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控制 第一单元授课计划 第六章控制 章节 第一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教学 目的 深刻理解控制职能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控制的机理,为 要求 行使控制职能奠定基础,掌握控制的过程 教学重点: 、三种常用控制类型 教学2、控制的过程 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 、控制机制与要领的掌握 种最常用的控制类型的运用 1、在日常工作中,控制与计划到底哪个更重要? 2、企业哪些方面的工作无法定标准这时该如何控制? 3、如何使自己不官僚? 思考 4、控制是普遍的吗?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5、我是怎样认识管理控制的涵义的? 训练 6、举例说明管理控制为什么重要? 7、计划与控制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8、反馈控制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9、联系实际谈谈预先控制的重要性 预习 第三节控制技术与方法 单元 预习中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预习 1、为保证有效控制,在控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内容 2、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的区别是什么? 要求 3、市场控制与社群控制的关系是什么? 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单元 157
第六章 控 制 157 第一单元 授课计划 章节 第六章 控 制 第一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教学 目的 要求 深刻理解控制职能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控制的机理,为 行使控制职能奠定基础,掌握控制的过程。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 1、三种常用控制类型 2、 2、控制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1、控制机制与要领的掌握 2、 2、三种最常用的控制类型的运用 3、 思考 与 训练 1、在日常工作中,控制与计划到底哪个更重要? 2、企业哪些方面的工作无法定标准,这时该如何控制? 3、如何使自己不官僚? 4、控制是普遍的吗?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5、我是怎样认识管理控制的涵义的? 6、举例说明管理控制为什么重要? 7、计划与控制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8、反馈控制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9、联系实际谈谈预先控制的重要性 下一 单元 预习 内容 要求 预习 第三节 控制技术与方法 预习中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为保证有效控制,在控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的区别是什么? 3、市场控制与社群控制的关系是什么? 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单元
第六章。控制 第一单元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授课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回顾与说明】 回顾与说明 本节可从一般控制入手,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控制(13分钟) 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进而引出管理控制的涵义,并进一步用实例 分析控制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控制的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点: (3-5分钟)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特别是现代方 法 走进管理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技能点 学生发言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5-8分钟) 2.掌握搜集与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 【本节点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主讲教师的话 【走进管理】 【案例6.1】 哈勃望远饶 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准备,耗资15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 后终于在1990年4月发射升空。但是,美国国家航天局仍然发现望远 镜的主镜片存在缺陷。由于直径达94.5英寸的主镜片的中心过于平坦, 导致成像模糊。因此望远镜对遥远的星体无法像预期那样清晰地聚焦, 结果造成一半以上的实验和许多观察项目无法进行 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如果有一点更好的控制,这些是完全可以避 免的。镜片的生产商珀金斯-埃默公司,使用了一个有缺陷的光学模板 生产如此精密的镜片。具体原因是,在镜片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的 种无反射校正装置没设置好。校正装置上的1.3毫米的误差导致镜片研 磨、抛光成了误差形状。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与其他许多NSSA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时间上的压力,而
第六章 控 制 158 第一单元 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授课方法 与时间分配 第一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回顾与说明】 本节可从一般控制入手,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控制 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进而引出管理控制的涵义,并进一步用实例 分析控制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控制的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特别是现代方 法;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技能点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2.掌握搜集与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 【本节点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主讲教师的话 【走进管理】 【案例 6.1】 哈勃望远镜 经过长达 15 年的精心准备,耗资 15 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 后终于在 1990 年 4 月发射升空。但是,美国国家航天局仍然发现望远 镜的主镜片存在缺陷。由于直径达 94.5 英寸的主镜片的中心过于平坦, 导致成像模糊。因此望远镜对遥远的星体无法像预期那样清晰地聚焦, 结果造成一半以上的实验和许多观察项目无法进行。 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如果有一点更好的控制,这些是完全可以避 免的。镜片的生产商珀金斯-埃默公司,使用了一个有缺陷的光学模板 生产如此精密的镜片。具体原因是,在镜片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的一 种无反射校正装置没设置好。校正装置上的 1.3 毫米的误差导致镜片研 磨、抛光成了误差形状。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与其他许多NSSA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时间上的压力,而 回顾与说明 (1-3 分钟) 学习目标 (3-5 分钟) 走进管理 学生发言 (5-8 分钟)
