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东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歌当(dang)哭 亲昵(ni) 模棱(leng)两可舐 (shi)犊情深 B、怏怏(yang)不乐 拙(zhu)劣 瞋(chen)目而视 戾恣睢(su) C、栉(zhi)风沐雨 账簿(pu) 色厉内荏(rn) 惭行秽(hui) D、众口铄(shuo)金 篡(cudn)改 提纲挈(qie)领 便 (bian)宜行事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式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迅文章中有些( 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并了解当时的环境才能 读懂。 ②这个厂的领导都很()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③各大城市的城郊()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情 况最严峻的地方。 A.隐晦 尊重 接合 晦 尊重 结合 C.隐讳 器重 结合 D.隐 器重 接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 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新疆和田玉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品种之一,它以精良细腻的质地、纯静怡人的 色泽在传统玉石中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正所谓“和田地区钟灵毓秀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 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进入二十一世纪,网上聊天已成为人们交际的独特方式,然而,一些人尽管 不懂语法,偏要卖弄文采,把一些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用在一起,以至叠床架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 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B.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 感到压力很大 C.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 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 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甘肃省陇东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当(dāng)哭 亲昵(nì) 模棱(léng)两可 舐 (shì)犊情深 B、怏怏(yāng)不乐 拙(zhuō)劣 瞋(chēn)目而视 暴 戾恣睢(suī) C、栉(zhì)风沐雨 账簿(pù) 色厉内荏( rěn ) 自 惭行秽(huì) D、众口铄(shuò)金 篡(cuàn)改 提纲挈(qiè)领 便 (biàn)宜行事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式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文章中有些( )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并了解当时的环境才能 读懂。 ②这个厂的领导都很(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③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情 况最严峻的地方。 A.隐晦 尊重 接合 B.隐 晦 尊重 结合 C.隐讳 器重 结合 D.隐 讳 器重 接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 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新疆和田玉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品种之一,它以精良细腻的质地、纯静怡人的 色泽在传统玉石中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正所谓“和田地区钟灵毓秀”。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 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进入二十一世纪,网上聊天已成为人们交际的独特方式,然而,一些人尽管 不懂语法,偏要卖弄文采,把一些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用在一起,以至叠床架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 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B.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 感到压力很大。 C.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 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 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 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 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 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 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 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 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 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 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 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 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 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 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 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 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 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 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 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一一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 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 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 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 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 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 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 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 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 示悲观。 5、对“珊瑚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艾布拉坶研究小组已考察证实,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 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B.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 导致珊瑚死亡。 C.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 经一代代地堆积而形成的。 D.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 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藻窒息死亡。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 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 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 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 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 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 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 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 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 年 12 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 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 6 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 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 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 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 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 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 1997 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 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 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 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 1 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 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 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 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 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 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 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 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 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 500 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 示悲观。 5、对“珊瑚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布拉坶研究小组已考察证实,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 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B.造 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 导致珊瑚死亡。 C.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 经一代代地堆积而形成的。 D.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 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藻窒息死亡。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 发生。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 C.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 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D.目前,对珊瑚礁的硏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 中 7、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赤潮是一种红色有毒海藻,这种有毒的藻类能杀死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 物 D.热带雨林大火所释放的烟尘使周围的环境营养丰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 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鏖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 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 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 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 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 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 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髙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 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 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 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 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 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 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滅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 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 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 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 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 乐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 克:攻占 C.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 枕藉:交错 的躺在一起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漩水上 蹑:追击击魏洲上 军尽
A.1997 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 发生。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 C.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 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 中。 7、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赤潮是一种红色有毒海藻,这种有毒的藻类能杀死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 物。 D.热带雨林大火所释放的烟尘使周围的环境营养丰富。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 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 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 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 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 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 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 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 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 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 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 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 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 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 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 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 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 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 乐。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 克:攻占 C.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 枕藉:交错 的躺在一起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 蹑:追击击魏洲上 军尽
9.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超群、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④击魏洲上军尽殪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 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 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 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 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 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4分)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2分) ③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偶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 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第一题记分)(5) 耶娘妻子走相送 ,哭声直上干 云霄。 细草微风岸, 蓬门今始为君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志 其行廉,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凶年不免于死亡
9.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超群、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 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④击魏洲上军尽殪 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 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 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 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 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 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偶 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 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 又衔春恨到天 涯。 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第一题记分)(5) (1) 耶娘妻子走相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哭声直上干 云霄。 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其志洁,___________; 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凶年不免于死亡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黄河意识流 (1)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长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走西口》一类谣曲 越是接近黄河的源头和上游,歌声越是苍凉浑朴。莫非民歌也跟黄河一样,越流 越混浊了,逐渐由纯粹的自然进入世俗烟火之中? (2)若把黄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一收集起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就做过类似的 事),本身就是一部编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层次感的书!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 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 的 (3)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 木铎,在纵橫阡陌间且走且歌 (4)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 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 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 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 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5)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起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 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 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 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 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 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一一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 汗、流泪、流火,同时了流着融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四溅的音符。哦, 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6)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流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 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宣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⑦)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 2000-4000米,下游海拔却不足100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 黄河入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 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 (8)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 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9)黄河解冻,一个病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他树叶,是它惺松 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像是梦境,梦境 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冋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 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10)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 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 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 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 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题。 黄 河 意 识 流 ( 1)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长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走西口》一类谣曲…… 越是接近黄河的源头和上游,歌声越是苍凉浑朴。莫非民歌也跟黄河一样,越流 越混浊了,逐渐由纯粹的自然进入世俗烟火之中? (2)若把黄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一收集起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就做过类似的 事),本身就是一部编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层次感的书!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 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 的。 (3)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 木铎,在纵横阡陌间且走且歌…… (4)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一 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 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 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 一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5)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起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 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 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 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 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 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 汗、流泪、流火,同时了流着融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四溅的音符。哦, 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6)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流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 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宣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7)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 2000—4000 米,下游海拔却不足 100 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 黄河入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 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 每听见这地名,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黄河。 (8)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 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9)黄河解冻,一个病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他树叶,是它惺松 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像是梦境,梦境 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同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 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10)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 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 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 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 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