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兰与力法》。在他逝世的第二年,勒邦(LeBo)集其遗普, 编辑出版了《最后的沉思(1913年),这是彭1勒所期望的第四 科学哲学著作。彭加物的这些著作被译成英、德、俄、西班牙、 匈牙利、瑞典、日、中等文字,几乎传遍了整个文明世界。 在科学哲学上,彭加勒继承了马赫(E,Mach)和赫兹(H,Her- tz)的传统,汲取了康德(I.Kaat)的一些思想,并通过对他的科 学研究实践的总结和对当时科学成就的深思,提出了不少富有启 发性的新思想。彭加勒是约定主义的创始人,他本人是一位和 的约定主义者。他承认科学的目的是寻求真理,即使科学原理 (有别于定律)也要由实验来最终裁决,因为实验是真理的唯一源 泉。他充分肯定了科学的固有价值,认为科学发展具有连续性和 继承性,在科学理论的更迭中,真关系将通过溶化在更高级的和 谐中而得以保留。这完全是科学实在论者所持的观点。彭加勒 通过对科学的哲学反思看到,无论是康德的先验论,还是马赫的 经验论,都不能说明科学理论体系的特征,为了强调在从事实过 渡到定律以及由定律提升为原理时,科学家应充分享有发挥能动 性的自由,他提出了约定主义。彭加勒认为,在数学及其相关的 ·兰科中,可以看出自由约定的特征。约定是我们精神自由活动的 产品。我们在所有可能的约定中进行选择时,要受实验事实的引 导;但它仍是自由的,只是为了避免一切矛盾起见,才有所限 制。约定义既要求摆脱狭隘的经验论,又要求摆脱先验论,它 反映当时科学界自由创造、大胆假设的要求,在科学和哲学上 都有其积极意义。彭加勒的约定主义和马赫的经验主义是逻辑经 验尘义兴起的哲学基础,因此彭加勒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逻经经 验主义的始祖之…。彭加制也是一位热情的理性主义者和高远的 理想义者。 5
彭加勒对科学方法论问题也有专门研究。关于假设、科学美、 简单性原则、事实的选择、直党与发明创造,他都有精彩论达 和独到的见解。彭加勒还兴趣十足地探讨了物理学理论的形式和 系统的特点,也涉及到发明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在数学哲学上, 彭加勒在发现了数学悖论的情况下复活了直觉上义,并且形成了 广泛的运动,他的立场使他成为数学直觉主义学派的先驱。他批 判了罗素(B,Russell)、皮亚诺(G.Deano)等人为代表的逻辑主义 和以希尔伯特(D.Hilbert)等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但也不是完 全排斥它们。 毋庸讳言,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思想并非完美无缺,但是确有 许多东西值得借鉴和汲取。我们相信,聪明的读者肯定会以公允 的态度正确对待这一历史遗产。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彭加勒是 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他在论证自已的哲学观点时,不仪大量 引证了他所精通的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方面的材料,而且也旁 及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他所掌握的 材料的丰富绝非纯粹哲学家所能企及;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哲 学头脑的科学家,他研究、探索的问题,往往超出了一般科学家 的视野。由于他具有如此优越的条件,所以在他的有关论述中, 不时进发出令人深省的思想火花,其中有些论点可以当之无愧地 列为人类的思想财富。难怪爱因斯坦称他为“敏锐的深刻的思想 家”。 1912年7月17日,趣加勒在久病之后,因栓子(堵塞血管使血 管发生栓塞的物质)而十分突然地去世了。在茫茫的夜空中,一颗 “料多星”陨落了!这颗“智多”曾发出了他所能发生的熠熠光 充,即使作坠人大地之煎,也要把最斤一道余光毫无保留地奉献 给人间。1912年初,彭加勒还在思考一个新数学定理,这就是把 6
狭义三体问题周期解的存在归结为平面的连续变换在某兰条件下 不动点的存在问题。他感到自己没有精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便一反通常的习惯,把这篇“未经深究和修改的论文”寄给《数子 杂志》请求发表,希望它能把其他人“引到新的、未曾料到的路线 上”。同年春,彭加勒再次患病,但他还是顽强地工作着。4月,他 在法国物理学会的一次讲演中又谈到他冥思苦想的量子论问慰, 他要求人们不要为推翻根深蒂固的旧见解而烦恼。在当月发表的 评述性文章中,他明确指出:“把不连续引入自然定律”,“这样 一个非同寻常的观点能够成立”,“自牛顿以来,官然哲学所经万 : 的最]入注目的革命可能就在其中”。