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装本序言了 调活动形式;实际上,这种形式是与“等级巢穴组织”①的行政一商 业体系中的生态现象并存的一种补充的生态现象。按照这种形式 生活的人在各村之间的横向移动比他们沿市场交易的路线向更高 级的定居地移动的情况要多。如果能证明这种补充的生态现象已 经存在,它将帮助我们去了解异端教派亚文化群的地区特点以及 它与正统的亚文化群的差别。最后,关于这两个亚文化群如何相 互起作用以产生不同形式的地方军事化的问题,现在有可能提供 一些有根据的见解了。为了方便起见,我在下面称那种与正统有 关系的地方间的协调活动为“同心巢穴”形式*,称那种与异端有 关系的地方间的协调活动为“流动商贩”形式*◆。 首先,按照同心巢穴形式生活的人的移动和相互关系,是沿着 从农村到面向它们的集市中心、再到更高级的中心的道路和河流 进行和发生的。那些最适应这种生态环境的人与交换、学术、祭祀 仪式和社会管理的长期性机构和制度相互影响;它们的形式有:等 级市场体系的货物集散地;教有、吸收官僚和尊孔的一套官方制 度;佛庙和民间其他宗教的庙观;县衙门中负责诉讼和岁入的机 构。可以这么说,这种形式与制度的关系是“密切的”:一切按部就 班,有长期的居所,等级分明。农户至少因它们的纳税义务而被纳 入这种形式之中,并且程度不同地为市场生产和加工货物。 第二,按照流动商贩形式生活的人的移动和相互发生关系的 路线与等级商业一行政体系的路线无关。“江湖医生”或拳师的路 程像补锅匠或货郎的路程一样,很可能是在各定居点间横向走村 串户,而不是通过市场体系纵向移动。这种地方间的协调活动的 D原文为“nested hierarchies”.—译者 ·原文为“nested-Concentric”mode.一—译者 ”原文为“tinker-.peddler”mode.一—译者
平装本序言 5 调活动形式;实际上,这种形式是与‚等级巢穴组织‛①的行政-商 业体系中的生态现象并存的一种补充的生态现象。按照这种形式 生活的人在各村之间的横向移动比他们沿市场交易的路线向更高 级的定居地移动的情况要多。如果能证明这种补充的生态现象已 经存在,它将帮助我们去了解异端教派亚文化群的地区特点以及 它与正统的亚文化群的差别。最后,关于这两个亚文化群如何相 互起作用以产生不同形式的地方军事化的问题,现在有可能提供 一些有根据的见解了。为了方便起见,我在下面称那种与正统有 关系的地方间的协调活动为‚同心巢穴‛形式*,称那种与异端有 关系的地方间的协调活动为‚流动商贩‛形式**。 首先,按照同心巢穴形式生活的人的移动和相互关系,是沿着 从农村到面向它们的集市中心、再到更高级的中心的道路和河流 进行和发生的。那些最适应这种生态环境的人与交换、学术、祭祀 仪式和社会管理的长期性机构和制度相互影响;它们的形式有:等 级市场体系的货物集散地;教育、吸收官僚和尊孔的一套官方制 度;佛庙和民间其他宗教的庙观;县衙门中负责诉讼和岁入的机 构。可以这么说,这种形式与制度的关系是‚密切的‛:一切按部就 班,有长期的居所,等级分明。农户至少因它们的纳税义务而被纳 入这种形式之中,并且程度不同地为市场生产和加工货物。 第二,按照流动商贩形式生活的人的移动和相互发生关系的 路线与等级商业-行政体系的路线无关。‚江湖医生‛或拳师的路 程像补锅匠或货郎的路程一样,很可能是在各定居点间横向走村 串户,而不是通过市场体系纵向移动。这种地方间的协调活动的 ① 原文为‚nested hierarchies‛. ——译者 * 原文为‚nested-Concentric‛mode. ——译者 ** 原文为‚tinker-peddler‛mode. ——译者 观者藏书 200901165
6中华帝国晚期的瓶乱及其敌人 形式与制度的关系“松散”:出没无常,居无定所,等级模糊(事实 上,我们不清楚拳师和江湖医生是否像补锅匠和货郎那样一定要 定出他们的外出路线)。这种形式没有大规模的长期性组织网络, 而只需要地方单位之间的松散联系。对教徒来说,只有当一个具 有吸引力和冲劲的非凡领袖组成一个有许多村社的信徒的临时性 联盟时,大规模的网络组织才会出现。 如果假定上面概括的两种协调活动形式作为互不相关的体系 存在,那也是不合理的。相反,我们可以假设大部分的农民都参与 了这两种形式的某些方面。但到什么程度?在承认这两种形式是 想像中的典型形式的情况下,人们就可以假设它们与历史变化过 程的相互关系:社会动乱和行政力量的虚弱会削弱把人民结合成 同心巢穴形式的力量;造成村社闭塞的过程会使流动商贩形式成 为农村地区相对地说更为强大的协调活动形式。① 以上一切与地方军事化问题的关联在于这两种形式在某些条 件下结合的能力。