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每天)时间表运营时,业主就可以按照每个集镇的集 期依次巡回于各个集镇。 在这方面,传统中国社会中经济角色的不明确也起了作 用,因为一个既是生产者又是贸易者的商号会发现即使只有 一个市场,周期性也是有利的,而且,交易活动的周期性把 需求集中在某些日子,从前使这类企业得以用一种最为有效 的方式把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集镇上店铺中 的手工业者,也有利于从事家庭工业的农民,以及偶然出售 蛋类的家庭主妇。每个这样的生产者都是他自己的推销员。 从消费者的观点出发,市场的周期性等于一种使他不必 为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而长途跋涉的方法。这里我们从农 户平均需求的有限性入手。普遍的贫困、强调节俭的价值观 和传统的消费方式都使农民家庭的维生需求限制在极低水 平。此外,这些需求中相当大的部分无需市场供给,因为农 民家庭生产了(或通过实物工资得到了)它的消费资料的大 部分,自给乃是一种美德。在这种情祝下,(1)农户并不需 要天天上市场,(2)维持一个每日市场所需的户数非常之多。 在中国农区的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在18世纪以前这个国家农 村人口相对稀少的时候,维持一个每日市场所需的户数会使 市场区域过大,以致边缘地带的村民无法在一天之内往返赶 集,然而,一个每3天或5天开市一次的市场,即使它下属 区域内的村庄数目下降到1/3或1/5,也能够达到必要的需 求水平。这样,当市场是定期而不是逐日开市时,集镇就可 以分布得更为密集,以使最大量的条件较差的村民能够在 段合适的时间之内赶集。〔22)甚至当一个市场体系内的户数 增加到这个市场上的需求足以使它改为每日市场时,从农民 ◆124
消费者的观点看,只要每5天或6天进行一次交易活动是满 足这个家庭需求的最有效的方式,改为每日市场就几乎不会 有什么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人们怎样解释传统市场的周期性,交 通水平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正是“距离的摩擦力”既限 制了商号的需求区域,又限制了一个市场的下属区域。因此,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市场的周期性起到了 补充相对原始状态的交通条件的作用。 随着流动的商号和流动的消费者汇聚于农村市场上商出 现的经济活动的悸动规定了所有传统农耕社会的基本生活节 奏之一。交易活动“周”,与其他多种调节任何社会人类活动 的周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分为自然的或人为的两种。前一 种形式的周期〔23)受天体运行的约束,明显的例子是阴历月 以及阳历年的不同季节。后一种形式的周期每重复一次的天 数完全无视由日月运行决定的历律;即使这种周期最初是非 人为的,例如西历的月份,它们也已经脱离了使它们得以产 生的自然周期。大多数传统的农耕社会只有一个集期体系,由 一种或另一种周期来协调。爪哇传统社会的5日交易周和封 建英国的7日交易周都是典型的人为周期。面德川时代日本 的10日交易周是一个交易节奏依赖于自然周期一一这里是 阴历月一的范例。在中国,两种形式的交易周都有,每种 都有一系列变形。 回顾一下中国所有短期的时间周期会使问题更容易说 明.〔24们首先,有两种完全不依赖太阳或月亮的运行商重复的 周期。一是“旬”,以10天为一循环。周期中的每一天都以 有固定顺序的十个4干”中的一个命名。另一种以12天为 ·13
