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启后大学大地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地控制测量学课程编号:813027英文名称:Geodetic(control)Surveying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差适用专业:测绘工程等专业本科一、课程简介大地控制测量学是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讲述几何大地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国家控制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包括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技术设计、精密测角、测距及测高的方法和仪器。下篇系统讲述控制网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球几何性质,观测值归算及球面上的基本计算,高斯投影及控制网概算,国家及工程坐标系建立概念及应用。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排教学环节课时安讲课实验课上机其它合计习题课讨论课826454第一单元:绪论(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控制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方法;国家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2.能力培养:建立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3.教学方法:提问题式
大地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地控制测量学 课程编号:813027 英文名称:Geodetic (control) Surveying 课程属性:专业课 学 时:64 学 分:4 先修课程:测量学 测量平差基础差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等专业本科 一、课程简介 大地控制测量学是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课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讲述几何大地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国家控制网的 原理、方法和仪器,包括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技术设计、精密测角、测 距及测高的方法和仪器。下篇系统讲述控制网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椭球 几何性质,观测值归算及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高斯投影及控制网概算,国家及工程坐 标系建立概念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54 8 2 64 第一单元:绪论(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控制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方法;国家控制网的基 本概念;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 2.能力培养:建立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 3.教学方法:提问题式
西北联启大学【重点】控制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方法、【难点】国家控制网与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及区别第二单元:水平控制网的布设(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三角网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三角网的优化设计2.能力培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出最优三角网3.教学方法:板书+课堂提问,对比【重点】三角网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难点】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三角网的优化设计第三单元: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12学时,含实验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精密测角仪器认识,水平角测角误差的来源、影响及减弱其影响的措施,掌握精密测角的方法;水平方向观测(全圆方向法);归心改正及归心元素的测定;实验1精密光学经纬仪认识;实验2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2.能力培养:外业观测水平角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的削弱误差,提高精度。3.教学方法:实例、讨论【重点】水平角测角观测影响因素及减弱其影响的措施,精密测角的方法。【难点】提高水平角测角观测的措施第四单元:电磁波测距(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位式测距仪;电磁波测距误差及仪
【重点】 控制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方法、 【难点】 国家控制网与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及区别 第二单元:水平控制网的布设(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三角网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三角网的优化设计 2.能力培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出最优三角网 3.教学方法:板书+课堂提问,对比 【重点】 三角网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难点】 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三角网的优化设计 第三单元: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12 学时,含实验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精密测角仪器认识,水平角测角误差的来源、影响及减弱其影响的措 施,掌握精密测角的方法;水平方向观测(全圆方向法);归心改正及归心元素的测定; 实验 1 精密光学经纬仪认识;实验 2 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 2.能力培养:外业观测水平角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的削弱误差,提高精度。 3.教学方法:实例、讨论 【重点】 水平角测角观测影响因素及减弱其影响的措施,精密测角的方法。 【难点】 提高水平角测角观测的措施 第四单元:电磁波测距(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位式测距仪;电磁波测距误差及仪
西北联启大学器检验;仪器的简单操作与成果整理2.能力培养:通过了解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其误差来源3.教学方法:讨论式【重点】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及误差来源【难点】电磁波测距的误差分析第五单元:高程控制测量(10学时含4学实验)【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精密水准仪、水准尺的认识;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水准测量的作业及限差;跨河水准: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和高程系统;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实验3精密水准仪认识和使用:实验4二等水准测量2.能力培养:能够独立的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外业工作及数据处理3.教学方法:实例【重点】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三角高程测量。【难点】跨河水准;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和高程系统第六单元: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地球椭球的基本知识;椭球面上点的位置的确定;几种主要的曲率半径;弧长的计算: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2.能力培养:建立球面立体空间感,对地球椭球上各种关系清晰、明了。3.教学方法:实物对比【重点】几种主要的曲率半径;弧长的计算: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
器检验;仪器的简单操作与成果整理 2.能力培养:通过了解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其误差来源。 3.教学方法:讨论式 【重点】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及误差来源 【难点】 电磁波测距的误差分析 第五单元:高程控制测量(10 学时 含 4 学实验)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精密水准仪、水准尺的认识;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 水准测量的作业及限差;跨河水准;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和高程系统;三角高程测量;三 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实验 3 精密水准仪认识和使用;实验 4 二等水准测量 2.能力培养:能够独立的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外业工作及数据处理。 3.教学方法:实例 【重点】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三角高程测量。 【难点】 跨河水准;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和高程系统。 第六单元: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地球椭球的基本知识;椭球面上点的位置的确定;几种主要的曲率半 径;弧长的计算;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 2.能力培养:建立球面立体空间感,对地球椭球上各种关系清晰、明了。 3.教学方法:实物对比 【重点】 几种主要的曲率半径;弧长的计算;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
杨北联后大学椭球面上【难点】几种主要的曲率半径;弧长的计算;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第七单元: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一高斯投影(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正形投影的基本公式;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椭球面上的观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工程测量投影带与投影面选择的概念2.能力培养:能够对椭球面上的观测值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3.教学方法:对比【重点】球面上的观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难点】椭球面上的观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第八单元: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建立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原理;参心坐标系;我国大地坐标系,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2.能力培养:培养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3.教学方法:对比【重点】我国大地坐标系,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难点】我国大地坐标系,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椭球面上 【难点】 几种主要的曲率半径;弧长的计算;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 椭球面上 第七单元: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高斯投影(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正形投影的基本公式;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椭球面上的观 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工程测量投影带与投影面选择的概 念 2.能力培养:能够对椭球面上的观测值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 3.教学方法:对比 【重点】 椭球面上的观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 【难点】 椭球面上的观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 第八单元:参考椭球定位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换算(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建立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原理;参心坐标系;我国大地坐标系,不同坐 标系之间的变换 2.能力培养:培养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3.教学方法:对比 【重点】 我国大地坐标系,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难点】 我国大地坐标系,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西北联启后大学闭卷占70%+课外实验占1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出勤)占20%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第三版).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参考书:1.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2.施一民.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测绘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63.郭继明.大地测量学基础.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田桂娥2.大纲审定人:张永彬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闭卷占 70%+课外实验占 1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出勤)占 20%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第三版). 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 参考书: 1. 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湖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 2. 施一民.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测绘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十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6 3.郭继明. 大地测量学基础.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田桂娥 2.大纲审定人:张永彬 3.制定时间:2011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