首先,要注意这两种形式在军事化方面的不同 特点。同心巢穴形式强调的是参加军事化的归属性形式,因为根 据定义,它建立在与定居类型有关的制度之上。在有些村社,这种 归属性形式还涉及亲属组织。主要的一点是军事化能够依靠由定 居地男丁组成的可供征募的人力资源,并把在商业和行政上息息 相关的各定居地的民兵联合起来。对比之下,流动商贩形式包括 的人员网络则不是归属性的,而是自愿的。受教义和走江湖的行 家影响的人不受长期存在的和有经济力量的各种村社制度的约 束。他们各地的网络组织也不能取得像定居根据地集团那样的防 ①我在这里间接地涉及了施坚雅的一篇有启发性的论文:《中国的农民和封闭的 村社:一个开放和封闭的事例》,载《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卷13第3期,第270一281页 (1971年)
6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形式与制度的关系‚松散‛:出没无常,居无定所,等级模糊(事实 上,我们不清楚拳师和江湖医生是否像补锅匠和货郎那样一定要 定出他们的外出路线)。这种形式没有大规模的长期性组织网络, 而只需要地方单位之间的松散联系。对教徒来说,只有当一个具 有吸引力和冲劲的非凡领袖组成一个有许多村社的信徒的临时性 联盟时,大规模的网络组织才会出现。 如果假定上面概括的两种协调活动形式作为互不相关的体系 存在,那也是不合理的。相反,我们可以假设大部分的农民都参与 了这两种形式的某些方面。但到什么程度?在承认这两种形式是 想像中的典型形式的情况下,人们就可以假设它们与历史变化过 程的相互关系:社会动乱和行政力量的虚弱会削弱把人民结合成 同心巢穴形式的力量;造成村社闭塞的过程会使流动商贩形式成 为农村地区相对地说更为强大的协调活动形式。① 以上一切与地方军事化问题的关联在于这两种形式在某些条 件下结合的能力。首先,要注意这两种形式在军事化方面的不同 特点。同心巢穴形式强调的是参加军事化的归属性形式,因为根 据定义,它建立在与定居类型有关的制度之上。在有些村社,这种 归属性形式还涉及亲属组织。主要的一点是军事化能够依靠由定 居地男丁组成的可供征募的人力资源,并把在商业和行政上息息 相关的各定居地的民兵联合起来。对比之下,流动商贩形式包括 的人员网络则不是归属性的,而是自愿的。受教义和走江湖的行 家影响的人不受长期存在的和有经济力量的各种村社制度的约 束。他们各地的网络组织也不能取得像定居根据地集团那样的防 ① 我在这里间接地涉及了施坚雅的一篇有启发性的论文:†中国的农民和封闭的 村社:一个开放和封闭的事例‡,载†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卷 13 第 3 期,第 270-281 页 (1971 年)。 观者藏书 200901165
平装本序言7 御能力或动员力量。嘉庆时期战略村的策略是对付教徒军事团伙 的必然的武器;同心巢穴形式的军事能力非常有效地被用来对付 这类团伙(见第二章第一节)。因为这类教派是自愿结合,它们具 有信仰的动力。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它们不能进行长期的或大 规模的协调和防御。 但是如果军事化的过程把两种形式捏合在一起,那会发生什 么情况呢?这种事情在捻军和红枪会(也许还有义和团)的事例中 确实发生过。这里有一种强有力的结合的例子。裴宜理(Eliza- beth Perry)在对淮北军事化的研究中展示的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 类型。①第一个事例是通过所谓的19世纪50年代捻军暴乱的驯 化而出现的。捻军运动从作为武装盗匪或走私者的最初形式(我 所定的第二级,即“股”的一级)起,就与正在营造壁垒和成立民兵 的定居地建立了联系。捻军(基本上是盗匪)首领与民兵头目在这 些定居地结盟,后者就充当了捻军组织中积极的或消极的成员。 民兵头目(他们往往领导着以氏族为基础的定居地)就从“防卫性” 活动转变为“掠夺性”活动,或者转变为“防卫性和掠夺性兼而有之 的”活动(裴宜理用语)。②在20世纪20年代始于同一地区的红 枪会运动是以地方名流领导下不那么复杂的第一级民兵组织类型 出现的。但这是一种使人感兴趣的变异形式:游荡的武术师傅和 打坐练气(为了刀枪不入)的师傅实际上得到定居地名流领导的庇 护,并被邀去向村民传授农民式的军事技艺。这一切的结果是使 异端在同心巢穴的社会秩序中得到一个坚固的基地,并在同心巢 穴的军事化中添进了异端的色彩。 ①装宜理:《从叛乱者到革命者:1845-1945年推北的农民暴乱》,博士论文(密 西根大学,1978年)。又见我在《剑桥中国史》第10卷第307-316页的分析。 ②《从叛乱者到革命者,第188页