第六章。控制 是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发现望远镜上的错误。实际上,镜片的粗磨在 1978年就开始了,直到1981年才抛光完毕,此后,由于“挑战者号讲授与训练 航天飞机的失事,完工后望远镜又在地上待了两年。 (50-60分 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中负责哈勃项目的官员,对望远镜制|钟) 造中的细节根本不关心。事后航天管理局中一个6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 的负责人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证据说明问题的存在,但这三次机会都 失去了 略讲 点评: 哈勃望远镜的例孑说明了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如果没有控制将发生 什么。一件事情,无论计划做得多么完善,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控制系 统,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问题。因此,对于有效管理,必须考虑到设 计良好的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好处。 【讲授与训练】 控制机制 管理控制概述 、管理控制的含乂。控制是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管理中的控制 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 切行动。 在广义上,控制与计划相对应,控制是指除计划以外的所有保证 计划实现的管理行为,包括组织、领导、监督、测量和调节等一系列环 在狭义上,控制是指继计划、组织、领导中之后,按照计划标准 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学生阅读 孪生兄弟 一把剪刀的两刃” 计划的目标、方针、政策等等是控制标准 控制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 2、控制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控制是管理四大职能之一,与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密切配合, 共同构成组织的管理循环;控制是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一项重要职能 是与计划职能孪生的;控制要以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为基础,同时, 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 学生提问 你能举出一个没有使用任何控制的组织吗? 控制的作用。 (1)控制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这是控制的最根本作用; (②)控制可以使复杂的组织活动能够协调一致、有序地运作,以增强组织活 动的有效性; (3)控制可以补充与完善期初制定的计划与目标,以有效减轻环境的不确定 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4)控制可以进行实时纠正,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 控制系统 159
第六章 控 制 159 是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发现望远镜上的错误。实际上,镜片的粗磨在 1978 年就开始了,直到 1981 年才抛光完毕,此后,由于“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的失事,完工后望远镜又在地上待了两年。 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中负责哈勃项目的官员,对望远镜制 造中的细节根本不关心。事后航天管理局中一个 6 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 的负责人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证据说明问题的存在,但这三次机会都 失去了”。 点评: 哈勃望远镜的例子说明了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如果没有控制将发生 什么。一件事情,无论计划做得多么完善,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控制系 统,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问题。因此,对于有效管理,必须考虑到设 计良好的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好处。 【讲授与训练】 一、控制机制 (一)管理控制概述 1、管理控制的含义。控制是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管理中的控制 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 切行动。 在广义上,控制与计划相对应,控制是指除计划以外的所有保证 计划实现的管理行为,包括组织、领导、监督、测量和调节等一系列环 节; 在狭义上,控制是指继计划、组织、领导中之后,按照计划标准 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孪生兄弟”、“一把剪刀的两刃” 计划的目标、方针、政策等等是控制标准 控制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 2、控制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控制是管理四大职能之一,与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密切配合, 共同构成组织的管理循环;控制是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一项重要职能, 是与计划职能孪生的;控制要以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为基础,同时, 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 学生提问: 你能举出一个没有使用任何控制的组织吗? ⚫控制的作用。 ⑴控制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这是控制的最根本作用; ⑵控制可以使复杂的组织活动能够协调一致、有序地运作,以增强组织活 动的有效性; ⑶控制可以补充与完善期初制定的计划与目标,以有效减轻环境的不确定 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⑷控制可以进行实时纠正,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 3、控制系统 讲授与训练 ( 50-60 分 钟) 略讲 学生阅读
第六章。控制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指由决定和被决定动态系统稳定状态的元素有机结 合而成的集合。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系统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必须保持的平衡状态; (2)它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3)从外部环境到系统内部有一种信息传输 (4)系统具有一种能保证实现系统稳定或平衡状态的可进行纠正行动的装 置。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与环境。系统状态是由系统本身与其外部环境决定的。系统与其图表法 环境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系统的输入输出向量实现的。而输入输出向量又是借助 信息流形式表示的。 控制系统通过输入、输出、反馈等变量或过程来实现控制的功能与目标。 如图6.1所示。 详讲 环境 控制 环境 输入向量、系统/输出向量 反馈 图6.1控制系统与环境 二、控制的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志,控制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但是,管理中最基 本的控制有三种类型,即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 种常用控制类型 1、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指在行动之前,为保证未来实际与计划 目标一致所作的努力。 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可能 产生的偏差。其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 2、同步控制。同步控制是指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指导 监督下属工作,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目标一致的各种活动。 同步控制所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实际状况与计划目标之 间的偏差。其基本形式是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和测量、评价。 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把行动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纠正 未来行为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是在计划执行后进行的,其目 的不是对既成事实的纠正,而是为即将开始的下一过程提供控制的依 据。 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其
