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第六专题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分析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学时分配:3学时一、欧美对华贸易战的始末1.贸易战成因2.理论基础3.现实效应4.应对策略二、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1.国际经济背景2.美国国内经济因素3.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三、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之争课堂教学安排:1.小组分工2.课堂讨论3.主持人总结4.教师评价拓展阅读书目:1.[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中译本),南开大学版社,1989。3.Greenaway,David and L,Alan Winters.Surveys inInternational Trade.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 1994。4.[美]大卫·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M],1996年版中译本.中国税务出版社与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5.[美]伯纳德·霍克曼,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M],1995年版中译本.法律出版社,1999。6.[美]瑞恩·麦克唐纳:《世界贸易体制一一从乌拉圭回合谈起》[M],1998年版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美]戴斯勒:美国贸易政策(国际政治研究丛书)[M],物价出版社,2006。8.宏结:《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动因及经济影响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9.影像资料:中美贸易摩擦有着经济与政治双重考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3/26/13451871_0.shtml10.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http://bugu.cntv.cn/news/C33840/classpage/video/20120328/116354.shtml15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5 第六专题 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现 状、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学时分配:3 学时 一、欧美对华贸易战的始末 1.贸易战成因 2.理论基础 3.现实效应 4.应对策略 二、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 1.国际经济背景 2.美国国内经济因素 3.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三、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之争 课堂教学安排: 1.小组分工 2.课堂讨论 3.主持人总结 4.教师评价 拓展阅读书目: 1.[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中译本),南开大学版社,1989。 3.Greenaway,David and L. Alan Winters. Survey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4.[美]大卫•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M],1996 年版中译本.中国税务出版社与北京腾 图电子出版社,2000。 5.[美]伯纳德•霍克曼,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 易组织》[M],1995 年版中译本.法律出版社,1999。 6.[美]瑞恩•麦克唐纳:《世界贸易体制——从乌拉圭回合谈起》[M],1998 年版中译本,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2。 7.[美]戴斯勒:美国贸易政策(国际政治研究丛书)[M],物价出版社,2006。 8.宏结:《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动因及经济影响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9.影像资料:中美贸易摩擦有着经济与政治双重考虑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 _03/26/13451871_0.shtml 10. 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http://bugu.cntv.cn/news/C33840/classpage/video/20120328/116354.sht ml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七专题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类型、历史变迁为主线,深入探寻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根源,比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提出解决对策。学时分配:3学时一、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贸易政策的分类1.自由贸易政策2.保护贸易政策(二)保护贸易政策1.关税及其经济效应2.非关税壁垒及其经济效应3.鼓励出口的措施4.倾销与反倾销5.国际卡特尔二、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关税壁垒为辅(三)种类:“碳关税”与碳保护主义”、“网络与数码保护主义”、“跨国公司保护主义”和“制度保护主义”,还出现了以反“新殖民主义”和反“恐怖主义”为政治诉求的“新价值保护主义”等。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原因(一)国际市场需求有限(二)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三)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断提升,威胁着发达国家的绝对优势(四)WTO规则体系的缺陷(五)国内政治压力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四、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一)贸易保护主体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二)贸易保护客体的广泛性与延伸性(三)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四)贸易保护战略的进攻性与针对性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一)消极影响:加工贸易、引进外资、产业安全、宏观经济的稳定(二)积极影响: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出口战略(三)对策:政府、行业(产业)、企业16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6 第七专题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类型、历史变迁为主线,深入探寻当前国 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根源,比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提出解决 对策。 学时分配:3 学时 一、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一)贸易政策的分类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二)保护贸易政策 1.关税及其经济效应 2.非关税壁垒及其经济效应 3.鼓励出口的措施 4.倾销与反倾销 5.国际卡特尔 二、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一)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最大受害者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关税壁垒为辅 (三)种类:“碳关税”与“碳保护主义”、“网络与数码保护主义”、“跨国公司保护主义”和“制度 保护主义”,还出现了以反“新殖民主义”和反“恐怖主义”为政治诉求的“新价值保护主义”等。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原因 (一)国际市场需求有限 (二)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 (三)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断提升,威胁着发达国家的绝对优势 (四)WTO 规则体系的缺陷 (五)国内政治压力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四、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贸易保护主体的全球性与区域性 (二)贸易保护客体的广泛性与延伸性 (三)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四)贸易保护战略的进攻性与针对性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消极影响:加工贸易、引进外资、产业安全、宏观经济的稳定 (二)积极影响: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出口战略 (三)对策:政府、行业(产业)、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讨论题: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3.新贸易主义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冲击。4.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欧美碳关税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环节安排:1.指定小组汇报有关本专题的新信息和新科研成果2.指定小组进行文献综述3.经典著作选读4.每个人汇报本课程论文选题情况5.教师总概括和评价,并布置开题报告任务拓展阅读书目:1.[美]科依勒·贝格威尔:《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张淑静:《欧盟东扩后的经济一体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意]甘道尔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美]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一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5.[美]格罗斯曼,赫尔普曼:《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吴建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定量分析》[M],上海三联出版书店,1997。7.王如忠:《贫困化增长一一贸易条件变动中的疑问》[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影像资料:中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http:/www.solarzoom.com/article-9637-1.html17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7 讨论题: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2.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3.新贸易主义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冲击。 4.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欧美碳关税等新贸易保护主义? 教学环节安排: 1.指定小组汇报有关本专题的新信息和新科研成果 2.指定小组进行文献综述 3.经典著作选读 4.每个人汇报本课程论文选题情况 5.