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命题人:石龙岩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 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 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 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 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 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 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 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 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就西方诗说,拉丁民 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 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 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 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 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 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 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 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 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 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 独到境界:;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 可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 正。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 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 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文艺者初学时的偏狭可以理解,但是最终应跳出门户之见 B拉丁民族的诗和日耳曼民族的诗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 C无论是汉魏六朝、唐宋诗还是西昆体,各时代的初学者都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 限制 D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恰好证明了文艺具有的时尚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文艺的人由入手的偏到后来的不偏,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才 能领略一切好诗的滋味
甘肃省通渭县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命题人:石龙岩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 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 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 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 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 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 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 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 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就西方诗说,拉丁民 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 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 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 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 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 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 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 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 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 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 独到境界;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 可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 正。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 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 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学文艺者初学时的偏狭可以理解,但是最终应跳出门户之见 B 拉丁民族的诗和日耳曼民族的诗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 C 无论是汉魏六朝、唐宋诗还是西昆体,各时代的初学者都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 限制 D 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恰好证明了文艺具有的时尚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学文艺的人由入手的偏到后来的不偏,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才 能领略一切好诗的滋味
B任何人学习文艺,都会经历最初的偏狭与门户之见,一到后来,偏见自会减少 趣味自会纯正 C长期只寝馈于象征派或古典派的人必然对别的其他派别的文艺作品感到索然 无味且难以品鉴其中的滋味 D古今中外任何一派的文艺作品,只要是涉猎越广泛,不止步于一门一派,就会 渐渐消除坐井观天的狭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文艺的人入手时出现偏于门户的现象是正常的,产生偏狭的趣味也无可厚 B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歌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C读诗较广泛的人,常会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处在变迁中,其实正在消除偏蔽 D喜欢各种派别的诗歌且能真正领会各有其长的妙处时才算得上欣赏诗歌上的 贯通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 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 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精 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 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 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 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 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 声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 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 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 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经的说法:″闻 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 冷月西斜,栖乌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限于此,当寒山寺 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 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 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各种的滋味。