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人们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为实现行政 目标而奋斗 2.行政领导方式 (1)命令式。命令式是指行政领导者凭借行政职权,通过口头、信函、文 件等形式发布的命令、指示、决定、通知等,要求下级必须执行和完成某项任务 的工作方式。命令式一般依靠法律、制度和纪律来保证,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抗拒 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行动迅速、易于见效,但缺点是下级往往奉命行事,处于 被动状态,不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挥 (2)疏导式。疏导式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启发诱导、说服教育、商讨建议 等形式,使被领导者充分理解领导者的意图,认清工作的意义和方向,把握工作 的程序和措施,从而自觉地接受任务,积极主动地实现行政目标的工作方式。运 用这种方式,要求领导者应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了解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正 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与实际表现,有的放矢,取得被领导者在感情上的信任和 支持。年轻领导者和新上任的领导者应注意多采用这种方式,以便得到大家的较 快的认同和接纳。 (3)激励式。激励式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各种手段,激 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激励式一般分为普遍激励和特殊激 励。普遍激励是对组织内全体成员而言,如表彰先进集体,发放年终奖金等;特 殊激励则是指对少数表现特别突出、工作成绩显著者而言,如表彰先进个人、劳 动模范、授予荣誉称号等。运用激励方式时,应注意把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有机 地结合起来,不可二者偏废其一;同时要把握好分寸,从实际出发,谨慎从事。 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焕发起被领导者积极向上的荣誉感,促 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成就欲,奋发有为,努力工作,把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4)示范式。示范式包括行政领导者本身的率先垂范和树立先进典型两种 工作方式。“政者,正也。”行政领导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显而已见,行政领导者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廉洁奉公,实事求是, 遵纪守法,就会在被领导者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榜样 的力量是无穷的,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及时发现和表彰成就卓著的先进人物,树立 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树立先进典型时,一要慎
143 导,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人们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为实现行政 目标而奋斗。 2.行政领导方式 (1)命令式。命令式是指行政领导者凭借行政职权,通过口头、信函、文 件等形式发布的命令、指示、决定、通知等,要求下级必须执行和完成某项任务 的工作方式。命令式一般依靠法律、制度和纪律来保证,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抗拒 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行动迅速、易于见效,但缺点是下级往往奉命行事,处于 被动状态,不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挥。 (2)疏导式。疏导式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启发诱导、说服教育、商讨建议 等形式,使被领导者充分理解领导者的意图,认清工作的意义和方向,把握工作 的程序和措施,从而自觉地接受任务,积极主动地实现行政目标的工作方式。运 用这种方式,要求领导者应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了解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正 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与实际表现,有的放矢,取得被领导者在感情上的信任和 支持。年轻领导者和新上任的领导者应注意多采用这种方式,以便得到大家的较 快的认同和接纳。 (3)激励式。激励式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各种手段,激 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激励式一般分为普遍激励和特殊激 励。普遍激励是对组织内全体成员而言,如表彰先进集体,发放年终奖金等;特 殊激励则是指对少数表现特别突出、工作成绩显著者而言,如表彰先进个人、劳 动模范、授予荣誉称号等。运用激励方式时,应注意把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有机 地结合起来,不可二者偏废其一;同时要把握好分寸,从实际出发,谨慎从事。 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焕发起被领导者积极向上的荣誉感,促 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成就欲,奋发有为,努力工作,把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4)示范式。示范式包括行政领导者本身的率先垂范和树立先进典型两种 工作方式。“政者,正也。”行政领导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显而已见,行政领导者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廉洁奉公,实事求是, 遵纪守法,就会在被领导者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榜样 的力量是无穷的,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及时发现和表彰成就卓著的先进人物,树立 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树立先进典型时,一要慎
重,所树立的先进典型,必须是真实的,群众共同认可的,经得起考验的;二要 克服形式主义,重在弘扬先进精神,形成良好氛围,推动工作发展 上述四种领导方式,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 厚此薄彼。采用何种方式,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来决定。例如在应对突发性 的重大事情时,可用命令式,而对事关大局,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处 理时采用疏导式则较为适宜。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没有一成不 变的领导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领导方式,是现代管理对行政领导者 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领导能力高低的具体 二、行政领导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几乎都是领导活动的伟大理论家和实践家,从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创立 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提高行政领导 水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始人。他们的领导理论包括以下基本 内容 (1)关于领导的性质和任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领导最根 本的性质是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既有阶级专政的一面,又 有人民民主的一面,是阶级性和民主性的辨证统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根本任务是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2)关于无产阶级领导者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领导者 区别于其它阶级领导者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无产阶级领导者的本质是人民的 “公仆”,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 列宁在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俄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大规 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原 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1905年,列宁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第一次提出