教师总概括和评价,并布置开题报告任务 拓展阅读书目: 1.[美]科依勒•贝格威尔:《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淑静:《欧盟东扩后的经济一体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意]甘道尔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美]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M],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5.[美]格罗斯曼,赫尔普曼:《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吴建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定量分析》[M],上海三联出版书店,1997。 7.王如忠:《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变动中的疑问》[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影像资料:中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 http://www.solarzoom.com/article-9637-1.html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八专题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征,掌握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分析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学时分配:4学时一、金砖国家概述(一)巴西概况1.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2.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3.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2011年起人均GPD超过1万美元(二)俄罗斯概况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2.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三)印度概况1.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2.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四)南非概况1.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2.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3.南非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生产量均占世界首位。二、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一)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1.四国的共同特点:经济体系庞大,人口多,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内部市场大2.发展模式为:循序渐进地改革开放、谨慎私有化、政府于预经济、汇率水平低。(二)金砖国家面临的挑战1.俄罗斯:(1)人口数量下降较快;(2)社会贫富差距大,地区发展差异大:(3)过分依赖原材料出口,机械制造业发展滞后2.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呕待完善,政府部门腐败,素质教育有待加强。3.巴西:出口导向型战略的转变4.南非:资源枯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金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金融中心由西转东,加快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二)巩固世界经济基础,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突出贡献。(三)冲击欧美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8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8 第八专题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征,掌握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分 析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时分配:4 学时 一、金砖国家概述 (一)巴西概况 1.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 2.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 3.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2011 年起人均 GPD 超过 1 万美元 (二)俄罗斯概况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 2.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 OPEC 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三)印度概况 1.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 2.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 (四)南非概况 1.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2.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3.南非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生 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二、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 (一)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 1.四国的共同特点:经济体系庞大,人口多,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内部市场大 2.发展模式为:循序渐进地改革开放、谨慎私有化、政府干预经济、汇率水平低。 (二)金砖国家面临的挑战 1.俄罗斯: (1)人口数量下降较快; (2)社会贫富差距大,地区发展差异大; (3)过分依赖原材料出口,机械制造业发展滞后 2.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政府部门腐败,素质教育有待加强。 3.巴西:出口导向型战略的转变 4.南非:资源枯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金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中心由西转东,加快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二)巩固世界经济基础,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突出贡献。 (三)冲击欧美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望教学安排:观看影像资料:金砖之国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先生的采访录像http://www.goldmansachs.com/china/ideas/brics/brics-at-8/index.html指定小组汇报金砖国家概况分组讨论金砖国家成功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指定小组进行文献综述及评价教师总结和归纳拓展阅读书目:1.刘振林,刘爱文: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的新选择[,统计与决策,2004年12期。2.汪茂昌:新兴国家汇率制度转型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3.王炳春: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定位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4.龚斌恩:金砖五国合作策[],中国外资,2011年11期。5.马杰,张灿:金砖四国外汇储备需求的比较研究[],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16期。6.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JimO'Neill,BuildingBetterGlobalEconomicBRICs[R],GlobalEconomicsPaperNo:66,30thNovember2001。7.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DominicWilson,RoopaPurushothaman,DreamingWithBRICs:ThePathto2050[R],GlobalEconomicsPaperNo:99,1stOctober2003。8.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JimO'Neill,DominicWilson,RoopaPurushothamanandAnnaStupnytska,HowSolidaretheBRICs?[R]GlobalEconomicsPaperNo:134,1stDecember2005。19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9 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望 教学安排: 观看影像资料:金砖之国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先生的采访录像 http://www.goldmansachs.com/china/ideas/brics/brics-at-8/index.html 指定小组汇报金砖国家概况 分组讨论金砖国家成功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 指定小组进行文献综述及评价 教师总结和归纳 拓展阅读书目: 1.刘振林,刘爱文: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的新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4年12期。 2.汪茂昌:新兴国家汇率制度转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 3.王炳春: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定位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1 年 04 期。 4.龚斌恩:金砖五国合作策[J],中国外资,2011 年 11 期。 5.马杰,张灿:金砖四国外汇储备需求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 年第 16 期。 6.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Jim O’Neill,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R],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 66,30th November 2001。 7.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Dominic Wilson,Roopa Purushothaman,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R],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 99,1st October 2003。 8.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Jim O’Neill,Dominic Wilson,Roopa Purushothaman and Anna Stupnytska,How Solid are the BRICs? [R]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 134,1st December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