第六章 控 制 160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指由决定和被决定动态系统稳定状态的元素有机结 合而成的集合。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⑴系统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必须保持的平衡状态; ⑵它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⑶从外部环境到系统内部有一种信息传输; ⑷系统具有一种能保证实现系统稳定或平衡状态的可进行纠正行动的装 置。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与环境。系统状态是由系统本身与其外部环境决定的。系统与其 环境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系统的输入输出向量实现的。而输入输出向量又是借助 信息流形式表示的。 控制系统通过输入、输出、反馈等变量或过程来实现控制的功能与目标。 如图 6.1 所示。 二、控制的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志,控制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但是,管理中最基 本的控制有三种类型,即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 三种常用控制类型 1、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指在行动之前,为保证未来实际与计划 目标一致所作的努力。 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可能 产生的偏差。其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 2、同步控制。同步控制是指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指导、 监督下属工作,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目标一致的各种活动。 同步控制所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实际状况与计划目标之 间的偏差。其基本形式是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和测量、评价。 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把行动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纠正 未来行为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是在计划执行后进行的,其目 的不是对既成事实的纠正,而是为即将开始的下一过程提供控制的依 据。 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其 图表法 详讲 环 境 控制 环 境 输入向量 系统 输出向量 反馈 图 6.1 控制系统与环境
第六章。控制 控制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汲取经验教训,调整与改进 下一阶段的资源配置与过程指导、监督。。 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1)预先控制,使建立在能测量资源的属性 与特征的信息得出上的,其纠正行动的核心是调整与配置即将投入的资 源,以求影响未来的行动;(②2)同步控制,其信息来源于执行计划的过程, 行最终结果的信息的基础上的,其所要纠正的不是测定出的各种结笑,图表法 其纠正的对象也正是这一活动过程;(3)反馈控制,是建立在表明计划执 而是执行计划的下一个过程的资源配置与活动过程。见图6.3。 预先 同步 反馈 控制 控制 控制 执行计划活动 执行计划结果 详讲 信息流 图63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 控制行动: 控制要领 (一)实行例外控制 1.基本含义。有效的管理者要把控制力量集中在例外情况上。即 只有实际工作脱离计划的重大偏差,才应由领导者处理,而一些不重要 的问题应用己经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去解决。 2.具体要求。它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几点:(1)假定某些偏差的 发生是预料之中的,只要活动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那就可以将其看做 是处于控制之中的。(2)只有重大偏差,也没有处理它的既定规范,才 应该由领导者处理。(3)领导者要为下级明确提供能够用来处理次要偏 差的既定原则、政策、程序、规范和措施,以保证他们有效、独立地解 决那些例行问题。(4)管理部门应对调整标准做好准备。必须根据情况 的变化对过时的目标或规范加以修正。 (二)在战略要点上控制 1.基本含义。一个高层管理者面临着一个庞大系统,对这一系统 所有方面、所有问题全部进行集中的个人控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解 决控制什么和在什么地方控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战略 要点上控制,即根据战略要点出现的偏差去控制一般的工作因素 2.战略要点。所谓战略要点,是指与诸工作因素相互联系,并能 综合、集中反映与统领制约这些工作因素的关键性环节。 3.利润是必须控制的战略要点
第六章 控 制 161 控制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汲取经验教训,调整与改进 下一阶段的资源配置与过程指导、监督。。 ⚫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⑴预先控制,使建立在能测量资源的属性 与特征的信息得出上的,其纠正行动的核心是调整与配置即将投入的资 源,以求影响未来的行动;⑵同步控制,其信息来源于执行计划的过程, 其纠正的对象也正是这一活动过程;⑶反馈控制,是建立在表明计划执 行最终结果的信息的基础上的,其所要纠正的不是测定出的各种结果, 而是执行计划的下一个过程的资源配置与活动过程。见图 6.3。 三、控制要领 (一)实行例外控制 1.基本含义。有效的管理者要把控制力量集中在例外情况上。即 只有实际工作脱离计划的重大偏差,才应由领导者处理,而一些不重要 的问题应用已经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去解决。 2.具体要求。它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几点:(1)假定某些偏差的 发生是预料之中的,只要活动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那就可以将其看做 是处于控制之中的。(2)只有重大偏差,也没有处理它的既定规范,才 应该由领导者处理。(3)领导者要为下级明确提供能够用来处理次要偏 差的既定原则、政策、程序、规范和措施,以保证他们有效、独立地解 决那些例行问题。(4)管理部门应对调整标准做好准备。必须根据情况 的变化对过时的目标或规范加以修正。 (二)在战略要点上控制 1.基本含义。一个高层管理者面临着一个庞大系统,对这一系统 所有方面、所有问题全部进行集中的个人控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解 决控制什么和在什么地方控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战略 要点上控制,即根据战略要点出现的偏差去控制一般的工作因素。 2.战略要点。所谓战略要点,是指与诸工作因素相互联系,并能 综合、集中反映与统领制约这些工作因素的关键性环节。 3.利润是必须控制的战略要点。 图表法 资 源 执行计划活动 执行计划结果 详讲 预先 控制 同步 控制 反馈 控制 图 6.3 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 信息流: 控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