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57 第七篇改革激发活力 58 第一章创新政府服务管理 58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8 一、建设规范透明公共财政 .58- 三、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 .58 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二章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59 一、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9 二、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59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0 第三意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0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60 二、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60 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60 第四音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60- 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61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常 61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车 61 第五章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61 一、完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61 二、加快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62. 三、增强乡镇政府管理服务职能, 四、 完善衣村金融和市场服务体系 62、 第八篇开放实现共赢 63 第一章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63 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讲程 63 辐射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64 三、扩大国内经济合作与交流 65 第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 .65 一、聚集高瑞企业总部 .65. 二、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65 ,拓展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 66 第三章提手 市国际影响 .6 增强国际交往服务能力 66 二、打造高水准国际交流平台 .67 三、扩展城市间的国际合作 .67. 四、营浩国际化的服条环暗 .67」 第九篇未来五年的行动路径 68 第一章充实完善调控机制 -68 一、加强财政资金保障 -68 一、健全综合发展政策 。6 三 强化战略资源管理 681 9n9
VI 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57 - ........................................................................................................- 58 - 第一章 创新政府服务管理................................................................................................- 58 -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8 - 二、建设规范透明公共财政.......................................................................................- 58 - 三、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 58 - 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59 - 第二章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59 - 一、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9 - 二、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59 -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0 - 第三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60 - 一、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60 - 二、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60 - 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60 - 第四章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60 - 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61 -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61 - 三、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61 - 第五章 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61 - 一、完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61 - 二、加快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62 - 三、增强乡镇政府管理服务职能................................................................................- 62 - 四、完善农村金融和市场服务体系 ............................................................................- 62 - ........................................................................................................- 63 - 第一章 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63 - 一、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 ...................................................................................- 63 - 二、辐射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64 - 三、扩大国内经济合作与交流 ...................................................................................- 65 - 第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 65 - 一、聚集高端企业总部..............................................................................................- 65 - 二、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65 - 三、拓展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 ...................................................................................- 66 - 第三章 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66 - 一、增强国际交往服务能力.......................................................................................- 66 - 二、打造高水准国际交流平台 ...................................................................................- 67 - 三、扩展城市间的国际合作.......................................................................................- 67 - 四、营造国际化的服务环境.......................................................................................- 67 - ............................................................................................- 68 - 第一章 充实完善调控机制................................................................................................- 68 - 一、加强财政资金保障..............................................................................................- 68 - 二、健全综合发展政策..............................................................................................- 68 - 三、强化战略资源管理..............................................................................................- 68 -
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69 第二章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69- 一、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69. 分阶段有步骤实施规戈 -69 三、动员全社会共同实现规划. .....-70 9m9
VII 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69 - 第二章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69 - 一、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69 - 二、分阶段有步骤实施规划.......................................................................................- 69 - 三、动员全社会共同实现规划 ...................................................................................- 70 -
序言 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 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 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 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 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 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 重要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 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 批复。 9
- 1 - 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 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 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 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 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 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 重要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 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的 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 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 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过去 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患 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 人均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高端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首都经济特征进一步显现,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经济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7倍,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 社会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社区和农村的公共服 务能力显著提升。实施“五无”目标管理,实现城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1.37%,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创新了社会管理与服务,探索了村庄社区化管 理新模式。 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114公里 增加到336公里,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区区通高速目标提前实现。水、电、气、热等资 源能源供应保障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空气质量显著好转,二级及好于二级天 数的比例从64%提高到78.4%。以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大面积、集中式 绿化效果显著。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城市 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实施区县功能定位,城市四类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初步形成。城乡结合部、城市南部和西部等薄弱地区发展加快,重点新城和小城镇建设扎实 起步,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安全饮 水问题全面解决,公路、公交和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改苹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完成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苹,调整了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 整合了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 体制、财政体制、国有经济、医药卫生、科技教育、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
- 2 - 第一章 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 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 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过去 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 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4%,总量达到 13777.9 亿元, 人均超过 1 万美元。经济发展高端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首都经济特征进一步显现,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75%。经济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 1.7 倍,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 社会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社区和农村的公共服 务能力显著提升。实施“五无”目标管理,实现城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 1.37%,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9%。创新了社会管理与服务,探索了村庄社区化管 理新模式。 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 114 公里 增加到 336 公里,公交出行比例达到 40%,区区通高速目标提前实现。水、电、气、热等资 源能源供应保障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空气质量显著好转,二级及好于二级天 数的比例从 64%提高到 78.4%。以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大面积、集中式 绿化效果显著。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城市 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实施区县功能定位,城市四类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初步形成。城乡结合部、城市南部和西部等薄弱地区发展加快,重点新城和小城镇建设扎实 起步,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安全饮 水问题全面解决,公路、公交和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完成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了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 整合了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 体制、财政体制、国有经济、医药卫生、科技教育、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
增国际友好城市12个,一批重大国际会议、会展活动和体有赛事成功举办。跨国公司地区总 部累计达到82家,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年入境旅游者超过490万人次。 百年奥运梦想圆满实现。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赢得了国 际社会高度赞誉,城市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奥运筹办有力带动了首都经济社会 发展、城市文明进步和服务功能提升。奥运场馆设施为古都北京增添了新的魅力元素,奥运 标准提高了首都与国际的接轨水平,奥运经验促进城市运行管理走向成熟,奥运精神成为激 励全市人民奋发前进的强大动力。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首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一笔,对首都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一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全面实现,标志者首都发展 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过去五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特别是“人文、科技、绿色”理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的宏伟目标,推动北京向更高价值目标和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第二章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国际金融危 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内经济结构面 临深刻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期的北京,在 发展水平实现跨越之后,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 一、新趋势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攻坚时期,全市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开放竞争格局深刻调整的新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创新孕有新的突破,国际市场分化组合,特大城市在全球网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发展,以世界城市 为坐标系定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 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的新阶段。国内外产业变革和调整加快进行,资源环境压力正在 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首都经济在服务业主导格局总体确立、消费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之后,面临着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升级的任务。需要更加注重高端引领、创 新驱动、绿色发展,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 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道路。 城市布局和形态走向完善的新阶段。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城市群加快形成, 99
- 3 - 增国际友好城市 12 个,一批重大国际会议、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成功举办。跨国公司地区总 部累计达到 82 家,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年入境旅游者超过 490 万人次。 百年奥运梦想圆满实现。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赢得了国 际社会高度赞誉,城市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奥运筹办有力带动了首都经济社会 发展、城市文明进步和服务功能提升。奥运场馆设施为古都北京增添了新的魅力元素,奥运 标准提高了首都与国际的接轨水平,奥运经验促进城市运行管理走向成熟,奥运精神成为激 励全市人民奋发前进的强大动力。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首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一笔,对首都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一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全面实现,标志着首都发展 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过去五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特别是“人文、科技、绿色”理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的宏伟目标,推动北京向更高价值目标和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第二章 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国际金融危 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内经济结构面 临深刻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期的北京,在 发展水平实现跨越之后,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 一、新趋势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攻坚时期,全市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开放竞争格局深刻调整的新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国际市场分化组合,特大城市在全球网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发展,以世界城市 为坐标系定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 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的新阶段。国内外产业变革和调整加快进行,资源环境压力正在 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首都经济在服务业主导格局总体确立、消费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之后,面临着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升级的任务。需要更加注重高端引领、创 新驱动、绿色发展,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 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道路。 城市布局和形态走向完善的新阶段。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城市群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