循环,周期同样由固定顺序的十二“支”来命名。干和支从 商代起就一直用来纪日,25)直到今天为中国农民编制的历 书上仍记有阴历每一天的“干”和“支”。另一种很早就开始 通行的周期来自回归年分成的与太阳运行有关的24个双周 (节气)。每个节气的头一天都有一个与北方季节循环有关的 传统名称,它们同样被记载在中国农村到处通用的历书中。这 些节气的日期提供了农民需要用其指导农业活动的季节循环 的“太阳”年的固定点。 传统中国其余的短期周期与阴历月相联系。由于阴历月 或叫朔望月与地球自转没有有机的联系一一平均每月29.53 天,阴历月不可能无限期地以同样多的天数重复,在中国,习 惯上29天的月和30天的月交替出现,尽管在长时期中30天 的月出现得稍多。这种情况下,显然对阴历月任何进一步的 细分都不可能连续按同样多的天数重复,阴历月约束的交易 活动的节奏也没有一致的规定。 与本文内容有关的中国月的两种习惯上的细分是阴历的 10天,也用“旬”这个词来表示;以及阴历的半月。3个阴 历句分别开始于阴历月的初一、十一、廿一;在29天的月中, 第三旬少一天。第一个阴历半月从阴历月的初一到十四,总 比第二个半月更短,后者或为15天,或长16天〔26) 概括地说,可能与集期相联系的周期有:阴历的旬或10 天(平均长9.84日)、独立的旬(10日)、独立的十二进位周 期(12日)、阴历的半月(平均14.765日)和太阳年的节气 (平均15.218日)。2)其中只有独立的旬看来没有在近代中 国成为集期安排的基础.<28) 中国集期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谱系是以阴历句和十二进 ·14
位周期为基础的。由于后者较有规律并相对简单,我从后者 开始分析。它提供了三个规则的体系,成为12日的、6日的 和3日的交易周。当然,一个有固定的12天周期的市场集日. 用十二支之一来标明,6日周的集日用十二支中的两个,3日 周用四个来标明。六个不同的集期安排组成了6日周的集期 体系。它们是: 子-午(即,周期的第1天和第7天) 丑-未(第2天和第8天) 寅-申(第3天和第9天) 卯-酉(第4天和第10天) 辰-戊(第5天和第11天) 已-亥(第6天和第12天》 3日周的固定时间安排实际上是合并了两个6日周的时间安 排:或是子午加上卯-西,或是丑-未加上辰-戌,或是寅-申 和已-亥。因此在一般采用3日交易周的地区,只有三个不同 的时间表可供各个市场间分配。 以十二进位周期为基础的这三种集期体系,流行于穿越 华南的一个西宽东窄的条状地区。十二进位集期的市场与其 他市场(集期以阴历甸为基础)的分界线,穿过了云南东北 的钩状地带,把贵州大致上一分为二,穿过广西的东北角,在 广东结束(我没能确定准确位置)。除了少数例外,十二进位 的集期区域似乎限于西江和红水河水系的上游流域29)(在 位于广东和东江地区内的这两条河流下游的平原和三角洲中 的市场,使用以阴历旬为基础的集期)。在整个十二进位集期 ·15
区域中,市场的周期频率从西向东平稳增加。12日集期相当 少见,我所知道的仅有的例子在云南,〔30)在云南和贵州,总 的看来,6日集期在这三种时间表中最为普遍。3日集期在西 部只是偶然出现,主要是在城市周围,更普遍的出现是在东 部。〔31〕以十二进位周期为基础的集期在所谈到的这些省之 外只是极偶然地出现。〔32) 中国其他地区普遍采用阴历旬谱系的集期体系。这一谱 系中有三个紧密相关的集期体系一每旬有1个、2个或4 个集日一一类似于已经描述过的每12天中有1个、·2个或4 个集口的谱系。所有以阴历旬为基础的集期都只用阴历月的 三句中上旬的开市日期来表示。因此、“逢三”市在阴历月的 初三、十三、廿三开市,“三八市”则在阴历月的初三、初八、 十三、十八、廿三和廿八开市。有均等集日间隔规定的每旬 两次的集期体系表示如下:1-6、2-7、3-8、4-9和5-10。 除了最后一种外,所有的安排都使每个阴历月有6个集日,它 们可以合并组成各种不同的每旬4次的集期,表述如 下:33 1-3-6-8 2-4-7-9 3-5-8-10 1-4-6-9 2-5-7-10 〔1-3-6-8] 这些集期安排规定每个阴历月有11或12个集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