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 (二)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信息产业各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信息通信技术在各类终 端产品中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 兴领域蓬勃发展。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组装制造环节 附加值日趋减少,国际领先企业纷纷立足内容及服务环节加 快产业链整合,以争夺产业链主导权。制造业、软件业、运 营业与內容服务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 涌现,对传统产业体系带来猛烈冲击,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 大变革,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也使我国面 临着新一轮技术及市场垄断的严峻挑战。 (三)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促进 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及产品在工业各 领域及生产各环节持续深化应用,综合集成度不断提升,与 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产品加速融合,为产业 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节能环保、高端装
7 烈。 (二)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信息产业各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信息通信技术在各类终 端产品中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 兴领域蓬勃发展。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组装制造环节 附加值日趋减少,国际领先企业纷纷立足内容及服务环节加 快产业链整合,以争夺产业链主导权。制造业、软件业、运 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 涌现,对传统产业体系带来猛烈冲击,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 大变革,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也使我国面 临着新一轮技术及市场垄断的严峻挑战。 (三)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促进 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及产品在工业各 领域及生产各环节持续深化应用,综合集成度不断提升,与 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产品加速融合,为产业 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节能环保、高端装
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信息技术在 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形成一批辐射范 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 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产 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城镇化进 程持续加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内需扩 张、消费结构升级和市场机制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新方向。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压力 增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周 边国家和地区同质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 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产品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限制 措施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 一定的压力
8 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信息技术在 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形成一批辐射范 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 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产 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城镇化进 程持续加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内需扩 张、消费结构升级和市场机制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新方向。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压力 增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周 边国家和地区同质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 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产品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限制 措施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 一定的压力
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 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军民结合,统 筹內外需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竟争力, 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为加快 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产 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培育自主品牌, 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完善重大 产业布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规模效应 及配套协作水平;稳定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积 极开拓国内市场,强化内生增长动力 —以创新引领为根本动力。努力突破原始创新,大力 推进集成创新,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 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形成完整创新链条,提升成果产业化效
9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 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军民结合,统 筹内外需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为加快 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产 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培育自主品牌, 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完善重大 产业布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规模效应 及配套协作水平;稳定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积 极开拓国内市场,强化内生增长动力。 ——以创新引领为根本动力。努力突破原始创新,大力 推进集成创新,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 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形成完整创新链条,提升成果产业化效
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大研发投入, 着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以应用驱动为关键支撑。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 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电力电子等量大面广、拉动作用 强的产品,形成产业新增长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领域, 形成一批可快速带动产业增长的关键应用。 ——以融合发展为重要途径。积极推迸制造业向服务延 伸,推动产品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融合、制造业与运营业 融合,大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 引导并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台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推动军 民技术互通互用,加快军民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结构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 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工业 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
10 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大研发投入, 着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以应用驱动为关键支撑。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 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电力电子等量大面广、拉动作用 强的产品,形成产业新增长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领域, 形成一批可快速带动产业增长的关键应用。 ——以融合发展为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制造业向服务延 伸,推动产品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融合、制造业与运营业 融合,大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 引导并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推动军 民技术互通互用,加快军民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结构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 入年均增速保持在 10%左右,2015 年超过 10 万亿元;工业 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 12%;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