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划 1、简述创造力的来源 2、寻求创意的方法有哪些? 3、韦伯.扬的创意法 4、奥斯本核对表法 思考 3、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一些新企业创意,这些创意从何而来?那些最具 与|可行性?那些最不可行?为什么? 训练4、列举出一些最近在你周围新建立的企业,他们能够生存的机会有多 大?为什么?你会给主管或管理者提什么建议以提高他们成功的可能性? 5、在同学中间成立小型的专门工作小组,任务是找出一项能对你的学校 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活动,并简要列出实施该创意的行动计划。 单元 1、做好实践训练项目的准备工作一—开一个“创新思维”班会 预习 2、在同学中间成立小型的专门工作小组,目的是找出一项能对你的学校 内容|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活动 要求 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单元 第二单元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第三章 计 划 70 思考 与 训练 1、简述创造力的来源 2、寻求创意的方法有哪些? 3、韦伯.扬的创意法。 4、奥斯本核对表法 3、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一些新企业创意,这些创意从何而来?那些最具 可行性?那些最不可行?为什么? 4、列举出一些最近在你周围新建立的企业,他们能够生存的机会有多 大?为什么?你会给主管或管理者提什么建议以提高他们成功的可能性? 5、在同学中间成立小型的专门工作小组,任务是找出一项能对你的学校 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活动,并简要列出实施该创意的行动计划。 下一 单元 预习 内容 要求 1、做好实践训练项目的准备工作----开一个“创新思维”班会 2、在同学中间成立小型的专门工作小组,目的是找出一项能对你的学校 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活动。 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单元 第二单元 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授课方法 与时间分配
第三章。计划 第二节创新与运筹 【回顾与说明】 回顾与提问上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分析创造力的来源,介绍 几种创意的寻求方法,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回顾与说明 【本节点睛】 管理无定法。创新是管理的灵魂,创新是管理巨大威力的不竭之源。提问 (1-3分钟) 【走进管理】 【案例3.2】 如有人问:轮胎可以做什么? 缺乏创造力的人会说用来做救生圈或是捆在树上做秋干,富有创造 力的人会说诸如“当大象的眼镜架”或是“机器人头上的光环”。富有创 造力的人比缺乏创造力的人更加灵活。 美国明尼苏达采矿公司能产生新颖的思想并转换成盈利的产品,如 玻璃纸袋、防刮保护材料、带有松紧的一次性尿布等;同样,英特尔公 司在芯片微型化方面领先于所有的制造商,当时,386和486芯片的开 发成功,使该公司占有了与IBM兼容的个人计算机微处理器市场的75% 份额。以5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作为支撑,该公司每年投入12亿美元 用于厂房和设备,8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从而保证有新的更有力的铲平 源源推出,使公司保证竞争的领先地位。那么如何创新呢? 走进管理 【讲授与训练】 、创造力的来源 头脑风暴法 计划职能,作为为未来行动进行谋划的行为,关键在于有新的构想 和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高质量的决策与战略,就不会有高水平的计(5-8分钟) 划,未来的管理行动就很难取得成功。 管理中创新,靠的是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和制 约。创造力来源模式如图3.2所示。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创新 实践。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烈的创新欲望。即管理 者出于事业心、责任感,或兴趣、好奇心等,产生出巨大的创新需要。 (2)敢于创新的勇气。创新,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风险。只有 敢”字当头,勇于创新,创新行为才可能发生。(3)创新意识、创新观 念。只有具备现代、科学的创新观念、创新思想,才会有正确、有效的 创新活动。 2、知识、经验与技能。管理者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创新的 知识基础。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但不是在零起点飞跃的,而总是在 过去知识、经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管理者的管理理论基础越扎实, 实际管理经验越丰富,管理的技能越髙超,他就越有条件进行管理上的 创新