要学禅事进 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 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 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 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B 任何人学习文艺,都会经历最初的偏狭与门户之见,一到后来,偏见自会减少, 趣味自会纯正 C 长 期只寝馈于象征派或古典派的人必然对别的其他派别的文艺作品感到索然 无味且难以品鉴其中的滋味 D 古今中外任何一派的文艺作品,只要是涉猎越广泛,不止步于一门一派,就会 渐渐消除坐井观天的狭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时出现偏于门户的现象是正常的,产生偏狭的趣味也无可厚 非 B 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歌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C 读诗较广泛的人,常会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处在变迁中,其实正在消除偏蔽 D 喜欢各种派别的诗歌且能真正领会各有其长的妙处时才算得上欣赏诗歌上的 贯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 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 继的 40 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精 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 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 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 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 108 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 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 声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 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 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 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经的说法:"闻 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 冷月西斜,栖乌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限于此,当寒山寺 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 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 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各种的滋味。要学禅事进 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 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 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 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 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己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 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 离的人世间,正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在等待着他们。是春风得意 抑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 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 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 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详细叙写了作者游览寒山寺的经过,以时间为线索,把游览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悟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B作者在文章中引到关于寒山寺的传说,叙到目睹的景象,联想到禅意诗句,发 抒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感悟,行文看似平淡,实则厚重可感,意味浓烈 C作者对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理解与一般注解的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使 诗人自省自警,进而从一腔愁绪中得以解脱出来 D尽管作者在文中自称不信佛,不懂禅事,但可以看出,他对光怪陆离的尘世和 人处其中的境界的认识是颇通禅意的 5.“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己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 人面桃花相映红 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6.结合张继的事例,按照作者的感悟,你对为人处世有何感想?(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 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 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 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 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浏览一下该贴吧,共有主题594个,帖子6118篇,内容除了毕业留言、 笑话,更多是评选帅哥美女和爱情告白,还有辱骂同学及老师的言论等,言辞中 不乏低俗的露骨字眼。对此,一名11岁孩子的家长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小 的孩子,心里能装下那么多事情!” 记者随意浏览了包括中小学生的20多个贴吧,发现里面很热闹,许多帖 子都受到热烈追捧,你来我往的情况很多。其中,小学生的贴吧内容更丰富,言 辞更激烈,原创帖更多,很多是讨论早恋的感觉,以及评价身边美女俊男的帖子 而中学生的贴吧更多则是集中在情感、人际交往、学习以及对生理欲望的好奇 “小莉因为看到贴吧上有人把她评为年级的四大丑女之一,最近一个月都 不怎么跟我说话。”正在念小学六年级的小婧告诉记者。她的小姐妹小莉原本是 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很愿意替女孩子们出头。有些调皮捣蛋的男生欺负 女同学,小莉总会挺身而出,和男孩子们理论。结果,这些男生就以“八婆”称 呼她,一开始,小莉不以为意。可是有一天,有人在学校的贴吧上评选年级四大
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 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 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 离的人世间,正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在等待着他们。是春风得意 抑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 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 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 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本文详细叙写了作者游览寒山寺的经过,以时间为线索,把游览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悟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作者在文章中引到关于寒山寺的传说,叙到目睹的景象,联想到禅意诗句,发 抒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感悟,行文看似平淡,实则厚重可感,意味浓烈 C 作者对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理解与一般注解的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使 诗人自省自警,进而从一腔愁绪中得以解脱出来 D 尽管作者在文中自称不信佛,不懂禅事,但可以看出,他对光怪陆离的尘世和 人处其中的境界的认识是颇通禅意的 5.