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三专题欧美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欧美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影响,难点在于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学时分配:3学时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及对策(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演进(二)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1.内在成因:国家经济结构失衡2.制度原因:欧元区制度固有缺陷3.外部冲击:美国次级债危机及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三)、欧债危机的对策1.向危机国家提供救助,延缓危机的爆发。2.各国内部采取财政紧缩措施,缓解债务问题。二、美债危机的演进及原因(一)美债危机原因解析1.私人债务2.公共债务3.外债(二)美债市场前景展望三、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比美国次贷危机歌洲主权债务征机希腾财政券字对CDP比急升,次贷违约率上升投资考祖心希腊政府速的约大他机膜发阶段次贷相关债券下规模范售格脑国债,希助国值价格下跌,债办收益率急升货市市场流动性货市市场流动性短缺幕然加危机爆发阶段超缺,新债代禁周,新债代替旧债连续发行中债连续发行中断信货誉增念演念传染效康,西磁牙、爱尔兰等一些金胜机构龙机深化阶段国资不抵南破国同时遗受色机,欣洲贸金外速,欧元贬值实体经济陷入交超改府收期有毒鉴歌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希国债,保证希期政用宝金融市皮对措场,扩带性的财政不至手违的,防止国债利息来货市政策(数量宽卡开卖行定松货币政策的松和琴利息事)同时,实拖紧缩性财改四、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反思(一)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的界定(二)财政赤字、货币危机与通货膨胀的连锁关系(三)政府债务组合一一资产负债表与财政金融稳定的连锁关系五、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一)潜在的债务不容忽视(二)地方债务问题严重10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第三专题 欧美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欧美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影响,难点在于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的 启示。 学时分配:3 学时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及对策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演进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 1.内在成因:国家经济结构失衡 2.制度原因:欧元区制度固有缺陷 3.外部冲击:美国次级债危机及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 (三)、欧债危机的对策 1.向危机国家提供救助,延缓危机的爆发。 2.各国内部采取财政紧缩措施,缓解债务问题。 二、美债危机的演进及原因 (一)美债危机原因解析 1.私人债务 2.公共债务 3.外债 (二)美债市场前景展望 三、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比 四、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反思 (一)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的界定 (二)财政赤字、货币危机与通货膨胀的连锁关系 (三)政府债务组合—资产负债表与财政金融稳定的连锁关系 五、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一)潜在的债务不容忽视 (二)地方债务问题严重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三)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较大讨论题:欧美金融危机与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比较教学形式:进行小组讨论,并派小组代表课堂上汇报讨论的情况及观点。教师点评。拓展阅读书目:1.http://news.cntv.cn/program/shenduguoji/20110923/117836.shtml:欧元的麻烦2.朱青:《欧元与欧洲经货联盟一一欧洲货币统一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美JJ·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美]列维奇:《国际金融市场》[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美]约翰.霍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M],华夏出版社,20007.徐滇庆:《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M],经济学前沿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陈亚温,李双:《欧元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9.陈亚温,林东海:《欧元续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10.[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一金融危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1 (三)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较大 讨论题: 欧美金融危机与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比较 教学形式: 进行小组讨论,并派小组代表课堂上汇报讨论的情况及观点。教师点评。 拓展阅读书目: 1.http://news.cntv.cn/program/shenduguoji/20110923/117836.shtml:欧元的麻烦. 2.朱青:《欧元与欧洲经货联盟——欧洲货币统一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美]J•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美]列维奇:《国际金融市场》[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第 9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美]约翰.霍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M],华夏出版社,2000 7.徐滇庆:《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M],经济学前沿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陈亚温,李双:《欧元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9.陈亚温,林东海:《欧元续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0.[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史》[M],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0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四专题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美国经济的走势对世界经济影响和作用,难点在于思考如何处理中美经济合作与竞争。