第三章 计 划 71 第二节 创新与运筹 【回顾与说明】 回顾与提问上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分析创造力的来源,介绍 几种创意的寻求方法,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节点睛】 管理无定法。创新是管理的灵魂,创新是管理巨大威力的不竭之源。 【走进管理】 【案例 3.2】 如有人问:轮胎可以做什么? 缺乏创造力的人会说用来做救生圈或是捆在树上做秋千,富有创造 力的人会说诸如“当大象的眼镜架”或是“机器人头上的光环”。富有创 造力的人比缺乏创造力的人更加灵活。 美国明尼苏达采矿公司能产生新颖的思想并转换成盈利的产品,如 玻璃纸袋、防刮保护材料、带有松紧的一次性尿布等;同样,英特尔公 司在芯片微型化方面领先于所有的制造商,当时,386 和 486 芯片的开 发成功,使该公司占有了与 IBM 兼容的个人计算机微处理器市场的 75% 份额。 以 50 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作为支撑,该公司每年投入 12 亿美元 用于厂房和设备,8 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从而保证有新的更有力的铲平 源源推出,使公司保证竞争的领先地位。那么如何创新呢? 【讲授与训练】 一、创造力的来源 计划职能,作为为未来行动进行谋划的行为,关键在于有新的构想 和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高质量的决策与战略,就不会有高水平的计 划,未来的管理行动就很难取得成功。 管理中创新,靠的是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和制 约。创造力来源模式如图 3.2 所示。 1、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创新 实践。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烈的创新欲望。即管理 者出于事业心、责任感,或兴趣、好奇心等,产生出巨大的创新需要。 (2)敢于创新的勇气。创新,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风险。只有 “敢”字当头,勇于创新,创新行为才可能发生。(3)创新意识、创新观 念。只有具备现代、科学的创新观念、创新思想,才会有正确、有效的 创新活动。 2、知识、经验与技能。管理者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创新的 知识基础。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但不是在零起点飞跃的,而总是在 过去知识、经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管理者的管理理论基础越扎实, 实际管理经验越丰富,管理的技能越高超,他就越有条件进行管理上的 创新。 回顾与说明 提问 (1-3 分钟) 走进管理 头脑风暴法 (5-8 分钟)
第三章。计划 3、创造方法。创造方法及指导创造方法的创造性思维则是创造力最 直接、最重要的来源。管理者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并能有效运用创造 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 4、勤奋工作。卓有成效的创新也依赖于勤奋工作。创新不是天上掉 下来的,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脚踏实地,辛勤工作,在 艰苦的实践中完成的。 以上四方面来自管理者自身,是创造力的直接来源;以下两方面则 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具有促进创造力形成的作用。 5、激励。激励给创造者注入动力,会作用于管理者创新精神,促其 勤奋工作,并间接地促进知识、经验、技能与创造方法的掌握。管理中讲授与训练 的激励主要包括对创造者以精神鼓励,特别是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追求 成功的欲望,同时包括各种形式的奖励等。 (50-60分钟) 6、环境。环境是激发或抑制创新的重要条件,营造宽松而富有激励 的环境会有效地促进创新。具体而言,包括放宽约束,鼓励自主决策, 实行自我控制,制定宽松政策,允许犯错误,鼓励冒险精神,营造有利 于创新的团体氛围等。 上述六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详讲 创新精神 知识、经验与技能 创造力 创造方法 勤奋工作 环境 图3.2创造力来源模式 【案例分析】 【案例3.3 接吻青蛙 在这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世界最富创新的美国3M公司。美国 的3M公司,不仅鼓励工程师也鼓励每个人成为"产品冠军"。公司鼓励 每个人关心市场需求动态,成为关心新产品构思的人,让他们做一些家 庭作业,以发现开发新产品的信息与知识,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销售市场
