纵断面时,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 3.间视读数可以读取到cm,但前、后视读数应读取到mm; 4.测量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计算,以检查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要求; 5.纵横断面图绘制应符合要求,做到图面布设合理,线条均匀、美观; 6.横断面施测时,其宽度应视实际工作的要求而定。 实习三 经纬仪图根控制测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经纬仪图根控制测量的工作程序,学会图根导线测量的选点、观测、记录、计算,并掌握方 格网的绘制、展绘导线点的方法; 2.要求每组2天完成实习任务。 二.技术要求 1.导线边长丈量相对误差1/3000; 2.导线角度闭合差 , 为导线转折角数; 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2000; 4.高差闭合差 , 为测站数; 5.水平角使用J6经纬仪观测1测回,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容许36″; 6.相邻导线点展绘误差不超过图上的0.3mm。 三.操作程序 1.外业观测 (1)选点 根据导线选点注意事项以及测区具体情况和测图控制点密度要求,在整个测区范围内合理选取一 定数量的图根控制点,并做标记。 (2)量距 图根控制测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钢尺或光电测距仪测量距离,钢尺丈量时应采用往返丈量法或 同向变换端点法丈量。 (3)高程测量
采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相邻导线点的高差,根据已知高程点的高程推算出各导线点高程。(3)测角一般采用J6经纬仪观测利用测回法观测1测回。(4)定向若测区无国家控制点坐标,可利用罗盘仪测取导线的某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该边的一个端点的坐标,做为导线计算的起始数据;若测区已有国家控制点,可将控制点布设在导线中,加测连接角1测回。2.内业计算(1)计算导线角度闭合差,若符合限差要求进行调整;(2)推算导线各边方位角;(3)计算坐标增量4x、4y;(4)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若符合限差要求进行调整;(5)计算各导线点坐标;(6)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计算出各导线点的高程。3.展绘图根点根据测区的范围、导线点坐标和测图比例,定义聚酯薄膜上方格网的纵横坐标,然后将导线点展绘到带方格网的聚酯薄膜上。展点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相邻导线点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差不要超过图上的0.3mm。四.人员分工1.钢尺量距(1)前、后司尺员各1人,前司尺员兼直线定线员;(2)直线定线2人;(3)观测记录员1人;2.角度测量(1)观测员1人;(2)记录员1人;(3)前后立测钎各1人;(4)计算员1人
采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相邻导线点的高差,根据已知高程点的高程推算出各导线点高 程。 (3)测角 一般采用J6经纬仪观测,利用测回法观测1测回。 (4)定向 若测区无国家控制点坐标,可利用罗盘仪测取导线的某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该边的一个 端点的坐标,做为导线计算的起始数据;若测区已有国家控制点,可将控制点布设在导线中,加测 连接角1测回。 2.内业计算 (1)计算导线角度闭合差,若符合限差要求进行调整; (2)推算导线各边方位角; (3)计算坐标增量 、 ; (4)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若符合限差要求进行调整; (5)计算各导线点坐标; (6)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计算出各导线点的高程。 3.展绘图根点 根据测区的范围、导线点坐标和测图比例,定义聚酯薄膜上方格网的纵横坐标,然后将导线点 展绘到带方格网的聚酯薄膜上。展点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相邻导线点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差不要 超过图上的0.3mm。 四.人员分工 1.钢尺量距 (1)前、后司尺员各1人,前司尺员兼直线定线员; (2)直线定线2人; (3)观测记录员1人; 2.角度测量 (1)观测员1人; (2)记录员1人; (3)前后立测钎各1人; (4)计算员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