学时分配:3学时一、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二)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三)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引领者二、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一)进出口贸易传导机制:使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二)投资传导机制:(三)政策传导机制:国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直接引发美元贬值,使各国财富缩水。(四)高精尖产品的供应链三、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关系(一)美国国内政策影响中国经济(二)减少中美贸易,导致中国经济正常发展(三)减少或转移对华投资(四)美元贬值给中国经济压力(五)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六)美国股市、油价变动能间接影响中国股市讨论题:1.中国经济能否与美国经济脱钩?2.美国大选为何打中国牌?3.中美能否共同成为世界经济主导力量?教学形式:1.先由各小组展开讨论,并派小组代表课堂上汇报讨论的情况及观点,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并解答。2.根据小组讨论观点和提出的问题,由任课老师解答问题。3.教师进行如何选题进行科研指导。拓展阅读书目:1.[美福克纳著,王锟译:《美国经济史》[M],商务印书馆,1964。2.[美】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M],商务印书馆,1990。3.[美]杰拉尔德·冈德森:《美国经济新编》[M],商务印书馆,1994。4.[美]约翰·麦克米伦:《国际经济学中的博奔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意]甘道尔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第四专题 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美国经济的走势对世界经济影响和作用,难点在于思考如何处 理中美经济合作与竞争。 学时分配:3 学时 一、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 (二)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 (三)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引领者 二、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 (一)进出口贸易传导机制:使全球国际收支失衡 (二)投资传导机制: (三)政策传导机制:国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直接引发美元贬值,使各国财富缩水。 (四)高精尖产品的供应链 三、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关系 (一)美国国内政策影响中国经济 (二)减少中美贸易,导致中国经济正常发展 (三)减少或转移对华投资 (四)美元贬值给中国经济压力 (五)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中国金融市场 (六)美国股市、油价变动能间接影响中国股市 讨论题: 1.中国经济能否与美国经济脱钩? 2.美国大选为何打中国牌? 3.中美能否共同成为世界经济主导力量? 教学形式: 1.先由各小组展开讨论,并派小组代表课堂上汇报讨论的情况及观点,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并解答。 2.根据小组讨论观点和提出的问题,由任课老师解答问题。 3.教师进行如何选题进行科研指导。 拓展阅读书目: 1.[美]福克纳著,王锟译:《美国经济史》[M],商务印书馆,1964。 2.[美]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M],商务印书馆,1990。 3.[美]杰拉尔德•冈德森:《美国经济新编》[M],商务印书馆,1994。 4.[美]约翰•麦克米伦:《国际经济学中的博弈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意]甘道尔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第五专题大地震后日本经济战略调整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分析大地震后日本经济结构及发展战略调整特点,展望中日经济合作模式。学时:4学时一、日本新增长战略特点(一)2009年日本新增长战略出台的背景1.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冲击日本实体经济2.日本经济出现衰退,成为发达国家中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二)地震再次冲击日本经济结构1.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中断了日本经济走向新增长道路的步伐。2.震后复兴,不仅有利于日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有助于进一步放松规制,加大开放力度,提升日本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三)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是动力1.理论和实践证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2.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下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得以实现。3.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日本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明显不适应全球性市场经济化、自由化的浪潮,其技术创新的步伐显著缓慢。4.日本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在于保守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的日本式经营模式的约束。二、震后重建为新增长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加快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二)大力推动技术革新,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三、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滞后(一)日本对外FDI严重滞后(二)国内“卧龙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三)FTA、ETA进程落后四、日本经济国际化滞后的成因(一)封闭的国内市场(二)严格的规制和许可制度(三)复杂的行政手续等经济体制问题严重制约着日本通过吸收外资、推动技术创新的步伐。五、加快国际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新增长(一)双向FDI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推动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13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3 第五专题 大地震后日本经济战略调整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 2011 年 3 月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分析大地震后日 本经济结构及发展战略调整特点,展望中日经济合作模式。 学时:4 学时 一、日本新增长战略特点 (一)2009 年日本新增长战略出台的背景 1.2008 年美国次债危机冲击日本实体经济 2.日本经济出现衰退,成为发达国家中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 (二)地震再次冲击日本经济结构 1.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中断了日本经济走向新增长道路的步伐。 