第三章 计 划 72 3、创造方法。创造方法及指导创造方法的创造性思维则是创造力最 直接、最重要的来源。管理者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并能有效运用创造 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 4、勤奋工作。卓有成效的创新也依赖于勤奋工作。创新不是天上掉 下来的,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脚踏实地,辛勤工作,在 艰苦的实践中完成的。 以上四方面来自管理者自身,是创造力的直接来源;以下两方面则 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具有促进创造力形成的作用。 5、激励。激励给创造者注入动力,会作用于管理者创新精神,促其 勤奋工作,并间接地促进知识、经验、技能与创造方法的掌握。管理中 的激励主要包括对创造者以精神鼓励,特别是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追求 成功的欲望,同时包括各种形式的奖励等。 6、环境。环境是激发或抑制创新的重要条件,营造宽松而富有激励 的环境会有效地促进创新。具体而言,包括放宽约束,鼓励自主决策, 实行自我控制,制定宽松政策,允许犯错误,鼓励冒险精神,营造有利 于创新的团体氛围等。 上述六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图 3.2 创造力来源模式 【案例分析】 【案例 3.3】 接吻青蛙 在这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世界最富创新的美国 3M 公司。美国 的 3M 公司,不仅鼓励工程师也鼓励每个人成为"产品冠军"。公司鼓励 每个人关心市场需求动态,成为关心新产品构思的人,让他们做一些家 庭作业,以发现开发新产品的信息与知识,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销售市场 讲授与训练 (50-60分钟) 详讲 激励 创新精神 知识、经验与技能 创造方法 勤奋工作 环境 创造力
第三章。计划 在那里,及可能的销售与利益状况等。如果新产品构思得到公司的支持, 就将相应地建立一个新产品开发试验组,该组由R&D部门、生产部门 营销部门和法律部门等的代表组成。每组由"执行冠军"领导,他负责训 练试验组,并且保护试验组免受官僚主义的干涉。如果一旦研制出"式样 健全的产品”,试验组就一直工作下去,直到将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有 些开发组经过3~4次的努力,才使一个新产品构思最终获得成功;而在 有些情况下,却十分顺利。3M公司知道干万个新产品构思可能只能成功 二个。一个有价值的口号是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 吻"。"接吻青蛙"经常意味着失败,但3M公司把失败和走进死胡同作为 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其哲学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 分析创新精神 二、创意产生方法 目前,提高人类创造力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 产生创意的方法 1、詹姆斯.韦伯.扬创意法 最广为人知的构想产生方法是詹姆斯.韦伯.扬所提出的。韦伯.扬生 前曾任美国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创意主任,并于1940年提出其产生构想的 概念。 韦伯.扬创意法在构想是有五个特定步骤: (1)收集原始资料 (2)用心检查这些资料 (3)孵化阶段 (4)构想的产生 (5)最后形成与发展构想 韦伯.扬最重要的观点是“新构想是不折不扣的老要素之新组合 2、奥斯本核对表法 奥斯本核对表法是在新产品开发中最具盛名的创意方法。该方法就 是利用一张预先准备好的核对表,以此为索引,由计划、有意识地将个 人头脑中的构想引导出来。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用奥斯本核对表, 以询问的方式,引出构想 如通过“把公共汽车加倍”的思考,可以想出双层公共汽车 奥斯本核对表
第三章 计 划 73 在那里,及可能的销售与利益状况等。如果新产品构思得到公司的支持, 就将相应地建立一个新产品开发试验组,该组由 R&D 部门、生产部门、 营销部门和法律部门等的代表组成。每组由"执行冠军"领导,他负责训 练试验组,并且保护试验组免受官僚主义的干涉。如果一旦研制出"式样 健全的产品",试验组就一直工作下去,直到将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有 些开发组经过 3~4 次的努力,才使一个新产品构思最终获得成功;而在 有些情况下,却十分顺利。3M 公司知道千万个新产品构思可能只能成功 一~二个。一个有价值的口号是"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 吻"。"接吻青蛙"经常意味着失败,但 3M 公司把失败和走进死胡同作为 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其哲学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 分析创新精神 二、创意产生方法 目前,提高人类创造力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 产生创意的方法: 1、詹姆斯.韦伯.扬创意法 最广为人知的构想产生方法是詹姆斯.