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中可以划分开的每一个阶段中,农村交易活动都应该受到 密切的关注-·一当代共产党领导时期也不例外。在最近10年 中,由于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市场体系之间的一致性得到证实 这一课题呈现出更多的意义。我这部著作的部分意图就是要 说明,对中国农村1949年以来的发展的充分阐释必须依靠对 前现代农民交易活动的优先分析 尽管有关中国地方市场的学术著作相对少见,〔2)可供分 析的原始资料却十分丰富。数干部方志一为县或其他行政 单位编写的地方性的志书一提供了地方市场和通常有关交 易过程本身的异常详尽的资料。在共产党统治之前的过渡时 期,外国观察者的描述,地方报纸的报道,通过实地调查积 累起来的原始数据,以及学者们田野调查中的点滴资料,都 成为前述史料和其他传统文献的补充。研究中国大陆农村市 场一-无论1949年以前还是以后一的最丰富的资料来源 是大批来自大陆而现在台湾、香港和海外的有可能提供情况 的人,即那些各自在长达数年的时间中参与过他们家乡所属 的市场体系的人。这里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我本人1949 1950年在四川进行的实地调查,()与部分移居美国、香港和 新加坡的知情人的广泛交淡,大量方志,还有各种其他公开 的出版物,〔4幻尽管如此,我几乎没有发掘那些潜在的资料,这 部著作也没有达到综合论述的水平。 ·2
第一部分 本书第一部分从两个基本问题开始:市场的各种形式和 集期安排的规则。在接下去的各小节中,市场结构首先作为 空间的和经济的体系,然后作为社会和文化的体系来分析。 ·根据亚洲研究杂志>第24卷第】期重印.194年山月,亚洲研究协会 154年授权.版权所有: 作者当时为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及人类学教授
一、市场和中心地 中心地一这个用于城市、城镇和其他具有中心服务职 能的聚居的居民点的一般用语一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定义。 这里采用的方式仿效克里斯塔勒和罗希。5]按照这两位学者 提出的解析传统,一个特定的中心地可以根据它在连锁性空 间体系内的地位来分类,而在这个空间体系内,经济职能是 与等级层次相联系的,〔6们可以设想,一种持续状态的 “熵”一一多种力量用多种方法在长达很多世纪的时期中作用 于中心地体系一如果说不是在事实上导致中心地等级的规 律性和职能组合与中心地在空间体系内地位的一致性,至少 使它们得到了加强。〔?)即使如此,在中国长期而相对稳定的 王朝后期,对中心地的分析可以毫无困难地以下述假设为依 据:一个居民点的经济职能始终如一地与它在市场体系中的 地位相符合,而市场体系则按照固定的等级自行排列。 中国农村的居民点复杂多变,在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意义 分类的尝试中,我从基层集镇开始一一~一种似乎一直普遍存 在于前现代农业中国各个地区的中心地。 传统时代后期,市场在中国大地上数量激增并分布广泛, 以至于实际上每个农村家庭至少可以进人一个市场。市场无 论是作为在村社中得不到的必要商品和劳务的来源,还是作 为地方产品的出口,都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我用“基层 ·5
(Standard)一词指一种农村市场,它满足了农民家庭所有正 常的贸易需求:家庭自产不自用的物品通常在那里出售:家 庭需用不自产的物品通常在那里购买。基层市场为这个市场 下属区域内生产的商品提供了交易场所,但更重要的是,它 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向上流动进入市场体系中较高范围的起 点,也是供农民消费的输入品向下流动的终点。一个设有基 层市场的居民点(但并不同时也设有较高层次市场),这里称 之为“基层集镇”。 低于基层集镇水平的居民点类型各个地区不同,在中国 农村大部分地区常见的是聚居型的村庄,在很多地区,这些 村庄是基层城镇下面惟一的定居点类型。然而,在一些地方 某种“村庄”中存在一种我在这里称之为“小市”的市场。这 种通常称之为“菜市”的小市专门从事农家产品的平行交换 很多必需品难以见到、实际上不提供劳务或输入品。作为地 方产品进人较大市场体系的起点,它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小 市在中国农村的零星存在,其有限的职能及其处于较大市场 体系的边缘地位,这一切使我认为它在中心地的固定等级之 外一是一种过渡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解释为一种初期 的基层市场。为了不引起混乱,我用“小市”这一术语既指 这种市场,又指这种市场所在的居民点。 在中国还有一些地方,其中四川盆地是突出的例子,既 没有聚居型村庄,也没有小市。农民住在分散的或三五成群 的农舍中。低于基层集镇水平的仅有的经济交汇点是以“么 店”(字面意思为“小商店”)著称的小群店铺。然面,四川 盆地人类生态学上的这种异常特征不应被过分强调。四川农 村中分散的居住单位自行组成了自然群落,每一个都以一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