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目录(一)前言5S(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6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定义Ve一、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6二、社会功能与社会主体、社会结构的关系.6三、社会工作的定义...6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6一、社会福利的定义.6二、社会福利制度..1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一、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简史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简史,1三、专业化的标准和动力8四、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动力.8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和职业能力8一、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8二、社会工作的职业能力S本章复习与思考题:9本章拓展阅读书目。9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和伦理守则10第一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0一、西方人道主义.10二、科学理性主义.10三、基督教伦理..10四、公正与社会乌托邦理想.10五、马克思主义及批判理论.10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10一、对案主的伦理责任,.10二、对同事的伦理责任..10三、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10四、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伦理责任11五、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11六、对社会公正的伦理责任....11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1一、中国文化中的“差耻”与“面子”.11二、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11
社会工作概论 1 目 录 (一)前言.5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5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5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6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定义.6 一、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6 二、社会功能与社会主体、社会结构的关系.6 三、社会工作的定义.6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6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6 二、社会福利制度.7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7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7 一、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简史.7 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简史.7 三、专业化的标准和动力.8 四、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动力.8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和职业能力.8 一、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8 二、社会工作的职业能力.8 本章复习与思考题:.9 本章拓展阅读书目。.9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和伦理守则.10 第一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0 一、西方人道主义.10 二、科学理性主义.10 三、基督教伦理.10 四、公正与社会乌托邦理想.10 五、马克思主义及批判理论.10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10 一、对案主的伦理责任.10 二、对同事的伦理责任.10 三、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10 四、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伦理责任. 11 五、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11 六、对社会公正的伦理责任. 11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1 一、中国文化中的“羞耻”与“面子”. 11 二、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11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三、中国社会“情”、“义”、“理”之间的关系11四、中国传统政治的“王道”精神.11.11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扩展阅读书目:11第三章专业自我和建立专业关系,13第一节专业自我.13一、建立个人反思的框架要素.13二、个人成长经历的研讨.13三、专业自我的品质特征.13第二节专业关系.13、专业关系的品质要素.13二、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14三、练习专业关系的技巧.14.14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扩展阅读:.14.15第四章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第一节社会工作的通用实务框架.15、人在环境下框架,15二、生态系统框架、15三、问题解决模式,.15四、优势视角和增权策略...15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划分.15一、建立关系..15二、预估和计划、.16三、干预和执行、.16四、结案与评估.16本章复习思考题:.16本章扩展阅读书目:..16第五章社会问题的预估和需求分析.17第一节社会问题的预估,.17、个人麻烦与社会议题(案例分析).17二、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原因分析(案例分析)..17三、解决社会问题的三种思路:功能改善、主体能动性和结构转型.17第二节需求分析.17一、由社会问题转化为社会需要..17三、价值目的引导下的目标分解.17本章复习思考题:..18本章扩展阅读书目:.18第六章社会工作的干预策略和干预计划...19第一节直接干预策略,19一、引入资源策略.19.19二、处理危机策略..三、支持性策略..192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 三、中国社会“情”、“义”、“理”之间的关系. 11 四、中国传统政治的“王道”精神. 11 本章复习思考题:. 11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 11 第三章 专业自我和建立专业关系.13 第一节 专业自我.13 一、建立个人反思的框架要素.13 二、个人成长经历的研讨.13 三、专业自我的品质特征.13 第二节 专业关系.13 一、专业关系的品质要素.13 二、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14 三、练习专业关系的技巧.14 本章复习思考题:.14 本章扩展阅读:.14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15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通用实务框架.15 一、人在环境下框架.15 二、生态系统框架.15 三、问题解决模式.15 四、优势视角和增权策略.15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划分.15 一、建立关系.15 二、预估和计划.16 三、干预和执行.16 四、结案与评估.16 本章复习思考题:.16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16 第五章 社会问题的预估和需求分析.17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预估.17 一、个人麻烦与社会议题(案例分析).17 二、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原因分析(案例分析).17 三、解决社会问题的三种思路:功能改善、主体能动性和结构转型 .17 第二节 需求分析.17 一、由社会问题转化为社会需要.17 二、价值目的引导下的目标分解.17 本章复习思考题:.18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18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干预策略和干预计划.19 第一节 直接干预策略.19 一、引入资源策略.19 二、处理危机策略.19 三、支持性策略.19
