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地处第四纪地质岩性结构,含水层岩性西粗东细,南粗北细,地下水 埋深西深东浅,北深南浅,为水量极丰富的单一潜水开采区。地下水的补给,有 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漏和山区基岩裂隙水的直接补给等形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 补给量为××××四周的天山雪水、夏季的降雨以及赛里木湖的裂隙水和××××河水 的地下补给。山区地下水为×x××雪水及夏季的降雨补充的地下水,开垦区位于 ×xx×,水量极其丰富。 据1993年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分析,地下水资源量为2500万立方米, 其中可开采量1500万立方米,现状地下水已开采量占资源量的52.6%,占可开 采量的87.7%。水质较好,矿化度0.5-1g/L,为农业需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004 年项目区地下水开采量1315.16万立方米。 (3)泉水 在xxxx二、三、七xxxx均有分布。其中三xxx×、七xxxx泉水较多。另外在 ×××滩草原也有部分地段有水渗出地表。 3.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略) 4环境质量状况 4.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本次评价采用的监测资料来源于××x×××××××××环境监测站2007年7月1日 在项目区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用于评价项目区内的SO2、NO2.TSP日均浓 度现状。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见表3。 表3 xxXx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m 监测 NO S02 TSP 项目 监测日期 1* 3 3* 30 30 1 3 3# 第一天 0.009 0.007 0.005 0.003 0.006 0.002 0.016 0.025 0.027 第二天 0.007 0.006 0.008 0.012 0.007 0.003 0.027 0.034 0.024 第三天 0.005 0.009 0.007 0.005 0.008 0.006 0.037 0.027 0.029 平均值 0.007 0.007 0.007 0.007 0.007 0.004 0.027 0.029 0.027 标准值 0.12 0.12 0.12 0.15 0.15 0.15 0.30 0.30 0.30 未超 未超 未超 未超 未超 未超 未超 未超 未超 超标情况 标 标 标 标 标 标 标 标 标 由上表可以看出,××××区域内NO2日均浓度0.007mg/m3、S02日均浓度 范围0.004~0.007mg/m3、TSP日均浓度范围0.027~0.029mg/m3、均未超过《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评价区现状环境空气质量 良好。 4.2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I)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①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时间 博乐河流经该××,因此2007年7月1日在博乐河取一个水样。 ②监测结果见表4。 表4 水质监测结果 mg/L 结 COD NH3" PH TP As cI Cr6+ CN (Mn) N 采用 1# 7.12 1.52 0.026 0.0041 0.58 5.00 0.389 0.0026 0.002 标准值 6-9 6 0.2 0.05 1.0 250 1.0 0.05 0.2 尊 温度 S042 粪大肠菌群 名 DO DO 挥发酚 石油类 ℃ (个L) 采 1# 9.88 16 9.83 <0.002 0.05 55 <2 标准值 5 0.005 0.05 250 10000 ③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评价。评价方 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Pi=Ci/Coi 式中:Pi一一i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一一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mg/Nm3): Coi一一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对于水质参数(PH)。其污染指数为: PHi≤7.0时,P阳=(7.0-PHi)/(7.0-PHsd); PHi≥7.0时,PpH=(PHi-7.0)/(PHsu-7.0): 式中:PH一一PH污染指数,PHi一一实测PH值,PHsd一一标准中PH下 限值,PHsu一一标准中PH上限值 对于水质参数(DO),其污染指数为: D0<D0,7.0时,SDo.j=10-9xD0/D0s: D0≥D0:时,SDo.j=|D0rDO|/DOD0,): 式中:Spo.j一一DO的标准指数: DO一一某水温、某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g/L,计算公式常采 用:D0=468/(31.6+T),T为不温,℃: DO,一一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DO,一一溶解氧的标准评价限值,mg/L。 ④评价结果 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水质评价结果 CN 项目 NH3*- pH COD TP As F CI C6 DO N S0,2 监测 0.064 0.25 0.13 0.0 0.58 0.02 0.389 0.0 0.01 0.01 0.22 值值 82 52 项目 挥发酚 石油类 糞大肠菌群 监测 <0.4 1.0 <0.0002 值 由表5中得知,所有污染物的污染指数Pi均小于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水质良好。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据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分析,××××地下水资源量为2500万立方米, 其中可开采量1500万立方米,现状地下水已开采量占资源量的52.6%,占可 开采量的87.7%。水质较好,矿化度0.5一1g/L,为农业需要提供了可靠的 保证。2004年项目区地下水开采量1315.16万立方米。 根据×xx×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检验报告,对×XXXxXxx部供水井的井水 进行取样检测,有若干项指标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不合格项如下,具体数据详见《检验报告》。 表6 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 mg/L 序号 检测参数 单位 检测结果 标准限值(一级) 1 总硬度(以CaCO3计) mg/L 735 450 2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40 1000 3 细菌总数(个L) mg/L 110 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x地下水水质有三项指标都不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4.3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1)评价范围 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2)监测点布置 根据现有简易公路交通状况及主要敏感区分布情况,本次对简易公路现有噪 声情况分3个点进行监测,主线分别是×XxX××××部中学、×x××X×Xx部幼儿园、 幸福路(北段)居民区。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参考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94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 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的规定,即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昼间按 60分贝,夜间按50分贝执行:4类:昼间按70分贝,夜间按55分贝执行。环 境噪声执行标准见表7