平装本序言 7 御能力或动员力量。嘉庆时期战略村的策略是对付教徒军事团伙 的必然的武器;同心巢穴形式的军事能力非常有效地被用来对付 这类团伙(见第二章第一节)。因为这类教派是自愿结合,它们具 有信仰的动力。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它们不能进行长期的或大 规模的协调和防御。 但是如果军事化的过程把两种形式捏合在一起,那会发生什 么情况呢?这种事情在捻军和红枪会(也许还有义和团)的事例中 确实发生过。这里有一种强有力的结合的例子。裴宜理(Elizabeth Perry)在对淮北军事化的研究中展示的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 类型。①第一个事例是通过所谓的 19 世纪 50 年代捻军暴乱的驯 化而出现的。捻军运动从作为武装盗匪或走私者的最初形式(我 所定的第二级,即‚股‛的一级)起,就与正在营造壁垒和成立民兵 的定居地建立了联系。捻军(基本上是盗匪)首领与民兵头目在这 些定居地结盟,后者就充当了捻军组织中积极的或消极的成员。 民兵头目(他们往往领导着以氏族为基础的定居地)就从‚防卫性‛ 活动转变为‚掠夺性‛活动,或者转变为‚防卫性和掠夺性兼而有之 的‛活动(裴宜理用语)。②在 20 世纪 20 年代始于同一地区的红 枪会运动是以地方名流领导下不那么复杂的第一级民兵组织类型 出现的。但这是一种使人感兴趣的变异形式:游荡的武术师傅和 打坐练气(为了刀枪不入)的师傅实际上得到定居地名流领导的庇 护,并被邀去向村民传授农民式的军事技艺。这一切的结果是使 异端在同心巢穴的社会秩序中得到一个坚固的基地,并在同心巢 穴的军事化中添进了异端的色彩。 ① 裴宜理:†从叛乱者到革命者:1845-1945 年淮北的农民暴乱‡,博士论文(密 西根大学,1978 年)。又见我在†剑桥中国史‡第 10 卷第 307-316 页的分析。 ② †从叛乱者到革命者‡,第 188 页。 观者藏书 200901165
8中华帝国晚期的瓶乱及其敌人 在多大程度上对这种异端传统的“驯化”有助于削弱异端的千 禧年使命(如捻军),或者使异端具有忠君的倾向(也许如义和团), 这个问题尚待考察。也许在祭祀宇宙天地的仪式这方面,“驯化” 有一种内在的正统倾向:教派生活方式的异端性可能是教派否定 了地域性礼仪一面的合理的必然结果。由于把自己建立在这类地 方间协调活动形式一一它们否认定居地的商业一行政等级的首要 地位一一的基础之上,教派生活方式就必然会否认那种等级关系 的普遍意义。@ 以上的讨论使人对本书的分析要点之 “军事化的阶梯” 在政治和宇宙观方面不论是正统的还是异端的,都大致呈现同样 的形态一 一提出了怀疑。根据我们了解的北方教派的情况,这个 分析要点必须重新加以考虑。如果人们只考虑那些产生于同心巢 穴协调活动形式内部的军事化形式,这个要点仍旧适用。当然,这 些军事化形式在政治色彩上有很大差别,不过,它们在宗教倾向方 面是否也是如此,则值得怀疑。反之,人们还可能发现,流动商贩 形式内部的那些军事化形式在政治组合上也有差别(不过人们又 可以预言,宗教或字宙观的特点在它们的基本的象征性结构方面 是相似的)。总之,关于同形性的论点可能在表达它的有限的材料 范围内仍是有用的。本书总的研究成果似乎仍有一定的价值,这 项成果是,在勾画近期中国历史中军事化和冲突的特点时,社会形 式已经比政治倾向更为重要。 孔飞力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杨品泉译) ①见阿瑟·沃尔夫的社会等级和天地字宙等级同形性的论文:《神、鬼和祖先,载 沃尔夫编:《中国社会的宗教和仪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4年),第131-182页。 关于这个问题,我又要为迈伦·科恩的启迪性的卓见而感谢他