144 重,所树立的先进典型,必须是真实的,群众共同认可的,经得起考验的;二要 克服形式主义,重在弘扬先进精神,形成良好氛围,推动工作发展。 上述四种领导方式,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 厚此薄彼。采用何种方式,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来决定。例如在应对突发性 的重大事情时,可用命令式,而对事关大局,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处 理时采用疏导式则较为适宜。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没有一成不 变的领导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领导方式,是现代管理对行政领导者 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领导能力高低的具体 二、行政领导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几乎都是领导活动的伟大理论家和实践家,从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创立 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提高行政领导 水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始人。他们的领导理论包括以下基本 内容: (1)关于领导的性质和任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领导最根 本的性质是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既有阶级专政的一面,又 有人民民主的一面,是阶级性和民主性的辨证统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根本任务是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2)关于无产阶级领导者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领导者 区别于其它阶级领导者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无产阶级领导者的本质是人民的 “公仆”,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 列宁在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俄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大规 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原 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1905 年,列宁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第一次提出
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他认为,在民主方面,党内要允许不同意见的自由讨 论,实行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选举制:在集中方面,全党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 和统一的政策。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 中央的组织制度等等。 (2)引导群众前进的原则。列宁强调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任务“决不是 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而是引导群众前进。 (3)做人民公仆的原则。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论述了马克思和恩 格斯“公仆”思想,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工作人员不应成为“官 僚”,要“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必须不断铲除官僚主义,改进工 作作风,实行检查和监督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 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取得了极为丰富的领导经验,形成了一整 套符合中国实际的领导理论,具体有以下内容: (1)关于领导宗旨的理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公仆” 理论,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宗旨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深刻地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 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关于领导制度的理论。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最根本的领 导制度。他说:“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 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为了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毛泽东指出 必须在党内进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幺是民主生活,什幺是民主 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 (3)关于领导职责的理论。毛泽东对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职责做过精辟的 论述。他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 大事。”“领导者的职责,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 (4)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理论。毛泽东十分重视领导方法和领导艺 术对完成领导任务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 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瞎说一顿。”在长期的 领导实践活动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和领导 14
145 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他认为,在民主方面,党内要允许不同意见的自由讨 论,实行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选举制;在集中方面,全党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 和统一的政策。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 中央的组织制度等等。 (2)引导群众前进的原则。列宁强调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任务“决不是 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而是引导群众前进。” (3)做人民公仆的原则。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论述了马克思和恩 格斯“公仆”思想,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工作人员不应成为“官 僚”,要“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必须不断铲除官僚主义,改进工 作作风,实行检查和监督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 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取得了极为丰富的领导经验,形成了一整 套符合中国实际的领导理论,具体有以下内容: (1)关于领导宗旨的理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公仆” 理论,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宗旨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深刻地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 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关于领导制度的理论。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最根本的领 导制度。他说:“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 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 为了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毛泽东指出, 必须在党内进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幺是民主生活,什幺是民主 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 (3)关于领导职责的理论。毛泽东对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职责做过精辟的 论述。他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 大事。”“领导者的职责,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 (4)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理论。毛泽东十分重视领导方法和领导艺 术对完成领导任务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 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瞎说一顿。” 在长期的 领导实践活动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