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无论在任何社会,孝道都是自然的和社会的基础,血缘关 系是自然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的,基于血缘和亲情侍奉父 母老人是自然的天性,而家庭关系的和睦是维系社会关系 和谐的基础。 对父母的孝和敬都是社会人伦的核心价值,是天经地义的, 尽管我们批判中国古代不平等下的孝文化,但其中所蕴涵 的敬孝是我们必须所坚持的,没有对父母的尊敬,何谈孝? 做父母的,最主要的还是首先希望子女对自己的尊敬,这 是起码的道德要求,物质上的赡养是基本需求,是尊敬父 母的外在表现,自己无力赡养另当别论,如果自己有能力 赡养而不赡养,就丧失了对父母最起码的敬;如果认为孝 就是提供物质上的供养,其他一概不管不问,则丧失了孝 的本意即敬
• 无论在任何社会,孝道都是自然的和社会的基础,血缘关 系是自然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的,基于血缘和亲情侍奉父 母老人是自然的天性,而家庭关系的和睦是维系社会关系 和谐的基础。 • 对父母的孝和敬都是社会人伦的核心价值,是天经地义的, 尽管我们批判中国古代不平等下的孝文化,但其中所蕴涵 的敬孝是我们必须所坚持的,没有对父母的尊敬,何谈孝? 做父母的,最主要的还是首先希望子女对自己的尊敬,这 是起码的道德要求,物质上的赡养是基本需求,是尊敬父 母的外在表现,自己无力赡养另当别论,如果自己有能力 赡养而不赡养,就丧失了对父母最起码的敬;如果认为孝 就是提供物质上的供养,其他一概不管不问,则丧失了孝 的本意即敬
2、孟子与弟子的对话:舜窃负 逃法的悖论 桃应是孟子的学生,一次,桃应问孟子: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 之何?”孟子回答说:“执之而已矣。 弟子又问:“然则舜不禁与?”孟子答曰: 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弟 子再问:“然则舜如之何?”孟子对曰: “舜视弃天下犹弃鄙履也。 窃负而逃,遵 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 桃应是孟子的学生,一次,桃应问孟子: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 之何?”孟子回答说: “执之而已矣。 ” 弟子又问: “然则舜不禁与?”孟子答曰: “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弟 子再问: “然则舜如之何?”孟子对曰: “舜视弃天下犹弃鄙履也。窃负而逃,遵 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