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3) ●双输的结果 邮件被转发出EMC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瑞 卡就离开了公司。她对记者表明,“这事儿闹得太厉害, 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她没有料到发展到目前的局面。 5月,EMC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防纯初买,为纷纷扰扰的 “秘书门”事件画上了句号。7月,叶成辉加入公司并出 任大中华区总裁一职。 EMC内部对此事噤若寒蝉,一些参与转发邮件的员工挨 个儿被人事部门找去颜话
事件始末(3) ⚫双输的结果 • 邮件被转发出EMC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瑞贝 卡就离开了公司。她对记者表明,“这事儿闹得太厉害, 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她没有料到发展到目前的局面。 • 5月,EMC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辞职,为纷纷扰扰的 “秘书门”事件画上了句号。7月,叶成辉加入公司并出 任大中华区总裁一职。 • EMC内部对此事噤若寒蝉,一些参与转发邮件的员工挨 个儿被人事部门找去谈话
些调查数据 无论是邮件附加的个人点评还是BBS上的讨论, 力挺动贝大的声音都超过了人成。 ●但如果换,下提问方法,“假设自已是秘书时” 92.8%的人表小且已不会求类以的强硬姿杰 943%的人表示“假设自己是老板”,不会留用 这样的秘书。 0勾勒出网终上的义正词型与现实中明哲保身的鲜 明对比
一些调查数据 ⚫ 无论是邮件附加的个人点评还是BBS上的讨论, 力挺瑞贝卡的声音都超过了八成。 ⚫ 但如果换一下提问方法,“假设自己是秘书时”, 92.8%的人表示自己不会采取类似的强硬姿态。 ⚫ 94.3%的人表示“假设自己是老板”,不会留用 这样的秘书。 ⚫ 勾勒出网络上的义正词严与现实中明哲保身的鲜 明对比
孰是孰非? ●老板 迁怒于人,是错误的开始。陆纯初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处理 方式的粗暴,应该及时找瑞贝卡道歉和沟通。陆的僵硬态 度导致事件愈演愈烈。 陆纯初强硬的台湾式管理风格需要进行反思 另一方面,做秘书需要很高的情商。秘书雳要懂得处理好 者板工作中的在何一个纽茫,需要明白自己要帮助老板协 调工作,但又不能在工作中做老板的代言人,老板喜欢能 正确做好自己角色定位的秘书。这样看来,陆的不满似乎 有情可原
孰是孰非? ⚫老板 • 迁怒于人,是错误的开始。陆纯初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处理 方式的粗暴,应该及时找瑞贝卡道歉和沟通。陆的僵硬态 度导致事件愈演愈烈。 • 陆纯初强硬的台湾式管理风格需要进行反思。 • 另一方面,做秘书需要很高的情商。秘书需要懂得处理好 老板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需要明白自己要帮助老板协 调工作,但又不能在工作中做老板的代言人,老板喜欢能 正确做好自己角色定位的秘书。这样看来,陆的不满似乎 有情可原
孰是孰非? 女秘书 女秘书瑞贝卡的反驳值得钦佩,她捍刀自己辩解的权种和 小时之外的休息权,对盛气凌人的资本代言人大声说出 作为弱势群体中一员,瑞贝卡勇于对老板说不,也是推动 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瑞贝卡的做法存在问题。应该抱着与企业为盖,与老板为 善的想法去沟通,而不是把个人问题公开化,这样对她自 己职业的发展也没好处。 从个人 鱼度来看,这个女秘书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 业化苈度来看,她处理此事的做法确实有不妥之处
孰是孰非? ⚫女秘书 • 女秘书瑞贝卡的反驳值得钦佩,她捍卫自己辩解的权利和 八小时之外的休息权,对盛气凌人的资本代言人大声说出 了“不”。 • 作为弱势群体中一员,瑞贝卡勇于对老板说不,也是推动 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 瑞贝卡的做法存在问题。应该抱着与企业为善,与老板为 善的想法去沟通,而不是把个人问题公开化,这样对她自 己职业的发展也没好处。 • 从个人情感角度来看,这个女秘书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 是从职业化角度来看,她处理此事的做法确实有不妥之处
讨论:文化冲突 瑞贝卡用中文回复英文邮件的做法被认为“是两种文化的故意 拉”。 中西文化差异一直都存在。适应不同文化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进 入外企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无论在哪重,都甭想和老板争论。 生在新加坡的陆纯初,管理风格曾被称为作风强硬、剧自用, 很具有台湾式箮理凤整的特征。这是一种“法官式”管理风格, 强调质疑、搬错、服从,而忽略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场风 波背后隐藏的真正冰山就是两种管理风格的冲突。在外企,台 湾人做老大已经很多年,也是中国企业一个独特的现象,但近 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歪渗人开始取代之,其管理风格更本土化 可能是原因之一。现在,是这种台湾式管理风格需要进行反思 的时候
讨论:文化冲突 • 瑞贝卡用中文回复英文邮件的做法被认为“是两种文化的故意 对抗”。 • 中西文化差异一直都存在。适应不同文化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进 入外企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无论在哪里,都甭想和老板争论。 • 生在新加坡的陆纯初,管理风格曾被称为作风强硬、刚愎自用, 很具有台湾式管理风格的特征。 这是一种“法官式”管理风格, 即强调质疑、挑错、服从,而忽略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场风 波背后隐藏的真正冰山就是两种管理风格的冲突。在外企,台 湾人做老大已经很多年,也是中国企业一个独特的现象,但近 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取代之,其管理风格更本土化 可能是原因之一。现在,是这种台湾式管理风格需要进行反思 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