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基础积累(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弄(long)堂寥(lio)廓颓圮(pi)酵(xio)母瞠( cheng)目结舌 B遒(qu)劲租赁(in)创( chuang)伤百舸(ge)豁(huo)然开朗 C青荇(xing)涟漪(yi)解剖(pbu)忤(Wu)视面面相觑(qu) D粗犷( kuang)攒(cuan)射遏(e)止倾轧(ya)迥( jiong)然不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加思索 筹莫展哀声叹气终身难忘 B绿草如荫相濡以沫文采菲然 理屈词穷 C黯然神伤巨星陨落引吭高歌 计日程功 D.嘻笑怒骂蓬头垢脸纷至踏来叱咤风云 3.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贏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被八创(受) 持干金之资币物(钱币) B.刑人如恐不胜(尽,用尽)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C.秋毫不敢有所近(亲近)失其所与(结交) D.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5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A.厚遗秦王宠臣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卒起不意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距关,毋内诸侯 进兵北略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郑人盟②太子迟之③函封之④素善留侯张良 ⑤臣活之⑥道芷阳间行⑦夜缒而出⑧使使以闻大王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D.①③②⑤④M⑥⑦⑧ 7.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基础积累(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弄.(lòng)堂 寥.(liáo)廓 颓圮.(pǐ) 酵.(xiào)母 瞠.(chēng)目结舌 B.遒.(qiú)劲 租赁.(lìn) 创.(chuàng)伤 百舸.(gě) 豁.(huò)然开朗 C.青荇.(xìng) 涟漪.(yī) 解剖.(pōu) 忤.(wǔ)视 面面相觑.(qù) D.粗犷.(kuǎng) 攒.(cuán)射 遏.(è)止 倾轧.(yà ) 迥.(jiǒng)然不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加思索 一筹莫展 哀声叹气 终身难忘 B.绿草如荫 相濡以沫 文采菲然 理屈词穷 C.黯然神伤 巨星陨落 引吭高歌 计日程功 D.嘻笑怒骂 蓬头垢脸 纷至踏来 叱咤风云 3.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 ②④①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③①④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被.八创(受) 持干金之资币.物(钱币) B. 刑人如恐不胜.(尽,用尽)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C. 秋毫不敢有所近.(亲近) 失其所与.(结交) D. 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 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5.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厚遗.秦王宠臣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 卒.起不意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距关,毋内.诸侯 进兵北略.地 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郑人盟.②太子迟.之 ③函.封之 ④素善.留侯张良 ⑤臣活.之 ⑥道.芷阳间行 ⑦夜.缒而出 ⑧使使以闻.大王 A. 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 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 ①⑥⑧\②⑤\③⑦\④ D.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7. 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何厌之有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巧于应对。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 轻敌,不善用人。刘邦能够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跟善于利用项羽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 B.《荆轲刺秦王》围绕一个“刺”字展开,其中人物的描写和场面的描写都栩栩如生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 沙”是题目,主要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 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一一这也是我平生第 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 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 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 二十年,大妺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 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 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 、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 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 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巧于应对。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 轻敌,不善用人。刘邦能够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跟善于利用项羽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 B. 《荆轲刺秦王》围绕一个“刺”字展开,其中人物的描写和场面的描写都栩栩如生。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沁园春。长沙》 中,“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 沙”是题目,主要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1 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 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 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 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 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 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 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 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 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 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 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 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 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 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 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 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 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 疚。 (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 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10.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 IL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淸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 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 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 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 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 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 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 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 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 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 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 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 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 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 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 疚。 (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 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10.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 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 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 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 0.72 马赫,可连 续飞行 6 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 1.5 米、 高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 个长椅在后舱, 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 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 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 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 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 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 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 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 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 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Ⅹ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 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 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 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 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 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 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 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 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 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 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 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 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 军人的阳刚之美 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4分) 14.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6分)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 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 7 次入藏, 20 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 任务 160 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 说,“每晚 7 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 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 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 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 X 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 7000 余米下降到 6000 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 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 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 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 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 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 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6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 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 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 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 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 军人的阳刚之美。 13.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6 分)
答 四、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本题共5小题,21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 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 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 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 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 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 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 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 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 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恒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 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 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 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 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 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其无礼于晋 C.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9 题。 (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 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 问 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 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 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 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 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 “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 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 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 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 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 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 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 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 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道歉,谢罪 C. 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 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C. 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