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海外 这一总体性描述,可以用下页列出的青岛连续20年的气温 简略记录来说明。 日 红石片 黄海 现山卫 千公里 地圆1:胶州湾及邻近地区 3
海外工 月份气压气温 季风 男、霜、雨、雪的天数 雨母 (mm)(℃) (mm) 1m-2北风 2,15,5,5.527.5 270-0.1北风 4,13,4,425 中, 3 7674.4南风 4,7,1.5,517.5 15 4位10.1南风和东南风 6,0.5,511.5 27 575815.4 南风和东南风 雾8,雨7:15 28 675 19.5南风和东南风 雾11,雨8.519.5 80.7 7 75523.5 南风和东南风 雾12,雨1224 8755 25.3 南风和东南风 雾2,雨1:13 金 9 761.420.8北风 雾5,雨7,58 92.8 10 765.715.9北风和西北风 雾1,雨34 2 1179 80北风和西北风 雾1,雨4.25.2 7 12731.0北风 1,14.4,4.4,3.3:23.1 15.9 青岛20年气候的平均月记录 表注:《胶河志》第Ⅱ卷(1929年),第六部分。 根据卜凯(Buck)提供的资料D,该地区年降水量是700mm, 这显然是该地区内陆与沿海降水量的平均数。表上536.8mm 的年降雨量是可信的。表上的气温也和卜凯的记录相吻合:I 月份,0℃,或稍低于0℃:7月份,卜凯的记录是24℃,表上是 23.5℃。这是由于台头村离海较近。台头村最热的天气不是在 7月而是在8月,气温为25.3℃。 :装南林华按7学举量华结表利咖 4
村庄的位量 一个中国村庄 台头村土地的土壤质量差别很大。台头村西面、西北面和 西南面的山地,是黄色的沙质土壤;而东面、北面和东北面的土 壤则是暗色的,不宜耕作。台头村南面和东南面是洪泛地、沼泽 地和水地。水地的土质非常肥沃,可以生产优质水稻。洪泛地 中有些是盐碱地,但由于积累着很厚的洪泛土壤,土质也很好: 然而由于洪水的周期性威胁,其价格只相当于劣质土地,甚至低 于劣质土地。水地的价格与居住区土地相当。根据《青岛志》 上的地质记录,该地区的地质构成大体上是石灰石,而卜凯却把 它归入褐土地区。 耕地分布在村庄四周(参见地图2)。尽管相邻村庄之间的 边界常常重叠,但一般说来边界线还是能够辨认的。台头村村 庄到四周边界的距离不等。到南面边界线的距离很短,经过莱 园和打谷场,再过儿片田地就到了;村庄到西南边界线的距离要 长得多,几乎有1到1.5英里:而到西面、西北面、北面、东北面 和东面边界线的距离大致相等,约有三分之二英里。 村庄可大致分成两部分:居住区和外围地区。居住区位 于台头河北岸。沿着弓一样弯曲的台头河,是一条大街,从 大街分支出的小路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与大街相连的小 巷、小径大多向北延伸,大多数居民住在大街的北面。当地 人把小巷或小径称为胡同。如果某一胡同的村民大多是某 一家族的成员,就用该家族名称来称呼这一胡同。但有时住 在西面的人会叫东面的小巷为东胡同,而住在东面的人则叫 西面的小巷为西胡同。西端的两个小巷实际是通往邻村的6 路。不是所有胡同都通到村子的北头,这是为了村庄的安 全,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近来为了防备土匪抢劫,胡同与大 街相连的南入口用门和路障设了防。 5
海 6
国村庄 村庄的位爱 大街的中心区很宽阔,南面临河,可以看到开阔的田园风 光。殷实的人家沿着河岸修筑了几段河堤,上面种省成排的杨 柳。这儿是村庄的社交中心和公共广场。夏天,整个炎热的下 午村民们往往都坐在树下的石头上或大堤上聊天。冬天,老人 们靠墙晒太阳,照看在场地上玩耍的孩子们。村民们不恩意朵 在他们那狭小而烟雾弥漫的家里,经常到这里来编篮子、织装衣 或修整衣具。该公共场所的有些部分是村民的私有财产,这些 村民白天经常把它作为家禽的围场,在把粪肥和泥运到田地里 去之前,也经常把它们堆放在这里。 较好的房子都位于居住区的中心。村里有四个家族,胡同 把居住区分成四大块。第一块占整个居住区近十分之八,所有 的好房子几乎都在这里,是村中最大的家族—潘姓家族的居 住区。第二块是陈姓家族的居住区。第三块是杨姓家族的居住 区。第四块是刘姓家族的居住区。从村庄地图上可以看出,同 一家族的家庭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心,中心往外直到这一家 族居住区的边界。每个家族都有几个孤立的家庭,他们住在别 的家族区或主要居住区之外。比如一个杨姓家庭几年前迁到东 胡同潘姓家族居住区。而一个潘姓家庭则迁移到靠近杨家和薛 家的西面一隅。最近,另一个潘姓家庭在村庄北面田地里造了 一僮新砖瓦房,与老居住区完全分离。这在村民看来是极其少 见的。一般说来,较老和较富有的家庭占据居住区的中心部分, 而较穷或较小的家庭散布在居住区的边沿。在主要居住区,有 村学校,基督教堂、两个榨油厂和一个小铸造厂。村学校没有自 7 己的房子,借用了一两间民房。基督教堂建于25年前,是一座 很好的建筑,只有潘家的新房子能与之蟾美。 紧挨着居住区的是菜园和打谷场。第一块,从台头河向南, 属于潘姓家庭。潘姓的打谷场和菜园很大,经营得也很尽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