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分析3.行政失效的原因有哪些?4.什么是自由裁量权及其困境?5.什么是专业主义运动?6.什么是新公共管理主义运动?7.导致政策目标偏离的原因有哪些?本章扩展阅读书目: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郭小聪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威廉姆.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王浦劾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周雪光,练宏,“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谈判的一个模型”,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第5期。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作为制度运作与制定变迁方式的变通”,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冬季卷,总第21期。王思斌,“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发展”,载首届国际社会政策论坛,2005,天津。梁祖彬,“新公共管理主义与公共服务外判/民营化:概念与实践”,载首届国际社会政策论坛2005,天津。25
社会政策分析 25 3.行政失效的原因有哪些? 4.什么是自由裁量权及其困境? 5.什么是专业主义运动? 6.什么是新公共管理主义运动? 7.导致政策目标偏离的原因有哪些?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 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郭小聪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威廉姆.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王浦劬 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6。 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 年,第 5 期。 周雪光,练宏,“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谈判的一个模型”,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第 5 期。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 5 期。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作为制度运作与制定变迁方式的变通”,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1997 年冬季卷,总第 21 期。 王思斌,“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发展”,载首届国际社会政策论坛,2005,天津。 梁祖彬,“新公共管理主义与公共服务外判/民营化:概念与实践”,载首届国际社会政策论坛, 2005,天津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七章社会政策的评估和调整T: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政策评估的不同类型和方法,理解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和程序。本章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本章课时分配4个课时第一节社会政策评估概述一、政策评估和研究的特点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政策模式、某个领域、或具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做指引坚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程序目的性比较强,是为了改善政策二、政策评估中的标准社会政策总体评价标准:充足性(adequa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可得性(availability)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效率(efficiency)三、政策评估中的价值立场价值中立;价值投入;价值批判。四、政策评估的类型影响/效果评估服务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成本效率评估赋权评估第二节社会政策评估方法一、标准实验法标准实验法是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选择两组对象,一组作为控制组,另一组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政策干预,而对控制组则不干预。分别测量各自的前后数值,然后再把实验组和控制26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6 第七章 社会政策的评估和调整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政策评估的不同类型和方法,理解社会政策 调整的内容和程序。本章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章课时分配 4 个课时 第一节 社会政策评估概述 一、政策评估和研究的特点 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政策模式、某个领域、或具 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 。 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做指引 坚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程序 目的性比较强,是为了改善政策 二、政策评估中的标准 社会政策总体评价标准: 充足性(adequacy) 有效性(effectiveness) 可得性(availability) 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 效率(efficiency) 三、政策评估中的价值立场 价值中立; 价值投入; 价值批判。 四、政策评估的类型 影响/效果评估 服务计划执行情况评估 成本效率评估 赋权评估 第二节 社会政策评估方法 一、标准实验法 标准实验法是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选择两组对象,一组作为控制组,另一组作为实验组。 对实验组进行政策干预,而对控制组则不干预。分别测量各自的前后数值,然后再把实验组和控制
社会政策分析组的测量值进行对比,从而反映出某种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二、准实验法准实验法也是随机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但是没有前测数据,只有后测数据,来反映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因为没有前测数据,所以准实验法,相对标准实验法,其可信度就降低三、个案研究根据某个政策或服务方案的逻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抽取样本,进行某个主题的半结构性访谈和观察,获得资料,然后分析资料,对政策方案,进行判断。四、抽样调查是对某项社会政策实施以后,对其服务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而判断政策效果,以及对若干政策假设进行检验。五、反思行动研究通过政策当事人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进行反思性检测和评估。第三节社会政策评估程序一、建立政策评估的逻辑框架二、根据逻辑框架收集资料三、根据效果指标进行访问和调查四、分析数据形成结论五、撰写评估报告第四节社会政策调整一、根据评估进行反馈和调整二、在执行中的调整和变通三、被压力集团推动调整四、被政治集团分肥调整本章复习思考题:1.社会政策评估类型包括哪些?2.社会政策评估方法有哪些?3.社会政策评估程序分几步?4.社会政策调整的包括哪些内容?本章阅读书目:(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著,2008,《第四代评估》,秦霖,蒋燕玲译,中国人民大27
社会政策分析 27 组的测量值进行对比,从而反映出某种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 二、准实验法 准实验法也是随机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但是没有前测数据,只有后测数据,来反映某种干预 措施的效果; 因为没有前测数据,所以准实验法,相对标准实验法,其可信度就降低 三、个案研究 根据某个政策或服务方案的逻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抽取样本,进行某个主题的半结构性访谈 和观察,获得资料,然后分析资料,对政策方案,进行判断。 四、抽样调查 是对某项社会政策实施以后,对其服务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而判断政策效果,以 及对若干政策假设进行检验。 五、反思行动研究 通过政策当事人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进行反思性检测和评估。 第三节 社会政策评估程序 一、建立政策评估的逻辑框架 二、根据逻辑框架收集资料 三、根据效果指标进行访问和调查 四、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五、撰写评估报告 第四节 社会政策调整 一、根据评估进行反馈和调整 二、在执行中的调整和变通 三、被压力集团推动调整 四、被政治集团分肥调整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社会政策评估类型包括哪些? 2.社会政策评估方法有哪些? 3.社会政策评估程序分几步? 4.社会政策调整的包括哪些内容? 本章阅读书目: (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 著,2008,《第四代评估》,秦霖,蒋燕玲译,中国人民大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学出版社。Burawoy,Michael.1998.“The Extended Case Method."Sociological Theory 16(1):4-33.Kaplan,R.S. and Norton,D.P.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Martin,L.L.and Kettner,P.M.1996.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C.A:Sage Publications.Niven,P.S.2003.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Step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Agency.JohnWiley& Sons Inc.Plantz,M.C.Greenway,M.T.Hendricks,H.1997.Outcome Measurement: Showing Results intheNonprofit Sector,inK.E.Newcomer(ed.)UsingPerformanceMeasurementto ImprovePublicandNonprofitPrograms.SanFrancisco:Jossey-Bass.Rubin,Allen. and Earl Babbie.2008.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Beijing:PekingUniversity PressSchalock,R.L.2001.Outcome-BasedEvaluation.NewYork:KluwerAcademic/PlenumPublishers.28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8 学出版社。 Burawoy, Michael. 1998. “The Extended Case Method.” Sociological Theory 16(1): 4-33. Kaplan, R.S. and Norton, D.P.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artin, L.L. and Kettner, P.M. 1996.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 C.A: Sage Publications. Niven, P.S. 2003. 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Step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Agency. John Wiley & Sons Inc. Plantz, M.C. Greenway, M.T. Hendricks, H. 1997. “Outcome Measurement: Showing Results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K.E. Newcomer (ed.) Us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Improve Public and Nonprofit Program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ubin, Allen. and Earl Babbie. 2008.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Schalock, R.L. 2001. Outcome-Based Evaluation.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郭伟和编写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郭伟和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