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务、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管理 支持等标准 3.可靠性标准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术方法两个部分。工程管理标准 主要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 监督,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对象的可靠性要 求、可靠性管理、综合保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 技术方法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 开展具体的可靠性保证与验证工作,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 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长、可靠性评 价等标准 4.检测标堆准 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两个部分。测试项目标 准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科学排序 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制造裝备和系统一致性和 互操作、集成和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电磁兼容等测试项目 标准。测试方法标准用于不同类型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测 试,包括试验内容、方式、步骤、过程、计算分析等内容的 标准,以及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 5.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实施指南 等四个部分指标体系标准用于智能制造实施的绩效与结果
13 防误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务、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管理 支持等标准。 3. 可靠性标准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术方法两个部分。工程管理标准 主要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 监督,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对象的可靠性要 求、可靠性管理、综合保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 技术方法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 开展具体的可靠性保证与验证工作,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 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长、可靠性评 价等标准。 4. 检测标准 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两个部分。测试项目标 准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科学排序 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一致性和 互操作、集成和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电磁兼容等测试项目 标准。测试方法标准用于不同类型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测 试,包括试验内容、方式、步骤、过程、计算分析等内容的 标准,以及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 5. 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实施指南 等四个部分。指标体系标准用于智能制造实施的绩效与结果
的评估,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标准 用于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规划智能制造框架与提升智能 制造能力水平提供过程方法论为企业识别差距、确立目标、 实施改进提供参考。评价方法标准用于为相关方提供一致的 方法和依据规范评价过程指导相关方开展智能制造评价。 实施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 化建设、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 (二)关键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 术和工业网络等五个部分。 1.智能装备标准 主要包括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 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等七个 部分,如图5所示,其中重点是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 业机器人标准。主要规定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工业 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 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智能生产过程中智 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智能化产品、物流系统、检测 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 题
14 的评估,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标准 用于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规划智能制造框架与提升智能 制造能力水平提供过程方法论,为企业识别差距、确立目标、 实施改进提供参考。评价方法标准用于为相关方提供一致的 方法和依据,规范评价过程,指导相关方开展智能制造评价。 实施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 化建设、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 (二)关键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 术和工业网络等五个部分。 1. 智能装备标准 主要包括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 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等七个 部分,如图 5 所示,其中重点是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 业机器人标准。主要规定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工业 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 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智能生产过程中智 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智能化产品、物流系统、检测 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 题
BA智能装备 数控机床及 用订图 图5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 (1)识别与传感标准 主要包括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 等通用技术标准;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 标准;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智能 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在测 量、分析、控制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非接触式感知设备自 动识别目标对象、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解决数据 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确保 编码的-致性
15 BAA 识 别 与 传 感 BA智能装备 BAB 人 机 交 互 系 统 BAC 控 制 系 统 BAD 增 材 制 造 BAE 工 业 机 器 人 BAF 数 控 机 床 及 设 备 BAAA 通 用 技 术 BAAB 集 成 BAAC 通 信 BAAD 管 理 BABA 文 字 BABB 图 形 符 号 BABC 语 音 语 义 BABD 触 摸 体 感 BABE 情 感 交 互 BABF VR/AR 设 备 BACA 通 用 技 术 BACB 集 成 BADA 工 艺 和 方 法 BADB 模 型 设 计 BADC 接 口 BADD 测 试 方 法 BADE 服 务 BAEA 通 用 技 术 BAEB 通 信 BAEC 接 口 BAED 协 同 BAFA 通 用 技 术 BAFB 集 成 与 协 同 BAFC 制 造 单 元 BAG 智 能 工 艺 装 备 BAGA 工 艺 与 方 法 BAGB 术 语 符 号 BAGC 接 口 BAGD 过 程 控 制 图 5 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 (1)识别与传感标准 主要包括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 等通用技术标准;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 标准;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智能 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在测 量、分析、控制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非接触式感知设备自 动识别目标对象、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解决数据 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确保 编码的一致性
(2)人机交互系统标准 主要包括工控键盘布局等文字标准智能制造专业图形 符号分类和定义等图形标准;语音交互系统、语义库等语音 语义标准;单点、多点等触摸体感标准;情感数据等情感交 互标准;虚拟显示软件、数据等VRAR设备标准。主要用 于规范人与信息系统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的交互途径、 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解决包括工控键盘、操作屏等高可 靠性和安全性交互模式,语音、手势、体感、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VRAR)设备等多维度交互的融合协调和高效应 用的问题。 (3)控制系统标准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 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控制设备集成、 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生产过程及 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 统( SCADA)等相关标准,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 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 (4)增材制造标准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标准;设计规范、文 件格式、数据质量保障、文件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模型设计标
16 (2)人机交互系统标准 主要包括工控键盘布局等文字标准;智能制造专业图形 符号分类和定义等图形标准;语音交互系统、语义库等语音 语义标准;单点、多点等触摸体感标准;情感数据等情感交 互标准;虚拟显示软件、数据等 VR/AR 设备标准。主要用 于规范人与信息系统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的交互途径、 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解决包括工控键盘、操作屏等高可 靠性和安全性交互模式,语音、手势、体感、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VR/AR)设备等多维度交互的融合协调和高效应 用的问题。 (3)控制系统标准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 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控制设备集成、 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生产过程及 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 统(SCADA)等相关标准,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 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 (4)增材制造标准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标准;设计规范、文 件格式、数据质量保障、文件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模型设计标
准;增材制造设备接口标准;増材制造材料、设备和零部件 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增材制造服务架构、服务模式等服务 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增材制造相关技术、方 法,确保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各环节、要素的协调-致及效 能最优。 (5)工业机器人标准 主要包括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 全等通用技术标准;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 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编程和 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 平台等接口标准;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 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主要用 于规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 口的通用性。 (6)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 用技术标准;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 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 成与协同标准;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 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ⅷ准。主要用于规范数字程序控制
17 准;增材制造设备接口标准;增材制造材料、设备和零部件 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增材制造服务架构、服务模式等服务 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增材制造相关技术、方 法,确保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各环节、要素的协调一致及效 能最优。 (5)工业机器人标准 主要包括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 全等通用技术标准;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 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编程和 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 平台等接口标准;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 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主要用 于规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 口的通用性。 (6)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 用技术标准;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 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 成与协同标准;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 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字程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