表7环境噪声执行标准 单位:dB(A) 敏感目标 昼间 夜间 说明 医院、学校 60 50 室 外 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 60 50 2类标准适用区 且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 红线35m外的居民住宅 60 50 筑为主,2类标准适用区 且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 红线35m内的居民住宅 70 55 筑为主,4类标准适用区 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含三层),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居民住宅 70 55 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的 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 (4)监测结果 本次环评于2007年7月采用HS5691智能声级计,对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 进行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见表8。 表8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距路 环境噪声值Leq[分贝(一)】 最大噪声值 主要 监测点 边距 昼间 夜 间 Lmax 噪声源 离(m) 实测 标准 实测 标准 昼间 夜间 ×Xx×部幼儿 人群活动、 50 43.86 60 40.22 50 52.4 46.6 园 机械车辆 人群活动、 ×x×部中学 55 43.7 60 40.02 50 52.4 45.8 机械车辆 幸福路(北) 人群活动、 20 44.0 70 42.6 55 55.4 47.6 居民区 机械车辆 (5)结果分析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看,本拟建道路段现有噪声源主要为机械车辆声、人群活 动声。受影响的对象对主要为沿线的居民点。 从以上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沿线各噪声敏感点与夜间噪声均不超标,当 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4.4生态环境 本拟建道路所在区域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行道树,树种以 杨树、榆树、柳树为主。 野生动物种类和数目较少,鸟类为常见鸟类:麻雀、原鸽、喜鹊等种类。 4.5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项目区六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达8.6次,八级 以上大风为平均每年达1.5次,多在四到七月发生。依据风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 分析,该区域大风以吹扬为主,属轻度侵蚀。自然植被覆盖度在城镇地段可达到 40%,所以评价区内风力侵蚀较弱,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不明显
4.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生态:保证评价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不致因工程建设而趋于恶化,控 制道路沿线在施工期对土壤环境、植被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及原有地貌的破坏程 度和范围,把生态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采用适当的环境措施,防止生态环境恶 化。 (2)空气、声环境:保证沿线空气、声环境质量不恶化,保持在相应功能 区的标准之内,其保护目标见表9。 表9 道路沿线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路段 敏感目标 距路边距离 方位 备注 (m) 建 xx×x幼儿园 98 垂直 道路与教学楼之间有围墙和林带 设 xxxx小学 27 垂直 道路与教学楼之间有围墙和林带 路 XXXX中学 92 垂直 道路与教学楼之间有围墙和林带 居民区 18 垂直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林带 巴尔鲁克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门面房 居民区 20 西路 平行 和林带 XXXx医院 75 平行 道路与住院部之间有围墙和林带 哈拉布拉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门面房 西路 居民区 20 平行 和林带 xXxx结路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门面房 居民区 30 垂直 西侧 和林带 幸福路 居民区 20 垂直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林带 人民路 居民区 22 垂直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林带 安居路 居民区 15 平行 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林带 (3)水环境:保证工程沿线附近水环境质量在相应的标准之内。 (4)社会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区域内 1)受拆迁影响各类基础设施: 2)受道路切割影响的线路两侧居民与单位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3)受项目影响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 5评价适用标准 5.1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Ⅱ、IWV类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文件环发[2003]94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 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5.2污染物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