韦伯.扬所提出的。韦伯.扬生 前曾任美国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创意主任,并于 1940 年提出其产生构想的 概念。 韦伯.扬创意法在构想是有五个特定步骤: (1)收集原始资料 (2)用心检查这些资料 (3)孵化阶段 (4)构想的产生 (5)最后形成与发展构想 韦伯.扬最重要的观点是“新构想是不折不扣的老要素之新组合” 2、奥斯本核对表法 奥斯本核对表法是在新产品开发中最具盛名的创意方法。该方法就 是利用一张预先准备好的核对表,以此为索引,由计划、有意识地将个 人头脑中的构想引导出来。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用奥斯本核对表, 以询问的方式,引出构想。 如通过“把公共汽车加倍”的思考,可以想出双层公共汽车。 奥斯本核对表
第三章。计划 有没有其他用途-维持现状?稍做改变? 2、能否借用其他创意-有什么类似的东西?能借用别人的创意图表法 吗?过去有没有类似的东西?能不能模仿什么?可以模仿谁的东西? 3、可否改变形状、颜色、运动---重新塑造以下;实折改变意义、 颜色、运动、声音、味道、形状、类型。 4、能否变大-加上一点什么;多花一点时间;增加次数;拉长; 变薄;附加其他价值;重叠起来;夸张看看。 5、能否变小--试着取消一些东西;压缩看看;变小些;变低;缩 短;除去;变成流线型看看。 6、能否替换-用别人去代替;用其他要素代替;用其他材料代替; 改变一下程序;采用其他动力等等。 7、能否对调--保要素对调;换成其他类型;改用别种排列;采用 别种顺序;原因和结果对调;改变速度等等。 8、能否颠倒-正、负反过来;里外颠倒;上下颠倒;功能颠倒等 等。 9、能否加以组合-变成合金如何?组合起来如何?组合成单件如 何?将目的组合起来;将创意组合起来等等。 3、狄波诺的“水平思考” 狄波诺在其《管理上的水平思考法》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水平思 考 水平思考法的特点。水平思考法一般是一种“不连续”的思考,或 是“为改变而改变”的思考。与水平思考相对立的是传统逻辑上的“垂 直思考”。垂直思考是从一种信息状态直接到另一种状态,他像建塔,以例说明 块石头稳定地置于另一块石头之上;或像挖洞,把你已有的一个洞在 挖下去成一个更深的洞 狄波诺从10个方面对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进行比较分析: 垂直思考 水平思考 1选择性的思考 生生不息性的思考 2他的移动之又出现一个方向后才他的移动则是为了产生一个方 移动 3分析性的思考 「激发性的思考 4|按部就班的思考 可跳来跳去的思考 5用此方法者,必须每一步都正确不一定每一步都正确 6为封闭某些途径要用否定 不用否定 7十要集中排出不相关者欢迎闯入的机会 8类别、分类与名称都是固定的不固定 9遵循最可能的途径 探索最不可能的途径 10是无限的过程或然性的过程 狄波诺认为可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激发“水平思考”并突破垂直思考 1、对目前情况进行选择 2、对目前假定进行挑战 3、创新
第三章 计 划 74 1、有没有其他用途----维持现状?稍做改变? 2、能否借用其他创意----有什么类似的东西?能借用别人的创意 吗?过去有没有类似的东西?能不能模仿什么?可以模仿谁的东西? 3、可否改变形状、颜色、运动----重新塑造以下;实折改变意义、 颜色、运动、声音、味道、形状、类型。 4、能否变大----加上一点什么;多花一点时间;增加次数;拉长; 变薄;附加其他价值;重叠起来;夸张看看。 5、能否变小----试着取消一些东西;压缩看看;变小些;变低;缩 短;除去;变成流线型看看。 6、能否替换----用别人去代替;用其他要素代替;用其他材料代替; 改变一下程序;采用其他动力等等。 7、能否对调----保要素对调;换成其他类型;改用别种排列;采用 别种顺序;原因和结果对调;改变速度等等。 8、能否颠倒----正、负反过来;里外颠倒;上下颠倒;功能颠倒等 等。 9、能否加以组合----变成合金如何?组合起来如何?组合成单件如 何?将目的组合起来;将创意组合起来等等。 3、狄波诺的“水平思考” 狄波诺在其《管理上的水平思考法》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水平思 考”法。 水平思考法的特点。水平思考法一般是一种“不连续”的思考,或 是“为改变而改变”的思考。与水平思考相对立的是传统逻辑上的“垂 直思考”。垂直思考是从一种信息状态直接到另一种状态,他像建塔,以 一块石头稳定地置于另一块石头之上;或像挖洞,把你已有的一个洞在 挖下去成一个更深的洞。 狄波诺从 10 个方面对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进行比较分析: 序 号 垂直思考 水平思考 1 选择性的思考 生生不息性的思考 2 他的移动之又出现一个方向后才 移动 他的移动则是为了产生一个方 向 3 分析性的思考 激发性的思考 4 按部就班的思考 可跳来跳去的思考 5 用此方法者,必须每一步都正确 不一定每一步都正确 6 为封闭某些途径要用否定 不用否定 7 要集中排出不相关者 欢迎闯入的机会 8 类别、分类与名称都是固定的 不固定 9 遵循最可能的途径 探索最不可能的途径 10 是无限的过程 或然性的过程 狄波诺认为可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激发“水平思考”并突破垂直思考: 1、对目前情况进行选择; 2、对目前假定进行挑战 3、创新 图表法 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