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授课教案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名称:56总学分:3.5总学时:必修课课程类别:王庆任课教师:地球科学学院单位:讲师称:职地理信息科学授课专业:地信21901.21902授课班级:第_1学期2021~2022学年
1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遥感原理及应用 总 学 时: 56 总 学 分: 3.5 课程类别: 必修课 任课教师: 王 庆 单 位: 地球科学学院 职 称: 讲 师 授课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 授课班级: 地信 21901,21902 2021~2022 学年 第 1 学期
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1.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教学目标2.了解遥感发展简史以及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与要求3.通过全面、新颖的题材阐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遥感的兴趣1.遥感的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2.重点3.遥感的类型4.遥感的特点难点遥感的概念、遥感探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板书、问题、讨论等。与手段1、周廷刚等编著,遥感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52、孙家柄等编著,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参考资料4沙晋明,遥感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25遥感原理与应用,李小文等,科学出版社,20086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2
2 课 题 第一章 绪论 学 时 2 学时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 2.了解遥感发展简史以及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3.通过全面、新颖的题材阐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遥感的兴趣 重 点 1. 遥感的概念 2. 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 3. 遥感的类型 4. 遥感的特点 难 点 遥感的概念、遥感探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法、板书、问题、讨论等。 参考资料 1、周廷刚等编著,遥感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2015 2、孙家柄等编著,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版)[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4 沙晋明,遥感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2 5 遥感原理与应用, 李小文等,科学出版社,2008 6 赵英时,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旧课复习:1.课程介绍与安排这是这门课的第一节课,开启课程知识介绍前需要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课程要求与课时安排。2.课程大纲介绍第1章绪论第2章遥感物理基础第3章遥感平台第4章遥感传感器第5章遥感影像及特征第6章遥感图像处理第7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第8章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第9章遥感专题制图遥感应用第10章二、新课导入:1.介绍近几年国际航空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较前沿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章学习内容。2.列出本章学习内容大纲第一节遥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遥感的类型与特点第三节遥感过程与遥感技术系统第四节遥感发展简史三、课程讲授:第一节遥感的基本概念一、广义的遥感: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包括电磁波、力场、声波、地震波),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二、狭义的遥感:在地面、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感器在不与自标接触的情况下,从远处采集并记录自标的电磁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分析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第二节遥感的类型与特点一、遥感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上,如遥感车、船、塔3
3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旧课复习: 1. 课程介绍与安排 这是这门课的第一节课,开启课程知识介绍前需要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课 程要求与课时安排。 2. 课程大纲介绍 第 1 章 绪论 第 2 章 遥感物理基础 第 3 章 遥感平台 第 4 章 遥感传感器 第 5 章 遥感影像及特征 第 6 章 遥感图像处理 第 7 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第 8 章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第 9 章 遥感专题制图 第 10 章 遥感应用 二、新课导入: 1. 介绍近几年国际航空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较前沿的应用,激发学生兴 趣,引入本章学习内容。 2.列出本章学习内容大纲 第一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遥感的类型与特点 第三节 遥感过程与遥感技术系统 第四节 遥感发展简史 三、课程讲授: 第一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 一、广义的遥感: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 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包括电磁波、 力场、声波、地震波),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 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二、狭义的遥感:在地面、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 感器在不与目标接触的情况下,从远处采集并记录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通过 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分析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 术。 第二节 遥感的类型与特点 一、遥感的类型 1. 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上,如遥感车、船、塔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飞机、气球、飞艇、无人机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卫星、飞船、火箭、航天飞机2.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类(1)紫外遥感:0.05-0.38μm(2)可见光遥感:0.38-0.76μm(3)红外遥感:0.76-1000μm(4)微波遥感:1mm-10m(5)多波段遥感:是指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3.按工作方式分类(1)被动遥感Passivesensor探测仪器直接接收记录地物反射来自太阳的电磁波或地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即电磁波来自天然辐射源一一太阳或地球。(2)主动遥感Activesensor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同时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4.按应用领域分类地质遥感、地貌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草原遥感、水文遥感、测绘遥感、环保遥感、灾害遥感、城市遥感、土地利用遥感、海洋遥感、大气遥感、军事遥感二、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2.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3.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获取多时相信息第三节遥感过程与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遥感过程:4
4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飞机、气球、飞艇、无人机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卫星、飞船、火箭、航天 飞机 2. 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类 (1)紫外遥感:0.05-0.38μm (2)可见光遥感:0.38-0.76μm (3)红外遥感:0.76-1000 μm (4)微波遥感:1mm-10m (5)多波段遥感:是指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 干窄波段来探测 3. 按工作方式分类 (1)被动遥感 Passive sensor 探测仪器直接接收记录地物反射来自太阳的电磁波或地物自身发射 的电磁 波,即电磁波来自天然辐射源——太阳或地球。 (2)主动遥感 Active sensor 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 同时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 4. 按应用领域分类 地质遥感、地貌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草原遥感、水文遥感、测绘 遥感、环保遥感、灾害遥感、城市遥感、土地利用遥感、海洋遥感、大气遥感、 军事遥感 二、遥感的特点 1.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2.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3.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获取多时相信息 第三节 遥感过程与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 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遥感过程:
TheRemoteSensingProcessEnergy Detector(Remote Sensor)DDCEnergyDataSourceTrangmissiopGAtmosphericProductsInteractionPE一L2TargetInteraction C9Data InterpretationData Reception&Analysis& Processing【列举我国遥第四节遥感发展简史感发展的最新一、萌芽阶段概况】二、航空阶段(1858-1956年)比如说新闻等三、航天阶段(1957-)作业布置1、简述遥感概念及技术组成?2、遥感有哪些分类?课后小结
5 第四节 遥感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 二、航空阶段(1858-1956 年) 三、航天阶段(1957-) 【列举我国遥 感发展的最新 概况】 比如说新闻等 作业布置 1、简述遥感概念及技术组成? 2、遥感有哪些分类?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