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做动词,飞上,冲上:“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去”,“以”, 凭借,借助,“息”,大风,“去”,古今异义,离开。第三句中,“鼎”、“玉”、“金” “珠”都是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 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鼎”、“玉”、“金”、“珠”都是名词意动,即把……看作…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第四句中,“愀然”,容色改变 的样子,“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正”,整理:“危”,端正;“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意思是“为什么”,此处的“然”,这样。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0.“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11.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 A.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 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②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 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
- 6 - 名词做动词,飞上,冲上;“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去”,“以”, 凭借,借助,“息”,大风,“去”,古今异义,离开。第三句中,“鼎”、“玉”、“金”、 “珠”都是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 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鼎”、“玉”、“金”、“珠”都是名词意动,即把……看作……;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第四句中,“愀然”,容色改变 的样子,“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正”,整理;“危”,端正;“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意思是“为什么”,此处的“然”,这样。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越国以鄙.(边邑)远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0.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11. 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 A.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 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②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 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
边扩展疆土。 C.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 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 扩展疆土 D.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 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 【答案】9.B10.A11.D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 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 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越国以鄙远”中的“鄙”如解释为“边邑” 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句中的“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即“远地,远处的国家”,这就意 味着“鄙”后带了宾语,而“鄙”本是名词,意思是“边邑”,此处是名词意动,意思是 “把……当做边邑”。故选B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这是考查“以为”的 意思,“以为”在古文中有如下意思,如“认为”“把……当作”“认为……是”“让… 担任”“任命……担任”等。本题中,A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以为”应为“以之 为”,意思是“让……做”“把……当作”。BCD三项中的“以为”都是“认为”之意。故选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 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 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①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对……有恩:“许” 答应;“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济”,渡河:“设版”,修 筑防御工事。第②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使·
- 7 - 边扩展疆土。 C.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 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 扩展疆土。 D.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 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 土。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 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 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 项,“越国以鄙远”中的“鄙”如解释为“边邑”, 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句中的“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即“远地,远处的国家”,这就意 味着“鄙”后带了宾语,而“鄙”本是名词,意思是“边邑”,此处是名词意动,意思是 “把……当做边邑”。故选 B 项。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这是考查“以为”的 意思,“以为”在古文中有如下意思,如“认为”“把……当作”“认为……是”“让…… 担任”“任命……担任”等。本题中,A 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以为”应为“以之 为”,意思是“让……做”“把……当作”。BCD 三项中的“以为”都是“认为”之意。故选 A 项。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 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 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①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对……有恩;“许”, 答应;“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济”,渡河;“设版”,修 筑防御工事。第②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