8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在多大程度上对这种异端传统的‚驯化‛有助于削弱异端的千 禧年使命(如捻军),或者使异端具有忠君的倾向(也许如义和团), 这个问题尚待考察。也许在祭祀宇宙天地的仪式这方面,‚驯化‛ 有一种内在的正统倾向:教派生活方式的异端性可能是教派否定 了地域性礼仪一面的合理的必然结果。由于把自己建立在这类地 方间协调活动形式——它们否认定居地的商业-行政等级的首要 地位——的基础之上,教派生活方式就必然会否认那种等级关系 的普遍意义。① 以上的讨论使人对本书的分析要点之一——‚军事化的阶梯‛ 在政治和宇宙观方面不论是正统的还是异端的,都大致呈现同样 的形态——提出了怀疑。根据我们了解的北方教派的情况,这个 分析要点必须重新加以考虑。如果人们只考虑那些产生于同心巢 穴协调活动形式内部的军事化形式,这个要点仍旧适用。当然,这 些军事化形式在政治色彩上有很大差别,不过,它们在宗教倾向方 面是否也是如此,则值得怀疑。反之,人们还可能发现,流动商贩 形式内部的那些军事化形式在政治组合上也有差别(不过人们又 可以预言,宗教或宇宙观的特点在它们的基本的象征性结构方面 是相似的)。总之,关于同形性的论点可能在表达它的有限的材料 范围内仍是有用的。本书总的研究成果似乎仍有一定的价值,这 项成果是,在勾画近期中国历史中军事化和冲突的特点时,社会形 式已经比政治倾向更为重要。 孔飞力 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杨品泉 译) ① 见阿瑟〃沃尔夫的社会等级和天地宇宙等级同形性的论文:†神、鬼和祖先‡,载 沃尔夫编:†中国社会的宗教和仪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4 年),第 131-182 页。 关于这个问题,我又要为迈伦〃科恩的启迪性的卓见而感谢他。 观者藏书 200901165
第一章 地方民兵和传统国家 第一节近代史的时限 怎样区分清代统治的衰落和传统中国社会作为整体的衰落, 可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者最感为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当作仅 仅是抽象概念的游戏而予以搁置,因为它涉及我们的认识的最基 本部分:我们对所研究时期的特征的认定,我们对历史动力的识 别。19世纪初期,已经衰弱的王朝面临以好战的西方扩张主义形 式出现的新的激烈挑战,令人为难的接踵而来的事件迫使我们要 对这个根本问题给予解说。除非一个研究者假定(而这种主张尚 需有效地提出),在清代后期,中国社会已经处于决定性变革的边 缘而与外界影响完全无关,否则他就必须认为,西方入侵将一个富 于传统性的王朝的衰落转变为一场社会和思想的革命,在革命中, 整个古老的文化几乎被一扫而光。 因而,也就必须假定,外界因素一新技术、新观念、新的社会 结构模式一一的影响,在某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决 定力量。但是,是在何时呢?不只一个学派的解说已准备承认鸦 片战争是起决定作用的转折点,把随后时代的一切都当作西方迫 使中国开放的这样那样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1853年对这一事
第一章 地方民兵和传统国家 第一节 近代史的时限 怎样区分清代统治的衰落和传统中国社会作为整体的衰落, 可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者最感为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当作仅 仅是抽象概念的游戏而予以搁臵,因为它涉及我们的认识的最基 本部分:我们对所研究时期的特征的认定,我们对历史动力的识 别。19 世纪初期,已经衰弱的王朝面临以好战的西方扩张主义形 式出现的新的激烈挑战,令人为难的接踵而来的事件迫使我们要 对这个根本问题给予解说。除非一个研究者假定(而这种主张尚 需有效地提出),在清代后期,中国社会已经处于决定性变革的边 缘而与外界影响完全无关,否则他就必须认为,西方入侵将一个富 于传统性的王朝的衰落转变为一场社会和思想的革命,在革命中, 整个古老的文化几乎被一扫而光。 因而,也就必须假定,外界因素——新技术、新观念、新的社会 结构模式——的影响,在某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决 定力量。但是,是在何时呢?不只一个学派的解说已准备承认鸦 片战争是起决定作用的转折点,把随后时代的一切都当作西方迫 使中国开放的这样那样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 1853 年对这一事 观者藏书 2009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