2.震后复兴,不仅有利于日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有助于进一步放松规制,加大开放力度,提升日本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 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是动力 1.理论和实践证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2.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 强制性制度变迁下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得以实现。 3.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日本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明显不适应 全球性市场经济化、自由化的浪潮,其技术创新的步伐显著缓慢。 4.日本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在于保守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的日本式经营模式的约束。 二、震后重建为新增长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加快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大力推动技术革新,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三、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滞后 (一)日本对外 FDI 严重滞后 (二)国内“卧龙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 (三)FTA、ETA 进程落后 四、日本经济国际化滞后的成因 (一)封闭的国内市场 (二)严格的规制和许可制度 (三)复杂的行政手续等经济体制问题严重制约着日本通过吸收外资、推动技术创新的步伐。 五、加快国际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新增长 (一)双向 FDI 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推动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 (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纳1.积极推动FTA、EPA进程,加强与东亚和亚太地区多边经济合作,鼓励更多的卧龙企业”走向世2.积极培育风险投资等金融市场,为外资来日投资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和网络,扶持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创造更安全的投资环境。(三)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日本东北地区为著名的制造业基地2.地震摧毁了生产基地3.震后在东北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群(四)政府构建吸引外资的软硬环境讨论题:1.日本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战略调整。2.中日经济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3.亚洲经济一体化中中日的作用。教学环节安排:1.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讲解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及日本调整经济增长战略的概况。2.每个小组汇报有关讨论题的具体情况及主要观点。3.指定小组进行文献综述,并针对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或著作2篇),分析其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科研情况,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拓展阅读书目:1.金仁淑:《日本经济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金仁淑:《投资大国的兴衰一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及效应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3.[日]小岛清:《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一经济学的角度》[M],文真堂,19854.[日]小林规威:《日本企业海外经营之道》[M],花城出版社,1998。5.[日]南亮进:《日本经济的发展》(第3版),东洋经济出版社。20026.金明善:《日本走向现代化》[M],辽宁大学出版社。7.薛敬孝、白雪洁等著:《当代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8.[美]迈克尔·波特:《日本还有竞争力吗?》[M],中信出版社,2002。9.金仁淑:《日本如何走向新增长之路》[M],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5日国际财经版,14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1.积极推动 FTA、EPA 进程,加强与东亚和亚太地区多边经济合作,鼓励更多的“卧龙企业”走 向世 2.积极培育风险投资等金融市场,为外资来日投资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和网络,扶持企业培养 国际化人才,创造更安全的投资环境。 (三)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日本东北地区为著名的制造业基地 2.地震摧毁了生产基地 3.震后在东北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群 (四)政府构建吸引外资的软硬环境 讨论题: 1.日本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战略调整。 2.中日经济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3.亚洲经济一体化中中日的作用。 教学环节安排: 1.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讲解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及日本调整经济增长战略的概况。 2.每个小组汇报有关讨论题的具体情况及主要观点。 3.指定小组进行文献综述,并针对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或著作 2 篇),分析其研究方法和主要 观点。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科研情况,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拓展阅读书目: 1.金仁淑:《日本经济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金仁淑:《投资大国的兴衰——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及效应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3.[日]小岛清:《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经济学的角度》[M],文真堂,1985 4.[日]小林规威:《日本企业海外经营之道》[M],花城出版社,1998。 5.[日]南亮进:《日本经济的发展》(第 3 版),东洋经济出版社。2002. 6.金明善:《日本走向现代化》[M],辽宁大学出版社。 7.薛敬孝、白雪洁等著:《当代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8.[美]迈克尔•波特:《日本还有竞争力吗?》[M],中信出版社,2002。 9.金仁淑:《日本如何走向新增长之路》[M],经济日报,2011 年 11 月 15 日 国际财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