他甚至大胆地猜测,量子跃 迁也适合于宇宙万物,字宙会突然地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 态,但是在间歇期间,它依然是不动的。字宙保持同一状态的各 : 个解时不再能够相互区别开来,这将导致时间的不连续变化,刚 时间原子(itom of time)。脸终前三周,即1912年6月26日,彭 加勒抱病在法国道德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公开讲 演。他说:“入生就是持续的斗争”,“如果我们偶尔享受到相对 的宁静,那正是我们先辈顽强地进行了斗争。假使我们的褙力、 我们的警惕松辉片刻,我们就将失去先辈为我们赢得的成果。”他 还指出:“强求一律就是死亡,因为它对一切进步都是一扇紧闭 着的大门;而且所有的强制都是毫无成果的和令人僧恶的。”彭加 勒的一生就握自由思考、持续斗争的一生。 可是,彭加勒本人及其思想曾被不少人误解和曲解。长期以 来,在苏联、东欧、日本和我国的许多出版物中,彭加勒竟被描 绘成在科学史上“兴风作浪”的反面入物,他就哲学同题所发表的 见解也被斥之为“唯心主义的胡说”,“任何一句话都不可相信
兰我们用事实*状去他脸上厚厚的袖彩和尘埃时,难道不应该作 一点历史的沉思吗? 本书是依据《科学与假设》、《科学的价值》和《科学与方法》的 英译合集《科学的基础(1913年)译出,分别根据法国巴黎Ernest F]ammarion出版社1920年、1905、1922年的三个法文版本进行 校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参考了商务印书馆二、三年代出版 的中译本以及日译本。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数学家霍尔斯特德(C.B,Halsted)的英 译合集《科学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Science,19lc)忠 实地再现了彭加勒原著的思想精髓和写作风格,它是经彭加勒首 肯的权威性译本。这便给中译者的再创造(凡是與正从事过名著 翻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翻译决不是机械式地转录或复制,在 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立足地 和良好的出发点。但是,由于彭加勒本人思想博大精深,论述言 简意咳,遣词刻意求工,行文灵活幽默,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相 当大的困难。“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享犹犬羊之享”。由于 译者水平有限,加之又是在研究过程中断断续续译出的(原拟作 为三本书分别出版),因此把虎豹之皮弄成犬羊之皮的事恐怕 所难免,企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在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译者得到许良英、高崧、吴, 深、黎鸣等同志的支持和鼓励,在此一并致谢。 李醒民 一九八五年深秋于北京友谊宾馆 ·关下这方面的详细材料,诗参见本程民:“昂利·彭勒一杰出的科学仟 拓片和丧说的思想家”,《自然辨证法:递代》,1984乐第3期, 8
作者为英译本所写的 序 言 我十分感谢霍尔斯览德博士以流畅的、忠实的译文,把我的 著作如此完美地呈现在美国读者面前。 众所周知,这位学者已经不辞步苦地翻译了欧洲的许多论著, 从而为新大陆了解往昔的思想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一些人喜欢喋喋不休地议论,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 ns)与拉丁人(Latin6)或德意志人(Germans)的思维方式迥异;他 们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理解数学或理解物理学;这种方式似乎使他 们优于其他一切人;他们没有感觉到需要改变它,他们甚或不知 道其他人的思维方式。 在这方面,他们无疑错了,但是我不认为那是对的,至少那 不再是对的。一个时期,英国人和美国人比以往更多地致力于比 较深人地了解,人们就欧洲州大陆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确实,每一个人都会维护自己的独特才干,假定反其道而行 之,而这样的事义是可行的话,那就太可怜了。如果盎格鲁撒克 逊人希望成为拉门‘人,他们至多永远只不过是拙劣的拉丁人;正 如法兰西人力图模仿盎格兽撒克逊人,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而 已, 英国人和美国人已经作出了唯有他们才能够作出的科学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