“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 ‘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 分) 6.结合张继的事例,按照作者的感悟,你对为人处世有何感想?(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 面文字,完成 7~9 题。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 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 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 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 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浏览一下该贴吧,共有主题 594 个,帖子 6118 篇,内容除了毕业留言、 笑话,更多是评选帅哥美女和爱情告白,还有辱骂同学及老师的言论等,言辞中 不乏低俗的露骨字眼。对此,一名 11 岁孩子的家长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小 的孩子,心里能装下那么多事情!” 记者随意浏览了包括中小学生的 20 多个贴吧,发现里面很热闹,许多帖 子都受到热烈追捧,你来我往的情况很多。其中,小学生的贴吧内容更丰富,言 辞更激烈,原创帖更多,很多是讨论早恋的感觉,以及评价身边美女俊男的帖子, 而中学生的贴吧更多则是集中在情感、人际交往、学习以及对生理欲望的好奇。 “小莉因为看到贴吧上有人把她评为年级的四大丑女之一,最近一个月都 不怎么跟我说话。”正在念小学六年级的小婧告诉记者。她的小姐妹小莉原本是 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很愿意替女孩子们出头。有些调皮捣蛋的男生欺负 女同学,小莉总会挺身而出,和男孩子们理论。结果,这些男生就以“八婆”称 呼她,一开始,小莉不以为意。可是有一天,有人在学校的贴吧上评选年级四大
丑女,把小莉提了出来,说她长得难看,还老爱抛头露面,后面有七八个人跟帖 认同。小莉看了这些帖子以后,嚎啕大哭,这段时间,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 连头都不愿意抬 由于贴吧上都是匿名帖,即使上面的话说得很过分,大家也不知道该向谁 追究责任。在百度贴吧里很多中小学校名字的贴吧,此类骂人帖并不鲜见,用语 之狠让人吃惊。在越秀区某小学的贴吧上,就有这么一段对话:“怎么杀戴 ×?”“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打断他的骨头,吃了他的心!”除此之外, 还有抱怨老师的:“认为夏老师是虐待狂的进来!”“罚抄10遍课文,不坏才 怪 “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医生孙小姐说。她的儿子小方今 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 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过,当孙小 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 站。其实贴吧上的话题在她的意料之中,很多成年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类似的想 法和好奇。不过,把孩子私下里想的问题正大光明地搬到网络,并用不理智的言 论来讨论就不妥当了。孩子们天天都在上面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很浪费时间,而 且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如果经常上这样的论坛,说粗口或不用正常 的方式讨论问题,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某知名IT公司的刘先生说,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 也喜欢上网。他是一次无意间看到自己女儿在这个论坛上灌水时发现这种论坛 的。看了这些帖子后,他大吃一惊,由于在百度开个贴吧很容易,而且上去贴帖 子的人都是匿名的,所以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很自由地建立这种论坛。虽然 现在的孩子懂得多,想得多,但对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不少孩子看到别人在贴 吧上写的暗恋故事、情感经历,觉得很浪漫、很美,就有样学样,或者想入非非。 贴吧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孩子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学坏。 为什么中小学贴吧会如此火爆呢?某重点中学一位专职心理老师表示 般孩子从l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生理欲望,企图了解“性”,但获知 渠道却很少,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他们对男女不正当关系可能产生一种向往的 心态,便在贴吧上把相应情绪发泄出来。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认识,自 我定位都处于一个混乱时期,不清楚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形 象,于是便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说脏字,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一种“酷” 的表现。在很多孩子看来,以匿名的形式去表达这种尝试,既满足了心理需要, 又比较安全,不容易受到权威的指责。因此,他们便在上面尽情释放,畅所欲言。 某医院心理科主任医生说,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 私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 都接受了早恋这类东西,而在现实中又不能发泄出来,容易形成巨大反差,就有 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其实贴吧问题反映的主要是现今父母和孩子关系的问题。由于社会压力 大,很多家长平时忙工作,对于孩子往往只是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漠视 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人在精神上的关怀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无法在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使孩子将注意力转向贴 吧、网络游戏去寻找满足。 但是,在孩子的眼睛里在贴吧讨论的问题却属于“正常范围”。在越秀区 读初二的小任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贴吧,不过他在浏览了贴吧内容后告诉记者,其
丑女,把小莉提了出来,说她长得难看,还老爱抛头露面,后面有七八个人跟帖 认同。小莉看了这些帖子以后,嚎啕大哭,这段时间,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 连头都不愿意抬。 由于贴吧上都是匿名帖,即使上面的话说得很过分,大家也不知道该向谁 追究责任。在百度贴吧里很多中小学校名字的贴吧,此类骂人帖并不鲜见,用语 之狠让人吃惊。在越秀区某小学的贴吧上,就有这么一段对话:“怎么杀戴 ××?”“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打断他的骨头,吃了他的心!”除此之外, 还有抱怨老师的:“认为夏老师是虐待狂的进来!”“罚抄 10 遍课文,不坏才 怪!” “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医生孙小姐说。她的儿子小方今 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 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过,当孙小 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 站。其实贴吧上的话题在她的意料之中,很多成年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类似的想 法和好奇。不过,把孩子私下里想的问题正大光明地搬到网络,并用不理智的言 论来讨论就不妥当了。孩子们天天都在上面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很浪费时间,而 且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如果经常上这样的论坛,说粗口或不用正常 的方式讨论问题,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某知名 IT 公司的刘先生说,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 也喜欢上网。他是一次无意间看到自己女儿在这个论坛上灌水时发现这种论坛 的。看了这些帖子后,他大吃一惊,由于在百度开个贴吧很容易,而且上去贴帖 子的人都是匿名的,所以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很自由地建立这种论坛。