社会工作概论四、调解策略.19五、小组活动策略..19第二节间接干预策略。..19第三节制定和执行干预计划.19..19一、制定干预计划二、执行干预计划..20福本章复习思考题:..20本章扩展阅读:.20.21第七章社会功能性问题与功能改良学派第一节门问题解决模式...21、问题解决模式的哲学基础,.21二、个人问题的因素分析.21三、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21.21第二节任务中心和危机干预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基本原则.21二、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过程..21.22三、危机的类型和危机周期.四、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方法.22.22第三节生命模式一、生命模式的基本框架.22二、生命周期的时间模式,..22.22三、个人生命的压力源,四、应对生命压力的策略...22本章复习思考题:..23..23本章扩展阅读书目:第八章个人主体性问题与反省治疗学派.24第一节心理分析模式...24一、精神分析基本原理...24.24二、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客体理论三、精神分析的基本技巧..24第二节人本主义模式.24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4.24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模式三、存在主义辅导模式,..25第三节认知行为模式..25一、行为主义理论,.25二、社会学习理论..25三、认知行为主义.25..25四、理情行为主义.本章复习思考题:..25..25本章扩展阅读:..27第九章制度结构性问题与激进转型学派第一节激进社会工作..273
社会工作概论 3 四、调解策略.19 五、小组活动策略.19 第二节 间接干预策略.19 第三节 制定和执行干预计划.19 一、制定干预计划.19 二、执行干预计划.20 本章复习思考题:.20 本章扩展阅读:.20 第七章 社会功能性问题与功能改良学派.21 第一节 问题解决模式.21 一、问题解决模式的哲学基础.21 二、个人问题的因素分析.21 三、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21 第二节 任务中心和危机干预模式.21 一、任务中心模式基本原则.21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过程.21 三、危机的类型和危机周期.22 四、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方法.22 第三节 生命模式.22 一、生命模式的基本框架.22 二、生命周期的时间模式.22 三、个人生命的压力源.22 四、应对生命压力的策略.22 本章复习思考题:.23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23 第八章 个人主体性问题与反省治疗学派.24 第一节 心理分析模式.24 一、精神分析基本原理.24 二、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客体理论.24 三、精神分析的基本技巧.24 第二节 人本主义模式.24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4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模式.24 三、存在主义辅导模式.25 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式.25 一、行为主义理论.25 二、社会学习理论.25 三、认知行为主义.25 四、理情行为主义.25 本章复习思考题:.25 本章扩展阅读:.25 第九章 制度结构性问题与激进转型学派.27 第一节 激进社会工作.27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马克思主义.27二、批判理论..27三、激进社会工作策略..27第二节女性主义社会工作.27.27一、女性主义理论.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28第三节反歧视社会工作..28.28一、文化多元主义..28二、多元文化下的族群关系..28三、多元文化下的身份认同和抗战政治.29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扩展阅读书目:.29.30第十章社会工作的后现代转向..30第一节后现代转向.一、表征危机和语言学转向.30二、建构主义..30三、后结构主义.30第二节叙事治疗.30、叙事治疗的哲学基础,.30二、叙事治疗的基本技巧.31本章复习思考题:..31本章扩展阅读书目:..31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 一、马克思主义.27 二、批判理论.27 三、激进社会工作策略.27 第二节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27 一、女性主义理论.27 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28 第三节 反歧视社会工作.28 一、文化多元主义.28 二、多元文化下的族群关系.28 三、多元文化下的身份认同和抗战政治.28 本章复习思考题:.29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29 第十章 社会工作的后现代转向.30 第一节 后现代转向.30 一、表征危机和语言学转向.30 二、建构主义.30 三、后结构主义.30 第二节 叙事治疗.30 一、叙事治疗的哲学基础.30 二、叙事治疗的基本技巧.31 本章复习思考题:.31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31
社会工作概论(一)前言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为3学分,54课时。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社工领域,树立社工理念,掌握社工视角和方法,具备初步的专业助人能力。本门课程大纲由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郭伟和编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相关文献,便于选课和课下学习。(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价值、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其分析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手段,从而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外阅读和练习,并提交一份自己的个人成长报告,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要求学生参加闭卷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5
社会工作概论 5 (一)前言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 为 3 学分,54 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社工领域,树 立社工理念,掌握社工视角和方法,具备初步的专业助人能力。 本门课程大纲由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郭伟和编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主 要内容、基本要求和相关文献,便于选课和课下学习。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价值、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 掌握,并能够运用其分析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手段,从而对社会工作专业产 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外阅读和练习,并提交一份自己的 个人成长报告,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期末要求学生参加闭卷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