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 共同体聚居为依归。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 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 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 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 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 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 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 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 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 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 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 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 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 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 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 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府人· 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 环境亦有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 士族“主要与城市、商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 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 “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 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便难以维持。 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 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 系的南下移民,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 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 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 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 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共同体围堡式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 传统,使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 生存发展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福建省福州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 共同体聚居为依归。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 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 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 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 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 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 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 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 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 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 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 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 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 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 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 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府人……。 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 环境亦有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 士族“主要与城市、商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 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 “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 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便难以维持。 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 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 系的南下移民,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 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 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 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 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族共同体围堡式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 传统,使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 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 生存发展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 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荡然无存不复 存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士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 重要条件,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 同,也点出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首要条件和原因。 C.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入已采用这 种居住方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 关,是他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 的民系特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 客家文化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 维持大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 的其它民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答案】1.D 2.B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 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 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 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 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奷幸。奎劾开封府尹魏 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 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 陛下勿听奸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 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 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治平中,丁父忧,居 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 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 纪。”乃命知江宁
C. 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 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 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荡然无存不复 存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士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 重要条件,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 “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 同,也点出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首要条件和原因。 C. 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入已采用这 种居住方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 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 关,是他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 的民系特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 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 客家文化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 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 维持大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 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 的其它民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答案】1. D 2. B 3.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 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 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 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 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 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 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 陛下勿听奸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 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①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② 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治平中,丁父忧,居 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 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 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 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 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 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 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③浮屠事,佛 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 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 宰相分日押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私:偏爱 B.此事不宜优游 优游:犹豫 C.丁父忧 丁:遭逢 D.今为陶绌奎 绌:通“黜”,揭发… 短处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B.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C.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D.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 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非常器重 B.彭思永论事时,皇帝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吴奎提出了反对意见,理 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 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 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答案】4.D 5.B 7.(1)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被万代后人叹惜愤恨。 (2)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 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的事情迂腐不切合实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髙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口黄昏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④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 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 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 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 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③浮屠事,佛 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 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 宰相分日押班。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私:偏爱 B. 此事不宜优游 优游:犹豫 C. 丁父忧 丁:遭逢 D. 今为陶绌奎 绌:通“黜”,揭发…… 短处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B.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C.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D.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 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非常器重 他。 B. 彭思永论事时,皇帝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吴奎提出了反对意见,理 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 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 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 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 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答案】4. D 5. B 6. A 7. (1)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被万代后人叹惜愤恨。 (2)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 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的事情迂腐不切合实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西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2】嘉泰元年(201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 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自然不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萌发以诗纪念游玩的念 头,写下了这首诗。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显示山间的热闹。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描 写景物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8.AC 9.《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 昏时分重游乱山深处的西村,并回忆过去曾经到此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 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邻水”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喜爱和赞美, 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 时,首先要认真硏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 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是在吹拂、新月 初现的黄昏时分”错误。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 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C项,“显 示山间的热闹”不准确,应该是“显示山间的幽静”,是以动衬静。故选A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 行分析。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 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 物组合巧妙。“髙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 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 界。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 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 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于是转入尾联。正 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 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2】嘉泰元年(1201 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 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自然不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萌发以诗纪念游玩的念 头,写下了这首诗。 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显示山间的热闹。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描 写景物。 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8. AC 9. 《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 昏时分重游乱山深处的西村,并回忆过去曾经到此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 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邻水”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喜爱和赞美, 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解析】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 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 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是在吹拂、新月 初现的黄昏时分”错误。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 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C 项,“显 示山间的热闹”不准确,应该是“显示山间的幽静”,是以动衬静。故选 A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 行分析。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 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 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 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 界。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 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 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于是转入尾联。正 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 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 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答案】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一夫当关 (3).万夫 莫开 (4).人生如梦 (5).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 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 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崔”“尊”“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 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 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 管家点点头:“请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 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 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 可以一会王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老爷说,足下远 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 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 弟王景文。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 教!”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青公 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 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 请!”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 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 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 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 推枰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 教不少,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 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 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髙,我若胜了这一局,他 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 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剑阁峥嵘而崔嵬 (2). 一夫当关 (3). 万夫 莫开 (4). 人生如梦 (5).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 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 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崔”“尊”“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14 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棋 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 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 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 管家点点头:“请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 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 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 可以一会王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老爷说,足下远 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 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 弟王景文。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 教!”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青公 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 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 请!”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 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 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 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 推枰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 教不少,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 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 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 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 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