虽然 现在的孩子懂得多,想得多,但对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不少孩子看到别人在贴 吧上写的暗恋故事、情感经历,觉得很浪漫、很美,就有样学样,或者想入非非。 贴吧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孩子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学坏。 为什么中小学贴吧会如此火爆呢?某重点中学一位专职心理老师表示,一 般孩子从 11 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生理欲望,企图了解“性”,但获知 渠道却很少,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他们对男女不正当关系可能产生一种向往的 心态,便在贴吧上把相应情绪发泄出来。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认识,自 我定位都处于一个混乱时期,不清楚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形 象,于是便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说脏字,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一种“酷” 的表现。在很多孩子看来,以匿名的形式去表达这种尝试,既满足了心理需要, 又比较安全,不容易受到权威的指责。因此,他们便在上面尽情释放,畅所欲言。 某医院心理科主任医生说,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 私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 都接受了早恋这类东西,而在现实中又不能发泄出来,容易形成巨大反差,就有 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其实贴吧问题反映的主要是现今父母和孩子关系的问题。由于社会压力 大,很多家长平时忙工作,对于孩子往往只是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漠视 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人在精神上的关怀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无法在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使孩子将注意力转向贴 吧、网络游戏去寻找满足。 但是,在孩子的眼睛里在贴吧讨论的问题却属于“正常范围”。在越秀区 读初二的小任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贴吧,不过他在浏览了贴吧内容后告诉记者,其
实这些帖子里讨论的话题并不算出格,这些帖子上的问题他们同学平时也会私下 里讨论。不过这种用帖子表达出来的方式更新鲜,而且参与讨论的人也多了很多, 些不方便的话题也可以自由地在上面表达 今年读六年级的小亮说,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又要遵守这样那 样的规矩,很多孩子把在贴吧发帖子看作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且,很多平时不敢 骂的人在网络也敢骂了,“毕竟在这个吧里不会有人查出你是谁。”不过,他 也承认,其实经常在贴吧发帖也很浪费时问,虽然大家平时在网上可以发泄一下 自己平时的不满,不过如果经常在上面肯定对学习不好。 (见《广州日报》,有删 改) 7.下面对这篇新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贴吧里面关于中小学生帖子的内容涉及隐私、侮骂老师、暴力话题,贴吧言语 自由,值得提倡 B贴吧引发中小学生极大兴趣是贴吧创建成本低、自由度高的必然结果,应该给 创建贴吧设定限制 C中小学贴吧火爆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理成长和自我定位混乱等多种因素决定 的,值得社会深思 D造成贴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平时一味严 肃,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太少 8.通过阅读上面一篇文章,概括出中小学生上贴吧发表言谈或交流有哪些危害 (4分) 9.贴吧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假如你是家长,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应 该如何应对或处理孩子上贴吧。(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 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 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 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 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 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 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 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 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取 材于《资治通鉴》)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 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 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 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 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
实这些帖子里讨论的话题并不算出格,这些帖子上的问题他们同学平时也会私下 里讨论。不过这种用帖子表达出来的方式更新鲜,而且参与讨论的人也多了很多, 一些不方便的话题也可以自由地在上面表达。 今年读六年级的小亮说,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又要遵守这样那 样的规矩,很多孩子把在贴吧发帖子看作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且,很多平时不敢 骂的人在网络也敢骂了,“毕竟在这个吧里不会有人查出你是谁。” 不过,他 也承认,其实经常在贴吧发帖也很浪费时问,虽然大家平时在网上可以发泄一下 自己平时的不满,不过如果经常在上面肯定对学习不好。 (见《广州日报》,有删 改) 7.下面对这篇新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贴吧里面关于中小学生帖子的内容涉及隐私、侮骂老师、暴力话题,贴吧言语 自由,值得提倡 B 贴吧引发中小学生极大兴趣是贴吧创建成本低、自由度高的必然结果,应该给 创建贴吧设定限制 C 中小学贴吧火爆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理成长和自我定位混乱等多种因素决定 的,值得社会深思 D 造成贴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平时一味严 肃,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太少 8.通过阅读上面一篇文章,概括出中小学生上贴吧发表言谈或交流有哪些危害。 (4 分) 9.贴吧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假如你是家长,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应 该如何应对或处理孩子上贴吧。(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 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 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 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 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 授以 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 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 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 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 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取 材于《资治通鉴》)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 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 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 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 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